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 | |||
---|---|---|---|
Yenching University | |||
校训 | 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 | ||
创办时间 | 1919年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成立 1942-1945年成都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 in Chengtu) 1951年12月改校名为国立燕京大学 1952年9月撤校 | ||
停办时间 | 1952年 | ||
学校类型 | 综合性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 | ||
宗教背景 | 基督新教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 | ||
校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 39°59′30″N 116°18′14″E / 39.9917°N 116.3040°E | ||
|
燕京大学(英语:Yenching University),简称燕大,是20世纪初由四间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于北京开办的综合大学,为当时中国教学品质、校园环境优秀的大学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国教会学校之首[1][2]。校名源自于北京昔名——燕京。现今美国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即以该校为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1年12月燕京大学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随后1952年6月至9月遭到整并而解体,一分为八:机械系、土木系、化工系调整到清华大学;教育系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民族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劳动系到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调整到中央政法干校;经济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音乐系调整到中央音乐学院;其馀各系归入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址,从此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校址,成为北京大学的主校区,现已列为古迹保护。此外,其大学董事会和部分教员南迁香港,参与崇基学院的创建,为香港中文大学创始的成员书院之一。
历史
[编辑]起源
[编辑]1918年,美国南北长老会正式向司徒雷登下达命令,让他去筹办“一所新的综合性的大学”,其前身是美国教会在北京一带办的三所教会学校:
- 汇文大学(Peking Huiwe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前身是1870年创办的崇内怀理书院,1889年改名汇文大学。校长刘海澜博士,在崇文门船板胡同的校址后来改办汇文中学。
-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前身是美国公理会1864年创办的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有22名西方教师。校址后来改办贝满女中
- 通州协和大学(Tongzhou Harmony University)。前身是1867年创办的“公理会潞河书院”。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校长。
除了美以美会和公理会外,美国美北长老会和英国伦敦会也参与燕京大学的创建。
1919年,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学的资产:有五间课室、一间可容一百学生的饭厅,有时用这间大屋子开会,也有时用来讲道。还有三排宿舍,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另有网球场和篮球场。此外刚弄到手一座两层的厂房,原是德国人建的,可以改作课堂和实验室。包贵思记载:“那时的燕大是一无可取。我们很局促地住在城里,没有教员,也没有设备……学生不到百人,教员中只有两位中国人(陈在新博士和李荣芳博士)。许多西方教员并不合于大学教授的条件。”
变迁
[编辑]1920年,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合并,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教的司徒雷登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推举亨利·卢斯为副校长,负责在美国为建校筹款。
1921年,校长司徒雷登获得美国著名出版商的父亲亨利·卢斯及美铝公司创办人查尔斯·马丁·霍尔的捐款,在北京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聘请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1926年,正式迁址。全校共辖有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又称医预院,学制为三年预科),以及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学系。
1929年,燕京大学正式向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登记,吴雷川出任燕京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前任校长司徒雷登改任教务长,从那时一直到对日抗战爆发,司徒雷登的职务皆为校务长。吴雷川在其任期内废除了宗教学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的规定,主张将燕京大学培养传教士的办学宗旨改为培养服务社会的人,他秉持司徒雷登亲自制定的“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的校训,积极倡导民主、团结、向上的新型校风。
同年(1929年)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开展国际学术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提高了燕大学术地位,也扩充燕大的经济来源。[3][4]
1931年吴雷川校长提出辞呈,但燕京大学校方并未允诺,直到1934年,吴雷川才正式辞去燕京大学校长职务。
1934年刚学成归国的陆志韦出任燕京大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卸任校长职务改任代理校长留京护校,直到1941年留在北平的燕大被日本人强行解散为止。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年半里,燕京大学决定留在北平继续办学,让学校悬挂美国国旗(此前燕京只挂中国国旗和校旗),而且恢复了因为战争而中断的入学考试。燕京大学为敌后抗日工作输送了大批人才,并逐渐成为华北抗日人士秘密据点。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宣战。燕大的平静也随之被打破。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日军进入燕京大学,将所有美籍教职员作为战俘逮捕,同时逮捕了十余名中国师生。校务长司徒雷登当时出差天津,也随即被捕。[5]
1942年10月,燕京大学在成都华西坝复课,孔祥熙为校长,司徒雷登为校务长,梅贻宝为代理校长和代理校务长。决定学校中文名为“成都燕京大学”,英文名为“Yenching University in Chengtu”。成都燕大与在成都复学的另外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大学四所教会大学一起,被称为华西坝“ Big Five”。[5]
1945年8月日本败战后,日军释放校务长司徒雷登。校务长司徒雷登随即召集陆志韦、洪业等人开会筹划复校,成立了复校委员会,全权负责接管校园、清查校产,以及召集旧日教师等工作,但他只聘请那些在战争期间拒绝与敌伪合作的人担任教师。8月23日,日本投降后第八天,燕大师生们高举著校旗,昂首回到了离别4年之久的燕园。
1946年6月,为给司徒雷登庆祝七十大寿,燕大专门成立了“司徒雷登七十大寿委员会”,由陆志韦亲任主席,前来祝寿的有国民党方面的张道藩,共产党方面的叶剑英,蒋介石还派人送来了一幅匾额为其庆生。国民政府也特地发出一道褒奖令,表彰司徒雷登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
1946年7月司徒雷登因将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请辞校务长,燕大校务委员会没有接受他的辞呈,只是给了他一年的长假。
1946年7月11日,70高龄的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赴南京履职,同时仍担任燕大校务长之职。
