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Sangye/意拳站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意拳站桩中国武术王芗斋先生所创,是意拳的基本功夫,可分为养生桩与技击桩,均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以体会“不动之动”的微动。其基本要点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通畅自然。

通过站桩的训练使人体达到协调统一,肢体间处处连通成为ㄧ个整体,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敏感协调,并且经由“松紧转换”的训练,培养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1],而能在技击中发挥作用。

其作用若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此“凝神定意”一站,即可使精神意志、气血筋骨都得到锻炼;若从技击的角度讲,只此一站,则可于“无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灵巧,微动中求迅速”。

概说

[编辑]

意拳,顾名思义是用意发挥之拳学,其重点并不在外形之操作。意拳讲究神意,只要神意足具,就不必讲求形状的似或不似。然而当神意足具时,形体的姿势又不求似而自然似了。就象中国艺术书法、绘画画山水花鸟,追求的都是神似而非形似。这点在义理上是完全相通的,即“学我者死, 似我者生”、“但求神意足, 不求形骸似”。

意拳不讲套路,不论招式,著重“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以站桩为主,以试力为用,动静配合,以期达到去后天之拙力,长先天之真劲的目的,所以强调“不在劳形苦体,在于方寸无误”,其“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拳本无法,有法也空”的精神,被誉为武学中的学。

意拳站桩不讲求深呼吸,不用意守丹田,而是通过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凝神定意,调整姿势的动静、虚实、松紧,及适当的意念活动,达到思想入静,身体舒适轻灵。站桩强调“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以各地所传授的站桩姿势不尽相同,但“神圆意方,形屈力直”的精神却始终如一。此种桩法不用意守,不讲大小周天,练习时只需身心放松,保持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舒畅状态,所以少有偏差弊病发生。

意拳站桩用幻想力和联想力假借出力量,不是透过死板板的姿势来求得力量;桩法是一种导引的工具,而非必然,即使是独立守神也是站桩。

练习站桩时,首先将全身间架调整妥当。要内清虚,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竖、神壮、力均、气息平静、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自身觉如云端宝树,上下有磁力线相吸。悠然相依的神情,犹如空气浴[2]相似。此时再体会自身肌肉细胞动荡不已,周身毛孔无不有穿堂风往返的感觉[3]

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王芗斋先生曾在《意拳论》上引用末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作喻:“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说明持桩所需经历的三种境界。

意的涵义

[编辑]

《论意拳之哲理根据》中说:“庄子曰:‘物物者非物’[4]。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者,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是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之实质所在。”

什么是“意”? 简言之,“意”就是“感觉”,也是‘意拳’的根本所在,没有了意就没有意拳。这种“感觉”当然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感觉,而是变化的感觉。在练习站桩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感觉,练习者要做的,首先只是专心感觉它(意感)的出现。它出现了不是要控制或追寻它,因为若有了这种心态,就是意的执著,感觉便会消失,继而出现著相著形、力量出尖破体的现象,身体力量失衡,再不能达到“均整、单双重”的结果了。

感觉的出现,最先由静开始,当入静之后,便能定。定是不可动摇之意;有了定,才能不受外界骚扰。

入静之法很多,有守命门、守丹田…等,意拳的入静法是利用“假借”。要求做到“放松又放松,假借又假借”。

假借的运用是集中精神,顶心有如牵著一条丝线,令头顶不致下垂或歪斜,再想像自己浸沉在水中,感觉水中浮力,令肌肉处在放松的状态,手抱著一个水球。由于水球表面湿滑,要捉紧是不容易的,太大力的话,球便会因“水”的浮力而滑走。若力量不足,又控制不了球的稳定。借著抱球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时而收紧,时而放松;最后“意紧而力松”,杂念便会渐渐消失,“球”的感觉便会出现,这才是所谓的“意感”。意感不是所追求的目的,只是一种过渡的产物,“执著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所寻”,便是要求练习者不要拘执一点点感觉。只需要感觉它,而不是要掌握它和控制它的出现。

所谓“意紧力松”不是刻意的将肌肉放松,重要在于精神,透过精神高度集中而产生放松的结果。更要做到“松松紧紧莫过正”,松紧得宜才能得到“得力、长力、又舒适”。一切都在微微一点点之中,一旦有了著力、著意的拘执,肢体便会出现僵硬、犯力和双重的毛病,是一点也不会舒适的。

初习时,“假借”的作用未能发挥,杂念便会不断出现,骚扰意志,此时切勿刻意驱赶杂念。“勿助勿忘”,才是守静之道。

‘意’的发挥一直都是意拳的重点所在,从“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义”到后来的“用劲如海溢…神如雾豹,力若犀牛。”都是意境上的表达,不是气力的发挥;气力是拙力,不是劲力。韩星垣[5]先生比喻意拳的力量是:“力学+结构”,这里所指的力是劲而非拙力;结构就是整合之后的间架,也是从意念假借而来。

如何将意发挥?意到之后的这种感觉是通过意念训练出来,而非由意识活动所建造而得,这点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意的掌握别无他法:首从站桩起,最后到了圆融的地步,返过来学初步,回到最基本的桩法上去研究。由此寻求意境上的提升,做到“得力、长力、又舒适”的效果才算初步成功。若用拙力而练者,最多可以做到得力、长力,却难以在练拳中感受悠然自得、飘飘荡荡的意境。拳经所说,都不是用方法手段而求得的。“学我者死,似我者生…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意拳就是意拳,一切从开始,也从结束,形并非所求之物,更遑论由形而入意了。

