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四一二事件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编辑]严重质疑该条目的中立性
我从来认为反共和亲共都不是中立的行为。鉴于国共严重的对立,该条目引用了中共的官方的文献:比如人民网、中共社科院,有网友认为,这些和中共利害相关的内容,不够中立。然而,该条目也引用了大量的来自于台湾的资料,如: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国民党中央周刊,鉴于台湾当局的反共立场,我强烈质疑这些资料的中立性,我不认为国民党的资料就是中立的,就没有意识形态特点。我拉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凡是涉及到国共对立的资料,双方的资料最好谨慎引用,更多的引用第三方的资料。
完全可以把事件各方的观点都摆出来嘛,维基什么时候需要你们来提前审查作政治审查和价值判断了?那种非要扯什么与中共有厉害关系不够中立的说辞,才是真的遮遮掩掩想给自己的立场和意识形态作遮羞布吧。做人不要太双标。 吴下 阿懵 2021年4月12日 (一) 23:13 (UTC)
讨论
[编辑]共产党当年连参政党都不算,不能说这是政变,是共产党自己的称呼。应该改为四一二事件。信陵使 11:03 2005年11月4日 (UTC)
-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和容共的武汉汪精卫政府对立,是为“宁汉分裂”"另立国民政府,大概才是被称为政变的主要理由吧。--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04:44 2005年11月5日 (UTC)
- 政变的提法,确实不妥。如果说蒋利用帮派势力,似乎不光彩,但共产党声称的工人纠察队、“打土豪、分田地”,到底是什么模样的人、作了什么事情,对北伐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文的参考书目、外部链接,一个也没有。“从此主张和国民党合作的陈独秀等人受到排挤,甚至被认为是造成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暴力清党毫无准备的原因”。说陈独秀主张与国民党合作,是老调重弹,有历史根据吗?据称,主张合作的是斯大林,陈独秀只是不得已奉命行事而已,他本人反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但后来失败后,又被迫背黑锅一直到现在。--Farm (talk) 04:59 2005年11月5日 (UTC)
中国国民党一直没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说法。原文仅仅是“中山先生拥护农工利益联俄联共,此革命政策”。 另外,个人觉得此条目中立性有比较大的问题,没有罗列出国民党对此事的根本观点,跟CCP的教科书如出一辙。Jack Chui 11:29:43 2005年11月5日 (UTC)
- 这个[1]在台湾的网页提到: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当然在台湾也不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说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是共产党一家之谈.--蒙人 进蒙古包聊 08:31 2005年11月6日 (UTC)
- 中国国民党一直都是称“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为三大政策。联俄是因为要争取俄国的援助,容共是允许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扶助农工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中共的教科书将“容共”改成“联共”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联共”听起来比较好听,表示国共双方是对等关系,但与历史的事实则较不合,因为毕竟共产党人是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内,所以,也具有国民党的党籍身份,所以,"容共"应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 另外,中共又把“联俄,容共(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说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新三民主义",则是完全地编造历史。事实上,孙中山去世之前,都没有所谓"新三民主义"的说法,更好笑的是这三大政策中,一个“民”也没有,何来"新三民主义"之说?--小亿 02:10 2006年4月9日 (UTC)
那个,我想纠正,大陆这边并没把“三大政策”说是“新三民主义”,这边的阐述只是说新三民主义主要是“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纲领”,“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的保证” 据我猜测应该是毛泽东本人的说法 因为这边的历史,政治教科书一贯的把领导人的原话当作真理引用 估计也是迫不得已……恩,扯远了。64.62.138.74 (留言) 2008年4月12日 (六) 12:24 (UTC)
