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男爵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 |
---|---|
出生 | 普鲁士西利西亚省卡尔斯鲁厄 | 1833年5月5日
逝世 | 1905年10月6日 德意志帝国柏林 | (72岁)
国籍 | 德国 |
母校 | 布雷斯劳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 |
奖项 | 沃拉斯顿奖章(1892年) 维加奖(1903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地理学 |
机构 | 波恩大学 莱比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 |
博士生 | 斯文·赫定 |
签名 | |
费迪南·保罗·威廉·冯·李希霍芬男爵(德语: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33年5月5日—1905年10月6日)是一位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科学家,以提出丝绸之路而出名。
生平
[编辑]李希霍芬早期所留下的背景资料不多,出生于上西里西亚(在今日波兰境内)的卡尔斯鲁厄(Carlsruhe,今名为Pokoj)。他曾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185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奥地利的提罗尔和特兰西瓦尼亚进行地质研究;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参与普鲁士政府组织的东亚远征队,前往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台湾、苏拉威西岛、爪哇岛、菲律宾、暹逻和缅甸等地旅行。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干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址),还有考察都江堰。
1872年后,李希霍芬回到德国,1873年到1878年间担任柏林地理学会主席,1875年起,在波昂大学任教,1883年到1886年年间服务于莱比锡大学,1886年后则转到柏林洪堡大学,在他众多学生之中,最出名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李希霍芬晚年担任柏林地理学会的会长多年,并协助成立了柏林水文学院,1905年10月6日卒于柏林。
在近代地理学领域中,李希霍芬被视为重要的先驱,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纪录与观察结果、文献都非常详尽,倍受学者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知名的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侄子。
中国西部的甘肃走廊南缘山脉,曾有一部份的英文名称是依李希霍芬的名字命名的,如Richthofen Range,也就是今日的祁连山脉。
李希霍芬用在华考察的资料,完成了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5 Bände mit Atlas)。该书共五卷于1877年至1912年出版,“丝绸之路”(德语:Seidenstraßen)一词便首次出现于该书第一卷中。
李希霍芬在考察中国景德镇期间,以地名命名景德镇高岭出产的用于烧瓷的土,从此便有高岭土其名,闻名中外。
著作
[编辑]- 1866年 -《康斯塔克矿:特性与可能的蕴藏量》(Comstock Lode: Its Character, and the Probable Mode of Its Continuance in Depth)
- 1877年-1912年- 《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China: The results of My Travels and the Studies Based Thereon);在此书中,他第一次使用了“丝绸之路”来形容中国西部往欧洲的贸易路线,这个名称一直广为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