跳至內容

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
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的紋章,外周環有丹麥大象勳章

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荷蘭語Johan Maurits van Nassau-Siegen即「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 德語:Johann Moritz von Nassau-Siegen即「拿騷-錫根的約翰-莫里茨」,英語:John Maurice of Nassau-Siegen即「拿騷-錫根的約翰-莫里斯」)(1604年6月17日—1679年12月20日)是拿騷-錫根伯爵,後自1674年起為拿騷-錫根親王

他出生在迪倫堡(Dillenburg,今屬德國),其父為拿騷-錫根伯爵揚七世;其祖父為拿騷-錫根伯爵約翰六世(德語:Johann VI. von Nassau-Dillenburg),這位祖父也是荷蘭執政沉默者威廉的弟弟。

約翰·莫里茨年輕時便於1621年加入荷蘭軍隊。他在堂叔、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Friderik Hendrik,沉默者威廉的幼子)領導的戰役中脫穎而出。1626年他晉升上尉。他在1629年登博斯(Den Bosch)的俘虜的行列中。1636年,他在斯亨肯斯漢斯圍困戰Siege of Schenkenschans英語Siege of Schenkenschans)中攻克了一個堡壘。

1634年,他在海牙結識布蘭登堡的十五歲年輕王子腓特烈·威廉(1640年繼位成為布蘭登堡選帝侯),兩人成為莫逆之交,在往後生涯的各個時期都互相援助。腓特烈·威廉更藉此學習吸收荷蘭先進的商貿技術與科技知識,在約翰·莫里茨的幫助下大力提升布蘭登堡的國力,終於在領地內建立絕對君主制,並於1675年打敗北歐霸主瑞典,被譽為「大選侯」(The Great Elector)。

巴西荷蘭屬地統治者

[編輯]

當荷蘭正與葡萄牙進行巴西爭奪戰(1624-1641年)時,1636年在奧蘭治親王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提名下,他被荷蘭西印度公司任命為巴西的荷蘭屬地的統治者。他於1637年1月在伯南布哥的港口暨荷蘭人的主要據點累西腓登陸。

在一系列成功遠征的鼓舞下,他逐漸將荷蘭屬地從南方的塞爾希培拓展到北方的馬拉尼昂的聖路易斯。他還在非洲西海岸征服了葡萄牙人的屬地埃爾米納城堡聖多美安哥拉羅安達。在著名建築師哈勒姆彼得·波斯特(Pieter Post)的幫助下,他建成了累西腓的新市鎮,其中到處都是輝煌的公共建築和花園,這裡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毛里茨城」(Mauritsstad)。

通過他有政治家風格的政策,他使殖民地一派繁榮,甚至成功地令葡萄牙定居者逐漸服從荷蘭的律法。他在巴西的領導藝術激發出了1647年的兩部拉丁文史詩,一部是卡斯帕·巴洛伊斯(Caspar Barlaeus)的Rerum per octennium in Brasilia et alibi nuper gestarum sub praefectura[1],另一部是弗朗西斯·普蘭特(Franciscus Plante) 的Mauritias。畫家阿爾伯特·埃克豪特(Albert Eckhout)、弗蘭斯·波斯特(Frans Post)和亞伯拉罕·維拉爾特(Abraham Willaerts)曾為約翰·毛里茨的隨行人員。

他還建立了一座天主教徒新教徒猶太人共同參加的市議會。除了這種寬容,他也促進了累西腓的發展並推進了社會住房計劃。他雄心勃勃的計劃和大手筆的開支令荷蘭西印度公司吝嗇的董事們坐立不安,但約翰·毛里茨堅持認為,除非他可以​​自作主張,否則便只好辭職。他在1644年7月回到歐洲。

毛里茨的去職,成為之後巴西被葡萄牙奪回的主因。因為接替毛里茨的歷任總督,都是「經商能手、拙劣的政治家」,完全沒有毛里茨那樣的優秀政治力,於是葡萄牙人在內陸的巴西開始逐漸反攻。葡萄牙人利用荷蘭商人見利忘義的特性,以高價走私荷蘭軍火,最終拖垮荷屬巴西。1654年利用首次英荷戰爭的機會,收回巴西失地,並在1657-1661年的荷葡戰爭中,得到盟友英國的調停,最終在1661年獲得荷蘭對其巴西統治的承認。32年後巴西的大金礦被發現,葡萄牙國王成為世界主要黃金來源的控制者。這些失敗讓荷蘭人普遍認為,荷蘭西印度公司是一間糟糕低能的貿易特許公司[2]

返回歐洲

[編輯]
拿騷-錫根的約翰·毛里茨

回到歐洲後,他很快便被奧蘭治親王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任命為荷蘭軍隊的騎兵指揮官,並參加了1645年和1646年的大小戰役。當1648年1月明斯特和約簽訂,戰爭結束時,他接受了勃蘭登堡選帝侯給予的克萊沃(Kleve)、馬克拉文斯貝格(Ravensberg),後來還有明登(Minden)。他在萊茵蘭的成功和他在巴西的成功一樣輝煌,他也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富有能力且明智的統治者。

1652年底,他被任命為聖若翰騎士團的團長,並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親王。1664年,他回到荷蘭;當荷蘭與英格蘭的戰爭爆發,且明斯特主教為助英格蘭而入侵荷蘭之時,他被任命為荷蘭國軍荷蘭語Staatse leger)的總司令。儘管他的指揮被荷蘭國會所限制,然而他依舊擊退了入侵之敵,主教克里斯托弗·伯恩哈德·馮·加侖(Christoph Bernhard von Galen)(綽號Bommen Berend)被迫締結和約。他的征戰並沒有結束,1668年他被任命為荷蘭國軍陸軍元帥,1673年他被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任命為弗里斯蘭省格羅寧根省的軍隊司令,並負責在荷蘭共和國與馮·加侖的又一次戰爭中防守東方前線。

1675年他的健康狀況迫使他放棄了軍職,他在他鍾愛的克萊沃度過了餘生,並於1679年12月去世。

他在海牙所建的住宅如今被稱為毛里茨住宅,是荷蘭王家的美術館。

巴西作家保羅·塞圖巴爾(Paulo Setúbal)寫過一部有關約翰·毛里茨及巴西的荷蘭屬地的歷史小說O Príncipe de Nassau (意為「拿騷的親王」,後於1933年被R. Schreuder和J. Slauerhoff翻譯為荷蘭文,荷蘭文書名為Johan Maurits van Nassau )。

前任:
揚七世
拿騷-錫根親王
1637–1644
繼任:
威廉·毛里茨

注釋

[編輯]
  1. ^ Facsimile of 1647 first edition.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2. ^ (法)費爾南·布勞岱爾著、施康強等譯,《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頁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