国民党方面的说法
[编辑]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的军事行动。是年春北伐战争向长江下游推进,中国国民党中以俄国顾问为主导的武汉集团进行半公开反蒋宣传。3月21日中共策划上海工人举行武装暴动,占领上海,成立临时政府。蒋介石先于2月21日,在召开的中央政治会中通过决议,决定在上海召集中央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决定设立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派吴敬恒、蔡元培、陈果夫等十三人为委员,潜往上海秘密布署清党。同时下令东路军全力进攻上海、南京。各国租界在蒋保证不以武力改变租界现状后答应提供援助。4月2日,中央监委会通过“请查办共产党”案。4月12日,蒋介石下令上海驻军将工人武装纠察队缴械。13日左翼工人实行大罢工,啸众包围驻沪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军队开枪,乃酿成大血案。14日起军警搜查共党各机构,逮捕千馀人,并将首要份子枪决,正式展开清党运动;并很快地扩及广州、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使中共组织和人员皆遭受惨重的损失。--蒙人 进蒙古包聊 08:31 2005年11月6日 (UTC)
这不是国民党方面的说法
[编辑]蒙人 兄给的资料虽然出自 http://www.knowledge.idv.tw/Document.asp?DocumentNo=14967 是台湾的网页,但该网页的资料,并不一定就是国民党的看法。台湾的资料反国民党的也不少。还有,国民党的资料是不会用蒋介石这个名字的,通常都用蒋中正。 --Zscst 16:22 2005年11月10日 (UTC)
搜索到的几个参考
[编辑]用Google搜索四一二 国民党 共产党,找到几个链接,摘录如下:
--Farm (talk) 08:47 2005年11月6日 (UTC)
- 现在条目的着眼点是国民党方,“陈独秀”在正文中仅仅出现过一次。我觉得上面的网站与编写本条目的关系有些离题。看着共产党的就一定是错的,那不成矫枉过正了么。--137.78.99.64 10:34 2005年11月6日 (UTC)
再加几个链接,仅供参考:
中立性的问题
[编辑]“共产党称之为“白色恐怖”。”<-没有指出国民党对搜捕共产党员的说法
“4月22日,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毛泽东等39人,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名义联名通电讨蒋,号召全国民众及革命同志,起来推翻蒋介石这个“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又没有陈述蒋中正对清党的看法。
“对共产党来说,这标志著“大革命”(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部分失败。”<-共产党认为此事使得‘革命统一战线完全破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然而国民党认为北伐并不因清党而失败。
“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八一南昌起义”<-“起义”仅仅是共产党自己的说法。
“杜月笙害怕自己当年参与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便逃到香港。”这句话首先文法有问题,其次,“逃”一词也有问题。
建议将此条目增加“中立性有争议”的标签。
--Jack Chui 13:01:04 2005年11月6日 (UTC)
- 第一个问题在“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吴稚辉、黄绍竑、张静江、陈果夫等联名发表《护党救国通电》(即“青电”),指责武汉国民政府的“容共”政策。4月11日,蒋介石密令各省“一致实行清党”。”已经解释了
- 第二个问题,“对共产党来说,这XXXXX……”很明确的指出了这只是共产党的一家之言阿。
- “起义通常是指一个团体以暴力为手段反抗政权的掌握者,试图夺取全国或地区政权的事件。”我认为这里使用起义是没有问题的的。
是不是逃说法有争议,那么修改语气。--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3:57 2005年11月6日 (UTC)从当时的国民政府失去南京后数次迁移,与南方地区国民政府局势的失控看,我认为用“逃”字并无不妥,如果他不是逃的话,它应该是继续抵抗或者跟随政府机构撤往台湾才对。--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4:04 2005年11月6日 (UTC)
- 另外“政变”一说亦有争议,可以考虑用“事变”或“事件”代替。
