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烈·辛尼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雷德·金尼曼
導演
出生(1907-04-29)1907年4月29日
逝世1997年3月14日(1997歲—03—14)(89歲)
英國倫敦
配偶Renee Bartlett
1936年結婚—1997年結束)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短片
1951年 《Benjy》
最佳導演
1953年 《亂世忠魂
1966年 《日月精忠
最佳影片
1953年 《亂世忠魂
1966年 《日月精忠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英國影片
1967年 《日月精忠
最佳任何來源影片
1967年 《日月精忠
學院院士獎
1978年
金球獎
最佳導演
1953年 《亂世忠魂
1966年 《日月精忠

弗雷德·青內曼(英語:Fred Zinnemann,1907年4月29日—1997年3月14日)是一位奧地利美國電影導演,兩次獲得學院獎最佳影片獎、兩次獲得導演獎,一次獲得紀錄短片獎及6次提名,3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及4次提名,兩次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及5次提名[1]。先後有多達19位演員因出演他執導的電影而獲得學院獎提名並部分獲獎,其中包括:法蘭克·辛納屈保羅·史考菲賈利·古柏凡妮莎·蕾格烈芙奧黛麗·赫本簡·方達馬克西米連·謝爾勞勃·蕭傑森·羅巴茲等。

個人經歷

[編輯]

早年生活與事業起步

[編輯]

弗雷德·青內曼於1907年4月29日出生於維也納,他的母親叫安娜(Anna),父親奧斯卡·青內曼(Oskar Zinnemann)是一位醫生[2],一家都是猶太人。出生在音樂之都的他原本希望可以成為一位音樂家,但之後所學的卻是法律。在維也納大學就讀期間,他開始對電影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最終成為了一位攝影師。之後他在德國與其他幾位電影行業的新手如比利·懷爾德羅伯特·西奧德梅克英語Robert Siodmak合作拍攝了電影《星期天的人們英語People on Sunday》,該片於1929年上映,之後便去了美國學習電影的拍攝。

1940年代

[編輯]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1930年的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中擔任臨時演員,不過之後劇組並沒有用上他。1934年12月,在墨西哥完成了自己導演的首部電影「redes」的弗雷德再次來到好萊塢,並與幾位在之前電影拍攝過程中合作過的同事一起在好萊塢北部一條大道上的公寓大樓中居住並建立了工作室[3],開始導演、製作一些短片並獲得了成功。直到1942年,他才得以執導了兩部長片電影,分別是《戴手套的小殺手英語Kid Glove Killer》和《夜之眼英語Eyes in the Night》 ,均為小成本的B級片

1940年代

1944年,弗雷德執導了由男演員斯賓塞·屈塞主演的電影《第七個十字路口英語The Seventh Cross (film))》(又譯《還我自由》),該片根據安娜·西格斯的同名小說改編,並且完全是在米高梅公司的外景場地拍攝。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是弗雷德的成名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弗雷德得知自己的雙親都在納粹主導的猶太人大屠殺中遇難[4]。並且他的工作室也持續相當長時間沒能接到合適的工作,導致他不得不接受執導像《小小金先生英語Little Mister Jim》和《小財神英語My Brother Talks to Horses》這樣自己毫無興趣的電影[5]。不過他的下一部作品《亂世孤雛英語The Search》則為其事業帶來了轉機,該片贏得了第21屆學院獎的一項編劇獎,確立了弗雷德在好萊塢的地位。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和他的母親在二戰結束後的歐洲努力尋找對方的故事,並且正是在飽受戰火摧殘的德國進行拍攝。該片也是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的銀幕處女作,他為此獲得了一座男主角獎提名。他的下一部作品則是同年上映的黑色電影《海角之魂英語Act of Violence》,雖然該片沒有得到任何獎項的肯定,但弗雷德表示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清楚地知道想要怎麼拍」的電影[5]

1950年代

[編輯]

