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一世 (法蘭西)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2月6日) |
弗朗索瓦一世 François Ier de Angouléme | |
---|---|
法國國王 布列塔尼公爵 | |
統治 | 1515年1月1日-1547年3月31日(32年89天) |
加冕 | 1515年1月25日 |
前任 | 路易十二 |
繼任 | 亨利二世 |
出生 | 法蘭西王國干邑城堡 | 1494年9月12日
逝世 | 1547年3月31日 法蘭西王國朗布依埃城堡 | (52歲)
安葬 | |
配偶 | 法蘭西的克洛德 奧地利的艾蕾諾爾 |
子嗣 | 弗朗索瓦三世 (布列塔尼公爵) 亨利二世(法蘭西國王) 瑪德琳(蘇格蘭王后) 查理(奧爾良公爵) 法蘭西的瑪格麗特 (貝里女公爵) |
王朝 | 瓦盧瓦-昂古萊姆王朝 |
父親 | 查理 (昂古萊姆伯爵) |
母親 | 薩伏伊的路易絲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弗朗索瓦一世 (法語:François I,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即位前通常稱昂古萊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ême),又稱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騎士王(le Roi-Chevalier),被視為開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藝的庇護者,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1515年—1547年在位)。在他統治時期,法國繁榮的文化達到了一個高潮。
早年生活
[編輯]弗朗索瓦一世是昂古萊姆伯爵查理與薩伏依的路易絲之子,也是國王查理五世的玄孫,生於夏朗德省的干邑。從父系看他的家族是瓦盧瓦王朝的旁系,從理論上說繼承法蘭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他剛降生,就由王國的當權公主──法蘭西的安妮負責教養,孕育其未來多才多藝的浪漫本質。
當其出生之時,國王查理八世正值青年,還有王位第一繼承人奧爾良公爵路易。然而,查理八世於1498年去世,由於其子女在前者生前已去世,王位由奧爾良公爵路易繼承,又因為法蘭西王室遵循薩利克繼承法,故而女性一系無緣王位,當時年僅四歲且已喪父的弗朗索瓦成為假定王位繼承人,並授予瓦盧瓦公爵。由他開始的王室也可稱為昂古萊姆王朝。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是同時代人,而皇帝查理五世正是他一生都在面對的可怕對手。弗朗索瓦一世在1504年取代了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孫查理五世,並於1514年5月18日與列塔尼公國的克洛德結婚,成為了布列塔尼公爵,這確保了布列塔尼成為法蘭西王國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也確定了他與查理五世的終生敵對關係。
1515年1月25日,弗朗索瓦在蘭斯大教堂加冕為法蘭西國王,克洛德同時加冕為法蘭西王后。
繁榮文化的君主
[編輯]弗朗索瓦一世被認為是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之下,人們看到法國的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年輕的弗朗索瓦在1515年登上王位之時,他算得上是法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國王。他的兩位前任,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花費了極大的精力企圖用武力征服意大利,然而卻絲毫沒有看到這片文藝復興發源之地所發出來的智慧之光。這兩位君主只是在簡單模仿幾個世紀以來法國國王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擴展土地,加強王權。他們因而被認為是最後兩位「中世紀式」的法國君主。不過他們的成績為法國即將捲起的文藝復興之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查理八世與路易十二在意大利接連不斷地攻城掠地時期,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在一種特殊的條件下發生了密切接觸。隨着這種接觸的加深,源於意大利的一些新思想傳播到了法國。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接受的教育。於是他的一些家庭教師,例如拉丁語教師德斯莫蘭,便不可避免地向他灌輸了一些新穎的思考方式。弗朗索瓦一世的母親也是一個文藝復興式藝術的愛好者,她把這種興趣傳給了她的兒子。
