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總督
大清四川總督 | |
---|---|
實際就任的末任四川總督趙爾豐 | |
官邸 | 四川總督衙門 (舊址位於成都市督院街,現四川省人民政府附近[1]) |
任命者 | 清朝皇帝 |
先前職位 | 湖廣四川總督、川陝總督 |
設立 | 1645年(湖廣四川總督) 1661年(四川總督) |
首任 | 羅繡錦(湖廣四川總督) 李國英(四川總督) |
末任 | 趙爾豐(實際) 端方(任命) |
廢止 | 1911年 |
後繼職位 | 無 |
四川總督(滿語:ᠰᡟᠴᡠᠸᠠᠨ 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穆麟德轉寫:sycuwan -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2],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清朝最早掌管四川的封疆大臣為順治二年(1645年)設置的湖廣四川總督,而實際單獨掌管四川一省的總督最早設置於康熙帝即位後的順治十八年(1661年)。此後近百年間,多次受戰事等影響,四川總督一職與湖廣、陝西等地總督分分合合,最終定型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駐地為成都府,直至清末。[3]
沿革
[編輯]建置之始
[編輯]明清交替之際,四川地區為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控制。清廷擊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後,開始進攻大西政權。順治二年(1645年),為配合軍事準備,十一月,任命羅繡錦為兵部右侍郎,總督湖廣、四川[4][5],此即四川總督建置之始。[3]順治四年(1647年),增設單獨的四川總督,但因四川戰事未止,並未實際任命。[5][3]順治十年(1653年),「以川省兵馬錢糧皆從陝西調發,詔陝西總督孟喬芳兼督四川」[2],即四川總督改由原陝西總督兼任,稱為川陝三邊總督。[3][6]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後,對督撫制度進行調整,改為「直隸各設總督一員,駐紮省城」。[7]時任川陝總督李國英改四川總督,駐重慶,至此,四川總督才算是名副其實。[3]
頻繁調整
[編輯]康雍乾三朝,四川總督的建置調整頻繁,先後多次與湖廣、山陝、陝甘等總督分合。[3]
康熙七年十月庚寅(1668年11月28日),裁撤湖廣總督,由四川總督兼任,改為四川湖廣(川湖)總督,移駐荊州。[5][6]康熙十二年(1674年)冬,三藩之亂爆發,至次年六月,吳三桂叛軍已經攻克四川周邊的雲南、貴州、湖南三省。[8]而四川形勢也十分危急,「提督鄭蛟麟,總兵譚弘、吳之茂反四川」。[8]清廷於康熙十三年二月癸卯(1674年3月15日)重新增設四川總督[5],以原兩廣總督周有德為四川總督,以便集中當地軍事力量,對抗吳三桂叛軍。[3]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軍克復湖廣,開始攻入四川雲貴境內,然而川陝兩省總督卻在糧草轉運問題上多次推諉,貽誤軍機勞民傷財。[3]兵部尚書宋德宜建議「陝西四川不必各設總督,宜以一人統理兩省」[9],康熙帝採用其建議,於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辛酉(1680年12月26日),傳諭裁撤四川總督,改陝西總督為川陝總督。[5][3]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首領策妄阿拉布坦派將領大策零敦多布突襲和碩特汗國,攻入拉薩並殺死末任和碩特汗拉藏汗。[10]西寧將軍額倫特、四川提督康泰等先後帶兵進剿,但均告敗績,康熙帝又派十四阿哥允禵和四川巡撫年羹堯率軍進藏。[10][11]康熙帝對年羹堯頗為賞識,次年(1718年)以「巡撫無督兵責」為由,「特授(年羹堯)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11],同時改川陝總督鄂海為陝西總督。[5][3]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以年羹堯兼理四川陝西總督事,鄂海專辦軍糧事務,將四川陝西總督複合為一。[5][3]
雍正帝即位初年,西北局勢不穩,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起兵反清,被年羹堯、岳鍾琪等率軍鎮壓後,逃往準噶爾汗國。[3][11][12]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要求遣返羅卜藏丹津未果後,再度出兵征討準噶爾。[3][13]雍正九年(1731年),因西陲戰事需要,改川陝總督為陝甘總督,另單設四川總督。[3][14]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準噶爾戰事結束,復設川陝總督,裁撤四川總督。[3]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金川之戰期間,川陝總督再次分設為四川、陝甘總督。[3][15]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準噶爾汗國就此滅國,清朝將新疆正式納入版圖之內。陝甘總督楊應琚以「西陲平定,幅員廣大,陝西甘肅非一總督所能兼理」為由,奏請陝西、四川總督合併為川陝總督,另設單獨的甘肅總督。[3][16]
