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8号潜艇 (1935年)
在罗马尼亚加拉茨重新组装的U-18号
| |
历史 | |
---|---|
纳粹德国 | |
船名 | U-18号 |
下订日 | 1935年2月2日 |
建造方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船厂编号 | 548 |
铺设龙骨 | 1935年7月10日 |
下水日期 | 1935年12月7日 |
入役日期 | 1936年1月4日 |
结局 | 1944年8月25日在康斯坦察自沉[1]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II级潜艇 |
船型 | II-B型(近岸潜艇)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
高度 | 8.60米 |
吃水 | 3.90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150米 |
乘员 | 3名军官、22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识别代码 | M 23 452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14次巡逻 |
战绩 |
|
U-18号(德语:U 18)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二十艘II-B型近岸潜艇(或称U艇)之一。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35年12月7日下水,至1936年1月4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艇曾执行过十四次巡逻作战,共计击沉3艘、击伤2艘同盟国或中立国舰船,累积总吨位为9,701吨。1944年8月20日,U-18号在康斯坦察因苏联空袭而严重受损,延至当月25日自沉。其残骸随后由苏联人打捞上岸,于1947年5月26日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遭苏联潜艇M-120号再度击沉。
设计
[编辑]II级潜艇是从一战中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B级和UF级近岸潜艇发展而来。其外观尺寸小,造价便宜且易于生产,在很短时间内便能造好。这款艇具在设计上吸收了为芬兰海军定制的欧洲水鼬号的优点,是非常出色的训练艇。但由于它们体积较小,在海面上容易剧烈颠簸,因此也被德国人戏称为“独木舟”(Einbaum)。尽管如此,一些II级艇在训练任务与战斗行动中表现相当出色,许多II级艇的衍生型号也相继被建造出来。[2]
U-18号是一款用于近岸水域作战的II-B型单壳体潜艇。它可视作II-A型的加长版,附加的柴油舱增加了贮油量,航程也因此得到增加。其全长42.7米,舷宽4.08米,高8.6米,并有3.9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则分别为279吨和328吨,惟官方提供的标准吨位为250吨。艇只采用两台曼海姆发动机厂(MWM)生产的六缸四冲程350匹公制马力(26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各配备36个AFA蓄电池组的180匹公制马力(130千瓦特)西门子-舒克特(SSW)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节(22千米每小时),水下7节(13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8节(15千米每小时)航速续航3,800海里(7,00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43海里(80千米)而无需充电。它有两个轴和两副直径为0.85米的螺旋桨,具备在80-150米的深度运行的能力,紧急下潜需时30秒。[3][4]
武器装备方面,U-18号在艇艏内置有三具管径为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呈倒三角形布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线上还有一具;它们合共配备5枚G7型鱼雷,或可携带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该艇还搭载有一门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为甲板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3名军官及22名水兵。[4]
历史