當然不能說弗朗索瓦接受的是最先進的人文主義教育;他的大多數教師從未接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不過可以認為,他比之前的任何國王都更向人文主義靠近。到他即位時,文藝復興的影響就真的在法國生根了。
弗朗索瓦一世極力支持這種新變化;他成了一些藝術品的最大主顧。他是與他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的支持者和保護人,包括達·芬奇(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去世)。弗朗索瓦一世鼓勵所有藝術家來法國居住和創作,結果像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和列奧納多·達·芬奇這樣的偉人也接受了他的邀請。當達·芬奇在法國作一些小油畫的時候,他帶來了他的一些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蒙娜麗莎》。其他為弗朗索瓦一世雇用的大畫家有本韋努托·切利尼、羅索·菲奧倫蒂諾和弗蘭西斯科·普列馬提喬,他們為弗朗索瓦的行宮增添了許多輝煌的裝飾。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僱傭了一幫人專門為他收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如米開朗基羅、提香以及拉斐爾的作品,再把它們運回法國。這些人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儘管把達·芬奇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搬到法國去的瘋狂計劃未能實現。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國宮廷裡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畫,而且一個雕像也沒有。今天在盧浮宮里人們見到的那許許多多的法國王室的收藏實際上是從弗朗索瓦一世時代才開始的。
弗朗索瓦一世也積極鼓勵文學和建築的發展。他號召臣民多讀書;並且他自己也是個不怎麼樣的詩人。他任命法國人文主義者紀堯姆·比代為首席作家。弗朗索瓦一世推行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土木工程,向建築業投入了大量金錢。他續建法國王室一直在修造的安布瓦城堡,並且開始對布盧瓦城堡進行翻修。由他開工建設的建築物包括極具文藝復興風格的尚博爾城堡,這棟建築有可能出自達·芬奇的設計。弗朗索瓦一世的另一偉大貢獻是,他把盧浮宮從一座要塞式的建築變成了今天人們所見的藝術博物館。
軍事行動
[編輯]總體來說,在軍事與政治領域,弗朗索瓦一世取得的成績一般,但是他勇敢當先、衝鋒陷陣的作戰風格和馬里尼亞諾戰役中對戰敗者的寬容讓其獲得「騎士王」的美稱。當時他讓法國將軍──「完美騎士貝亞爾」將國王打扮成騎士,並讓貝亞爾站著對跪下的國王授予騎士稱號。
他一即位便率兵遠征意大利,在馬里尼亞諾戰役(1515年)中大敗瑞士-米蘭聯軍,獲得米蘭公國(1516年);同一年他更迫使羅馬教宗,賦予他法國主教的任命權,於法國建立最早的絕對君主制政體,廣受人民喜愛。
但他在1519年爭奪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競爭中敗給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接着又在第四次意大利戰爭中失去了米蘭。法國與西班牙對意大利霸權的爭奪始於查理八世和斐迪南二世時代,在弗朗索瓦一世時期達到高潮。弗朗索瓦一世在1525年的帕維亞之戰中親自帶領騎士向敵人發起衝鋒,但被側翼的西班牙火槍手從馬上擊落被俘而遭到慘敗。他被帶到馬德里,被迫向卡洛斯一世作出屈辱的讓步(《馬德里條約》)後被釋放,條約規定法國須放棄對米蘭、那不勒斯、阿圖瓦和佛蘭德斯等領地的宣稱,並將勃艮地割讓給查理而布列塔尼割讓給英國。
