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5月29日) |
華東政法大學 | |||
---|---|---|---|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
校訓 | 篤行致知,明德崇法 | ||
創辦時間 | 1952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31010276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黨委書記 | 郭為祿 | ||
校長 | 葉青 | ||
教師人數 | 1400人 | ||
學生人數 | 共15420人(本科生12500人,研究生2920人) | ||
校址 | 中國上海 萬航渡路1575號(長寧校區) 龍源路555號 (松江校區) | ||
校區 | 市區、郊區 | ||
總面積 | 共約1100畝 長寧校區約300畝 松江校區約800畝 | ||
網站 | www | ||
|
華東政法大學(簡稱:華政,英語: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CUPL),原名為華東政法學院,是一所以法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位於中國上海,目前擁有長寧和松江兩個校區,長寧校區位於上海市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為原聖約翰大學的校園,松江校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松江大學城龍源路555號。
現況
[編輯]華政曾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直屬的高等院校之一,現為上海市管理的高校。華東政法學院於2007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依據《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因辦學規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華政以法學為主,兼有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多個科系。華東政法大學設有法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學位授予權,一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制史),覆蓋10個法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還設有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政治學研究、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產業經濟學等6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校獲得了知識產權、司法鑑定2個目錄外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可以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
華政目前設有12個二級學院、2個學部,另設研究生教育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其專業科系包括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金融學、行政管理、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社會學、治安學、勞動與社會保障、邊防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會計學、知識產權、計算機、工商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日語、漢語言文學和社會工作等27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法制史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國際法學和法制史是司法部重點學科,經濟法學、法制史學和法學一級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刑法學和經濟法學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法學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歷史
[編輯]華東政法學院
[編輯]- 華東政法學院在1952年6月14日立案籌建,1952年10月開始正式籌建,由東吳大學法學院、南京中央大學政治系與法律系、聖約翰大學政治系、復旦大學政治系與法律系、滬江大學政治系與社會系以及震旦大學、上海學院、安徽大學和廈門大學的法律系等9所高校中的12個院繫於1953年9月合併而成,院址在原聖約翰大學校址。
- 1958年在大躍進運動中華政與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復旦大學法律系等合併成立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等,華政一部分教師併入政治法律研究所。
-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組和教育部根據《中共中央批轉中央政法小組、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高等政法教育和調整政法院系問題的請示報告》,向市委提出《關於籌辦華東政法學院的意見》。9月市委批覆同意,提出以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法律研究所為基礎籌辦,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雙重領導,以最高人民法院為主。1964年正式復校。
- 1972年,經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華東政法學院第二次撤消,師資隊伍再次解體,大部分流向復旦大學;校舍則被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分校、上海市衛生學校、普陀區衛生學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個單位瓜分。
