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梵文: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a-rāja-sūtra),收于《大正藏》经集部,又名《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经》。本经叙述药师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为利导众生发十二大愿,著重于对众生现世病苦灾厄的救济和获得福乐[1]

题解

[编辑]

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师佛,是救济世间疾苦的大医王。“药师”,佛教说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琉璃”,也写作“瑠璃”,梵语“琉璃”的略译,是一种极稀有的宝物[1][2]

“本愿功德”,愿是愿欲,本愿即菩萨所发弘愿[1],由其本愿所产生的功德,即为本愿功德。

传译

[编辑]

本经传来中国,共有四次翻译[1][2]

  • 东晋‧帛尸梨密多罗所译《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附于《灌顶大神咒经》中。(有学者推测本经即是慧简法师所译出的《药师琉璃光经》)
  • 隋‧达磨笈多所译《药师如来本愿经》。
  • 唐‧玄奘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本经本无神咒以及八菩萨的各别名号[3];今之八菩萨名,乃后人依《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添入成现今流通的译本。此本流通最广。
  • 唐‧义净所译,经名《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内容较前译为广。前者只说药师净土,义净译则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七如来佛净土。

西藏译本有二种,一种相当于玄奘所译,另一译相当于义净译本。一九三一年在吉尔吉特附近一个卒塔婆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几部梵本《药师经》。

内容

[编辑]

本经为佛陀应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的启请,说明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的功德,并详述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生佛平等愿、开晓事业愿、无尽资生愿、安立大道愿、戒行清净愿、诸根具足愿、身心康乐愿、转女成男愿、回邪归正愿、从缚得脱愿、得妙饮食愿、得妙衣具愿[1]

此“十二大愿”是药师如来在“因地”修行的广大行愿,而其果德,也就是受报国土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注重为众生求得现世的安乐,以念佛、持咒、供养等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经中并宣说为现世众生救病、救国难、救众难,用以消灾延寿的法门[1]

注解

[编辑]

本经之注疏有《药师经疏》(大正藏 No. 2766)、《药师经疏》(大正藏 No. 2767)、 《药师经古迹》二卷(新罗.太贤撰)、《药师经灯焰》一卷(清.净挺著)、《药师经直解》一卷(清.灵耀撰)、《药师经讲记》(民国.太虚大师讲,竺摩记)、《药师经讲记》(民国.印顺导师讲,妙峰、常觉记)等[1][2]。并传有众多念诵、观行仪轨等行法。

影响

[编辑]

戴季陶(1891-1949)曾启建药师法会,作为消灾解厄、护国佑民之用,并撰写“现代版药师佛十二大愿”[4]

  • 政本优生,使一切人民身心美善、
  • 发扬慧力,使一切人民本力充实、
  • 四摄六度,使一切人民万事咸宜、
  • 服务社会,使一切人民舍身救世、
  • 精严戒律,使一切人民身心清净、
  • 重视医卫,使一切人民疾病得治、
  • 设医施药,使一切人民脱贫离病、
  • 尊重女性,使一切女子受平等福、
  • 树立正法,使一切正法教育实行、
  • 改良刑政,使一切人民不触法网、
  • 重视民生,使一切人民温饱并受教育、
  • 物产配宜,使人民所需充足,礼乐文明。
  • 请问这位戴大爷成佛了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解題. 香光资讯网.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2. ^ 2.0 2.1 2.2 李玉况. 敦煌藥師經變研究.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3. ^ 李玉况. 敦煌藥師經變研究.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隋代敦煌流行的《药师经》是帛尸梨蜜多罗和慧简两种译本。《药师经》诸汉文译本中,唯有此二译本详述药师八菩萨的名号,说明这八位菩萨在当时的药师信仰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受到这两本《药师经》的影响,有些隋代药师经画药师八菩萨。此外,《药师经》诸汉文译本中,也只有帛尸梨蜜多罗和慧简二译本论及礼敬药师佛,可往生兜率天,面谒弥勒。所以隋代画师多在药师经变的对应或相关位置上作弥勒上生经变,以表示药师信仰和弥勒信仰的密切关系。隋代以后,其他译本日益流行。这些译本不但未载药师八菩萨的名号,也将礼敬药师佛,可往生兜率天这段文字删去,所以上述两种隋代药师经变的特色,在隋代以后的作品中遂很少发现。 
  4. ^ 論大陸民國時期藥師佛法門之新詮釋與弘揚 (PDF).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63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