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船舶產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船舶產業,或稱台灣造船產業,是指在中華民國台灣造船、修繕的相關產業,2015年台灣有135家造船廠加入造船同業公會,從業人數2萬5千人,人員平均年齡為45歲,1997年到2001年的年均產值為340.418億新台幣;2006年到2015年的年均產值為569.18億新台幣;2016年台灣船舶產值達到623億元新台幣。以船舶噸位數統計,台灣排名世界第11名,佔有噸位比率百分之2.62;以交船數量統計,台灣在2016年排名世界第5,佔有率百分之0.7;台灣製造的遊艇市佔率排在世界第7名。[1][2][3]

紀錄台灣船舶產業產值的年變化圖表,紀錄年份為1997年到2017年

歷史

[編輯]

台灣明鄭時期,在台南設有修造船廠。

台灣清朝時期,有官營修造中式帆船廠。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礦業家木村九太郎於1916年在基隆成立木村鐵工所。1918年建造船塢,從事修造船舶與小汽艇。

1922年,日本總督府投資成立員工400人的「基隆船渠株式會社」。

1937年,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目前世界第二大造船廠)投資成立「台灣船渠株式會社」,設廠於基隆和平島,為台灣第一家以瓦特蒸汽機為基礎現代化造船廠。[4]

1946年7月,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資源委員會介入重整日本在台工業;原日企「台灣船渠株式會社」、「株式會社台灣鐵工所」合併成立「台灣機械造船公司」。下轄基隆造船廠、高雄機器廠,為資源委員會與台灣省政府合資之台灣省營事業機構。

1948年,台灣機械造船公司機器廠、造船廠分家,分別改組為「台灣機械公司」(簡稱台機,位於高雄市[5][6]及「台灣造船公司」(簡稱台船,位於基隆市和平島),個別獨立經營。

1957年,「台灣機構造船有限公司」與美國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合資組成「英格爾斯台灣造船幹塢公司」,該公司到1962年解散。[7]

1965年,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簽訂造船協議。

1976年,成立高雄造船廠。1977年7月基隆船廠與高雄船廠合併成為「中國造船公司」(今台灣國際造船),簡稱中船。當時中船的造船量約佔全台灣造船量的百分之90。

1970年代末期,中船公司藉由南韓的設計圖,以及美國的技術指導,開始建造小型軍用艦艇。

遊艇廠

[編輯]

台灣的遊艇製造始於1958年到1990年代,是駐台美軍引進與國內舢舨廠商結合而開啟;後續與國外客戶以遊艇設計圖找尋國內業者代工生產方式承接訂單,從國外引進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造技術、某些廠商直接向客戶購買設計圖進行量產降低成本,訂單快速成長後利潤加大;在1990到1999年代,因國內廠商只專注在產業鍊的代工生產,遊艇主要市場的美國市場萎縮,遊艇廠商開始分散市場與尋求技術升級,以及加強客製化與提升附加價值;到了2000年到2011年代以後,台灣遊艇廠商開始進行策略聯盟、改善製造工程的基礎設施後,走向客製化與巨型遊艇等更大市場發展。[8]

科技研發

[編輯]

台灣主要有五大造船科技研發單位:

遊艇廠

[編輯]

目前台灣遊艇廠商製造技術發展包括:[11]

  • 提升表面精質度:新型態纖維編織法可以提升船殼表面精緻度更細緻平滑
  • 組合式傢俱:將遊艇內傢俱元件模組化,可以提高遊艇傢俱生產製造效率,降低遊艇傢俱生產成本
  • 真空輔助樹脂轉注成型:可以提高傳統手工注入樹脂的效率與穩定性,並更容易製造模具、減少傳統樹脂轉注成型的氣泡、可以製造更大船殼

造船廠

[編輯]

目前以造船船體與零件規模由大到小分類如下:

大型船廠

[編輯]

台灣國際造船,主要造船為貨櫃輪、散裝貨輪、巡防艦等大型船舶,以及油輪、半潛式重載船、冷藏船、升降式鑽油平台、自卸式水泥運輸船等各型船舶。其中目前最大船舶為2016年間所建造14,198TEU級載貨能力,載重噸位146,073頓的陽明海運貨櫃輪。廠區分布在高雄港基隆港兩座港口。

中型船廠

[編輯]

中信造船龍德造船、三陽造船等三家建造海巡艦艇、公務船、鰹鮪延繩釣漁船、(美式)圍網漁船、遠洋漁船,交通船、渡輪、觀光船、旅客船、拖船、海洋研究船與平台船等各類型船舶、漁船與海工業務的中大型船廠,分布在高雄港基隆港與宜蘭蘇澳港三座港口。

軍艦方面可製造巡防艦、(飛彈)巡邏艦、戰鬥支援艦、海巡艦艇與飛彈快艇等船艦。

小型船廠

[編輯]

有喜長發、健富、靖海等78家生產玻纖漁船、小型巡邏艇為主的小型修造船廠。

遊艇廠

[編輯]

有嘉信、高鼎遊艇嘉鴻遊艇、東哥、大瑞、隆宜企業與統怡等36家廠商,製造船舶有玻璃纖維遊艇、豪華遊艇、客製化中大型動力遊艇與高級訂製帆船;遊艇建造範圍由38呎到150呎的超級遊艇,多數為60呎到80呎的豪華遊艇。

船舶零件廠

[編輯]

