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內斯特·蕭頌
外觀
埃內斯特·肖松 Amédée-Ernest Chausson | |
---|---|
出生 | 法蘭西帝國巴黎 | 1855年1月20日
逝世 | 1899年6月10日 法國利邁 | (44歲)
國籍 | 法國 |
知名作品 | 歌劇《亞瑟王》,降B大調交響曲,小提琴與樂隊《音詩》,D大調協奏曲,鋼琴三重奏,鋼琴四重奏,人聲與樂隊《愛與海之詩》《永恆之歌》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藝術歌曲 |
師從 |
阿梅代-埃內斯特·肖松(法語:Amédée-Ernest Chausson,法語發音:[amede ɛʁnɛst ʃosɔ̃];1855年1月20日—1899年6月10日),法國作曲家。
生平
[編輯]肖松1855年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10歲時聽到瓦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對音樂產生興趣,但在家庭的壓力下入大學攻讀法律,並成為律師。1879年,他決心從事音樂創作,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弗蘭克和馬斯內。1886年,肖松當選為國家音樂協會的秘書。由於家境富裕,他常常在經濟上支持貧困的作曲家,肖松的家也成為巴黎著名的藝術沙龍。1899年,肖松由於自行車故障,撞上一堵磚牆,不幸逝世於伊夫林省的利邁。[1]
音樂
[編輯]肖松在音樂上主要受到瓦格納和弗蘭克的影響。他用十年時間創作了瓦格納風格的歌劇《亞瑟王》,但上演並不成功。在器樂創作上,他主要遵循弗蘭克的道路。肖松的作品常常高度半音化,充滿色彩豐富的和聲,華美的旋律和精巧的配器,並常用循環主題手法。
代表作品
[編輯]- Op.2,七首歌曲(1879-1882)
- Op.3,g小調鋼琴三重奏(1881)
- Op.5,薇薇安,交響詩(1882-1887)
- Op.12,三首經文歌(1886)
- Op.16,三首經文歌(1888-1891)
- Op.19,愛和海之詩(1882-1893)
- Op.20,降B大調交響曲(1889-90)
- Op.21,D大調協奏曲(1889-91)
- Op.23,亞瑟王,三幕歌劇(1886-95)
- Op.24,梅特林克歌曲(1893-1896)
- Op.25,音詩,小提琴與樂隊(1896)
- Op.26,四首鋼琴舞曲(1896)
- Op.28,莎士比亞歌曲(1890-1897)
- Op.30,A大調鋼琴四重奏(1897)
- Op.32,節慶的聲音,交響詩(1897-1898)
- Op.34,兩首魏爾蘭歌曲(1898)
- Op.35,c小調弦樂四重奏(1897-1899)
- Op.37,永恆之歌(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