- “执政者的角度看,同样的事件则是一群暴民以武力攻击政权 , 通常使用暴动或暴乱这样的贬义的词来表述。”所以“暴动”一样不中立。由于上一段描述四一二政变的后过直接承载体的是共产党,那么这就和“中华民国”使用中华民国国民的视点来阐述没有太大区别。个人认为这样修改是可行的:“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执政的国民党则称其为南昌暴动)”,此外我并没有发现某个章节是明显偏向共产党的说法。关于“后果”我认为两方都没有表明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共产党的观点是“是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的行动,”这在正文中并没有寻到。而且我认为如果为一个没有观点的事件强加一个观点来平衡是不准确的。政变的观点则在本讨论的最上方有解释。--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4:39 2005年11月6日 (UTC)
南昌起义叫起义也好,暴动也好,都是中性的,像武昌暴动,南昌暴动都是发动者的说法,可以参见一些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回忆录。--用心阁(对话页) 14:49 2005年11月6日 (UTC)
“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执政的国民党则称其为南昌暴动)”这个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Jack Chui 23:00:01 2005年11月6日 (UTC)
另外,这一句“对共产党来说,这标志著“大革命”(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部分失败。”建议改为“对共产党来说,这标志著“大革命”(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然而对国民党而言,本次事变无阻北伐战争的成功”
- 我一直对"国共合作"这个名词抱持著怀疑的态度,例如:中共所谓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是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内,而一个人拥有了国民党的党籍,可以称之为"合作"吗?所谓合作应是各有各的党籍,在某些事务上,大家一起合作努力。但当你已经加入了这个党,成了这个党的党员,而且宣誓要遵守这个党的主义,怎可以称之为合作呢?大家想一想。--小亿 02:40 2006年4月9日 (UTC)
- 另外,假如真是合作关系,中共又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称之为大革命失败,则更是离谱。这不更明白表示,中共的所谓合作全是假的吗?合作的目的是不是意图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即三民主义的民主共和革命),诱导成共产党的共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呢?若是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目的是试图改变国民党的国民革命特性,又怎可称之为合作呢?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小亿 02:40 2006年4月9日 (UTC)
共产党大革命在当时的目标是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进行土地改革。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在北伐尚未完成的时候向共产党开刀,这显然是破坏革命的行为,与北伐的主旨也不合。前面有人说北伐成功了?其实谁都知道,东北易帜之后北伐结束,然而军阀仍在,不管是阎锡山、冯玉祥,还是张学良、李宗仁,依然割据一方,之后更是掀起一系列军阀混战,并导致张学良率兵入关,给日本人可乘之机。假如当年国共能继续合作,将北伐一鼓作气坚持下去,彻底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不是像蒋介石那样靠耍政治手腕将几个军阀貌合神离的表面上拉拢在一起,那样北伐才是真正的成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留言) 2010年3月6日 (六) 15:14 (UTC)
蒋介石为什么要清党?
[编辑]蒋介石为什么要清党?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 蒋介石压根就不同意联俄容共的政策
- 共产党阻止北伐,认为时机不成熟
- 共产党在北伐攻克区搞农会,搞打土豪分田地,搞暴民政治
- 共产党在上海组织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了上海的政权。
- 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国际的分支机构,受到苏联的控制
- 共产国际授意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夺取政权(1927年2月26日,第三国际代表团来到广州)
以上原因,仅供写作时参考。--用心阁(对话页) 16:10 2005年11月6日 (UTC)
