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外觀
國學,是西學東漸時期針對西學出現的一個概念[1]。1905年,鄧實等成立「國學保存會」,指國學為先秦時期未被後世改造的「上古之學」。1990年代中國「國學熱」興起之後,其含義不斷拓寬,漸漸包含一切領域、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及學術[2]。
歷史
[編輯]「國學」本指國家創辦的學校[3]。指代某種學術的「國學」一詞究竟具體何時產生,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由晚晴的國粹派發揚光大的。1904年,鄧實、黃節、劉師培成立「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鄧實認為國學不是「君學」,是先秦的「上古之學」,黃節則指出國學也是救國的學說:「國學存則愛國之心有以依屬」。但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國粹派便不再活躍。[2]。
1990年代,中國大陸興起「國學熱」,「國學」成為一般民眾中常用的詞語,袁行霈在《國學研究·發刊詞》中說:「國學作為固有文化傳統深層的部分,已經滲進民眾的心靈,直接間接地參與現代生活。」[2]
批評
[編輯]「國學」一詞是否合適,自近代以來便很有爭議[4]。錢穆在《國學概論·弁言》中說:「學術本無國界。『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特為一時代名詞。」馬一浮說:[2]
“ | 國學這個名詞,如今國人已使用慣了,其實不甚適當。照舊時,用國學為名者,即是國立大學之稱。今人以吾國固有的學術名為國學,意思是別於外國學術之謂。此名為依他起,嚴格說來本不可用,今為隨順時人語,故暫不改立名目。然即依固有學術為解,亦太覺廣泛籠統,使人聞之,不知所指為何種學術。 | ” |
「國學熱」之後,這個詞更遭濫用。陳來說:「從90年代前期的所謂國學熱,到今天的真正國學熱,事實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推動都不大。」舒蕪也指出:[2]
“ | 依我看來,媒體上津津樂道的所謂「國學」,也就是指能夠看懂一點古書,能夠做一點古詩詞,能夠寫兩筆字而已吧,籠而統之的就這點東西,實際上空洞得很。 | ” |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國學不是學——西方學術分類與民初國學定位的困惑
- 國學網--國學入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也說「國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世紀上半世紀關於國學定義的爭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國學網
- 韓國漢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儒學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