然而,當弗朗索瓦一世將兩個兒子押在西班牙做人質並回到法國之後,就宣布他與卡洛斯一世簽署的一切協定無效,因為他是在壓力之下簽署的。這項食言反悔的行為得到教宗克萊蒙七世的支持與神聖保證,因此不但無損其國內權威,弗朗索瓦反而因這段被俘的生活,得到法國人民之廣泛同情。
此後查理又多次與弗朗索瓦一世作戰,將哈布斯堡-瓦盧瓦王朝衝突的戰場擴大到半個歐洲:先是在1529年法國做出讓步,以割讓阿圖瓦為代價換取查理放棄對勃艮地的聲稱,雙方簽訂「貴夫人和約」而休兵,之後弗朗索瓦不甘失敗,在查理聯統米蘭公國後於1534年出兵佔領義大利西北的薩伏依公國,並重新在1536─1538年、1542─1544年與查理全面開戰,甚至不惜與鄂圖曼土耳其、德意志新教的施馬爾卡爾登聯盟個別結盟,聯合對付查理這個狡詐的對手。1542-1544年的戰爭中,法軍於切雷索萊戰役大敗哈布斯堡留駐意大利的守軍,使得米蘭門戶洞開。查理一邊在萊茵河集結部隊牽製法軍,另一邊選擇與弗朗索瓦有宿怨的英王亨利八世作為盟友,各自率軍進攻法國。1544年西班牙大軍突破法軍的防線,近逼巴黎,首都一片恐慌、市民急欲逃亡,弗朗索瓦聽聞後連夜策馬從楓丹白露宮趕回巴黎,神色鎮定地在大街上像市民高升呼籲保持鎮靜,於是人民的愛國心被蜂擁鼓動起來,查理看到巴黎士氣高漲,以及法國援兵不斷湧來,安全考量下只好率軍北返。同年,教宗出面調停,查理和弗朗索瓦簽訂了《克雷皮和約》,由於缺乏繼續戰爭需要的資金,查理作出重大讓步,允許一名哈布斯堡的公主以米蘭公國作為嫁妝和法王次子查理二世訂婚,但由於和約締結次年查理二世就暴病而亡,法國實際未有任何收益,而法軍對薩伏依的占領一直持續到1559年才結束。
新大陸和亞洲政策
[編輯]為了抗衡哈布斯堡家族,尤其是佔有新大陸廣大面積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弗朗索瓦盡力發展與新大陸和亞洲的往來,法蘭西艦隊駛往美洲和尋找前往亞洲的航線,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開始建立,後者允諾發展雙方在地中海的貿易以及戰略軍事聯盟。1517年,港口城市勒阿弗爾創建,用於取代因淤塞而無法使用的古代港口翁夫勒和阿夫勒爾。1524年,弗朗索瓦一世幫助里昂市民資助喬萬尼·達·韋拉扎諾的北美洲探險隊。他恐怕是出自與查理五世競爭的目的。在這次探險中,韋拉扎諾宣布紐芬蘭島為法蘭西王室的領地,又到達今天的紐約港,並命名為新昂古萊姆。1531年,伯蘭特·德·格里尼昂試圖在伯南布哥建立法蘭西貿易站。1534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蒂亞去魁北克聖勞倫斯河流域探險,據說那裡藏有神秘的財富;但是1542年自以為收集到一大筐的「黃金和寶石」而帶回法國,卻被鑒定只是銅、黃鐵和雲母礦石而已。1541年弗朗索瓦指派讓·弗朗索瓦·羅伯維爾在魁北克建立據點同時傳播福音。
弗朗索瓦一世為歐洲政治帶來的一大貢獻就是,他把奧斯曼帝國引入歐洲事務,締結了一項法國-奧斯曼帝國聯盟。這完全出於為反對查理五世尋找盟友的目的;放眼當時的歐洲,除了弗朗索瓦一世和法國以外,已經沒人敢向查理五世和他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國挑戰了。弗朗索瓦一世與同樣痛恨查理五世的蘇丹蘇里曼一世(立法者)結成心照不宣的聯盟關係。他們兩人誰也沒跟「異教徒」簽訂過正式條約,但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時卻達成默契。1543年,兩位統治者甚至在尼斯發動了一場聯合海軍行動。
評價
[編輯]弗朗索瓦一世的戰爭野心從未成功,政治生涯也少有驚人建樹,但他驚人的魅力與仁厚,讓他足以被人民懷念,而且他在制度和文藝上的貢獻,仍使他的統治堪稱法國史上的輝煌時期。他重組了司法和行政體系;統一了財政,並開創巴黎市政府、儲金局和中央金庫的公債制度,促進度量衡統一;實行貿易保護政策,透過關稅限制進口義大利、法蘭德爾、西班牙的手工業品;又和鄂圖曼土耳其簽訂「特惠條約」,使法國商人在地中海東部的黎凡特擁有貿易特權。藉由統治前期的經濟建設,他的財源充沛、國庫充盈,讓他組建國家步兵、裝備艦隊、建設勒阿弗爾港、開展海上貿易並壓迫貴族、教會而建立強大王權(1527教會跟最高法院同意他發布詔書的末尾,可署上「此乃朕意」,代表絕對君主制的建立),他任內三級會議始終沒有召開,甚至部分的地方三級會議也被取消。[1][2]