形成定制
[編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認為「新開各處,俱有大臣駐紮,無須更設道員」,令照舊統轄,將甘肅、川陝總督復設為陝甘、四川總督。[3][17]至此,四川總督成為定制,至清末再無重大調整。[3]
宣統三年(1911年),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接替其兄長趙爾巽,署理四川總督,到任不久鎮壓保路運動,激起民變,清政府將其免職。[18]川粵漢鐵路督辦大臣端方接替趙爾豐署理四川總督,並率湖北新軍入川,但半路新軍譁變,端方被殺。[19]與此同時,四川軍民宣告獨立,趙爾豐移交政權予新政府。[18]
歷任總督
[編輯]以下各列表包括單設的四川總督和轄區包括四川的總督,其中:
- 序次為數字表示實授,即正式任命職務
- 序次為*表示署理、監護等,即臨時代理職務
湖廣四川總督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1 | 羅繡錦 | 漢軍鑲藍旗 | 順治二年十一月壬子 1645年12月21日 |
順治九年七月己丑 1652年8月23日 |
去世 | 順治四年十一月戊午(1647年12月17日)增設四川總督,但未任命,實際仍由湖廣總督兼 | [5][20] |
2 | 祖澤遠 | 漢軍鑲黃旗 | 順治九年七月戊戌 1652年9月1日 |
順治十年六月乙巳 1653年7月5日 |
停兼四川 |
川陝三邊總督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1 | 孟喬芳 | 直隸永平府 | 順治十年六月乙巳 1653年7月5日 |
順治十年十二月癸未 1654年2月8日 |
病辭,不久去世 | 上任時間為兼督四川時間 | [5][20] |
2 | 金礪 | 漢軍鑲紅旗 | 順治十一年正月甲寅 1654年3月11日 |
順治十三年二月己巳 1656年3月15日 |
休官 | ||
3 | 馬之先 | 漢軍鑲藍旗 | 順治十三年三月癸巳 1656年4月8日 |
順治十四年八月丁丑 1657年9月14日 |
去世 | ||
4 | 李國英 | 漢軍正紅旗 | 順治十四年九月辛丑 1657年10月8日 |
順治十八年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
改四川總督 |
註:順治十三年(1656年)後改稱川陝總督
四川總督(首次設置)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1 | 李國英 | 漢軍正紅旗 | 順治十八年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
康熙五年十一月己卯 1666年11月28日 |
去世 | [5][20] | |
2 | 苗澄 | 直隸任縣 | 康熙五年十一月己卯 1666年11月28日 |
康熙六年十一月甲子 1668年1月7日 |
免職 | ||
3 | 劉兆麒 | 漢軍鑲白旗 | 康熙七年正月戊申 1668年2月20日 |
康熙七年十月庚寅 1668年11月28日 |
兼督湖廣 |
四川湖廣(川湖)總督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1 | 劉兆麒 | 漢軍鑲白旗 | 康熙七年十月庚寅 1668年11月28日 |
康熙八年三月丙辰 1669年4月23日 |
改浙江福建總督 | 上任時間為兼督湖廣時間 | [5][20] |
2 | 蔡毓榮 | 漢軍正白旗 | 康熙九年四月己丑 1670年5月21日 |
康熙十三年二月癸卯 1674年3月15日 |
另設四川總督 |
四川總督、川陝總督(多次交替)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四川總督(康熙十三年至十九年) | |||||||
1 | 周有德 | 漢軍鑲紅旗 | 康熙十三年二月丁未 1674年3月19日 |
康熙十八年二月辛巳 1679年3月27日 |
改雲貴總督 | [5][20] | |
2 | 楊茂勛 | 漢軍鑲紅旗 | 康熙十八年四月丙寅 1679年5月11日 |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辛酉 1680年12月26日 |
裁四川總督 | ||
川陝總督(康熙十九年至五十七年) | |||||||
1 | 哈占 | 滿洲正藍旗 |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辛酉 1680年12月26日 |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戊申 1683年9月29日 |
遷兵部尚書 | 上任時間為兼督四川時間 | [5][20] |
2 | 禧佛 | 滿洲鑲白旗 |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戊午 1683年10月9日 |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乙未 1686年10月30日 |
遷刑部尚書 | ||
3 | 圖納 | 滿洲正藍旗 |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乙巳 1686年11月9日 |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丁巳 1688年3月15日 |
遷刑部尚書 | ||
