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歷山大·考爾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歷山大·考爾德
攝於1947年
出生Alexander Calder
(1898-07-22)1898年7月22日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勞頓
逝世1976年11月11日(1976歲—11—11)(78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紐約藝術學生聯盟
知名於雕塑

亞歷山大·考爾德(英語:Alexander Calder,或譯柯爾達,1898年7月22日—1976年11月11日),美國著名雕塑家藝術家動態雕塑(mobile)的發明者。

生平

[編輯]

考爾德出生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勞頓的雕塑世家,祖父亞歷山大·米爾恩·考爾德(Alexander Milne Calder)、父親亞歷山大·斯特林·考爾德(Alexander Stirling Calder)皆為知名雕塑家。

他從小便展現出藝術天賦,1909年年僅11歲時他就曾用通過銅片的彎折做成了「鴨子」與「狗」贈送給父母作為聖誕節禮物。1915年考爾德進入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就讀,學習機械工程專業。1919年畢業後曾擔任工程師、技師等。

1923年考爾德決定專業從事藝術創作,並考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學習。期間他經常進入玲玲馬戲團進行速寫與素描。1926年起他前往巴黎發展,幾年間他通過鐵絲等元素創造出了一系列馬戲團表演的雕塑作品。後來他又用鐵絲創作了約瑟芬·貝克全身像、卡爾文·柯立芝頭像等許多作品。在鐵絲雕塑之外,考爾德也曾使用傳統的木頭製作木刻雕塑,其中知名的作品包括「牛」、「馬」等。

1929年他用鐵絲創作的「金魚缸」(Goldfish Bowl)成為其第一件動力雕塑作品。之後他又創作了「航行」(Croisiere)等作品,被杜尚稱為「動態雕塑」(mobiles)。在此期間他另外還製作了一系列與「動態雕塑」相對的、靜止但能夠微微晃動的鐵絲作品,如「羽毛」(Feathers)等,被讓·阿爾普稱為「靜態雕塑」(stabiles)。

此後他不斷發展自己的雕塑理念,創作了許多更大、更複雜的動態雕塑作品,包括「鋼鐵魚」(Steel Fish)、「紅與黃的風信旗」(Red and Yellow Vane)、「龍蝦陷阱與魚尾」(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等,並開始將精力花在戶外、大規格的雕塑作品上。1942年,他通過將手工切割的木塊固定於鋼絲末端,創作了「星群」(Constellation)系列的作品。

1950年代起,他開始設計大量紀念性公共雕塑作品,包括肯尼迪國際機場的「.125」、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螺旋」(La Spirale)、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的「人」(Man)、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高速」(La Grande vitesse)、芝加哥克盧欽斯基聯邦大廈(Kluczynski Federal Building)的「紅鶴」(Flamingo)等知名作品。而他一生中最後一件大型作品則是為貝聿銘設計的國家藝術館東大樓所作的動態雕塑。

1976年11月11日,考爾德在紐約家中逝世。

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