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笪地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27日) |
大笪地[1][2],粵語中有「一大塊空地」、「開闊、簡陋、專賣平價貨品的地方」意思。在香港是以前的一種夜市,被稱為「平民夜總會」。在廣州是位處西關的一日用品商業城。
香港
[編輯]大笪地之內,既有跳蚤市場,又有大牌檔,更有不少表演節目,為昔日香港貧苦大眾於夜間的最佳娛樂場地,亦見證著香港文化的發展。1980年代起,隨著香港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這種夜市也逐漸式微。
大笪地一詞原指位於香港島上環的上環大笪地。但隨著當時香港其他地區也發展出類似的夜市,大笪地廣義上就泛指這一類型的夜市。比較著名的有上環新填地、旺角行人專用區和榕樹頭。
廣州
[編輯]誕生
[編輯]「大笪地」商業市場最早自發形成於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小販在華林街周邊行人路上擺賣,漸漸成市。政府部門為方便城市管理,利用長壽路、寶華路交界處的地鐵站出口地塊集中此類商販,形成「大笪地」式的集市。2000年6月,地塊業主方廣州地鐵公司將地塊出租給另間公司,建成了「寶華大笪地商業城」和華林商業廣場,該公司成立大笪地商業市場管理處,將商場檔口分租給各檔主。管理方每4年與地鐵公司簽約一次。
大笪地經營面積達4800平方米,650個檔口。提供商品以日用品為主,還有內衣、波鞋、清潔用品等家庭用品,成了城中不少師奶的淘貨勝地。商鋪生意一直很旺,特別是在雙休日或者旺季年關。大笪地管理處負責人聲稱年尾大笪地客流量可跟花市相媲美。[3]
開張初期大笪地租金只需要四五百元,成本低。消息傳出後,吸引了許多失業工人進駐,「有的是自己一人開檔,有的則是夫妻倆一同開檔,還有的更是拉上一家大小合力開檔。」就連晚上值更的保安員,也清一色招聘的是「50後」、「60後」失業工人。至商城即將結業為止相信場內安置接近400個家庭。[3]
告別
[編輯]租約於2014年3月到期。廣州地鐵公司方面透露此次合約期滿會不再續約,收回地塊。至於將來發展,回應指表示會用於「商業性開發」。市民街坊同經營檔主均不舍,許多廣州市民都有到大笪地淘貨的經歷,這裡有着其特有的市井商業味道。「80」後廣州仔周榮嘉說,如果大笪地消失了,廣州就又減少了一個本地市井商場。
- 參見:v: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
澳門
[編輯]舊時,真正意義上的大笪地曾經在多處出現,包括康公廟前地、司打口前地、白眼塘及雀仔園。近來,政府會以「澳門大笪地」來命名它辦的若干短期街頭文藝康樂活動。[4]
興衰原因
[編輯]- 城市秩序監管規矩
- 阻街
- 城市改造
註腳
[編輯]- ^ 正字正確. am730. 12月19日 [2009-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8).
- ^ 字典中𡍲字的解释. 漢典. 12月19日 [2009-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9).
- ^ 3.0 3.1 大笪地撤場 去邊度淘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轉載廣州日報);2014年03月06日07:09。
- ^ “大笪地”由來已久. www.macaumemory.mo. [2022-05-10].
參見
[編輯]- 上環大笪地
- 廣州大笪地商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