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奧利艾
外觀
希奧利艾 Šiauliai | |
---|---|
市鎮 | |
希奧利艾市政廳 | |
坐標:55°55′41″N 23°19′00″E / 55.9281°N 23.3167°E | |
國家 | 立陶宛 |
傳統地區 | 薩莫吉希亞 |
縣份 | 希奧利艾縣 |
首次提及 | 1236年 |
城市權 | 1589年 |
面積[1] | |
• 總計 | 81 平方公里(3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總計 | 100,739人 |
• 密度 | 1,244人/平方公里(3,221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EET(UTC+2) |
• 夏時制 | EEST(UTC+3) |
電話區號 | 41 |
網站 | www |
希奧利艾(立陶宛語:Šiauliai)是立陶宛第四大城市,希奧利艾縣首府,也是該國北部的主要城市。城市面積為81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數量為100,739人[1]。
歷史
[編輯]1589年,希奧利艾獲得馬格德堡權利。16世紀成為該地區行政中心。不過,在17世紀和18世紀,該市被洪水摧毀,又遭到黑死病的襲擊。
波蘭被瓜分以後,希奧利艾獲得了一個新的市徽。該市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基礎設施也得到迅速改進:在1836-1858年興建了連接里加與蒂爾西特(現「蘇維埃茨克」)的道路,1871年修建了從利耶帕亞到羅姆內的鐵路。希奧利艾作為重要商路的十字路口,開始發展為一個工業城鎮。在1897年,它成為立陶宛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大約有16,000人。人口構成也發生變化,在1909年有56.4%的居民是猶太人。希奧利艾以皮革工業著稱,Chaim Frenkel 擁有俄羅斯帝國最大的皮革工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希奧利艾的市中心和大約65%的建築物被燒毀。戰後,立陶宛失去了首都維爾紐斯(劃給波蘭),希奧利艾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在克萊佩達歸屬立陶宛之前,希奧利艾是人口規模僅次於考納斯的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在1929年,市中心得到重建,建起了現代化的設施:路燈、公共交通、電話、供水系統和下水道。
在第一次獨立期間,經歷了困難時期,因為工業城市失去了在俄國的市場。
名勝
[編輯]希奧利艾最著名的名勝是十字架山。
地理
[編輯]希奧利艾距離維爾紐斯214公里、距離考納斯142公里,距離克萊佩達165公里,距離拉脫維亞首都里加128公里,距離加里寧格勒250公里。希奧利艾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距市區7公里。
友好城市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立陶宛文)
- Visit Šiaulia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立陶宛文) (英文)
- The Pre-Holocaust Jewish Community of Siauliai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