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墮天使 (畫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墮天使
藝術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
年份1847年
媒介布面油畫
尺寸120.50 cm × 196.50 cm(47.44英寸 × 77.36英寸)
收藏地 法國蒙彼利埃[1]法布爾博物館

《墮天使》(法語:L'Ange déchu) 是法國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的作品。這幅畫作於1847年完成,當時畫家年僅24歲,描繪的是被逐出天堂後的魔鬼路西法。該畫現收藏於法國蒙彼利埃法布爾博物館[2]

背景與描述

[編輯]

1845年,卡巴內爾在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就讀時,贏得了羅馬大獎的第二名,這使他有機會前往義大利羅馬進修數年。按照當時規定,參與羅馬大獎的藝術家必須定期將作品寄回法國,以展示他們在羅馬學習的進展。《墮落天使》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於1847年完成的。卡巴內爾選擇在法國繪畫中較少被描繪的「墮天使從天堂墜落,最終成為魔鬼」的故事作為畫作的主題。

在《墮天使》畫作中,路西法被逐出天堂,表現出深深的悲傷。他赤裸著身體躺在地上,雙手交叉,眼中流著淚水,臉部部分被手臂遮擋。畫面上方,眾多天使朝著相反的方向飛向天空,象徵著上帝的榮耀。

畫作分析

[編輯]

這幅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風格。路西法被描繪成一位俊美的年輕男子,他的翅膀在肩胛處主要是白色,並點綴著藍色與金色,但主要的羽翼則呈現深邃的海軍藍,與畫面的陰暗前景融為一體。在他的腿邊拖著一條荊棘藤蔓,象徵著苦痛與墮落。路西法的眼神中流露出憤怒,他的臉部半掩於手臂之後,眼角可見一滴淚珠。[3]

卡巴內爾在羅馬期間,對墮天使的主題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次年(1848年),他以水粉畫創作了《黃昏天使》(The Evening Angel),畫中天使身披大幅布帛,並背向觀眾,呈現出另一種情感表達。[4]

另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Fallen Angel. Obelisk Art History. [2024-12-17] (英語). 
  2. ^ The Story of The Fallen Angel by Alexander Cabanel. KUURTH. [2024-12-17] (英語). 
  3. ^ chriswac. Alexandre Cabanel. L'ange déchu. Musée Fabre Montpellier.. Montmartre secret. 2013-04-24 [2024-12-17] (法語). 
  4. ^ Hilaire, 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 la tradition du beau [exposition, Montpellier, Musée Fabre, 10 juillet-5 décembre 2010]. Musée Fabre Somogy. 2010: 151–152. ISBN 978-2-7572-0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