他對藝術的熱心有時也顯得過於奢侈。弗朗索瓦的岳父和前任路易十二在晚年時曾對自己的繼承人可能會「把一切都弄糟」表示擔憂。路易十二給法國留下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地方封建領主的割據現象基本被消滅,經濟蒸蒸日上並且預算平衡。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繼續加強法國的王權時卻大大損害了法國的經濟。大興土木是巨額浪費的重要因素,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更是一個毀滅財政的陷阱。結果弗朗索瓦一世便企圖通過徵稅來解決問題:對農民徵收的賦稅增加了一倍,鹽稅更是上升到原來的三倍,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弗朗索瓦一世還發明了一些其他途徑獲得收入:變賣王冠珠寶,出賣王室領地。為了快速得到回報,弗朗索瓦又開始出賣官職,成為這一毒害法國政治的慢性毒藥的始作俑者。客觀地說,弗朗索瓦一世是一個有功績也有錯誤的國王,他在發展文化和提高法國國際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雖使法國的文化空前繁榮,但這些成就是以法國的經濟健康為代價的。[2]
弗朗索瓦一世於1547年在朗布依埃城堡去世。他被安葬在聖但尼聖殿,與他第一個妻子法蘭西的克洛德葬在一起。 他的次子亨利二世繼承了王位。包括維克多·雨果、朱塞佩·威爾第在內的許多文豪和劇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現過弗朗索瓦一世的豪爽正面形象。
弗朗索瓦一世死後,年輕的勇將——吉斯的法蘭索瓦走出病房,悲傷地對隔壁房間低聲說:「老騎士過世了」;弗朗索瓦一世在位三十二年,很多人民從1535年重新對西班牙開戰後,對國王是越來越不滿(因為稅收再度飆升),抱怨說國王在位超過二十年,實在久到讓人受不了;但國王死後,人民又深刻地懷念著他,認為國王即使有錯,也是錯的可愛。[3]
頭銜與紋章
[編輯]弗朗索瓦一世的皇家頭銜如下:
1515年到1521年:「托上主鴻福,法國最基督徒國王,布列塔尼公爵,米蘭公爵,阿斯蒂伯爵,熱那亞領主,普羅旺斯、福卡爾基耶和鄰近的土地 的伯爵,維埃納親王,瓦倫丁和迪瓦的伯爵。」
1521年到1524年:「托上主鴻福,法國最基督徒國王,布列塔尼公爵,普羅旺斯、福卡爾基耶和鄰近的土地的伯爵。」
1524年到1547年:「托上主鴻福,法國最基督徒國王,普羅旺斯、福卡爾基耶和鄰近的土地的伯爵。」
弗朗索瓦一世的個人標誌是沙羅曼達(蠑螈),象徵著從火焰中重生,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他的個人格言是「Nutrisco et extinguo」(「我滋育(善)和撲滅(惡)」)。[4]
家庭
[編輯]1514年5月18日,弗朗索瓦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女兒、布列塔尼女公爵克洛德結婚,兩人共有3子4女:
- 路易絲(1515年8月19日—1517年9月21日),夭折
- 夏洛特(1516年10月23日—1524年9月8日),夭折
- 弗朗索瓦(1518年2月28日—1536年8月10日),布列塔尼公爵
- 亨利二世(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法國國王
- 瑪德琳(1520年8月10日—1537年7月2日),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的第一任王后
- 查理二世(1522年1月22日—1545年9月9日),奧爾良公爵
- 瑪格麗特(1523年6月5日—1574年9月14日),薩伏依公爵夫人
克洛德於1524年去世。1530年,弗朗索瓦和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姐姐艾蕾諾爾結婚,兩人沒有子女。
家族系譜
[編輯]查理五世 | ||||||||||||||||
路易一世 | ||||||||||||||||
喬安娜 | ||||||||||||||||
約翰 | ||||||||||||||||
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康蒂 | ||||||||||||||||
瓦倫蒂娜.維斯康蒂 | ||||||||||||||||
伊莎貝拉(韋爾蒂伯爵夫人) | ||||||||||||||||
查理 | ||||||||||||||||
阿蘭八世 | ||||||||||||||||
阿蘭九世 | ||||||||||||||||
貝婭特麗克絲.德.克利松 | ||||||||||||||||
瑪格麗特 | ||||||||||||||||
約翰五世 | ||||||||||||||||
瑪格麗特 | ||||||||||||||||
瓊 | ||||||||||||||||
弗朗索瓦一世 | ||||||||||||||||
阿梅迪奧八世 | ||||||||||||||||