4 | 葛思泰 | 滿洲鑲黃旗 |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甲子 1688年3月22日 |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庚辰 1692年11月12日 |
病免,不久去世 | ||
5 | 佛倫 | 滿洲正白旗 |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甲申 1692年11月16日 |
康熙三十三年三月乙卯 1694年4月11日 |
遷禮部尚書 | ||
6 | 吳赫 | 滿洲鑲藍旗 | 康熙三十三年十月丙申 1694年11月18日 |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癸酉 1699年8月1日 |
罷免 | ||
* | 席爾達 | 滿洲鑲紅旗 |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庚辰 1699年8月8日 |
康熙四十年十月壬申 1701年11月18日 |
停署,回任吏部尚書 | 兵部尚書,署理 | |
7 | 華顯 | 滿洲正黃旗 | 康熙四十年十月壬申 1701年11月18日 |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辛巳 1704年3月16日 |
去世 | ||
* | 博霽 | 滿洲鑲白旗 | 康熙四十三年正月辛酉 1704年2月25日 |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乙亥 1708年10月5日 |
去世 | 西安將軍,兼管 | |
8 | 齊世武 | 滿洲正白旗 |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己酉 1708年5月22日 |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庚寅 1709年8月26日 |
遷刑部尚書 | ||
9 | 殷泰 | 滿洲鑲紅旗 |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庚寅 1709年8月26日 |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甲寅 1713年5月1日 |
病免 | ||
10 | 鄂海 | 滿洲鑲白旗 |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甲寅 1713年5月1日 |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丁卯 1718年12月14日 |
停兼四川,改陝西總督 | ||
四川總督(康熙五十七年至六十年) | |||||||
1 | 年羹堯 | 漢軍鑲黃旗 |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甲子 1718年12月11日 |
康熙六十年五月乙酉 1721年6月19日 |
改川陝總督 | [5][20] | |
川陝總督(康熙六十年至雍正九年) | |||||||
1 | 年羹堯 | 漢軍鑲黃旗 | 康熙六十年五月乙酉 1721年6月19日 |
雍正三年四月己卯 1725年5月23日 |
改杭州將軍 | [5][20] | |
* | 岳鍾琪 | 四川成都府 | 雍正三年四月己卯 1725年5月23日 |
雍正三年七月壬子 1725年8月24日 |
授川陝總督 | 甘肅提督,署理 | |
2 | 雍正三年七月壬子 1725年8月24日 |
雍正七年三月丙辰 1729年4月9日 |
授寧遠大將軍,率軍征準噶爾 | 雍正三年(1725年)進京,由陝西巡撫圖麗琛短暫署理,雍正四年(1726年)起兼署陝西巡撫 | |||
* | 查郎阿 | 滿洲鑲白旗 | 雍正七年四月甲午 1729年5月17日 |
雍正九年二月壬戌 1731年4月5日 |
停兼四川,改陝西總督 | 吏部尚書,署理 | |
四川總督(雍正九年至十三年) | |||||||
1 | 黃廷桂 | 漢軍鑲紅旗 | 雍正九年二月壬戌 1731年4月5日 |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丁卯 1736年1月14日 |
裁四川總督 | 兼四川提督,裁撤後仍領 | [5][20] |
川陝總督(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十三年) | |||||||
1 | 查郎阿 | 滿洲鑲白旗 |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丁卯 1736年1月14日 |
乾隆三年七月丁卯 1738年8月31日 |
召回京城 | 長期領兵,吏部尚書劉於義多次署理 | [5][21] |
2 | 鄂彌達 | 滿洲正白旗 | 乾隆三年七月丁卯 1738年8月31日 |
乾隆五年三月庚戌 1740年4月5日 |
召回京城 | ||
3 | 尹繼善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年三月庚戌 1740年4月5日 |
乾隆七年九月丙子 1742年10月18日 |
丁憂免職 | ||
* | 馬爾泰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七年九月丙子 1742年10月18日 |
乾隆八年五月戊申 1743年7月17日 |
改兩廣總督 | 兵部右侍郎,署理 | |
4 | 慶復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八年五月戊申 1743年7月17日 |
