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风爱莉斯 (1976年)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风爱莉斯
Typhoon Iris (PAGASA: Toyang)
一级台风(美国
9月19日的爱莉斯,当时它靠近香港及广东西部
形成1976年9月15日 (1976-09-15)
消散1976年9月29日 (1976-09-29)
最高风速1分钟持续 150公里/小时(90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975百帕毫巴);28.79英寸汞柱
死亡共100人
损失50万比索(菲律宾)
影响地区菲律宾中国大陆
197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爱莉斯(英语:Typhoon Iris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Toyang)是1976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其中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9月14日形成,在9月29日消散,维持约两周。爱莉斯是该年少数在南海生成的风暴,亦是唯一增强成为台风的南海风暴。爱莉斯在菲律宾西部海面形成后,缓慢地向西北经过南海及增强,在接近华南沿岸时采取偏西路径移动,最终经由中国广东省西部进入内陆。不过爱莉斯没有即时消散,而是行走到海南岛周围并作逆时钟打圈,之后“回马枪”返回南海北部,持续几天后才在巴士海峡附近消失。爱莉斯是令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该年第二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不过对当地的破坏不大,未有明显灾情,在香港仅导致27人伤;不过它为广东省西部带来较明显的灾情,一共有85人死,逾2,700人伤。另外有一艘巴拿马货船在南海海面遇到风暴沉没,船上28名台湾籍船员中仅有13名生还。

气象历史

[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1976年9月15日在菲律宾以西的南海海面形成,生成后即以时速大约七公里向西北移动,并向华南沿岸进发。[1]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此热带低气压在菲律宾责任区内形成,随即对它进行监测及给予其菲律宾名称“Toyang”。[2]这个热带低气压同日开始发展,皇家香港天文台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同日较后时间皆将它升格成为热带风暴,其中后者将它命名为爱莉斯,[3]台湾中央气象局同日升为轻度台风[4][注 1]香港天文台在翌日再将爱莉斯升为强烈热带风暴,当时天文台指出爱莉斯结构组织良好,并会继续发展。[1]

爱莉斯到9月17日进一步增强,美方及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成为台风,中央气象局则在同日将其升格成为中度台风[3][4][1]爱莉斯在翌日开始转为西北偏西方向,并加速到时速13公里,抵达华南沿岸,当日早上爱莉斯发展出一个直径约96公里的风眼,不过到中午随著其继续增强,风眼迅即缩小一半到直径约48公里。[1]9月19日爱莉斯抵达中国广东省佛山地区台山县以南海面,西向量继续增加,时速稍降到11公里。[1][6]爱莉斯到9月20日上午在湛江市一带登陆,其后迅速减弱,美方、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气象局在一日内,皆将其从台风(中度台风)先后降格为热带风暴(轻度台风)及热带低气压,在翌日,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气象局皆认为爱莉斯在北部湾上减弱为低压区[4][1]不过,美方及广东省气象局仍将爱莉斯定为热带低气压,并受到冷空气南下影响,低气压转为南行,又在海南岛周围打圈,更先后两次登陆、两次出海,之后“回马枪”返回南海北部,朝东沙群岛附近海面行进。[3]美方直到9月29日认为爱莉斯已消散,而广东省气象局认为它到10月1日才在巴士海峡附近消失。[6]

影响

[编辑]

爱莉斯在菲律宾全国15间房屋全毁,13户家庭共48人受风暴影响,经济损失50万比索,未有伤亡报告。[7]另外,巴拿马籍货船“捷利轮”自台湾高雄市出发往伊朗途中,于9月17日在东沙群岛附近海面遇上风暴并且触礁,舱内严重进水因而沉没,尽管其所属之大来轮船公司已通知香港代理商派遣直升机援救,然而未果;船上28名台籍船员中仅有13名被丹麦货船“伊马·杰森轮”(港译“伊玛·积逊号”)救起,后于英属香港玛嘉烈医院接受疗养,其馀15名(包括船长侯宗尧在内)葬身南海[1][8][9][10][11][12][13][14]

英属香港

[编辑]
台风爱莉斯 (1976年)在香港的位置
大澳 70 km/h
大澳
70 km/h
长洲 83 km/h
长洲
83 km/h
青洲 98 km/h
青洲
98 km/h
启德 59 km/h
启德
59 km/h
横澜岛 98 km/h
横澜岛
98 km/h
大老山 89 km/h
大老山
89 km/h
尖鼻咀 57 km/h
尖鼻咀
57 km/h
天星码头 74 km/h
天星码头
74 km/h
皇家香港天文台于部分地区录得之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1]图例:
代表录得强风
代表录得烈风
代表录得暴风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HKO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130千米每小时(36米每秒;70节)(十分钟)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6年9月19日早上8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之西南偏南约15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09月15日晚上11时15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到9月17日晚上10时4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1][15]爱莉斯持续增强及靠近华南地区,境内风力逐渐加强,天文台在9月18日下午9时15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再在在9月19日上午6时10分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1][16][17]随著爱莉斯登陆中国广东省西部及减弱,天文台到同日下午5时半改挂三号信号,9日20日早上7时45分除下所有信号。[1][18]