路易 (薩伏依公爵) | ||||||||||||||||
瑪麗 | ||||||||||||||||
腓力二世 | ||||||||||||||||
雅努斯 | ||||||||||||||||
安妮 | ||||||||||||||||
夏洛特.德.波旁 | ||||||||||||||||
路易絲 | ||||||||||||||||
約翰 | ||||||||||||||||
查理一世 | ||||||||||||||||
瑪麗 | ||||||||||||||||
瑪格麗特 | ||||||||||||||||
約翰 | ||||||||||||||||
勃艮第的阿格妮絲 | ||||||||||||||||
瑪格麗特 | ||||||||||||||||
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六卷‧宗教改革》,第二部第七章
- (法)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
延伸閱讀
[編輯]- Clough, C.H., "Francis I and the Courtiers of Castiglione’s Courtier." European Studies Review. vol viii, 1978.
- Denieul-Cormier, Anne. The Renaissance in France. trans. Anne and Christopher Fremantl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69.
- Grant, A.J. The French Monarchy, Volume I.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70.
- Guy, John. Tudor Engl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 Jensen, De Lamar. Renaissance Europe. Lexington: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2.
- Knecht, R.J. Renaissance Warrior and Patron: The Reign of Francis 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 Major, J. Russell. From Renaissance Monarchy to Absolute Monarch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 Potter, D. L. Renaissance France at War – Armies, Culture and Society, c.1480–1560. Boydell Press., 2008
- Seward, Desmond. François I: Prince of the Renaissanc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73.
弗朗索瓦一世 (法蘭西) 卡佩王朝的分支 出生於:1494年9月12日逝世於:1547年3月31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路易十二 |
法蘭西國王 1515年-1547年 |
繼任者: 亨利二世 |
前任者: 克洛德 為獨立女公爵 |
布列塔尼公爵 1514年–1515年 與克洛德同時在任 |
繼任者: 克洛德 為獨立女公爵 |
前任者: 馬西米利安諾·斯福爾扎 |
米蘭公爵 1515年–1521年 |
繼任者: 法蘭西斯科二世·斯福爾扎 |
前任者: 法蘭西斯科二世·斯福爾扎 |
米蘭公爵 1524年–1525年 | |
法國貴族爵位 | ||
空缺 併入王室領地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路易十二
|
瓦盧瓦公爵 1498年–1515年 |
空缺 併入王室領地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瑪格麗特
|
前任者: 查理 |
昂古萊姆伯爵 1496年–1515年 |
空缺 併入王室領地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薩伏依的路易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