- 以上基本都对。蒋介石不同意联俄容共,可从前一年的中山舰事件中看出。然而他既不是改政策的制定者(孙中山),亦非继承者(汪精卫),所以没机会改变政策。他没有像西山会议那帮人文斗,而是实力够了之后武斗。“共产党阻止北伐”?这我不清楚。打土豪分田地条目中提到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从军阀那里夺权交给北伐军,这点不应是清党的直接原因。当然也可以说这使蒋意识到共产党的力量而下决心。共产党受到苏联的控制是显然的。共产党后来指责共产国际过分强调与国民党的合作,“共产国际授意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夺取政权”应该是4。12之后的事吧。--蒙人 进蒙古包聊 18:02 2005年11月6日 (UTC)
- 即使是蔡元培这样的人,当时对于清党都是赞成的,虽然后来蒋介石的做法过于血腥。汪精卫先是以文的方式清党,但后来看到苏俄的指示,以及另外一些事件,也不得不转向武力清党。这其中苏俄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强调这一点,中共就成了完全的无辜者。个人以为,如果国民党不清党,局势可能完全失控,被苏俄遥控。 --Farm (talk) 05:15 2005年11月7日 (UTC)
我的意见:
- “共产党阻止北伐”一事来自苏联和中共中央的某一时期的看法,参见《论国民政府之北伐》陈独秀
- “共产国际授意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夺取政权”一事,可以参考《李宗仁回忆录》,当中提到蒋介石对于在南京的一军、六军中共产党员很多,连薛岳当时都有些左,恐怕失去指挥,李宗仁提议调七军过来进行清党。
- “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从军阀那里夺权交给北伐军”是不对的,当时工人组织和军队有些摩擦,而且按照共产国际的精神,是要求共产党发动工农从旧军阀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不是依靠新军阀(广东军阀)去占领。
- 另外,4月5日,汪陈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这不能不说是四一二政变的前奏,当时共产党迎汪精卫回国,希望利用汪精卫,用国民党左派去压国民党右派。好像不久后在武汉的国民党党部和国民政府拟迁往上海,而上海是共产党所控制的工人运动的中心。
--用心阁(对话页) 07:58 2005年11月8日 (UTC)
苏联与中国共产党阻止北伐理由,我以为应是
- 怀疑北伐的成功机会,毕竟国民革命军数量在当时只有北洋军阀的十分之一而已。
- 我想就算当年的苏联与中共,都不认为中国可以全面实施共产主义,苏联可以独占中国利益。当时东北有日本人的利益,华中、华北的则为美、英的势力范围,所以苏联才会选择广东的国民政府为合作对象,以试图瓜分中国利益。所以若因北伐引发世界列强的不满,对苏联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利益不合。
--小亿 02:54 2006年4月9日 (UTC)
3月,上海工人在共产党周恩来等领导下建立起一支2700人的工人纠察队迎接北伐军。
3月22日北伐军开进上海。
3月25日白崇禧说:工人旦有扰乱,驻军必将负责缴械。
3月29日中共请示苏联,强调准备抵抗。
4月白崇禧任淞沪卫戍司令,配合蒋介石在上海清党。
未经政府允许可以组织武装纠察队?北伐军已入上海,那群武装工人还怎著?
国民党的官方说法
[编辑]参见:http://www.kmt.org.tw/AboutUs/Aboutus-5.html
节录: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克复上海,二十四日克复南京,共党份子于其时受俄共指使,竟在南京伪饰革命军,侵袭外国领馆,杀害外侨,时称“南京事件”;又在上海组织武装,制造暴动;目的皆在造成社会混乱,挑起国际干涉,以破坏北伐统一大业。党国情势,面临严重危机,中央监察委员蔡元培、吴敬恒、邓泽如、张人杰等,乃调查举证,揭发共党阴谋,并召开中央监察委员全体会议,决定护党救国,同时咨请中央执行委员会采取紧急处置。中国国民党遂全面展开清党反共,不幸此际被鲍罗廷认为“有野心、可利用”之汪兆铭,竟甘受利用,自赴武汉,与业已定都南京之国民政府为敌;直至七月间,俄共以狰狞之真面目对之,汪始憬悟,与共党分手,史称“武汉分共”。
根本没有为“四一二事件”定名,而且定性为武装暴动。基本上,我认为国民党是不承认有所谓的“血案”。 --Zscst 16:50 2005年11月10日 (UTC)
蒋对苏俄态度的转变
[编辑]蒋对苏俄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他是在赴俄之后得出“苏俄也是帝国主义”的结论的,从此就开始防备苏俄和GCD了。Timothy 03:22 2005年11月11日 (UTC)
国民党并不用“四一二”称呼此事件
[编辑]教科书上就只用“清党”称呼。 --Fauzty 05:11 2005年11月16日 (UTC)
半保护
[编辑]理由:1)陈独秀被共产党认为是主张“投降主义”以至于对清党没有准备,这是有出处的。我们不是在讨论共产党当时是否真的有准备。2)共产党说的大革命失败不是共产革命失败。共产革命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失败,最后还取得的政权。这一段是在描述共产党的看法。--蒙人 ->敖包相会 2007年9月21日 (五) 15:51 (UTC)