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 1747年4月20日 |
召回京城 | ||
5 | 張廣泗 | 漢軍鑲紅旗 | 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 1747年4月20日 |
乾隆十三年十月壬午 1748年11月21日 |
革職 | 出征金川,實際由甘肅巡撫黃廷桂署理;乾隆十三年九月辛酉(1748年10月31日)召回京城,由傅恆暫管 | |
6 | 策楞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 1749年1月11日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庚辰 1749年1月18日 |
改四川總督 | ||
四川總督(乾隆十三年至二十四年) | |||||||
1 | 策楞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庚辰 1749年1月18日 |
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 1753年2月24日 |
丁憂免職 | [5][21] | |
* | 黃廷桂 | 漢軍鑲紅旗 | 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 1753年2月24日 |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
授四川總督 | 陝甘總督,署理 | |
2 |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
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 1755年7月19日 |
改陝甘總督 | ||||
3 | 開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 1755年7月19日 |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乙亥 1759年9月18日 |
改川陝總督 | ||
川陝總督(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 | |||||||
1 | 開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乙亥 1759年9月18日 |
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戌 1761年1月21日 |
改四川總督 | [5][21] |
四川總督 (成為定制)
[編輯]序次 | 姓名 | 籍貫/旗籍 | 上任時間 | 卸任時間 | 卸任原因 | 備註 | 來源 |
1 | 開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戌 1761年1月21日 |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戊戌 1763年7月22日 |
革職 | [5][21] | |
2 | 鄂弼 | 滿洲鑲藍旗 |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戊戌 1763年7月22日 |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壬寅 1763年7月26日 |
未赴任,去世 | ||
3[註 1] | 阿爾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壬寅 1763年7月26日 |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壬戌 1764年4月11日 |
召回京城 | ||
* | 阿桂 | 滿洲正藍旗 後抬入正白旗 |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壬戌 1764年4月11日 |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戊申 1764年7月26日 |
卸署 | 工部尚書,署理 | |
3[註 1] | 阿爾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戊申 1764年7月26日 |
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壬午 1770年11月26日 |
召回京城 | ||
* | 德福 | 滿洲鑲白旗 | 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壬午 1770年11月26日 |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己未 1771年3月3日 |
卸署,改署雲貴總督 | 湖南巡撫,署理 | |
3[註 1] | 阿爾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己未 1771年3月3日 |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壬戌 1771年7月4日 |
召回京城 | ||