弗雷德在1950年的電影《男兒本色英語The Men (film)》中啟用了新人馬龍·白蘭度來扮演男主角,一位在戰爭中下肢截癱的退伍軍人,這部電影中的許多鏡頭都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醫院中拍攝完成的,許多病人都充當了臨時演員。雖然上映後並不賣座,不過這部影片還是得到了評論界的好評[6][7]。弗雷德的下一部電影則是1951年上映的《特里薩英語Teresa (film)》,該片由意大利女演員皮耶爾·安傑利英語Pier Angeli主演,獲得了第24屆學院獎原創故事獎提名和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皮耶爾也獲得了第6屆金球獎最有前途女新人獎[8]

1952年的《正午》(又譯《日正當中》/《龍城殲霸戰》)應該是弗雷德執導的所有電影中最著名的一部,是國家影片登記部於1989年首批收入典藏保護的25部美國電影之一[9],講述了由加里·庫柏扮演的一位小鎮警長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隻身對抗多名匪徒的故事。影片獲第25屆學院獎男主角剪輯原創配樂(正劇/喜劇類)原創歌曲4項大獎,另有最佳影片、導演、編劇3項提名[10]。1998年美國影藝協會(英語: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本片名列第33位[11];2001年再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驚悚電影,本片名列第20位[12];2003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加里·庫柏扮演的男主角威爾·凱恩(英語:Will Kane)警長在英雄榜上名列第5位[13];2004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金曲,本片插曲「High noon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名列第25位[14];2005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電影配樂,本片名列第10位[15];2006年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激勵人心電影,本片名列第27位[16];2007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十周年版,本片名列第27位[17];2008年評選AFI十大類型大大佳片,本片在所有西部片中名列第2位[18]

接下來,弗雷德又一次在自己的電影中起用新人,由26歲的朱莉·哈里斯扮演《婚禮成員》(又譯《燭火之夜》)中年僅12歲的女主角,不過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而朱莉之前已經出演過該小說改編的舞台劇,最終她也因這部電影獲得了第25屆學院獎女主角獎提名[10]

1953年,弗雷德再接再勵,推出了根據詹姆斯·瓊斯英語James Jones (author)小說改編的電影《亂世忠魂》(又譯《永垂不朽》/《紅粉忠魂未了情》),影片在第26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得了驚人的13項提名,並最終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配角女配角等8項大獎[19],這也是他獲得的第一座最佳影片獎和導演獎。至此弗雷德的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1955年的《俄克拉荷馬英語Oklahoma! (1955 film)》是弗雷德執導的唯一一部音樂劇,該片是根據1943年的同名舞台音樂劇改編的,該片也是史上首部採用Todd-AO公司70毫米寬銀幕鏡頭攝影的電影。弗雷德又一次展現出他發揚新人的天賦,本片也是雪莉·瓊斯的處女作和成名作。影片獲第28屆學院獎4項提名並有兩項獲獎[20]。而1957年推出的《浪子回頭英語A Hatful of Rain》和1959年推出的《艷尼傳英語The Nun's Story》則是弗雷德在50年代執導的最後兩部電影,兩者均獲得了成功,一共得到了9項學院獎提名[21][22]

1960年代

[編輯]

1960年代弗雷德執導的首部電影是1960年的《夕陽西下英語The Sundowners》,該片講述了一個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生活家庭的故事,羅伯特·米徹姆黛博拉·蔻兒分別出演男女主角。影片也獲得了第33屆學院獎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原著改編、女配角共5項提名不過最終都沒有獲獎[23]。不過,之後於1964年推出的《十面埋伏擒蛟龍英語Behold a Pale Horse (film)》雖然有格里高利·派克安東尼·奎恩奧馬爾·沙里夫等大牌演員出演,但卻成為弗雷德因《亂世孤雛》真正成名後的第一部無論在商業還是專業評論方面都徹底失敗的作品,他之後也表示這部影片「的確沒拍好」(英語:“didn't really come together”[24]