1)共产党有没有准备反抗比较重要;将失败的责任推托给陈独秀,那是后来的抨击,对个人的抨击请例入个人的条目当中。
以至于共产党对清党毫无准备,这句话完全是欺骗社会大众。不是讨论个人行为,而是共产党的行为。
2)请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7月)内容:
- 讨论通过了挽救革命的三项重大决策。一、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二、决定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三、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共产党挽救革命,是公开武装反抗,是土地革命,是反右倾,绝对不是挽救国共合作的局面!文中所称的大革命就是指自己要独立领导的共产革命
总结大革命的教训,不是真的失败,所以称为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但最后革命成功了
中国人民不能被喉舌所误导,请理解内容后再来讨论~
大革命.实际出自孙中山之手,为统一中国完成国民革命,而有联俄容共政策
大革命是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革命,不仅只限于与共产党合作
条目中”大革命的失败”,等于表示国民党已经瓦解
共产党武装农工.批斗地主,并不是国共最初合作的国民革命
孙中山反复解释过国民革命与共产革命之不同
共产党所说“大革命的失败”是对三民主义严重亵渎
绝不能容忍!
- 大陆人真的太夸张了,共产党实际的作为与“共产党认为”两码子事,单方扭曲事实还可以例入条目中?
◎理由:1)陈独秀被共产党认为是主张“投降主义”以至于对清党没有准备,这是有出处的。我们不是在讨论共产党当时是否真的有准备。
很好!真是太好了!!
现在应该将共产党主观“ 认为毫无准备”加入条目中,对于实际上是否有准备绝对不能讨论。
对党有利的事,才能加入条目中?还开半保护?
大陆人都无耻到这种程度?2007年10月6日 (UTC)
这里不是台湾人骂街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就事论事,不要作任何人身攻击。 -----------------自由人—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Gomilend(对话|贡献)加入。
WIKI就是台湾人泄愤的地方,只要是和政治有关的内容简直就没法看。这个4.12让人改都没法改,打土豪分田地都成了恐怖政策,你们的思维是怎么构成的?现在大陆对也解封了,估计整个WIKI都会改头换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21.9.91.142(对话|贡献)加入。
今日的中国应该回四一二时期,彻底清算地主富豪的家产!支持楼上的—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23.205.233.201(对话|贡献)加入。
应该添加一个事件影响的评价
[编辑]各位达人,个人认为本条目应该添加一个对于四一二事件给国共两党及中国政治走向带来的影响的评价分析。比如:四一二对国民党基层党组织的冲击;对于共产党彻底走上武装暴动,建立自己军队与国府对立。从此之后,对于国共双方而言只有血债和根本利益的对立而无合作的可能,即便抗战合作也是互相防范,直至影响日后46年双方的谈判等等。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请求把“四·一二事件”改名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编辑]四·一二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陆简体版网页当采用大陆官方对事件性质的定义--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8日 (一) 18:44 (UTC)
使用Google简体中文搜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四一二事件”的搜索结果比例约为20:1。按照词条命名“常用名称”原则,应当将此词条更名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事件”可以作为其它称谓出现在正文第一段中。--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5:21 (UTC)
你的提议违反中立原则,维基百科是全世界的中文百科,没有必要按某一方的观点行事。—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2:10 (UTC)
维基百科的确是全世界的中文百科,但是中文使用者是有地域性的。繁体字地区管此词条叫“清党”,即是按照国民政府与国民党党史惯例。既如此,那简体词条为何不可按照大陆政府与历史惯例来命名?--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2:48 (UTC)
因为不是所有大陆人都认为这个称呼(四一二政变)是惯例,也可能有大陆人称其为“清党”。此外,共产党上台以前,大陆官方的称呼是“清党”。—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2:59 (UTC)