4 | 德福 | 滿洲鑲白旗 |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壬戌 1771年7月4日 |
乾隆三十六年八月丁酉 1771年10月7日 |
召回京城 | ||
5 | 文綬 | 滿洲鑲白旗 |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丁卯 1771年11月6日 |
乾隆三十六年十月甲午 1771年12月3日 |
改陝甘總督 | 首次出任 | |
6 | 桂林 | 滿洲鑲藍旗 |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丙辰 1771年12月25日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丙午 1772年6月12日 |
革職 | ||
* | 阿爾泰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丙午 1772年6月12日 |
乾隆三十七年六月甲申 1772年7月20日 |
改署湖廣總督 | 桂林被革職後署理 | |
7 | 文綬 | 滿洲鑲白旗 | 乾隆三十七年六月甲申 1772年7月20日 |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丁亥 1773年1月19日 |
革職 | 二次出任 | |
8 | 劉秉恬 | 山西洪洞縣 |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丁亥 1773年1月19日 |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甲寅 1773年8月14日 |
革職 | ||
9 | 富勒渾 | 蒙古鑲白旗 |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甲寅 1773年8月14日 |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己酉 1776年3月26日 |
改湖廣總督 | ||
10 | 文綬 | 滿洲鑲白旗 |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己酉 1776年3月26日 |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壬午 1781年9月29日 |
革職 | 三次出任 | |
11 | 福康安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壬午 1781年9月29日 |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辛巳 1783年5月21日 |
改署工部尚書 | 首次出任 | |
12 | 李世傑 | 貴州黔西州 |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辛巳 1783年5月21日 |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
改兩江總督 | 首次出任 | |
13 | 保寧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 1787年12月30日 |
改伊犁將軍 | ||
14 | 李世傑 | 貴州黔西州 |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 1787年12月30日 |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癸巳 1789年12月27日 |
病免 | 二次出任 | |
* | 孫士毅 | 浙江仁和縣 |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癸巳 1789年12月27日 |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癸酉 1790年6月5日 |
授四川總督 | 兵部尚書,首次署理 | |
15 |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癸酉 1790年6月5日 |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 1790年7月14日 |
改兩江總督 | 兼署成都將軍、四川提督 | |||
* | 保寧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 1790年7月14日 |
乾隆五十五年十月甲子 1790年11月23日 |
卸署 | ||
16 | 鄂輝 | 滿洲正白旗 | 乾隆五十五年十月甲子 1790年11月23日 |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辛巳 1791年12月5日 |
革職 | ||
17 | 惠齡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辛巳 1791年12月5日 |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辛未 1793年9月15日 |
改山東巡撫 | ||
18 | 福康安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辛未 1793年9月15日 |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
