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Afrikaans
- Aragoné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भोजपुरी
- বাংলা
- Brezhoneg
- Bosanski
- Català
- کوردی
- Čeština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ಕನ್ನಡ
- 한국어
- Кыргызча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Limburgs
- Lietuvių
- Latviešu
- Malagasy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മലയാളം
- Монгол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ਪੰਜਾਬੀ
- Kapampangan
- Polski
- پښتو
- Português
- Runa Simi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தமிழ்
- తెలుగు
- Тоҷикӣ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Winaray
- 吴语
-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 粵語
法蘭斯·福特·哥普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 |||||||||||||||||||||||
---|---|---|---|---|---|---|---|---|---|---|---|---|---|---|---|---|---|---|---|---|---|---|---|
導演 | |||||||||||||||||||||||
國籍 | 美國 | ||||||||||||||||||||||
出生 | (1939-04-07) 1939年4月7日(85歲) | ||||||||||||||||||||||
配偶 | 艾琳諾·傑茜·尼爾(英語:Eleanor Coppola)(1963年結婚) | ||||||||||||||||||||||
兒女 | 吉安-卡羅·柯波拉(英語:Gian-Carlo Coppola)(1963年-1986年) 羅曼·柯波拉(英語:Roman Coppola)(1965年-) 蘇菲亞·柯波拉(1971年-) | ||||||||||||||||||||||
父母 | 卡邁·科波拉(英語:Carmine Coppola)(1910年-1991年) 伊塔利婭·科波拉(英語:Italia Coppola)(1912年-2004年) | ||||||||||||||||||||||
|
中國大陸 | 弗朗西斯·科波拉 |
---|---|
臺灣 | 法蘭西斯·柯波拉 |
港澳 | 法蘭斯·哥普拉 |
新加坡 | 法蘭西斯·柯普拉 |
馬來西亞 | 法蘭斯·哥普拉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英語:Francis Ford Coppola,1939年4月7日—),美國的電影導演,家族為義大利移民。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和《吸血驚情四百年》(Dracula)。柯波拉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新浪潮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
柯波拉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電影,那時他已經拍攝了多部短片,其中還包括了色情電影。在1960年代後期,開始他的職業生涯,與羅傑·考曼(Roger Corman)一起製作低成本電影,並撰寫劇本。1969年,他與喬治·盧卡斯一起創建了美國西洋鏡公司(英語:American Zoetrope),期望在倍受壓迫的好萊塢工作室制度外為電影製作者們創造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環境。他在為1974年重拍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寫劇本的同時,為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突破性電影《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做製片。柯波拉與喬治·盧卡斯一起為迪士尼主題公園導演了由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主演的影片《伊奧船長》(Captain EO),創下了(每分鐘算)最昂貴的電影記錄。
他為《巴頓將軍》(Patton)寫的劇本,贏得了奧斯卡獎。但是,他以電影製片的名銜所獲得的成功,是在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裡擔任共同編劇和導演,兩部影片都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後者更成為首部獲獎的續篇電影。1974年繼《教父》成功後,他的另外一部電影《竊聽奇謀(英語:The Conversation)》獲得了第27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兩個獎項。
繼它們的成功之後,他着手把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拍攝為電影,把影片中的時間背景設定在越戰期間,電影取名為《現代啟示錄》。拍攝期間遇到各種問題困擾,包括:颱風、濫用藥物和精神崩潰。因為受到如此多的耽誤,電影還被取了個綽號「不知何時啟示錄」。當電影最終上映時,受到影評人褒貶不一的評價,差點使柯波拉剛成立的美國西洋鏡公司(英語:American Zoetrope)破產。1991年的記錄片《黑暗之心:製片人的啟示錄》(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由艾琳諾·柯波拉(Eleanor Coppola,柯波拉的妻子)、福克斯·巴爾(Fax Bahr)和喬治·希根路柏(George Hickenlooper)執導,片中記載了製作《現代啟示錄》中的困難和全體的工作人員,還有艾琳諾拍攝的幕後花絮。