对中文简体词条的命名,当然要以中国大陆官方文件与历史教科书为准,有其它习惯称呼方法,可以在首段添加。词条命名总要有固定的标准,最简单可行的就是使用官方的说法。你不认同没有关系,但维基百科并不是发表你个人意见和倾向的场合。否则每个词条命名之前,都要先进行全国范围的投票吗? --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05 (UTC)
为什么“对中文简体词条的命名,当然要以中国大陆官方文件与历史教科书为准”。 使用中国大陆官方文件与历史教科书本身就表现了编者的个人意见和倾向,官方权威在维基百科没有约束力。“反革命政变”有明显的倾向,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标准。还有,新加坡人和美籍华人也使用简体字,他们也必须认同中国大陆的官方标准?—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15 (UTC)
按照阁下的意见,对词条的命名,应该以何种说法为准?此词条的繁体中文名称为什么不是四一二事件,而是清党?这是繁体字使用地区公投的结果吗?--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20 (UTC)
你可以提议让繁体中文的部分也变成“四一二事件”。—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24 (UTC)
不需要,个人对繁体中文的命名不感兴趣。--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28 (UTC)
那保持现状就可以了。—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31 (UTC)
不可以,当前词条命名违反维基命名规则。维基百科:命名常规1.2项条款: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大陆官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称法,无论在使用人数上还是在地域广度上都要远远压过其他的说法,是该条目的常用名称,所以应当将词条改名。--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34 (UTC)
- 维基判断是否常用的标准之一:Google搜索。Google搜索简体中文“四一二事件”找到约 33,800 条结果 (用时 0.22 秒),搜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找到约 597,000 条结果 (用时 0.40 秒)。哪个名称常用,一目了然。--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48 (UTC)
后面还有“命名不应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使用诸如“XX市最好的中学”、“最猥琐的警察”一类的具有明显带有感情色彩或无针对性的标题是不被允许的”。“反革命”一词在本条目当中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国民党也宣称自己是革命派,是国民大革命。如果称其为“反革命”,潜台词是国民党背叛了大革命,这样就有明显的倾向和感情色彩,违反了命名规则。—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40 (UTC)
- 请正确区分感情色彩与政治中立的区别。另外在英文官方规则en:Wikipedia:Article titles中,有对于中立与常用冲突时的规则:Non-neutral but common names,官方规定一般情况下常用压倒中立。--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3:58 (UTC)
我用google.hk简体中文搜“四一二事件”:搜索找到约 979,000 条结果 (用时 0.58 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找到约 234,000 条结果 (用时 0.10 秒)。大陆官方不能代表大陆所有人的意见。且大陆官方的意见只能代表共产党等少数人的意见,不能代表其他群体的意见,不具任何约束力。—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4:15 (UTC)
- 你的搜索操作是错误的,因为你没有在搜索框中使用引号,你进行的不是原词搜索。维基词条的命名并不是依据“这是谁的意见”,而是依据词条的常用程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毫无疑问是此词“最常用”的名称。你,或者其他少数群体,可以有自己对此事件的理解,但那只是你们的意见,与常用无关。大陆历史教科书也使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词。无论你是否接受,它的使用范围毫无疑问是最广的。--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4:33 (UTC)