改雲貴總督 | 二次出任 | |
19 | 和琳 | 滿洲正紅旗 |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
乾隆六十年三月乙卯 1795年4月22日 |
督辦軍務 | ||
* | 孫士毅 | 浙江仁和縣 | 乾隆六十年三月乙卯 1795年4月22日 |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
病免,不久去世 | 二次署理 | |
* | 福寧 | 滿洲鑲藍旗 |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
嘉慶二年五月乙丑 1797年6月20日 |
革職 | 兩江總督,署理 | [5][22][23] |
* | 宜綿 | 滿洲正白旗 | 嘉慶二年五月乙丑 1797年6月20日 |
嘉慶三年正月甲申 1798年3月6日 |
回任陝甘總督 | 陝甘總督,兼辦 | |
20 | 勒保 | 滿洲鑲紅旗 | 嘉慶三年正月甲申 1798年3月6日 |
嘉慶四年八月癸卯 1799年9月16日 |
革職逮捕 | 首次出任 | |
* | 魁倫 | 滿洲正黃旗 | 嘉慶四年八月癸卯 1799年9月16日 |
嘉慶五年三月辛巳 1800年4月22日 |
革職逮捕 | 署吏部尚書,署理 | |
* | 勒保 | 滿洲鑲紅旗 | 嘉慶五年三月辛巳 1800年4月22日 |
嘉慶五年七月辛丑 1800年9月9日 |
實授四川總督 | 暫署 | |
21 | 嘉慶五年七月辛丑 1800年9月9日 |
嘉慶十五年二月丙申 1810年3月16日 |
召回京城 | 二次出任。十一年十一月癸丑(1806年12月19日)出征,成都將軍特清額署理 | |||
22 | 常明 | 滿洲鑲紅旗 | 嘉慶十五年二月丙申 1810年3月16日 |
嘉慶二十二年九月癸丑 1817年10月22日 |
去世 | ||
23 | 蔣攸銛 | 漢軍鑲紅旗 | 嘉慶二十二年九月癸丑 1817年10月22日 |
道光二年九月庚辰 1822年10月23日 |
改署刑部尚書 | ||
24 | 陳若霖 | 福建閩縣 | 道光二年九月庚辰 1822年10月23日 |
道光三年十二月辛酉 1824年1月27日 |
改工部尚書 | ||
* | 戴三錫 | 直隸順天府 | 道光三年十二月辛酉 1824年1月27日 |
道光五年正月甲午 1825年2月23日 |
實授四川總督 | 四川布政使,署理 | |
25 | 道光三年十二月辛酉 1824年1月27日 |
道光九年四月癸酉 1829年5月12日 |
召回京城 | ||||
26 | 琦善 | 滿洲正黃旗 | 道光九年四月癸酉 1829年5月12日 |
道光十一年二月乙未 1831年3月25日 |
改直隸總督 | 首次出任 | |
27 | 鄂山 | 滿洲正藍旗 | 道光十一年二月乙未 1831年3月25日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己丑 1838年6月10日 |
改刑部尚書 | 未到任前,由成都將軍那彥寶署理 | |
28 | 寶興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己丑 1838年6月10日 |
道光十八年七月戊申 1838年8月28日 |
改刑部尚書 | 首次出任 | |
* | 蘇廷玉 | 福建同安縣 | 道光十八年七月戊申 1838年8月28日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壬子 1838年12月30日 |
降職 | 四川布政使,署理 | |
29 | 寶興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壬子 1838年12月30日 |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庚午 1846年2月4日 |
召回京城 | 二次出任 | |
30 | 琦善 | 滿洲正黃旗 |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庚午 1846年2月4日 |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甲辰 1849年10月25日 |
改署陝甘總督 | 二次出任 | |
* | 裕誠 | 滿洲鑲黃旗 |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甲辰 1849年10月25日 |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己未 1849年11月9日 |
卸署 | 成都將軍,兼署 | |
31 | 徐澤醇 | 漢軍正藍旗 |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己未 1849年11月9日 |
咸豐二年七月壬申 1852年9月7日 |
召回京城 | [5][24][23] | |
* | 裕誠 | 滿洲鑲黃旗 | 咸豐二年七月壬申 1852年9月7日 |
咸豐二年十二月辛巳 1853年1月14日 |
卸署 | 成都將軍,再次兼署 | |
32 | 慧成 | 滿洲鑲黃旗 | 咸豐二年十二月辛巳 1853年1月14日 |
咸豐三年八月己卯 1853年9月9日 |
改閩浙總督 | 實際未赴任 | |
33 | 裕誠 | 滿洲鑲黃旗 | 咸豐三年八月己卯 1853年9月9日 |
咸豐四年九月丁亥 1854年11月11日 |
革職 | ||
34 | 黃宗漢 | 福建晉江縣 | 咸豐四年九月丁亥 1854年11月11日 |