[编辑]1935年2月2日,海军造舰局正式将第二批次八艘II-B型潜艇(U-17至U-24号)的建造合同发包予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但由于违反了禁止德国拥有潜艇的《凡尔赛条约》条款,U-18号直至1935年7月10日、即解除德国海军军备限制的《英德海军协定》生效后才开始铺设龙骨,同年12月7日下水,至1936年1月4日在首度担任艇长的海军中尉汉斯·保克施塔特的指挥下交付使用。完成海试后,该艇被编入驻基尔的韦迪根潜艇区舰队服役。1936年11月20日上午09:54,U-18号在吕贝克湾(54°07′N 11°07′E / 54.117°N 11.117°E)与德国鱼雷艇T-156号意外发生碰撞后沉没,造成8人丧生、12人获救。潜艇于当月28日被打捞上岸,在基尔完成修复并于937年9月30日恢复使用。重新服役的U-18号被编入洛斯潜艇区舰队效力至1939年11月1日。作为东部U艇首长的前线艇,它在德国占领波兰期间参与了对波兰海岸的监视。此后,自1940年4月起,该艇被用作第1潜艇培训区舰队的训练艇和教学艇,继而从1940年7月1日到12月17日在驻梅默尔的第24潜艇区舰队、从1940年12月18日到1942年8月18日在驻戈滕哈芬的第22潜艇区舰队服役,之后被拆解经由陆路和多瑙河转移到黑海。[5]U-18号在罗马尼亚的加拉茨造船厂经过重新组装,自行穿越多瑙河三角洲驶出黑海抵达康斯坦察,加入第30潜艇区舰队。[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U-18号完成了十四次巡逻,共计击沉3艘总吨位为1,900吨的同盟国舰船,以及击伤1艘排水量为56吨的苏联猎潜舰和1艘7,745吨的商船。[7]
作战巡逻
[编辑]1939年8月30日,即波兰战役前夜,U-18号在海军上尉马克斯-赫尔曼·鲍尔的率领下从梅默尔启航,与波罗的海的另外五艘U艇共同执行首次作战巡逻,任务是在但泽与博恩霍尔姆岛之间寻求与敌方部队交战。9月2日凌晨01:52,U-18号在水面上发现了一艘正在向北航行的波兰潜艇,这是正在为蓄电池充电的野猫号。鲍尔决定等到黎明再发动攻击,但野猫号左舷的瞭望员发现了U-18号(他们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扫雷舰)后,这艘波兰舰艇遂发出警报潜入水中。翌日凌晨03:55,一艘波兰潜艇再次被发现向东航行——很可能是鹫号。鲍尔立即俯潜发动攻击,但无法通过潜望镜找到目标。当天晚上19:30,他们再次发现这艘波兰潜艇正向西行。U-18号紧急下潜并于19:51发射了一枚鱼雷,但未能命中。鲍尔于20:15浮出水面,却已不见敌人踪迹;由于需要给耗尽的蓄电池充电,他放弃了搜索。至9月7日,U-18号奉命返回斯维讷明德,并于一天后转移到基尔。[8][9]
第二、第三次巡逻分别于1939年9月去往卡特加特海峡的赛厄岛周边和10月去往北海北部巡逻,但两次都一无所获。[10][11]11月15日凌晨01:45,U-18号离开基尔执行第四次巡逻,至当月22日中午12:00返抵威廉港。在英格兰东岸为期八天的行动中,该艇击沉了一艘容积总吨为500吨的商船。这是英国煤船帕克希尔号(Parkhill),它于11月18日21:16被U-18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在金奈尔德角西北偏北发生剧烈爆炸后立即沉没;早在20:45,鲍尔发射的第一枚鱼雷便错失了该船。帕克希尔号的船长连同8名船员全数罹难。[12]此外,U-18号伙同U-57号还曾于11月20日在北海袭击了一艘英国驱逐舰,但没有成功。[13]
11月下旬,海军中尉恩斯特·门格森接替鲍尔担任U-18号艇长。在他的指挥下,该艇于1940年上半年共完成两次巡逻。其中在1月18日至26日于苏格兰东岸为期九天、水面行程1,078海里(1,996千米)、水下行程71.4海里(132.2千米)的第五次巡逻中,U-18号击沉了注册吨位为1,000吨的丹麦货轮比斯普号(Bisp)。[14]门格森是1月23日00:50在设得兰群岛以东约100海里(190千米)发现了这艘船,并于06:49发射首枚鱼雷击中它。至07:01,他再向比斯普号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了对方的右舷,使之于40秒内沉没。艇内14名船员全数遇难。[15]第六次巡逻于2月11日至24日展开,同样去往苏格兰东岸。但由于U-18号的柴油发动机发生故障,加上恶劣的天气最终迫使该艇于2月19日终止行动。[16]
U-18号的此后八次(第七至第十四次)巡逻均是在黑海完成。但由于当地的船舶流量不大,行动收效甚微。[17]在海军中尉卡尔·弗莱格指挥的第九次巡逻中,该艇曾在高加索沿岸袭击了两艘苏联舰艇:其一为被苏联海军征用作扫雷舰的轮船TSC-11“贾利塔”号(400总吨),它于1943年8月29日夜间在阿纳克利亚以西约15海里(28千米)处遭弗莱格发射的鱼雷击中船艉,随后迅速沉没并进一步爆炸,造成15人死亡、23人幸存;[18]一天后,U-18号又在奥恰姆奇拉对开海面以20毫米高射炮攻击排水量为56吨的苏联猎潜舰SKA-0132号,并取得数次命中,但由于海岸的泛光灯使德国人眼花缭乱,弗莱格不得不中断攻击。[19]U-18号的最后一记战功于第十次巡逻期间取得,1943年11月18日17:15,该艇在拉扎列夫斯科耶西北偏西约14海里(26千米)向一支苏联护航船队发射了两枚鱼雷,观察到容积总吨为7,745吨的液货船约瑟夫·斯大林号(Иосиф Сталин)被击中,并于20分钟后报告该船沉没。然而,后者船员们设法扑灭了轮船上的大火,并继续驶向图阿普谢,并未沉没。[20]此后,U-18还曾于1944年4月25日在黑海遭到一艘德国BV-138飞行艇误击,造成轻微损坏。[5]
结局
[编辑]1944年8月20日,U-18号在苏联海军航空兵对康斯坦察的空袭中严重受损,当时它正与覆裹住的U-9号和U-24号一同停泊在U艇码头上,此后已无法再进一步使用。随着罗马尼亚于8月23日对德宣战,鉴于当时的军事形势,纳粹德国海军的所有潜艇部队都必须在当月25日前撤离港口。8月25日当天,一支爆破组驾驶着U-18号离开基地,并在清理艇R-163号的协助下,朝图兹拉岛/曼加利亚方向自沉。1944年底,该艇被苏联黑海舰队打捞上岸并运往塞瓦斯托波尔。由于艇况太差,U-18号的修复工作被认为是不现实的,苏联人遂将其宣布为全损。1945年2月14日,U-18号正式从苏联舰队中除籍,但仍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直至1947年5月26日,该艇才与U-24号一同在塞瓦斯托波尔西南部水面由苏联潜艇M-120号发射鱼雷击沉,沉没地点大致位于44°20′N 33°20′E / 44.333°N 33.333°E处。[5]