只有共产党及共产党的支持者会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样的称呼,教科书是共产党编的,一样只能代表共产党的思维。而共产党不能代表中国,也不能代表大陆,广泛性更谈不上,所谓共产党代表大陆只是共产党的自我安慰罢了,根本是无稽之谈。因此共产党对这一事件的称呼无法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共同称呼。—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4:50 (UTC)
- 谁才能代表大陆、代表简体中文用户的意见呢?看来大陆官方的称谓肯定是不行,大陆通用历史教科书也不行,Google搜索占绝对多数比例的称谓也不行。什么才行呢?某人说只有服从他的说法才行XD 问题是维基百科不是你家菜地,为什么要按照你的意见来?Wiki官方的命名指导方针给出来了,某些人又只会顾左右而言它。似乎只要“政治正确”就无敌了。麻烦您倒是找出“四一二事件”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更常用的证据来啊?--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5:08 (UTC)
按照阁下的意见,维基百科的命名标准要改为“是否反共”了?不如把维基百科改名为“去布尔什维克百科”怎么样?XD 另外很高兴教会了你正确使用Google搜索。--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4:56 (UTC)
“四一二事件”的称呼反共了?真不愧是党的好学生。—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5:00 (UTC)
- 没人说“四一二事件”的说法反共,但是须提防有人“逢共必反”,这不是客观的态度。维基百科不是让你发泄个人情绪的场合。--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9日 (二) 15:25 (UTC)
49年大陆沦陷,共匪窃国,大陆至今仍有部分冥顽不灵的人称之为“解放”,你可以去“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条目把名称换成“解放战争”,否则只给小婊子立牌坊,忘了大婊子,厚此薄彼实在说不过去。—Aronlee90(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1:52 (UTC)
- “大陆沦陷,共匪窃国”,笑了,看来也没有继续交流的必要了。不过谢谢你关于解放战争的提醒。--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00 (UTC)
- 我是大陆的,我不支持你改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不支持改成“解放战争”—— YOintment|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023年2月25日 (六) 05:11 (UTC)
建议简繁都用“四·一二事件”。简体不等于共产党、正体不等于国民党。内容开始时把各种其他名称都说明。--蒙人 ->敖包相会 2012年10月12日 (五) 19:41 (UTC)
在香港用GOOGLE搜寻"四·一二政变"给出最多结果,可考虑使用。--Gakmo(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18:58 (UTC)
- 最后发言逾七日,无共识未完成。--Jimmy Xu 查 · 论 · 编 2012年10月20日 (六) 07:13 (UTC)
请求把“四一二事件”的简体中文(zh-cn 大陆)页面名改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编辑]理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简体中文界对此事件最通常的称法。使用Google简体中文搜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四一二事件”的搜索结果比例约为20:1。按照词条命名“常用名称”原则,应当将此词条更名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事件”可以作为其它称谓出现在正文第一段中。--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4:05 (UTC)
- 应保持常用词汇,其它的名称重定位便可。--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4:34 (UTC)
- 中性优先。正如“第二次国共战争”不会在简体中文之下变成“解放战争”,“北京市”不会在繁体中文下变为“北平市”等。搜索引擎仅供参考。-----L_TruthSon(沉痛悼念南丫海难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留言 | 贡献) 2012年10月20日 (六) 06:43 (UTC)
- “反革命”难以定义。--爱管闲事的Inspector(留言)(←讨论页被墙?) 2012年10月21日 (日) 06:40 (UTC)
