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
1944年3月,羅馬尼亞境內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官兵
部隊識別章
存在時期1942年3月12日—1945年5月8日
國家或地區 納粹德國
部門 納粹德國陸軍
種類步兵師 / 裝甲擲彈兵師
駐軍/總部巴伐利亞格拉芬沃爾
勃蘭登堡澤倫澤(今波蘭蘇倫欽
別稱die Feuerwehr(消防隊)
格言Gott, Ehre, Vaterland
(「上帝、榮譽、祖國」)[1]
參與戰役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
標識
師旗
袖章[2]
肩章

大德意志師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是二次世界大戰中隸屬於納粹德國陸軍的最精銳部隊之一。是除了武裝黨衛軍以外裝備最精良的國防軍部隊,最初成立時為摩托化步兵師,1943年後改制為裝甲擲彈兵師

歷史

[編輯]

大德意志部隊起源於柏林的守備團級單位,另有一部分成員來自於德貝里茨陸軍學校德語Truppenübungsplatz Döberitz步兵教導團(Infanterie-Lehr-Regiment)。1939年6月12日,柏林守備團(Wach-Regiment Berlin)被授予「大德意志」步兵團(Infantry Regiment Grossdeutschland)之名。並與德貝里茨陸軍學校德語Truppenübungsplatz Döberitz的步兵教導團合併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團,下轄四個。同年八月,此新成立的步兵團開始加入元首護衛隊(FBK)的任務,與其他部隊共同負責元首總部(FHQ)的防務。[3]

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對蘇聯的東線戰爭,大德意志托化步兵團被編入中央集團軍第2裝甲集群第24摩托化軍

1942年3月東線戰事暫時平靜,該團也接到了擴編的命令,隨後被撤往奧廖爾地區休整。在4月正式整編為摩托化步兵師,原團改制為第一步兵團,並補充在柏林組建的第二步兵團。該師還獲得一個裝備三號坦克四號坦克的裝甲營、一個突擊炮營、一個偵察營、一個反坦克營、一個通訊營和一個防空營。擴編完成後,該師加入第48裝甲軍,參加「藍色方案」,目標是攻佔斯大林格勒,然後向高加索進軍。8月時該師抵達距離莫斯科僅100英里的熱澤夫突出部,與第9集團軍一起死守以抵抗蘇軍發起的大反攻。10月初,下轄第一、第二步兵團被希特勒分別賦予榮譽稱號「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團」、「大德意志燧發槍兵團」。

1943年2月,大德意志師參與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雖成功完成奪回卡爾可夫的任務,但該師並再次遭到重創。5月該師重組為裝甲擲彈兵師,改編後的大德意志師包括一個裝甲團,且每個擲彈兵團皆配置 Sd.Kfz. 251半履帶車營、偵察營、工兵營。雖然名為裝甲擲彈兵師,但其裝甲化程度已可類比一個裝甲師,並配備了當時數量還很少的虎式坦克。在完成換裝後,1943年6月,大德意志師加入第4裝甲軍團第48裝甲軍,為堡壘行動做準備。7月初,大德意志師補充一個連的豹式坦克並參與庫斯克會戰。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師由於一連串的激戰,損失慘重被調回到法國休整。在1943年11月之後,該師在東線不斷從一個防線轉向另一個防線,甚至被分為幾個戰鬥群,分批在第聶伯河防線上增援。

1944年3月,該師跟著殘破不堪的南方集團軍群撤往羅馬尼亞邊境。4月,該師在邊境城市雅西同蘇軍作戰,以掩護友軍撤往比薩拉比亞

1944年11月,大德意志師一路西撤到東普魯士,儘管部隊傷亡慘重,但德軍統帥部相信大德意志師仍然能夠起死回生,因此將該師擴編為大德意志裝甲軍,除原大德意志師外,編入布蘭登堡師及其他殘存的各級部隊。

1945年1月,大德意志裝甲軍在東普魯士持續對抗蘇軍的攻勢,但下屬的勃蘭登堡師、赫爾曼·戈林師則奉命調往他處作戰。1945年3月,該師兵力已減少到4,000人左右,最後由梅梅爾橋頭堡登船撤離,轉到皮勞繼續苦戰直到戰爭結束。

編制

[編輯]

結構[4][5]

  •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團
  • 「大德意志」裝甲燧槍兵團
  • 「大德意志」裝甲團
  • 「大德意志」裝甲偵察營
  • 「大德意志」裝甲獵兵營
  • 「大德意志」突擊炮營
  • 「大德意志」裝甲炮兵團
  • 「大德意志」地面防空炮兵營
  • 「大德意志」裝甲工兵營
  • 「大德意志」裝甲通訊營

歷屆指揮官

[編輯]
卡爾·洛倫茨少將

步兵師

裝甲擲彈兵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Jung, Hans Joachim. Panzer Soldiers for "God, Honor, and Fatherland": The History of Panzerregiment Grossdeutschland. Winnipeg, Canada: J.J. Fedorowicz. 2000. ISBN 0-921991-51-7. 
  2. ^ 1939-44為哥特式字體,1944-45為拉丁式字體
  3. ^ Spaeter 1992,第290頁.
  4. ^ 裝甲擲彈兵師(自1943年6月23日起)
  5. ^ Mitcham, Samuel W. German Order of Battle, Volume 3 : Panzer, Panzer Grenadier, and Waffen SS Division in WWII. Mechanicsburg, PA: Stackpole Books. 2007: 64. ISBN 978-0-81173-438-7. 

書籍

[編輯]
  • 被遺忘的士兵》,蓋伊·薩耶
  • Thomas McGuirl, Remy Spezzano: Geschichte der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rossdeutschland, ISBN 3-89555-033-7
  • Horst Scheibert: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 und ihre Schwesterverbände, ISBN 3-89555-311-5
  • Helmuth Spaeter: Die Einsätze der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 ISBN 3-89555-089-2
  • Helmuth Spaeter: Geschichte des Panzerkorps Großdeutschland, In 3 Bänden, antiquarisch
  • Rolf Stoves: Die gepanzerten und motorisierten deutschen Großverbände, ISBN 3-7909-0279-9
  • Gordon Williamson: German Army Elite Units 1939–45, ISBN 1-84176-405-1
  • Dr. Hans Heinz Rehfeld: Mit dem Eliteverband des Heeres Großdeutschland tief in den Weiten Russlands. Verlagshaus Würzburg, Würzburg, 2. Auflage 2009. ISBN 978-3-88189-773-0. (Tagebuch über die Einsätze, Angriffe und Rückzug, ungeschminkter Bericht über den Kriegsalltag mit Besiegten, Gefangenen, Gefallenen und Verwundeten).
  • Guy Sajer, Denn dieser Tage Qual war groß: Bericht eines vergessenen Soldaten [Le soldat oublié], Wolfgang Libal (trans.), Stuttgart; Hamburg: Deutscher Bücherbund. 1970 [2010-04-20] (Template:ISO 639 name Französisch) 

ISBN 3764811110
單擊這裡添加你的引用。如果你仍在編輯主頁面文章,你可能需要在一個新窗口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