在經過對冗長的裁員,柯波拉帶着一些商業和關鍵的成功回來執導《教父3》。它是教父傳奇的第三部,在1990年上映。
柯波拉的女兒蘇菲亞·柯波拉也是一個影片製作人(參見《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和《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他的侄子尼古拉斯·凱奇(Nicholas Cage, 原名:尼古拉斯·金·科波拉)則憑自己的實力,成為倍受稱讚的演員。
電影作品
[編輯]年分 | 電影 | 參與方式 | ||||
---|---|---|---|---|---|---|
譯名 | 原名 | 導演 | 編劇 | 監製 | 備註 | |
1962 | 今夜纏綿(英語:Tonight for Sure) | Tonight for Sure | 是 | 是 | 是 | |
侍者和花花公子(英語: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 | 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 | 是 | 是 | |||
1963 | 痴呆症(英語:Dementia 13) | Dementia 13 | 是 | 是 | ||
古堡驚魂(英語:The Terror (1963 film)) | The Terror | 聯合導演(未掛名) | ||||
1966 | 如今你已長大(英語:You're a Big Boy Now) | You're a Big Boy Now | 是 | 是 | ||
巴黎戰火(英語:Is Paris Burning?) | Is Paris Burning? | 是 | ||||
1968 | 菲尼安的彩虹(英語:Finian's Rainbow (film)) | Finian's Rainbow | 是 | |||
1969 | 雨族(英語:The Rain People) | The Rain People | 是 | 是 | ||
1970 | 巴頓將軍 | Patton | 是 | |||
1972 | 教父 | The Godfather | 是 | 是 | ||
1973 | 美國風情畫 | American Graffiti | 是 | |||
1974 | 大亨小傳 | The Great Gatsby | 是 | |||
竊聽大陰謀(英語:The Conversation) | The Conversation | 是 | 是 | 是 | ||
教父續集 | The Godfather Part II | 是 | 是 | 是 | ||
1979 | 現代啟示錄 | Apocalypse Now | 是 | 是 | 是 | |
1982 | 舊愛新歡(英語:One from the Heart) | One from the Heart | 是 | 是 | ||
1983 | 小教父 | The Outsiders | 是 | |||
鬥魚(英語:Rumble Fish) | Rumble Fish | 是 | 是 | |||
1984 | 棉花俱樂部 | The Cotton Club | 是 | 是 | ||
1986 | 佩吉·休出嫁 | Peggy Sue Got Married | 是 | |||
伊奧船長(英語:Captain EO) | Captain EO | 是 | ||||
1987 | 石花園(英語:Gardens of Stone) | Gardens of Stone | 是 | 是 | ||
1988 | 創業先鋒(英語:Tucker: The Man and His Dream) | Tucker: The Man and His Dream | 是 | |||
1989 | 大都會傳奇 | New York Stories | 是 | 是 | 聯合導演 | |
1990 | 教父3 | The Godfather Part III | 是 | 是 | 是 | |
1992 | 吸血鬼:真愛不死 | Bram Stoker's Dracula | 是 | 是 | ||
1993 | 破爛聖誕節(英語:The Junky's Christmas) | The Junky's Christmas | 是 | |||
1994 | 科學怪人(英語: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film)) | 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 是 | |||
這個男人有點色 | Don Juan DeMarco | 是 | ||||
1996 | 家有傑克 | Jack | 是 | 是 | ||
1997 | 造雨人 | The Rainmaker | 是 | 是 | ||
1998 | 我的血腥婚禮(英語:Lani Loa – The Passage) | Lani Loa – The Passage | 是 | |||
1999 | 佛羅倫斯人(英語:The Florentine) | The Florentine | 是 | |||
死亡日記 | The Virgin Suicides | 是 | ||||
2007 | 沒有青春的青春 | Youth Without Youth | 是 | 是 | 是 | |
2009 | 柯波拉之家族祕辛(英語:Tetro) | Tetro | 是 | 是 | 是 | |
2011 | 此刻與日出之間 | Twixt | 是 | 是 | 是 | |
2015 | 遙遠的願景(英語:Distant Vision) | Distant Vision | 是 | 是 | 是 | 正在進行的實驗性現場表演 |
2016 | 毛骨悚然:趕盡殺絕 | Jeepers Creepers 3 | 是 | |||
2024 | 大都會 | Megalopolis | 是 | 是 | 是 |
外部連結
[編輯]- 自2019年3月缺少來源的條目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ortuga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rammy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oM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