-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恢復華東政法學院的通知》。華政再次復校。
- 2003年2月,占地800畝的松江校區動土施工。當年9月,一期建設工程完工,2003級本科生進入松江校區就讀。
- 2005年6月,二期工程基本完工。當年8月,完成學校主體向松江校區的搬遷工作。由此,學校主體由長寧轉向松江的工作基本完成。
- 2006年起全部本科階段全日制在校生均在松江校區就讀。
華東政法大學
[編輯]- 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英文校名從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改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寫維持ECUPL不變。
- 2007年6月9日,華東政法大學於松江校區舉行更名揭牌儀式,正式改名。
傳統
[編輯]校訓
[編輯]華東政法大學的校訓:
篤行致知,明德崇法
何為篤行?篤指的是誠篤或忠實。引用《禮記·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後來孫中山先生把「篤行」發展成為社會實踐。他認為,培養大學生是要使他們到社會中去發揮其聰明才智,要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就當代的理解,篤行就是要實事求是,努力實踐,執着追求,樂於奉獻。
據現任校長何勤華教授在《篤行致知,明德崇法——陳鵬生老師教書育人六七事》[永久失效連結]一文中所述,「篤行致知,明德崇法」校訓寓意「人應該沉於思考,勤於實踐,彰顯善德,崇仰法治。華政以此為校訓,就是希望為社會、為國家培養這樣一種高品位的法律(包括經濟、管理、新聞等)人才」。
學生社團
[編輯]華政學生社團充滿多樣化,有學術類、實踐類、藝術類、體育類等各類社團,目前共有56個學生社團。其學生社團項目多樣,且在許多競賽中表現出眾,值得讚揚。如:大學生社會法律援助中心多次被評為上海市明星社團,事是學社在辯論比賽中的優異表現,唯舞藝協社團在許多跳舞比賽項目中的優異表現等。
介紹
[編輯]學術水平
[編輯]華東政法大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設立的第一批法律院校(有五院四系之說)。華政的法學綜合實力自建校至今在上海市以及華東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其中法制史是華政的國家級重點學科。一般而言,在高校中擁有各學科研究會兼職職務可以在某一方面代表一個學校在此學科上的實力強弱,華政除校長何勤華教授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外,另有劉憲權教授任中國法學會刑法研究會副會長,顧功耘教授任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童之偉教授任中國法學會憲法研究會副會長。
出版有《法學》、《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和《知識產權研究》等期刊,設有上海市社會綜合治理研究所、WTO研究中心、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30餘個科研機構。圖書館藏書愈240萬冊,中外文期刊1200多種,電子圖書130餘萬種。同國內外近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系)、科研機構及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從政教師
[編輯]華東政法大學教師有多人從政。前院長曹建明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此之前為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現中共上海市閔行區區委書記孫潮(任職閔行區前曾任上海市徐匯區區長)以及前上海市金山區區長、現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宣傳部部長郝鐵川也都是出自華政。前國際金融法律學院院長羅培新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副主任。
學生
[編輯]華東政法大學生源傳統上大多來自華東六省一市(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江西、福建)近年來隨着學校大規模擴招,其他省市的招生人數有所上升。華政同時也招收一定數量的僑生以及來自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學生。
由於在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綜合性大學幾乎不擁有較強的法學學科,華東政法大學作為專業的法學教研機構長期以來生源質量較高,加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後的法學熱,招生錄取分數線在一段時期內居高不下。近年來,特別是2003年開始全面擴招後,由於錄取人數大幅增多、其他綜合性大學法學學科建設力度的加強以及學費大幅增長(從2003年開始松江校區本科生學費每年10000元人民幣,後從2006年秋學期開始法律專業學生降為6500元人民幣,非法律專業學生降為5000元人民幣),本科錄取分數明顯降低,自2003年後,華東政法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一直處於上海市第一批錄取本科學校的後段。大規模的擴招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對學校有一定負面的影響,但是亦有人認為此為學校擴大辦學規模,從單一法科院校轉型為多學科大學的必經過程。
華東政法大學自2003年起將本科生教育遷至松江校區。松江校區處於遠郊區。學生長期在偏遠的松江校區,也與上海繁榮市區的社會融入不夠。這也是松江大學城及其他郊區大學城呈現的弊病。
知名校友
[編輯]應松年、曹建明、郝鐵川、蘇惠漁(四人幫案辯護人)、俞子清、何勤華、孫潮、李秀清、羅培新、王遷、金可可、葉映彤。
與聖約翰大學的關係
[編輯]因為華東政法大學為1952年將華東地區九所學校的政治系與法律系合併建立而成,所以一直有華政為某某學校傳承者或者某某學校為華政前身的言論。其中傳播最盛者為聖約翰大學為華政前身一說。