- (-)反对:简体中文界?这位仁兄你也拜托一下,我们所谓的“反革命”,一直以来大多是从中共立场来阐述的。若是平衡各方利益来看,它就是一个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而已。如果深究,请问“反”的是谁的“革命”?谁又是真正的“革命”?这样没完没了地争论,试问何言中立?况且星洲也和大陆一样,在官方上使用简体字,现在被你这么一说,感觉就像被人要挟和抢话那样,反倒是人家不开心了。如此地沙文主义,难道你不觉得羞愧么?--Gzyeah(留言) 2012年11月12日 (一) 20:09 (UTC)
- 未完成,无共识。--Makecat 2012年12月1日 (六) 03:40 (UTC)
回应Bin2232578
[编辑]放置模板前请先在讨论页说明内容何处出现严重问题,或引用不同观点佐证,例如美国某某某认为中国书籍在扯谎,再放模板请求其他人协助修正。---61.62.74.115(留言) 2014年1月5日 (日) 03:21 (UTC)
- 我已在Bin2232578用户讨论页留言。如果Bin2232578没有回应,过段时间可以把模板拿掉。--欢颜展卷(留言) 2014年2月7日 (五) 01:04 (UTC)
==关于四一二事件的模板== 我今天修饰了这个条目的语句,让这个条目讲述的更加的客观中立,所以我移走了模板。但是,如果再发现不中立的观点的话,我还会加上模板的。--User:Bin2232578(留言) 2014年2月7日 (五) 12:11 (UTC)
我补充了1927年三·六惨案、安庆惨案、三·一七惨案。
[编辑]台湾历史中有没有介绍?--User:东方之鲲 2014年2月11日 (二)19:11:28(UTC+8)
建议改名:“四·一二事件”→“四一二事件”
[编辑]“四·一二事件” → “四一二事件”:按照WP:MOSDATE,如果涉及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才用分隔号。--Quest for Truth(留言) 2014年3月2日 (日) 21:38 (UTC)
- ( ✓ )同意--User:东方之鲲 2014年3月3日 (一)23:40:54(UTC+8)
请阐明删除的理由。
[编辑]为何以不可靠来源为理由删除内容,不可靠在何处,请阐明理由--Wokesiet(留言) 2014年3月23日 (日) 11:10 (UTC)
- (:)回应:
拥有各自独立的编辑评阅和事实校验的过程; 不能够相互合作; 在可获得的一级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采用各自的判断来评估一级来源。
另外,人民网这种来源,明显与CPC存在利害关系。怎么能是中立可靠来源? -- パンサ VI-II ❂Fu7ラツ‘‘オ❂I love シャナ 2014年3月23日 (日) 11:21 (UTC)
- (&)建议阁下这样做有违方针。在下认为如果内容有问题就删内容,来源有问题就换来源,但如果因为个人政治观点...对不起,本人只讨论历史,不谈论政治。--Wokesiet(留言) 2014年3月23日 (日) 11:31 (UTC)
- 请阁下参考WP-可靠来源。为避免违反3RR,暂时不再改变。-- パンサ VI-II ❂Fu7ラツ‘‘オ❂I love シャナ 2014年3月23日 (日) 13:31 (UTC)
- “人民网这种来源,明显与CPC存在利害关系。怎么能是中立可靠来源?”按照这句话,凡是中共或者国民党单方面来源的词条都有问题了。那么,大部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维基词条全部要加质疑了。--User:东方之鲲 2014年3月26日 (三)12:30:45(UTC+8)
- 请阁下参考WP-可靠来源。为避免违反3RR,暂时不再改变。-- パンサ VI-II ❂Fu7ラツ‘‘オ❂I love シャナ 2014年3月23日 (日) 13:31 (UTC)
- (&)建议阁下这样做有违方针。在下认为如果内容有问题就删内容,来源有问题就换来源,但如果因为个人政治观点...对不起,本人只讨论历史,不谈论政治。--Wokesiet(留言) 2014年3月23日 (日) 11:31 (UTC)
哈佛费正清在为一批中国史料写引言时说,中共把历史当成为革命服务的意识形态工具,使用时必须小心(他接下来说那一批中国史料问题不大)。来自中共的史料有政治、意识形态考量,有不可靠的嫌疑,直接引用并不恰当(如果因为暂时没有更好的来源,一定要引用,最好标明这是中共说法);要经过独立的第三方学者考证引用,才算可靠来源。如这是中共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欢颜展卷(留言) 2014年7月25日 (五) 00:57 (UTC)
取消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四一二事件”的字词转换
[编辑]取消了段首字词转换,修饰了语句,不使用-{ }-
制造政治割裂。(相关修改)——凝(✉) 2015年4月13日 (一) 03:18 (UTC)
中立性总体评估
[编辑]本人是大陆人。感觉这篇文章存在一些中立性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观点略微偏向国民党观点,当然比百度百科好了不少。由于篇幅很长,所以问题的数量还是不少。 很多信息都是引用了蒋中正右派的说法,并没有加引号指出。还会看到某某“份子”这种用词而没有加引号。 除去这些细节,还需要做的就是大量引用中共对这件事件的记述中合理的部分(那种歪曲事实的就没必要了)。个别部分反而是要引用国民党的记述。 The193thdoctor(留言) 2020年9月26日 (六) 19:2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