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笏河
外观
麻
水浸黑点
[编辑]麻笏河是大埔九龙坑水浸问题的根源,由于麻笏河河道浅窄,排洪能力不足,是两个四级以上水浸黑点之一。2005年6月24日的一场豪雨,水浸至1米高,影响邻近包括九龙坑、元岭、和合石村、南华莆和塘坑东村五条村约4,000村民,损失严重。
渠务署耗资1亿6,000多万港元治理大埔麻笏河,于2005年6月展开第一期改善工程,受工程影响而需搬迁的九龙坑村民共有84户(共162人),改善工程透过拉直、加阔(原来4至15米的河道扩阔至26至36米)及挖深河道,将两条旧行车桥重建升高,改善河道“樽颈”位置的排洪能力,靠近元岭村的支流位置,以往是排洪能力较低的“樽颈”位,为解决问题,于港铁东铁线路轨下,开凿四条长2.1米的大型地下排水管道,疏导洪水,另增加一条排洪绕道,新河道可将七成雨水疏导流入梧桐河,再将洪水排入深圳河[1]。预计于2008年年底完工,到时可提升麻笏河的排洪能力,减低附近地区的水浸威胁[2],河道排水量增加至每秒300立方米,足以抵挡五十年一遇的大雨[3]。至于第二期工程则是改善馀下4公里的河道,造价逾2亿港元。
-
2005年3月,麻笏河近塘坑穿越东江水管和东铁轨道桥下。
-
2005年11月,麻笏河穿越东江水管和东铁轨道桥下的改善工程施工现场。
-
2005年11月,麻笏河近塘坑的改善工程施工现场。
-
渠务署麻笏河改善工程后,穿越东江水管和东铁轨道一处被覆盖成一段暗渠。
环保工程
[编辑]麻笏河重建河道加入环保元素,以前人工河道的河床部份主要铺上石屎,而麻笏河则在河底摆放石块,提供适合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河岸两旁则铺设草砖,除可以巩固河堤外,在草砖上再种树,绿化河道两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