咸豐六年八月戊子 1856年9月2日 |
召回京城 | 首次出任,未到任前,成都將軍樂斌兼署 | |
35 | 吳振棫 | 浙江錢塘縣 | 咸豐六年八月戊子 1856年9月2日 |
咸豐七年六月乙亥 1857年8月15日 |
改雲貴總督 | 未到任前,成都將軍樂斌兼署 | |
36 | 王慶雲 | 福建閩縣 | 咸豐七年六月乙亥 1857年8月15日 |
咸豐九年四月壬寅 1859年5月4日 |
改兩廣總督 | 未到任前,成都將軍有鳳兼署 | |
37 | 黃宗漢 | 福建晉江縣 | 咸豐九年四月壬寅 1859年5月4日 |
咸豐九年十一月丙戌 1859年12月14日 |
召回京城 | 再次出任,但實際未到任,成都將軍有鳳兼署 | |
* | 曾望顏 | 廣東香山縣 | 咸豐九年十一月丙戌 1859年12月14日 |
咸豐十年七月乙未 1860年8月19日 |
革職 | 陝西巡撫,署理 | |
* | 東純 | 滿洲正藍旗 | 咸豐十年七月乙未 1860年8月19日 |
咸豐十年七月丁未 1860年8月31日 |
去世 | 成都將軍,兼署 | |
* | 崇實 | 滿洲鑲黃旗 | 咸豐十年七月丁未 1860年8月31日 |
咸豐十一年七月丙午 1861年8月25日 |
改成都將軍 | 駐藏大臣,署理 | |
38 | 駱秉章 | 廣東花縣 | 咸豐十一年七月丙午 1861年8月25日 |
同治六年十二月丁酉 1868年1月12日 |
去世 | 同治四年八月(1865年10月)起病假八個月,由崇實暫署 | |
39 | 吳棠 | 安徽盱眙縣 | 同治六年十二月丁酉 1868年1月12日 |
光緒元年十二月壬午 1876年1月15日 |
病免 | ||
40 | 李瀚章 | 安徽合肥縣 | 光緒元年十二月壬午 1876年1月15日 |
光緒二年九月戊辰 1876年10月27日 |
改湖廣總督 | ||
41 | 丁寶楨 | 貴州平遠州 | 光緒二年九月戊辰 1876年10月27日 |
光緒五年六月甲子 1879年8月9日 |
革職 | 革職後賞四品頂戴,仍署四川總督 | |
* | 光緒二年九月戊辰 1876年10月27日 |
光緒七年四月己酉 1881年5月15日 |
重授四川總督 | ||||
42 | 光緒七年四月己酉 1881年5月15日 |
光緒十二年五月丁酉 1886年6月6日 |
去世 | ||||
43 | 劉秉璋 | 安徽廬江縣 | 光緒十二年五月丁酉 1886年6月6日 |
光緒二十年十月乙丑 1894年11月19日 |
召回京城 | ||
44 | 譚鍾麟 | 湖南茶陵縣 | 光緒二十年十月乙丑 1894年11月19日 |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癸巳 1895年4月16日 |
改兩廣總督 | ||
45 | 鹿傳霖 | 直隸定興縣 |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癸巳 1895年4月16日 |
光緒二十三年九月戊子 1897年9月27日 |
召回京城 | ||
46 | 李秉衡 | 奉天海城縣 | 光緒二十三年九月戊子 1897年9月27日 |
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癸卯 1897年12月11日 |
革職 | 實際未到任,由成都將軍恭壽兼署 | |
47 | 裕祿 | 滿洲正白旗 | 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癸卯 1897年12月11日 |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乙亥 1898年7月11日 |
改軍機大臣 | 實際未到任,先後由成都將軍恭壽兼署、四川按察使文光暫護 | |
48 | 奎俊 | 滿洲正白旗 |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丙子 1898年7月12日 |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己未 1902年8月4日 |
解任 | ||
* | 岑春煊 | 廣西西林縣 |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己未 1902年8月4日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丙子 1903年4月18日 |
改署兩廣總督 | 署理 | |
* | 錫良 | 蒙古鑲藍旗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丙子 1903年4月18日 |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辛巳 1904年12月13日 |
實授四川總督 | 署理,未到任前由四川按察使陳璚暫護 | |
49 |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辛巳 1904年12月13日 |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辛亥 1907年3月3日 |
改雲貴總督 | ||||
50 | 岑春煊 | 廣西西林縣 |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辛亥 1907年3月3日 |
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壬子 1907年5月3日 |
