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学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2年7月23日) |
苗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学,包括古歌、叙事诗等体裁。苗族产生过沈从文等作家。
苗族为中国第五大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所有的历史、传说皆靠口传而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十九世纪两场鸦片战争,二十世纪上半基督教传入中国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苗族地区后,传教士在翻译圣经时首先学会苗语,并为该民族语言建立文字与书写系统。
文学特色
[编辑]苗族无自己的特色,口传的民间文学有传承历史的特色。其中为苗族古代神话总汇的《苗族古歌》押苗韵,长达一万五千馀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并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中国苗族文学丛书》当中,将苗族民间文学的特色整理成以下几点 [1]:
独具特色的史歌性: 在研究苗族民间文学和苗族文化方面,苗族运用本民族语言来叙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历史、风俗习惯等,以叙事诗的方式呈现,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来源、部落战争、民族迁徙… 苗族古歌在民间流传,有的属于吟诵,有的属于歌唱,多为长短句的固定形式,歌中有史,史中有歌,充分表现它的独具特色。
生动活泼的语言美: 在这些民间文学当中,第二个特色是语言美。 对称反复的用法时常出现,不但可以带出韵律,平易近人又生动活泼,除了给人深刻印象还能从中表达情感。除此之外,还有比喻和拟人等的巧妙运用,以及排比和夸饰的修辞技巧。
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 史歌中刻画苗部落部族和古代苗族的将领及其代表人物方面,不淡描绘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更是著重突出了他们身为领导者的本领、毅力以及捍卫自己部落和民族的那种英雄形象。
神话
[编辑]远古时期的神话是苗族文学的最早成员。古歌是神话得以流传的主要形式,反映了苗族先民关于宇宙形成、万物起源及生产劳动方面的丰富内容。《开天辟地》歌流传于黔东南地区,在这个传说中,府方是第一个聪明、有神力的人,他开辟了天地,其后剖帕、修狃、火耐和姜央分别创造了山岭、河流、火和人类。[2]《枫木歌》包括六首,塑造了劳公这一获得种子、犁天下、种万物的英雄,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其特点。[3]《洪水滔天》、《兄妹结婚》则叙述洪水后的遗民繁衍出人类的故事。[4]此外,湘西是“盘瓠之故乡”,流传于湘西苗族民间的神母犬父神话,其核心即盘瓠神话。[5]内容叙述盘瓠与辛女的故事,后衍生出相关的民俗和宗教信仰,建有辛女祠、辛女庵、盘瓠庙来做祭祀。
反映生产劳动的古歌有《打杀蜈蚣》、《则嘎老》、《居诗老》、《活路歌》、《瓷器歌》、《种麻歌》等。《打杀蜈蚣》长达千行,以一问一答作为形式。它讲述姜央不断开田开土,遭到蜈蚣阻挠,结果两方相斗未分胜败。蜈蚣趁河流涨水将河边拾柴的姜央咬死,激起公愤,最终蜈蚣被人们烧死,姜央则被埋在月亮上受人敬仰。[6]《则嘎老》叙述则嘎老开田耕种,发明医药的故事。[7]《居诗老》为长短句体,塑造了居诗老这一砍伐山林、驱逐毒虫猛兽的形象。[8]
苦歌
[编辑]民间以“苦歌”来称呼一类倾诉痛苦、控诉现实的诗歌,其内容有如下几种:控诉安屯设堡的扰民行为;批判领主势力;批判地主的剥削。代表作有长篇《逃荒歌》、《长工歌》,短篇《苗家流落在山坡》、《穷人像笼里的小麻雀》等。[9]《长工歌》采用第一人称手法,讲述地主趁天灾降临以高利贷盘剥农民,迫使他们不得不弃家做长工,控诉了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情节紧凑,主题鲜明。[10]艺术上,苦歌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句子长短与情感变化合拍,语言明快,表现手法上则大量使用对比。[11]
反歌
[编辑]反歌是指反映苗民起义的一类诗歌,如关于石柳邓、吴八月的诗歌等,多为五言体、押调,长短不一。[12]《张秀眉之歌》是其中代表作,组诗开始反映了流官、土司的暴行,屯军侵占民田,描绘起义原因;接着,描述各地人物组织起来,在张秀眉的率领下攻城野战、东征西讨,情节紧张生动;在讲完台拱战役之后,叙述起义军攻占镇远府,讥刺了官军的无能;最后,叙述席宝田率清军反扑,最终张秀眉兵败被杀,唱出了起义军的坚强意志和席宝田的多疑、怯懦。[13]
爱情叙事诗
[编辑]苗族产生了许多长篇的爱情叙事诗,其内容主要是反抗舅权制和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娘阿莎》在民间被称为“美丽歌”,女主人公名字“娘阿莎”是苗语中“清水姑娘”的音译。其大致内容是:美丽的娘阿莎从井里生出,得到了各种鸟兽的喜爱。太阳请乌云做媒把娘阿莎嫁给了自己,但是并未把这个妻子放在心上,长期冷落她。她与太阳的弟弟、勤劳诚实的月亮产生了爱情,后与他私奔。理老判定娘阿莎和月亮有理,但月亮把江山赔给太阳,从此就只能在晚上出来。《娘阿莎》虽是神话体,但却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感,歌颂了勤劳、鞭挞了懒惰。《兄当与别莉》叙述兄当与别莉相爱,母亲却疑别莉有鬼附身,后来兄当将吃鸡肉卡住喉管而昏迷的别莉救活,冲破迷信成立亲。该诗揭露了迷信势力对人生的压抑。[14]
反抗舅权制的诗主要有《哈迈》、《娥娇与金丹》、《阿蓉和略刚》等。《哈迈》讲述七仙女下凡与农夫古雅成亲,生女哈迈。按舅权规定,她被迫嫁天上的老表——丑陋的阿角。哈迈两次想逃脱,结果失败,最后自缢,她的尸身一半在天上变成云朵,一半变为地上的泉水。《娥娇与金丹》则讲娥娇与金丹同出一氏族,经“游方”产生爱情,但因舅权制被拆散。娥娇被迫嫁到舅家,但不屈服,舅家只好同意她回去。在大家支持下,守旧派同意让步,但提出买白牛祭祖。娥娇与金丹最终找到白牛,打破了禁止族内通婚的旧制度。[15]
《阿蓉和略刚》是近代作品,对舅权制的反抗比古代的叙事诗更为激烈。阿荣与略岗打小青梅竹马,却被舅家拆散。他们继续来往,被阿荣的舅家告到官府。官家抓他们坐牢,略岗缴纳重金才得以释放。可是刚出狱后他们并没断情,又重被捉回。这一次略岗倾尽家财才重获自由。三番五次之后,他们终于冲破舅权和官府的阻挠,结合在一起。全诗充满了叛逆精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