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罗树蛙
诸罗树蛙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无尾目 Anura |
科: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
属: | 张树蛙属 Zhangixalus |
种: | 诸罗树蛙 Z. arvalis
|
二名法 | |
Zhangixalus arvalis | |
异名 | |
|
诸罗树蛙(学名:Zhangixalus arvalis),台湾话俗称雨怪(台罗:hōo-kuài)[3][注 1]或青腰仔(台罗:tshenn-io-á)[5] ,为台湾特有的树蛙科张树蛙属物种,栖息于云嘉南地区的竹林、果园、农田之低洼积水处。正模标本于嘉义县民雄乡中山高速公路旁的水田采得,并由两栖爬虫动物学家吕光洋等人于1995年发表。种小名 arvalis 在拉丁文中为“农田的”之意[6],指本种的生活环境,英文俗名“Farmland Green Treefrog”亦由此而来。中文俗名源自嘉义旧名诸罗。
外观特征
[编辑]诸罗树蛙的体型为中小型,背部黄绿色,腹部为白色或淡粉红色,由吻端至四肢全缘均镶上白边。虹膜呈草绿色,吸盘发达。雄蛙吻肛长平均为4.4公分、体重5.8克,雌蛙吻肛长平均为6.3公分、体重15克。
栖息地与生态分布
[编辑]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农耕地。其栖息的地点都与人类农耕有关,如荔枝园、芒果园、甘蔗园、凤梨园、麻竹林、番石榴园、香蕉园、柑桔园、槟榔园及水田等。除了晚间配对时会降到地面产卵外,其他时间经常栖息于树上。
目前分布的地点局限在云林(斗六市、斗南镇、古坑乡)、嘉义(大林镇、民雄乡、梅山乡、竹崎乡以及嘉义市)、台南(麻豆区)等县市的部分地区。若以水系来看,它则分布于虎尾溪、北港溪以南,曾文溪以北的范围。台南市永康糖厂为曾文溪以南的首次发现,目前在新北市四崁水也有发现纪录。
2007年6月27日发现于永康三崁店,此次发现把诸罗树蛙的栖息地往南延伸至盐水溪南岸,其族群数量估计2000只以上,是目前发现单一面积族群量最大的栖息地,但因面临开发,急需保护。
生态行为
[编辑]食物
[编辑]由诸罗树蛙胃含物,成蛙在竹林与水田中以觅食昆虫纲动物为主,其中以鳞翅目及双翅目数量最多。
繁殖活动
[编辑]繁殖季节约从每年3月开始直到同年 8月底结束。产卵的地点都是在农耕地的积水处,尤其是有草本植物或落叶覆盖的遮蔽下;雌雄蛙合力用后脚踩打出直径约7公分的圆形白色卵泡,厚度约 4 公分,而受精卵则产于其中。诸罗树蛙的卵泡在遮蔽物的覆盖下,能保持卵的水分,刚受精的卵呈现乳黄色,卵粒直径约只有 2.5 毫米,在夏天的环境下,卵粒约经三到四天即可孵化成为蝌蚪。每次产卵约400个。
以古坑地区的诸罗树蛙为例:鸣叫通常从下午4点间开始,若下雨中午2点偶尔也会听到1~2声,然而真正集体鸣唱的高峰则出现在晚间7点左右,而雌蛙通常于晚间9点后,才会容易被发现。晚间9到10点可发现它们开始进行配对,到了晚间11点鸣叫渐渐停止后,始入池产卵,大约清晨两点它们才回竹林,逐渐向上攀爬。在野外的调查中发现,雌、雄的被发现的比例约 1:8。
蝌蚪
[编辑]诸罗树蛙的蝌蚪外型较为圆钝,体背呈现褐色且散布著不规则形状的黑斑,而腹部则为银白色。落入水中的蝌蚪通常以腐叶为食,夏季的环境,诸罗树蛙的生殖行为采卵泡式,受精卵在实验室24℃下约经一周可变成蝌蚪,蝌蚪变态成小蛙则需50几天。
研究与保育
[编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吕光洋教授指导多位研究生进行诸罗树蛙的研究,例如:《诸罗树蛙生殖行为之研究》(庄镇硕,2000);《诸罗树蛙集体展示行为之研究》(谢炜智,2004);《栖地零碎化对诸罗树蛙族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卢建名,2005);《诸罗树蛙的鸣声研究》(许浩莹,2007)。
台南真理大学庄孟宪老师偕同当地保育团体举办多场有关诸罗树蛙:栖地保育、动物短距离移栖与座谈会等活动。此外,古坑乡华南国小校长、云林县野鸟学会理事长的陈清圳也偕同台北市立动物园进行多次诸罗树蛙栖地研究、保育等活动。
特有生物中心进行两栖类调查研究时,在1995年云林发现诸罗树蛙;1998年在台南发现诸罗树蛙;于1997年进行古坑地区诸罗树蛙生活史研究。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
关联条目
[编辑]- 阿里山客运:嘉义地区之市区巴士业者,其象征为诸罗树蛙,民间昵称为呱呱,并于车身涂装上漆有诸罗树蛙。
- 北香湖公园:嘉义市诸罗树蛙栖息地,位于嘉义市西区。
- 新店社区:嘉义市诸罗树蛙栖息地,位于嘉义市东区。
- 诸罗山:嘉义旧称,名称源自嘉义市内之平埔族诸罗山社。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IUCN SSC Amphibian Specialist Group. Zhangixalus arva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06-19, 2022: e.T58974A63884467 [2022-12-22]. doi:10.2305/IUCN.UK.2022-1.RLTS.T58974A63884467.en .
- ^ Jiang, D; Jiang, K.; Ren, J.; Wu, J.; Li, J. Resurrection of the Genus Leptomanti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to the Family Rhacophoridae (Amphibia: Anura).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19, 10 (1): 1–12 [2020-03-24]. ISSN 2095-0357. doi:10.16373/j.cnki.ahr.1800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陈歆、刘建男. 嘉義地區諸羅樹蛙所面臨的生存困境 (PDF). 自然保育季刊. 2017, 99: 34–43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2) (中文(台湾)).
- ^ 周文豪. 本館庭園曾有的蛙——雨怪.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2002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中文(台湾)).
- ^ 庄孟宪. 消失中的諸羅樹蛙. 自由评论网. 自由时报. 2005-10-17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中文(台湾)).
- ^ Lue, K.-Y.; Lai, J.-S.; Chen, Y.-S. A New Rhacophoru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iw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1995, 29 (3): 338–345 [2022-12-22]. JSTOR 1564982. doi:10.2307/15649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英语).
-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