除了船舶整體建造外,台灣也有許多零件製造廠商,包括船舶螺槳廠、船舶五金廠、船舶資訊設備廠與船舶艤品等37家廠商。

  • 船外機螺旋槳廠:般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船內機螺旋槳廠:宏一新螺旋槳公司、瑞孚宏昌船舶推進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日昇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宏昇螺旋槳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生產直徑5公尺以下螺槳。[12]
  • 五金廠:包括奉珊、緯航、銘船等公司,主要生產甲板機械與遊艇五金。
  • 資訊設備廠:有融程電訊公司,提供船舶所需之資訊設備。
  • 艤品廠:包括金鉅、建大、南鐵等公司,主要生產桅桿、欄杆、鋼製船舵與船殼等零件。[2]

船舶產品

[編輯]

用途

[編輯]

除本題目章節以船隻大小分類外,依據台灣造船公會的船舶產品種類分類為以下五種船舶,其中商船是目前台灣產值比例最大的船舶種類。[13]

  • 商船:運輸貨物、人員之船舶,比如貨櫃船、油輪、液化氣體船、水泥船、木材船、冷凍船、客輪
  • 漁船:漁撈作業用船舶,比如拖網漁船、圍網漁船、釣船
  • 遊樂船:從事海上休閒娛樂之船舶,比如遊覽觀光船、遊艇、海釣船、快速賽艇、水下觀光潛艇
  • 軍用船:軍事用途之船舶,比如巡防艦、巡邏艦、潛艇、快艇
  1. 巡防艦:目前台灣對於巡防艦的建造零組件自給率約30%,其中包括船舶設計約佔6%、船體組裝約佔15%、推進軸(螺旋槳)系統約佔5%,但是其他如通訊設備約佔2%、導航儀器約佔9%、柴油推進主機約佔13%,戰鬥系統40%仍須要向美國、德國、日本、芬蘭等國廠商採購。[14]
  • 特種船:包括拖船、駁船、工程船、軍警用艦艇、交通船

建造材質

[編輯]

依據船舶建造材質分類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4][13][15]

  • 鋼殼船:軟鋼製造的鋼殼船特性是強度最強,比重也最大因此船體重量最重;可以在拆解鋼材後將鋼材資源回收。
  • 鋁殼船:鋁合金製造的鋁殼船特性是強度次之,比重為軟鋼的34%,船體重量次之約為鋼殼船的45%~50%。
  • 玻璃纖維船:玻璃纖維材質(包括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碳纖維克維拉纖維等複合材料)船相對鋼殼船與鋁殼船的強度較差,依材質不同比重為軟鋼的17%~23%,船體重量最輕約為鋼殼船的37%~60%。

相關法規

[編輯]
  • 船舶丈量規則[17]
  • 船舶設備規則[18]
  • 客船管理規則[19]
  • 氣墊船管理規則[20]
  • 高速船管理規則[21]
  • 小船管理規則[22]

相關題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陳豊霖 總經理. 艦船與海洋工程產業特性與發展前景 (PDF).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2016-07-18 [2018-08-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9-13). 
  2. ^ 2.0 2.1 陳宗慶. 臺灣船舶產業概況. 工商時報. 2017-05-25 [2018-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3. ^ taiwan ship net! 台灣船舶網. [2018-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8) (中文(臺灣)). 
  4. ^ 4.0 4.1 黃正清 教授,何政龍 助理驗船師. 台灣造船工業之演進簡史 (PDF). 百年紀念專刊 (中工高雄會刊 第18卷 第4期). 2011-05-11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11). 
  5. ^ 1990年起,鋼鐵廠售予統一集團、船舶廠售予東南水泥、合金鋼廠售予隆成發鐵工廠;2001年11月19日,台機公司製造廠及總公司售予中國鋼鐵,民營化終於劃上句點。《鏗鏘已遠:台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陳政宏,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今行政院文化部),216頁,2007年4月,ISBN 978-986-009-388-9
  6. ^ 存档副本. [2013-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天下雜誌86期,作者:楊瑪利,1988-07-01
  7. ^ 作者:DanielTodd. Routledge Revivals: Industrial Dislocation (1991): The Case of Global .... Routledge, 2018. 2018-05-08 [2021-07-08]. ISBN 97813513310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8. ^ 陳振傑. 臺灣遊艇產業發展脈絡之研究 (PDF).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 2012-06-01 (中文(臺灣)). 
  9. ^ 關於海軍.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中文(臺灣)). 
  10. ^ 黃正利. 台灣硬著頭皮造潛艇. 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中文(臺灣)). 
  11. ^ 黃正利. 國際造船產業及航運市場趨勢暨船舶中心簡介 (PDF). 2009-03-02 [2018-08-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8-17). 
  12. ^ 鄧凱元. 自己的潛艇自己造 台灣潛艦靠他們. 天下雜誌. 2016-06-01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英語). 
  13. ^ 13.0 13.1 關於公會. [2018-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中文(臺灣)). 
  14. ^ 國艦國造:台灣船舶產業的全面提升.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中文(臺灣)). 
  15. ^ KHTan. 小船/遊艇船體材質選擇及其優缺點 (PDF). 2018-01-15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1). 
  16. ^ 船舶法-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中文(臺灣)). 
  17. ^ 船舶丈量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18. ^ 船舶設備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19. ^ 客船管理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20. ^ 氣墊船管理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21. ^ 高速船管理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22. ^ 小船管理規則-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8-17]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