袭击历史摘要
[编辑]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吨位 [注 1] |
结局 [7] |
---|---|---|---|---|
1939年11月18日 | 帕克希尔号 | 英国 | 500 | 击沉 |
1940年1月24日 | 比斯普号 | 挪威 | 1,000 | 击沉 |
1943年8月29日 | TSC-11“贾利塔”号 | 苏联海军 | 400 | 击沉 |
1943年8月30日 | SKA-0132号 | 苏联海军 | 56 | 击伤 |
1943年11月18日 | 约瑟夫·斯大林号 | 苏联 | 7,745 | 击伤 |
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Kemp,第215页.
- ^ 威廉生,第6页.
- ^ 威廉生,第6–7页.
- ^ 4.0 4.1 Gröner 1991,第39–40页.
- ^ 5.0 5.1 5.2 Helgason, Guðmundur. U-18.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 ^ Möller & Brack,第204页.
- ^ 7.0 7.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18.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14-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 ^ Rzepniewski.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1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8).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rkhil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4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5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 ^ Helgason, Guðmundur. Bisp.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8 (6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s by U-18.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 ^ Helgason, Guðmundur. TSC-11 Dzhalit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Helgason, Guðmundur. SKA-0132.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 ^ Helgason, Guðmundur. Josif Stali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参考资料
[编辑]- 格登·威廉生. 《德军U型潜艇 1939-1945》 (1). 由雷韵、曹可飞翻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66-9835-2.
- Kemp, Paul. U-Boats Destroyed: German Submarine Losses in the World Wars. London: Arms & Armour Press. 1997. ISBN 1-85409-321-5.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Möller, Eberhard; Brack, Werner. The Encyclopedia of U-Boats From 1904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Greenhill Books. 2004. ISBN 1-85367-623-3.
- Rzepniewski, Andrzej. Obrona Wybrzeża w 1939 r.: na tle rozwoju marynarki wojennej Polski i Niemiec.. Wyd. 2 uzup. Wydawnictwo Ministerstwa Obrony Narodowej. 1970.
- Busch, Rainer; Röll, Hans-Joachim. Der U-Boot-Krieg 1939-1945. Band Drei: Deutsche U-Boot-Verluste von September 1939 bis Mai 1945.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1999. ISBN 3-8132-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