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号交响曲 (霍夫哈奈斯)
外观
《第46号交响曲》,作品348,是美籍亚美尼亚作曲家贺凡尼斯的交响乐作品,标题称为“绿山山脉”(To the Green Mountains),创作于1980年,并于1981年完成,并题献给佛蒙特交响乐团,[1]因为绿山山脉正正就是佛蒙特州的地标,亦是它的昵称。
背景
[编辑]贺凡尼斯以一次行山的经历而引发出乐曲的灵感,这个题裁和理察·史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非常类近,而音乐上亦有著强烈的对比关系,不过理察·史特劳斯的音乐丰有后浪漫时期的风格,相比之下,贺凡尼斯的音乐则倾向古典时期的味道,全曲大部份时间都维持著宁静而带有冥想性的气氛。
乐曲结构
[编辑]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 第1乐章:前奏曲,3分半钟
- 是一首短篇幅的乐章的哀歌,在竖琴的分解和弦中和圆号的持续长音下,单簧管、双簧管及长笛分别奏出以日本五声音阶(小调五声音阶)调式的单旋律。后由弦乐器带入新的7/4主题,并且引入浓厚的和声衬托,最后在大提琴和竖琴的弱音拨弦中结束。
- 全乐章共分为三个部份:“咏叹调”为3/4节奏,由长笛奏出模仿日本的篠笛的小调五声音阶旋律,并以弦乐器及颤音琴伴奏;在双簧管的简短过场后,进入了作曲家惯用的7/4圣咏风格来写成的圣咏段,以中提琴为主奏乐器,并且跟上一乐章中的第二部份有一脉相承的感觉;最后一段的赋格曲为3/4节奏,同样由弦乐器为主导,管乐器只在适当的时候才加入,与弦乐器作齐奏或和声建构,结尾部份由低音弦乐器起,各乐器慢慢加入变成齐奏,第二部份的7/4圣咏风格重现,并在锣和定音鼓滚奏下庄严结束。
- 采用小组或室内乐的编制来演奏,为二段体曲式。以具民歌风格的2拍子旋律及3拍子舞曲所组成。“民歌”段由两支双簧管为主奏乐器,吹出略带中国风的乐句,及后舞曲段则改以2支长笛互相呼应,后来各木管乐器相继加入并互相对答,最后竖琴分解和弦加入,将“民歌”调子短暂地重新带进至结尾。弦乐器在整个乐章中一直均以拨弦作伴奏。
- 第4乐章:山上的暴风雨和感恩,10分钟
- 开头为4/4节奏,在弦乐的长音下,小号吹出具田园风的调子,圆号则在小号乐句中间作间奏,随著小提琴于高音域上静止后,定音鼓、大鼓及锣分别于断奏营造暴风两前的雷声和风声,长笛独奏则在其中加插著短小零碎的断落,整个组合和《阿尔卑斯交响曲》中“风暴前的寂静”类近。及后鼓声渐大,其馀乐器以作曲家另一惯常使用的‘senza misura’(没有固定小节)方式演奏快速音群,乐句呈现混乱但并非无序的暴风雨情景,然而暴风雨维持的时间很短,很快便回复至只有敲击乐器和长笛间的对答,音量慢慢减细。铜管乐的长音揭开了由弦乐主奏的感恩音乐,采用的仍然是7/4节奏的主调和弦进行,而两部小提琴的过场则再带领木管乐器在竖琴伴奏中,进入较为宁静的4/4部份。最后部份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8个长音开始,其他乐器及后一齐加入,再一次奏出圣咏风格的段落,但节奏则改为单二拍子,并且加入了钟和定音鼓的衬托,最后在丰满的音色中完结。
乐队编制
[编辑]- 木管乐器:3长笛、3双簧管、2单簧管、2巴松管、
- 铜管乐器:4圆号、3小号、 3长号、大号
- 敲击乐器(4名):定音鼓、颤音琴、锣、大鼓、钟
-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
乐谱
[编辑]Alan Hovhaness: Symphony No. 46 (To the Green Mountains), Fujihara Music Co.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