1965年,弗雷德·青內曼成為第4屆莫斯科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25]。次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又一部巔峰之作:1966年上映的傳記電影《日月精忠》(又譯《四季之人》/《良相佐國》),該片是第39屆學院獎角逐中的最大贏家,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原著改編在內的6項大獎[26][27],弗雷德至此成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兩次獲學院獎導演獎的電影人,而這已經是他贏得的第4座學院獎。影片還參加了第5屆莫斯科電影節的角逐[28]

這之後,弗雷德開始與米高梅公司合作,計劃將安德烈·馬爾羅的小說《人的命運》改編為電影。弗雷德為影片的開拍準備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然後到了1969年11月影片正式開拍前1星期,米高梅取消了拍攝計劃[29],並要求弗雷德對前期製作所花費的至少100萬美元負責。作為抗議,弗雷德提起了法律訴訟,這一事件對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直到這一事件4年後他才開拍下一部電影[30]

1970年代

[編輯]

據弗雷德所說,《人的命運》一片的取消「標識着一個電影製作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律師和會計開始取代演藝圈人士成為電影公司的領頭人,而人們握手定下的約定也不再算數了。[30]」不過到了1973年,環球影業主要請他執導《豺狼的日子》(又譯《刺殺戴高樂》/《神探智擒職業殺手》/《豺狼末日》)。該片由英法兩國合拍,根據弗雷德里克·福塞斯英語Frederick Forsyth的暢銷小說改編,英國演員愛德華·福克斯在片中扮演一位試圖暗殺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職業殺手,而法國演員邁克爾·朗斯代爾則出演一位力圖阻止他的偵探。弗雷德對於執導這麼一部觀眾早就可以猜到結局(暗殺沒有成功)電影的機遇很有興趣,並且也對影片之後的大賣感到很欣慰[31]

弗雷德在70年代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77年根據莉莉安·赫爾曼小說改編的《茱莉亞英語Julia (1977 film)》,影片由簡·方達瓦妮莎·雷德格瑞夫主演,在第50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得了11項提名,並最終拿下原著改編、男配角、女配角3項大獎[32]。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的一個高峰。

1980年代

[編輯]

弗雷德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是1982年上映的《五日一夏天英語Five Days One Summer》,該片根據凱·波爾英語Kay Boyle的短篇故事「Maiden, Maiden」改編,並在瑞士取景拍攝,肖恩·康納利貝茨·布蘭特利英語Betsy Brantley在片中扮演一對在1930年代到阿爾卑斯山度假的「夫婦」,而蘭伯特·威爾森則出演了一位登山導遊,對這對「夫婦」的真實關係產生了懷疑。這部影片無論從商業還是評論兩方面都是失敗的作品,不過之後不少評論家向弗雷德表示他們認為這部電影的成就被普遍低估了[33]

晚年及去世

[編輯]

弗雷德常被視為是好萊塢反對年齡歧視的代表人物。這其中涉及的一個說法(有可能是杜撰的)是:1980年代,弗雷德曾與一位好萊塢製作人會面,他發現自己雖然先後4次獲學院獎,其中一次最佳影片獎和兩次導演獎,並且執導了許多好萊塢最具盛名的電影,但這位年輕人居然連他是誰都不知道。於是根據記者的報告,當這位乳臭未乾的製作人要求弗雷德把他的事業成果列一個清單時,他優雅地答覆道:「當然可以,你先吧。」在好萊塢,這個故事被簡稱為「你先吧」而聞名,並且經常在那些曾作出過光輝事業的老江湖發現一些後起之秀居然對他們一無所知時被引用[34]