因应爱莉斯迫近香港,同年8月发生秀茂坪山泥倾泻意外秀茂坪邨,再有部分第9座及第15座的居民撤离,另外邻近斜坡的石硖尾邨第29座也有少数居民选择搬到亲友家中暂住。[19]另外,除了大部分水上交通、山顶缆车及少数巴士路线停顿之外,陆上交通仍维持服务,机场方面共有17班航机取消及34班延误,不少商户也休息,街上行人甚少。[20]爱莉斯对香港影响轻微,仅导致27人被风吹倒的玻璃碎片所伤,除此之外,当局收到21宗棚架及招牌倒塌报告,近500人疏散到临时防风庇护站。[1]沙田鸭寮坑村发生水灾,并有泥石涌入村,水深超过一米,廿多户村民需要疏散;[21]观塘茜草湾茶果岭共18户居民,因所住木屋被毁同样需要疏散。[22]

中国大陆

[编辑]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CMA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35米每秒(68节;130千米每小时)(二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斯卡(28.79英寸汞柱)

中国大陆广东省气象台纪录,该年“第十九号台风”(7619号台风,指爱莉斯)于9月20日早上约9时左右在湛江市沿海登陆,登陆时风力达十一级。[6]登陆后的台风穿过雷州半岛继续西行,进入北部湾,不过未如皇家香港天文台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所说在那里消散,而是以热带低气压的强度在海南岛周围打圈,更先后两次登陆、两次出海,此低气压直到10月1日才在巴士海峡附近消失。[6]受台风影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及海南岛吹六至八级风,台风经过的雷州半岛一带,吹十至十二级风;同时那些地方普遍降下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廿个县市更下特大暴雨,西南部化州县录得最大雨量826毫米,日雨量亦有545毫米。[6]

台风同时与冷空气汇聚,形成大范围暴雨,为广东省西部带来较明显的灾情,其中鉴江罗江漠阳江九洲江新兴江出现历年来罕见大洪水,高州县、化州县、茂名市等地,水深达到两至三米。[23]其中茂名市有多达35万人被洪水包围,受淹的稻田达7.07万公顷;当地石油厂设备受浸而严重损坏,并停产超过一周。[24][25]湛江、肇庆佛山、海南岛等地,有33万间房屋被毁,33.47万公顷农田受淹,并有80人死、2,705人伤。[6]其中湛江市受浸鱼塘1,600公顷、毁坏水库鱼栅176宗、损失鱼产量2,675公吨。[23]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逾8,000间房屋被毁,晚稻、甘蔗等农产品受淹两万公顷,并有五人死、65人伤。[6]

台湾

[编辑]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中度台风(CWB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35米每秒(68节;130千米每小时)(十分钟)
  •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台风警报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编辑]

台湾

[编辑]
台湾地区中央气象局 台风警报
上一热带气旋 海上台风警报
    1976.09.16 10:30 - 1976.09.18 05:00
下一热带气旋
强烈台风芙安 强烈台风鲁依丝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包括日本气象厅在内的全世界大部分区域专责气象中心采用十分钟持续风速衡量热带气旋强度,但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一分钟持续风速,两个数值的换算比约为1比1.14。[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76 (PDF) (报告).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1977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Padua, Michael V. PAGASA Tropical Cyclone Names 1963–1988 (TXT) (报告). Typhoon 2000. 2008-11-06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Pacif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enter.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1976 (PDF)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977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6-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民國六十五年北太平洋西部颱風概述 (PDF).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毛耀顺、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年09月. ISBN 9787502945886 (中文(简体)). 
  7. ^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2004-11-09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巴拿馬貨船遇事 十四人死亡失蹤. 大公报. 1976-09-20: 4. 
  9. ^ 香港一週大事. 华侨日报. 1976-09-26: 9. 
  10. ^ 捷利輪東沙觸礁 28名船員棄船船公司通知香港代理商營救 迄夜尚無進一步消息. 联合报. 1976-09-19. 
  11. ^ 捷利輪東沙遇難 十四名船員獲救丹麥輪撈起三具屍體 台港菲機艦均往救援. 联合报. 1976-09-20. 
  12. ^ 捷利輪生還船員 12人已漸復原. 联合报. 1976-09-22. 
  13. ^ 「捷利輪」海難 搜救行動結束11船員下落不明. 联合报. 1976-09-24. 
  14. ^ 捷利貨輪怒海遇難13船員獲救返國 船長侯宗堯等八人下落不明 虎鯊腹中發現葉大瑞遺體遺物. 联合报. 1976-09-24. 
  15. ^ 愛莉斯蓮步慢移 三號風球仍高懸 明日最接近本港. 工商晚报. 1976-09-18: 1. 
  16. ^ 颱風午後將迫近本港. 大公报. 1976-09-19: 5. 
  17. ^ 八號風球仍懸掛. 工商晚报. 1976-09-19: 1. 
  18. ^ 颱風已西去 水陸交通恢復正常. 大公报. 1976-09-20: 4. 
  19. ^ 秀茂坪居民再疏散 石硤尾數戶亦暫避. 大公报. 1976-09-19: 5. 
  20. ^ 海陸交通局部癱瘓. 工商日报. 1976-09-19: 1. 
  21. ^ 沙田鴨寮坑村泥石山洪湧入村 數百人續受水災泥患威脅. 大公报. 1976-09-20: 4. 
  22. ^ 茜草灣及茶果嶺 十多戶木屋毀於風. 大公报. 1976-09-20: 4. 
  23. ^ 23.0 23.1 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東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24. ^ 茂名油廠抗擊颱風 上下一心堅持生產. 大公报. 1976-09-24: 1. 
  25. ^ 颱風吹襲豪雨成災 粵南茂名縣石油廠 設備浸毀停產逾週. 工商日报. 1976-09-27: 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