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航空232号班机空难
事件概要 | |
---|---|
日期 | 1989年7月19日 |
摘要 | 检修不彻底导致机械故障 |
地点 | 美国爱阿华州苏城 |
飞机概要 | |
机型 | 麦道DC-10-10 |
营运者 | 联合航空 |
注册编号 | N1819U |
起飞地 |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史提布列顿国际机场 |
最后经停地 |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
目的地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费城国际机场 |
乘客 | 285 |
机组人员 | 11 |
死亡 | 112 |
受伤 | 171 |
生还者 | 184 |
联合航空232号班机(UA/UAL232)是联合航空旗下,定期自科罗拉多州丹佛飞往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班机。1989年7月19日,一架飞行该班次的麦道DC-10-10的3个引擎广体客机之2号引擎(位于垂直尾翼基部)因为扇叶材料的瑕疵,叶片断裂之后射出的碎片损坏了机上为三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导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都失效。在无舵面工作的情况下,飞行人员在原本坐在客舱中的一位非值勤飞行员教官为46岁的丹尼斯·费齐(Dennis E. Fitch)之协力下,靠着控制仅存的两具引擎调整飞行方向,尝试让班机在爱荷华州苏城紧急迫降,因此一般将这场空难被称为“苏城空难”。
虽然班机在迫降时不幸发生失控翻覆并且爆炸起火的情况,造成285名乘客以及11名乘务人员中,有112人罹难,但如果不是飞行人员的处理得当,原本伤亡会更加惨重。由于当时地面上的人员早就知道该班机有可能会在迫降时失事,因此电视台摄影师早已经在机场边等候记录机迫降的过程,变得它成为航空史上记录最完整的空难之一。飞行人员被迫使用远高于标准的空速进场,降落时客机时速甚至一度超过航天飞机的降落时速。受损的DC-10在著陆之前原本还保持大致正确的姿态与航向,但是在触地之前的最后一刻却向右偏滚,飞行人员全力修正无效之后右机翼触地,在高速下的撞击导致机身翻滚并且随之引发爆炸。
事件后续
[编辑]在本次事件中,生还者之一的机长阿尔弗雷德·克莱尔·海恩斯(Alfred C. Haynes)在多年之后的2003年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一场航空安全相关的研讨会担任演讲者。而2003年DHL货机巴格达遇袭事件中38岁的机长艾瑞克·甘诺特(Eric Gennotte,比利时人)正好参加了那场研讨会。由于该事件在研讨会结束之后不久就发生,戏剧性的巧合之下甘诺特利用了研讨会中获得的相关资讯将事件化险为夷,进而成为世界首宗大型航机在无液压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引擎的出力大小以达到调整飞行姿态的方式,进而安然降落的案例。2019年8月25日,机长海恩斯于家乡西雅图的医院中过世,享寿87岁。[1]
从事金属钯催化研究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59岁的约翰·肯尼斯·施蒂尔教授不幸于该次事件中罹难。2010年另外3位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事件中身为乘客,在危急之际协助机组人员控制住飞机的飞行员丹尼斯·费齐,于2012年5月7日因为脑癌于伊利诺州圣查尔斯的自宅中过世,享寿69岁[2]。
相关作品
[编辑]- 苏城空难的故事在1992年时被拍成电视影片《空难最前线》(A Thousand Heroes,又名Crash Landing: The Rescue of Flight 232),该片曾获得包含艾美奖在内的数个奖项与其他提名。
-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灾难调查节目《重返危机现场》曾就苏城空难及其后的调查工作制作了一档节目。
- 《空中浩劫》第11季第13集收录了联航232号班机的事件,单元名称为〈不可能的降落〉(Impossible Landing)。
相关条目
[编辑]- DHL货机巴格达遇袭事件:第一宗大型喷射民航机完全失去液压控制情况下成功降落的事故。
参考文献
[编辑]- ^ Dreeszen, Dave. Al Haynes, pilot of Flight 232, dies at 87. Sioux City Journal. [201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英语).
- ^ 2.0 2.1 Photos: Remembering 232 Pilot Dennis Fitch. 苏城新闻报(Sioux City Journal). 2012-05-09 [201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6) (英语).
- ^ Synopsis 07191989. AirDisaster.com. [201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3) (英语).
- ^ Chris Kilroy. Special Report: United Airlines Flight 232. AirDisaster.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3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