改郵傳部尚書 | 實際未到任,由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兼護 | |
51 | 趙爾巽 | 漢軍正藍旗 | 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壬子 1907年5月3日 |
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丁巳 1907年9月5日 |
改湖廣總督 | 實際未到任,由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兼護 | |
52 | 陳夔龍 | 貴州貴陽府 | 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丁巳 1907年9月5日 |
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庚申 1908年3月6日 |
改湖廣總督 | ||
53 | 趙爾巽 | 漢軍正藍旗 | 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庚申 1908年3月6日 |
宣統三年三月庚申 1911年4月20日 |
改東三省總督 | 宣統二年十二月壬午(1911年1月12日)回京,由四川布政使王人文暫護 | |
* | 趙爾豐 | 漢軍正藍旗 | 宣統三年三月庚申 1911年4月20日 |
宣統三年八月戊午 1911年10月15日 |
因保路運動被免 | 川滇邊務大臣,實際署理至1911年11月27日四川宣布獨立,不久兵變被殺 | |
54 | 岑春煊 | 廣西西林縣 | 宣統三年八月戊午 1911年10月15日 |
宣統三年九月庚辰 1911年11月6日 |
未赴任 | 實際未到任 | |
* | 端方 | 滿洲正白旗 | 宣統三年九月庚辰 1911年11月6日 |
宣統三年十一月壬午 1912年1月7日 |
被殺 | 督辦川粵漢鐵路大臣署理,實際未到任,帶軍入川途中,兵變被殺 |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古官府衙门没了?但是成都这些街道还在啊!. new.qq.com.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 ^ 2.0 2.1 卷一百十六·志九十一. 清史稿.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張浩強. 清前期四川总督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 2015 [2019-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0).
- ^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二十六·罗绣锦. 清史稿.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錢實甫. 第二册·总督年表. 清代职官年表 第一版.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ISBN 7101015980. OCLC 17053751.
- ^ 6.0 6.1 林涓. 清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 復旦大學. 2004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0).
- ^ 卷二十三.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 ^ 8.0 8.1 卷四百七十四·列传二百六十一·吴三桂. 清史稿.
- ^ 卷九十二.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 ^ 10.0 10.1 卷五百二十五·藩部八·西藏. 清史稿.
- ^ 11.0 11.1 11.2 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年羹尧. 清史稿.
- ^ 卷二百九十六·列传八十三·岳锺琪. 清史稿.
- ^ 本纪九·世宗本纪. 清史稿.
- ^ 卷一百一十.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 ^ 本纪十一·高宗本纪二. 清史稿.
- ^ 卷五百九十三. 高宗纯皇帝实录.
- ^ 卷六百二十七. 高宗纯皇帝实录.
- ^ 18.0 18.1 卷四百六十八·列传二百五十六·赵尔丰. 清史稿.
- ^ 卷四百六十八·列传二百五十六·端方. 清史稿.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卷一百九十七·表三十七·疆臣年表一. 清史稿.
- ^ 21.0 21.1 21.2 21.3 卷一百九十八·表三十八·疆臣年表二. 清史稿.
- ^ 卷一百九十九·表三十九·疆臣年表三. 清史稿.
- ^ 23.0 23.1 魏秀梅. 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 再版.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2: 365–367. ISBN 957-671-868-6. OCLC 52141758.
- ^ 卷二百·表四十·疆臣年表四.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