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橄榄岩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3年4月21日) |
纯橄榄岩(英语:Dunite),也称为Olivinite,是一种基性深成火成岩,具显晶(粗粒)结构。矿物组合超过90%是橄榄石,还有少量其他矿物比如辉石、铬铁矿、磁铁矿和镁铝榴石(pyrope)等。
纯橄榄岩和其他橄榄岩被认为是约400 km(250 mi)深度以上地幔的主要成分。 纯橄榄岩是洋壳产物很少产于在陆壳岩石中。通常产于蛇绿岩套的底部,在大陆或岛弧碰撞(造山运动)期间,从俯冲带的地幔岩板被上冲到大陆地壳上,在高山型造山运动的橄榄岩地块中,这些地块代表在造山运动期间被暴露的大陆壳底下的地幔碎片,纯橄榄岩在近地表环境中经历逆行变质作用,转变为蛇纹岩和滑石。
纯橄榄岩由奥地利地质学家Ferdinand von Hochstetter于1859年以新西兰尼尔森附近的Dun Mountain命名[1],此山因其下伏的超基性岩石呈暗褐色而得名,产生这种颜色是由橄榄石中的铁在地表风化作用成氧化铁之故。
成因及产状
[编辑]纯橄榄岩在蛇绿岩套、高山型橄榄岩地块和捕虏岩中的形成,是在上地幔的岩浆,经由抽取玄武岩浆后留下的残留物。
纯橄榄岩在地幔中形成是经由矽酸盐熔体与二辉橄榄石或方辉橄榄岩(harzburgite)之间的作用,矽酸盐熔体能从周围的岩石中溶解斜方辉石后,其留下的残留物会逐渐富集橄榄石。
在岩浆房的底部,纯橄榄岩也可经由橄榄石晶体堆积而成。通常是形成在大型玄武岩或苦橄玄武岩岩浆房中,长呈层状侵入火成岩与异剥橄榄岩 (wehrlite)、橄榄石辉石岩、方辉石(harzburgite)甚至铬铁矿的火成堆积岩共生。
小的层状侵入火成岩在地球历史中分布很广,例如纽约的三叠纪Palisades Sill和格陵兰较大的始新世Skaergaard复合体。但大的层状镁铁质侵入火成岩,几乎都在是元古代,例如Stillwater火成岩复合体(蒙大拿州)、Muskox侵入岩(加拿大)和 Great Dyke(津巴布韦)。纯橄榄岩的火成堆积岩也分布于蛇绿岩套中,常与异剥橄榄岩wehrlite、辉石岩和辉长岩层共生。
小的层状侵入火成岩在地球历史中分布很广,例如纽约的三叠纪Palisades Sill和格陵兰较大的始新世 Skaergaard复合体。但大的层状镁铁质侵入火成岩,几乎都在是元古代,例如Stillwater火成岩复合体(蒙大拿州)、Muskox侵入岩(加拿大)和 Great Dyke(津巴布韦)。纯橄榄岩的火成堆积岩也分布于蛇绿岩套中,常与异剥橄榄岩wehrlite、辉石岩和辉长岩层共生。
产地
[编辑]纯橄榄岩产地包括美国的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北部贝克山附近的双姐妹山,欧洲的赛普勒斯的特罗多斯山脉。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于Tulameen地区发现的超基性岩复合体,主要由纯橄榄岩构成,这些岩石富含铂族金属、铬铁矿和磁铁矿。
碳封存潜力
[编辑]若通过加速化学风化作用,纯橄榄岩可用于封存二氧化碳帮助缓解全球气候暖化,开采出的纯橄榄岩,研磨成粉末状,可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成菱镁矿和二氧化矽[2] [3]。
参考文献
[编辑]- ^ Johnston, M. R. (2007). "Nineteenth-century observations of the Dun Mountain Ophiolite Belt, Nelson, New Zealand and trans-Tasman correl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87 (1): 375–87. Bibcode:2007GSLSP.287..375J. doi:10.1144/SP287.27. S2CID 129776536.
- ^ Danae A. Voormeij, George J. Simandl, Bill O'Connor -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ultramafic rock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mineral sequestration of CO2 Archived 2015-02-12 at the Wayback Machine
- ^ Peter Köhler, Jens Hartmann, and Dieter A. Wolf-Gladrow. 2010. Geoengineering potential of artificially enhanced silicate weathering of olivine. PNAS ∣ November 23, 2010 ∣ vol. 107 ∣ no. 47 | 20228–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