嚴格意義上,華東政法大學僅為使用原聖約翰大學校舍的新建大學,與1879年由美國聖公會建立的聖約翰大學並無實質上的傳承關係。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拆散併入多所高校,主要是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二醫學院(後改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併入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只是名義上於1952年將9個大學的政治系、法律系、社會學系合併而成,但實際上包括東吳大學法學院、廈門大學法學院、聖約翰大學政治系及南京大學法學院等學校的部分師資並未進入這一新建的學校[1],只是部分資料的轉移。華東政法學院僅可作為繼承包括聖約翰大學等上述九所大學相關專業的部分軟硬件而成立的使用原聖約翰大學校園的全新學校。聖約翰大學無論在事實上及法律上均已不存在,亦不存在所謂繼承者或是作為任何一個學校的前身。
台灣的聖約翰科技大學(原名新埔工業專科學校)資金主要來自基督教台灣聖公會以及上海聖約翰大學台灣校友會,雖其建立之初衷是為延續「聖約翰精神」,但它實際上是作為一個新立的大學存在,並不屬於原上海聖約翰大學在台復校。
院系設置
[編輯]校園
[編輯]長寧校區
[編輯]聖約翰大學歷史建築群 | |
---|---|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中國 上海市長寧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894-1909年 |
編號 | 8-31 |
認定時間 | 2014年4月4日 |
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為原聖約翰大學舊址。原聖約翰大學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系1939年之前約60年間建造。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在建造時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人們稱這為約翰式的中國高等學校著名建築群,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95年將它們列入「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 韜奮樓(原名懷施堂)於1894年1月26日舉行奠基典禮。系拆除1879年4月建築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舊繼續不絕之意。1895年2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基地面積3242平方米,建築面積5061平方米,磚木結構,計87個房間。該樓的建築圖紙,在美國繪就,保存着中國四合院式的建築特點,當時屋頂四角皆為曲線形(於1959年大修時改為直線形)。南面中間,原圖設計是塔樓,後採納了約大科學系主任顧斐德教授提議,改為鐘樓(大鐘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E.HOWARD聯合公司鑄造),鐘不僅適應約大師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帶群眾。在當時,該樓是創始中國式學院的建築,也是教會學校建築中最佳校舍。在該樓落成典禮上,為紀念約大創始人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正式命名該樓為懷施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約大師生為紀念1921年畢業生鄒韜奮,要求將懷施堂改名為韜奮樓,於1951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同意更改樓名。
- 格致樓(建樓時曾稱格致室,曾用名科學館、辦公樓、校政廳)於1898年11月20日奠基,落成典禮於1899年7月19日舉行。
- 學生宿舍四號樓(原名思顏堂)於1903年10月24日奠定隅石,1904年10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為紀念約大創辦初期出力最多的顏永京牧師,而命名思顏堂。該樓呈現U字型,採用中西結合建築形式,樓項四欠皆為曲線形,東側南頂以陽台護欄式裝飾。1913年2月1日,約大舉行學期結束儀式,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應邀於大會堂演講。
- 學生宿舍5號樓(原名思孟堂)的隅石於1908年9月19日安置,翌年9月落成。
- 老圖書館(即5號樓)於1915年歲首舉行奠定隅石典禮,次年初夏落成。
- 體育室位於韜奮樓(懷施堂)以北,其前身為簡陋健身房,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舉行顧斐德紀念體育室落成典禮。內有中國大學第一座室內溫水游泳池,1998年改游泳池及浴室設備為學生健身等用房。
- 交誼室(即3號樓),1919年11月15日約大舉行40周年紀念會時,該校同學會和校友們為紀念校長卜舫濟故夫人黃素娥女士,發起捐銀建築新交誼室。該室的落成典禮,與約大50周年紀念會及紀念坊揭幕典禮同日舉行,日期是1929年12月14日。新交誼室擇址於1888年建的舊交誼室的基地,由校友范文照設計中西合璧的圖樣,基地面積863平方米,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是鋼筋水泥及磚木混合結構。該校舍兩層,上層分大、小交誼廳各一間。大交誼廳除了用以交誼、會議、文娛活動以外,還可進行籃球比賽,廳的四周上端築有看台,東、西、北有數排長木板坐位,約能容300人就坐,南還設有放映間。下層有大小房間11個,供學生文體社團使用。這幢富麗堂皇的交誼室落成,殆可為當時中國大學校舍中著名建築物之一。
- 紀念坊,於1929年,曹家渡眾商民為紀念聖約翰大學建校50周年而立該紀念坊。其形狀古色古香,頗為別致。該紀念坊於1955年曾被拆除,1992年10月由聖約翰大學校友會在紀念坊原處復建。紀念坊的四根石柱上,前後均琢有兩副對聯,並有橫額。外聯語是:「環境平分三面水,樹人已半百年功」。中聯語是:「淞水鍾靈英才樂育,尼山知命聲教覃敷」。正面橫額是:「緝熙光明」。北面,外聯語為:「明禮達用是為國華天挺之才資造就,新命舊邦廣開學舍海通而浚此權與」。中聯語為:「命中西於一爐五十載締造經營蔚成學府,在東南為巨擘千萬人灈磨淬厲用揚國光」。背面橫額為:「光與真理」,其為約大校訓。
- 東風樓,原名西門堂,「文革」期間改為現名,隅石於1923年歲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舉行落成典禮。基地面積3599平方米,建築面積4078平方米,兩層長方形(又稱馬蹄形)磚木結構,計99個房間,並築有小會堂和膳堂各一。