由于这一切都在由虚又实的意念之中,才会使人“为伊憔悴”百思不得其解,“望尽天涯路”地不断地“众里寻她”,到了有朝一日,感觉已经来临,那种茫茫然又或是讶然失笑的情态,便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无奈。此时此刻才叫真正开始了解。

意拳桩法

[编辑]

意拳的桩法,若依王芗斋先生的《意拳拳谱与八法练习之法则》中所提的,有混元桩、技击桩、鸡桩、鹰桩、杠杆桩、弹跳桩等。

姚宗勋[6]先生所整理的桩法有:

  • 健身桩:提插式 撑抱式 俯抱式 推托式 扶按式 提抱式 休息式 半伏式 坐式踩棉 坐式勾挑 卧式
  • 技击桩:浑元桩 平抱桩 撑托桩 勾挂桩 大式桩 独立桩 坐式

依照王玉芳[7]《意拳功法三十一式》所整理的桩法有:

撑抱式 浮托式 浑元式 矛盾式 扶按式 行走式 坐式(一)(二)(三)(四) 卧式(一)(二)(三)(四) 扶物式 双侧揉球 单侧揉球 丁八式 金鸡独立 加力降龙 降龙式 伏虎式 举手式 开合式 分争式 前后分水式 陆水行舟式 蜻蜓点水 神龟出水(一)(二)(三)

意念活动

[编辑]

透过意念活动来克制杂念,以达到入静的目的,即是“凝神定意”。此意念活动又称为幻视,具体方法是脑中设想某个风景优美的环境,使自己仿佛置身其中,以达到万念归一,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状态。根据《站桩功要点》中所述,可用下列几种,但还应根据练习时的姿势及所处环境来结合意念。

  • 放松活动:面部似笑非笑,上下牙齿微张,松肩松肘,胸背腰腹腿脚放松
  • 水浴活动:设想在大池中,静听泉水的流动,怡然自得
  • 搭扶活动:设想双手搭扶在水中漂浮的汽球,全身处于轻松自在的情境
  • 幻景活动:设想自身站在广阔的草原,或古木参天的森林、清澈的涓涓溪流旁、或宽阔无垠的大湖边等

进行意念活动时,达到了既定目的后,就不必再用意念活动。直到那种舒适感消失后,再用意念诱导。

意拳与太极拳比较

[编辑]

太极拳论云: “劲断意不断, 意断神相接”, 究竟劲如何相连? 意断了还可有劲吗? 意断后神如何相接呢? 太极拳经语焉不详, 说得也不十分清楚. 在意拳理论中, 却明确地指出, “拳拳服膺谓之拳”. 什么是“拳拳服膺”呢? 简单而言, 举手投足就是功夫, 将站桩所得的感觉和力量, 一丝不漏地运用在每一次对搏中. 做到桩即是拳, 拳即是桩. 提意之后, 拳劲便自然而然地存在, 除非“意念”停止, 劲是永远不会断的. 就不会出现“意断神相接”的情况, 因为意不断, 劲是压根儿不会断的, 在此情况下, 意与神是没有分别的.

意拳使用的力量, 是利用意的发挥, 而不是意识的运用. 这一点是十分容易混乱的. 拳经所说的“力”, 或可称之为“劲”, 由精神集中而来. 太极拳经云: “用意不用力”, 然而太极拳经中并未说明意的产生, 或是如何用意. 已故陈家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先生, 在陈家太极拳一书中, 提及将人体九个关节串连起来, 周身节节贯串, 无使丝毫间断, 将力从踝引到指尖便是劲, 这种“劲”可从套子训练中获得. 据了解, 即使能练得九节贯串, 利用关节运动制造出一种传导的引发, 产生力量, 仍是肌肉力量而已. 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又或是否会受身形大小而影响发挥, 做到以小胜大的结果, 书中没有提及.

意拳说“用意不用力”, 与太极拳论. 所指有别, 因为意就是力量, 与筋肉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要做到“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 在一般的概念里, 不用力就是放松, 殊不知不用力只是“懈”而已, 却不是松. 懈是没有力量的, 是失控而被动的. “松”是肌肉松和,“紧”是精神集中. 集中精神去发挥力量, 才可以令松中有紧, 紧中有松. 重新整合身体结构. 透过意念提升, 将肌肉放松, 加强内动, 促进血液循环, 完成増加力量和健康的目的, 健康是练习拳艺的副产品而已


争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意思是指肢体各部分都能发挥出像弹簧似的弹力
  2. ^ 王芗斋先生比喻为空气游泳。《意拳拾粹》:“空气游泳是各方面都有阻力的意思。运用上怎么增加或减少阻力和游泳的原理一样。减少阻力的办法,全在肩胯的扭错。人巧妙不巧妙,全在肩胯上,唯肩胯动,腰才能动”。
  3. ^ 王玉芳著,《站桩导论》
  4. ^ 出自《庄子·在宥第十一》:“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5. ^ 意拳第二代传人之一
  6. ^ 意拳第二代传人
  7. ^ 王芗斋先生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