1997年3月14日,弗雷德·青內曼因心臟病發在倫敦去世,享年89歲。

電影作品

[編輯]
年份 片名 學院獎提名數 學院獎獲獎數 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數 英國電影學院獎獲獎數 金球獎提名數 金球獎獲獎數
1930 Menschen am Sonntag(紀錄片)
1936 Redes(又名「The Wave」)
1942 戴手套的小殺手英語Kid Glove Killer
夜之眼英語Eyes in the Night
1944 第七個十字路口英語The Seventh Cross (film)》(又譯《還我自由》) 1
1945 情定鐘聲英語The Clock (film)》(未列名)
1946 小小金先生英語Little Mister Jim
1947 小財神英語My Brother Talks to Horses
1948 亂世孤雛英語The Search 4 1 1 1
海角之魂英語Act of Violence》(又譯《海角亡魂》)
1950 男兒本色英語The Men (film) 1
1951 特里薩英語Teresa (film)》(又譯《初戀》) 1 1 1
1952 正午》(又譯《日正當中》/《龍城殲霸戰》) 7 4 7 4
婚禮成員》(又譯《燭火之夜》) 1
1953 亂世忠魂》(又譯《永垂不朽》/《紅粉忠魂未了情》) 13 8 1 2 2
1955 俄克拉荷馬英語Oklahoma! (1955 film) 4 2
1957 浪子回頭英語A Hatful of Rain 1 1 3
1958 老人與海英語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8 film)》(未列名) 3 1 1
1959 修女傳》(又譯《艷尼傳》) 8 5 1 5
1960 夕陽西下英語The Sundowners》(又譯《牧野遊民》) 5 3 1
1964 十面埋伏擒蛟龍英語Behold a Pale Horse (film)
1966 日月精忠》(又譯《四季之人》/《良相佐國》) 8 6 7 7 5 4
1973 豺狼的日子》(又譯《刺殺戴高樂》/《神探智擒職業殺手》/《豺狼末日》) 1 7 1 3
1977 朱麗婭 11 3 10 4 7 2
1982 五日一夏天英語Five Days One Summer
總計(不包括未列名的電影) 65 24 36 14 34 1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Fred Zinnemann - Award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2. ^ My Life in the Movies An Autobiography - Fred Zinnemann - Google Book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3. ^ Ned Scott Biography http://www.thenedscottarchive.com/ned-scott-biography.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The films of Fred Zinnemann critical perspectives - Google 圖書
  5. ^ 5.0 5.1 Fred Zinnemann interviews - Google 圖書
  6. ^ Movie Reviews: The Men.
  7. ^ The Men Review
  8. ^ Teresa (1951) - Award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9.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TITLES of th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Filmsite.org. [2010-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10. ^ 10.0 10.1 The 25th Academy Awards (1953)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11.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 
  12. ^ AFI's 100 YEARS...100 THRILL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13. ^ AFI's 100 YEARS...100 HEROES & VILLAIN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AFI's 100 YEARS...100 SONG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15. ^ AFI'S 100 YEARS OF FILM SCORE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16. ^ AFI's 100 YEARS...100 CHEER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0). 
  17.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8). 
  18. ^ AFI 10 Top 10.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4). 
  19. ^ 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 Awards.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20. ^ The 28th Academy Awards (1956)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21. ^ The 30th Academy Awards (1958)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22. ^ The 32nd Academy Awards (1960)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23. ^ The 33rd Academy Awards (1961)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24. ^ 存档副本. [202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25. ^ 4th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65). MIFF. [201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26. ^ The 39th Academy Awards (1967)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1-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5). 
  27. ^ The Official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8). 
  28. ^ 5th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67). MIFF. [2012-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29. ^ "Classic tale enjoys revival," This is London/Evening Standard, May 12, 2001
  30. ^ 30.0 30.1 Gray, Timothy M.; Natale, Richard. Zinnemann dies at 89. Variety. March 17, 1997. 
  31.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X2rpAGzeD-cC&pg=PA20&lpg=PA20&dq=%22would+the+audience+sit+still%22&source=bl&ots=xVwXokYA-y&sig=MxJbllFgRDQOxyfCA44dI3iwh5M&hl=en&sa=X&ei=rxs_T_nPEMX5tgeSuNWwBQ&ved=0CD0Q6AEwBA#v=onepage&q=%22would%20the%20audience%20sit%20still%22&f=false
  32. ^ The 50th Academy Awards (1978)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4). 
  33. ^ The films of Fred Zinnemann: critical perspectives
  34. ^ Weinraub, Bernard. At Lunch with: John Gregory Dunne; The Bad Old Days In All Their Glory. The New York Times. 1994-09-14 [2007-10-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