- 禮拜堂,在1982年,為建設華政的圖書館而拆除[2]
- 交誼樓
- 同仁樓現女宿舍
- 樹人堂(9號學生宿舍)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3]
- 紅樓圖書館
- 六三樓現華政保衛處
- 華誼樓,內有餐廳
-
格致樓
松江校區
[編輯]松江校區為2002年後新建,整體的風格沿襲了老長寧校區的建築風格,以紅色為主色調,採用了歐式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造型十分優美且復古。
- 明珠樓,為松江校區的圖書館,其中還包括電腦教室等信息圖文中心。明珠樓旁還設有一個鐘塔,整點敲鐘報時。
- 明法樓,為松江校區的公共教學大樓,分為東樓、西樓兩棟主體,並在四樓設有連接走廊,中庭有一片池塘及噴水池。明法樓擁有多個教學教室供各科科系學生上課或者自習,為松江校區中最大的教學樓。五樓擁有學生健身房。
- 明鏡樓,為松江校區的行政及會議中心,供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辦公使用。
- 明德樓,為松江校區的教師活動中心,一樓設有教師餐廳,二樓至四樓設有旅館,可供師生家長付費使用。
- 明志樓,為松江校區的學生活動中心,供學生工作及社團管理使用,一樓還設有學校醫務室。
- 體育館,為松江校區的室內體育館,包含室內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舞蹈教室、桌球場地等運動場所。
- 崇法樓,為法律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的教學大樓。供學生上課或自習以及教師辦公。
- 集英樓,為商學院、外語學院、人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學大樓。供學生上課或自習以及教師辦公。
- 楊詠曼樓,為經濟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學院、社會發展學院的教學大樓。供學生上課或自習以及教師辦公。
- 尚傑樓,為刑事司法學院的教學大樓。供學生上課或自習以及教師辦公。
歷任校長
[編輯]姓名 | 在任時間 |
---|---|
魏文伯 | 1952年10月—1955年5月 |
鄭文卿 | 1955年5月—1956年6月 |
雷經天 | 1956年6月—1958年8月 |
魏明 | 1964年5月—1972年4月 |
徐盼秋 | 1979年6月—1984年4月 |
陳天池 | 1984年4月—1985年8月 |
史煥章 | 1985年8月—1997年8月 |
曹建明 | 1997年8月—1999年12月 |
何勤華 | 1999年12月—2015年7月 |
葉青 | 2015年7月—現在 |
研究
[編輯]研究中心及研究所
[編輯]- 都市法政策研究中心
- 法律史研究中心
- 韓國法研究中心
- 羅馬法與歐洲法研究中心
- 民法研究中心
- 刑法學研究中心
- 訴訟法研究中心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
- 法理學研究中心
- 律師事務研究所
- 房地產法研究所
- 港澳台法研究所
- 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所
- 比較法研究所
- 行政法研究所
- 立法研究所
- 經濟法研究中心
- 商法研究中心
- 環境資源能源法研究中心
- 環境保護法研究所
- 自然資源與能源法研究所
- 環境與貿易研究所
- 日本法研究中心
- 競爭法研究所
- 金融法研究所
- 社會法研究所
- 公司法研究所
- 網絡法研究所
- WTO研究中心
- 國際法研究中心
- 國際航運與海商研究中心
- 司法鑑定中心
- 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 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研究所
- 性法學研究所
- 生命科學與法律研究所
- 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 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政治與行政研究所
- 文學與法研究所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 經濟與商務研究中心
- 國家資本研究中心
- 商務與投資研究所
- 加拿大研究中心
- 英語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中心
- 電子商務法研究所
- 法社會學研究所
- 社會調查研究所
- 司法研究中心
- 司法改革研究所
- 金融法制研究所
- 犯罪與刑事政策研究所
- 民事立法與司法研究所
- 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 國家安全法研究中心
- 診所法律教育中心
- 婦女法律研究中心
- 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 循環經濟法研究中心
- 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 法學情報信息中心
- 政治學研究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學術刊物
[編輯]- 《法學》
- 《犯罪研究》
- 《青少年犯罪問題》
-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 《知識產權研究》
- 《法學研究生》
參考文獻
[編輯]- ^ 1955:格致楼凝思:“而解放前设立的法学院,教授多系学“旧法”出身。1952年中共中央曾指示,“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不能继续担任 政法教授”。”. [200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https://news.ecupl.edu.cn/2020/0108/c675a154157/page.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法制日報】何勤華:華政的故事(三十二)——共和國法治建設的一個側影
- ^ http://city.021east.com/eastday/city/gk/20190408/u1a14736685_K30062.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曾經的"東方哈佛" 原來就在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