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圭亞那歷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649 年左右繪製的圭亞那地區地圖。紅色部分為西班牙宣稱擁有的領土,黃色部分為荷屬圭亞那,東南紅色部分為葡萄牙領土。圖中還可以看到帕里梅湖。

圭亞那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99年。

殖民前圭亞那和首次接觸

[編輯]

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起源於南美腹地並向北遷移。他們首先抵達至現今的圭亞那,然後到加勒比島嶼。阿拉瓦克人,主要是由農民,獵人和漁民組成。他們在加勒比人遷移至加勒比島和整個地區之前已經抵達。阿拉瓦克人社會的安寧被加勒比人的到來打亂了。加勒比人好戰行為和向北的劇烈衝突至今還在討論。到了15世紀末,加勒比人已經迫使阿拉瓦克人流離至整個小安的列斯群島

殖民時期

[編輯]

1621年,荷蘭政府給予新成立的荷蘭西印度公司埃塞奎博貿易站的完全控制權。這片荷蘭商業機構管理的殖民地被稱為埃塞奎博,持續了170多年。公司建立了第二個殖民地,在伯比斯河埃塞奎博東南。

政治和社會覺醒

[編輯]

隨後三個世紀該地區輪流由英國荷蘭法國佔領,直到19世紀初1814年英、法、荷三國訂立界約,蓋亞那地區正式由英國殖民統治,稱為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

獨立前政府

[編輯]

1961年獲得自治,改稱圭亞那(Guyana)。1966年5月26日,英國通過《1966年圭亞那獨立法》,給予圭亞那獨立,把英屬圭亞那轉化成一個獨立的英聯邦王國

獨立後

[編輯]

在1962年至1964年,圭亞那爆發了三次大罷工和大暴亂,因此當地的民族關係陷入低谷。因應當地的緊張局勢,總理福布斯·伯納姆要求英國召開會議,討論圭亞那的獨立問題。1966年5月26日圭亞那獨立,作為一個英聯邦王國。其間,福布斯·伯納姆擔任圭亞那的總理。1970年2月23日,君主立憲制被廢除,圭亞那改國號「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1970年代,美國邪教人民聖殿教教主吉姆·瓊斯率領教徒在圭亞那設立瓊斯鎮,後來在當地造成大屠殺事件。

在1978年,執政的人民全國大會黨英語People's National Congress (Guyana)進行修憲,並於1980年10月6日生效,改議會制總統制,而伯納姆則成為新憲法生效後的第一位總統。到了1992年,人民進步黨贏得大選,才結束了自獨立以來人民全國大會黨長期單獨執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