随著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走向全面敌对和战争,1951年12月中共政府教育部接管燕京大学,改校名为国立燕京大学,陆志韦为国立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5月,中共政府教育部先对燕京大学校务委员会进行改组,由翁独健、蒋荫恩、褚圣麟、翦伯赞、侯仁之、严景耀、赵承信、李德滋、王平、谢道渊等十人组成新的校务委员会,并由翁独健代理校长职务,主持校政。5月28日,新的校务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全面清除“美帝文化侵略”而展开的思想改造运动,1952年6月至9月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当时中共政府的教育政策是模仿苏联,最大限度地拆散燕京大学,改办特色专业学门之大学院校。燕京大学被一分为八:机械系、土木系、化工系调整到清华大学;教育系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民族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劳动系到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调整到中央政法干校;经济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音乐系调整到中央音乐学院;其馀各系归入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址,从此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校址。
传承
[编辑]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之后,燕京大学学校董事会联合其他十三所基督教大学在英属香港成立崇基学院,崇基学院随后被吸收并入香港中文大学。
燕京大学校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中国共产党当局接管,燕京大学由私立教会学校被改造为公立学校,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北大迁入燕大的校址。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49年以后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6]
另外,香港地区的燕京大学香港校友会曾于1974年尝试自行办学,但最后改为于1977年捐款成立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以继承及发扬燕京大学之办学精神和传统。因此,该校沿用“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7]
校园
[编辑]未名湖燕园建筑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中国大陆北京市海淀区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近代 |
编号 | 5-475 |
认定时间 | 2001年 |
燕京大学原址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校园最初的基址是清朝三山五园的附属园林,包括漱春园、弘雅园(墨尔根园)(漱春园和弘雅园为明朝勺园的一部分),1921年自军阀陈树藩手中买入。后又陆续从载沣等人手中购入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1949年后,原由徐世昌家族租用的镜春园、鸣鹤园并入燕京大学园区)。1921年—1926年,曾为多座在华教会大学进行过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接受聘请,为燕京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宫殿的式样。
燕京大学的正门位于校园西边,坐西向东,以玉泉山玉峰塔为对景,门内为东西轴线。从校友门经石拱桥、华表(取自圆明园安佑宫废墟),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湖畔还有博雅塔、临湖轩。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备四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沿一条南北轴线,分布适楼、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
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燕园建筑在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016年被列入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9]。
名称[10] | 图片 | 始建年份 | 地点 | 现时用途 | 备注[11] |
---|---|---|---|---|---|
博雅塔 | 1924年 | 未名湖东南侧 | |||
燕京大学主校门 | 1926年 | 燕园西处 | 北京大学西校门 | ||
贝公楼 | 1926年 | 正对西校门处 | 行政办公楼 | 原名施德楼。 | |
外文楼 | 1925年 | 贝公楼旁 | 作为外文系馆 | 原称穆楼。 | |
民主楼 | 1922年 | 现为西语系 | 原名宁德楼,又称宗教楼 | ||
俄文楼 | 1924年 | 坐落于南北阁东侧 | 留学生上课教学楼 | 原名圣人楼,又称适楼 | |
静园六院 | 1926年 | 位于俄文楼和南北阁之南 | 原为燕京大学女生宿舍 | ||
华氏体育馆 | 1931年 | 面向东操、背临未名湖东岸 | 第一体育馆 | 原为燕京大学男子体育馆 | |
鲍氏体育馆 | 1933年 | 燕园南北轴线之南端 | 第二体育馆 | 原为燕京大学女子体育馆 | |
德才均备体健六斋 | 1929年 | 校机关办公楼 | 原为燕京大学男生宿舍 | ||
燕京大学图书馆 | 1926年 | 北京大学档案馆 | |||
南北阁 | 1924年 | 俄文楼草坪以西 | 国际合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 南北阁原名分别为甘德阁、麦风阁。 | |
化学南北楼 | 1925年 | 原名科学楼。 | |||
临湖轩 | 1926年 | 贵宾接待室 | 原为校长住宅 | ||
钟亭 | 1929年 | 原作为校钟,目前作为凉亭,建筑面积21平方米。 | |||
鲁斯亭 | 1929年 | 原名思义亭,1930年建。以纪念副校长路思义 |
传统
[编辑]校训
[编辑]校歌
[编辑]
- 第一节
-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轮奂美且崇;
- 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
-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
- 第二节
- 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
- 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
-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
- 第三节
- Lift we high united voices, joyfully we sing.
- Loud in praise of Alma Mater. Glorious Yenching.
- Lured from every part of China. Here's to old Peking,
- We as one our college honor, Hail O Hail, YenChing.
校长
[编辑]燕京大学
成都燕京大学
- 梅贻宝:1942年-1945年为代理校长、代理校务长。
燕京大学
- 陆志韦:1945年-1951年为代理校长
国立燕京大学
校友
[编辑]轶事
[编辑]民国十九年(1930年),燕京大学大讲堂落成,社会名流各国代表参加落成仪式。时任阎锡山北平驻军统帅商震在落成会上致辞,先称赞大讲堂的结构,后话锋一转,喊道:“教育我们中国人的讲堂——如此壮观的讲堂,不是由我们中国人手建造,却是由外国人手建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耻辱!”。顷刻间,挤满在后面座位的学生们响起了暴风雨般的鼓掌和怒号。[14]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梁文道. 开卷八分钟:消逝的燕京,大学的灵魂. 凤凰网读书. 2012年5月21日 [2014年1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16日).
- ^ 人民政协报. 哈佛燕京學社建立標誌燕京大學躋身世界一流. 华夏经纬网. 2013年9月6日 [2014年1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9日).
对于燕京大学“教会大学之首”、“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都作出了肯定......其一,是因为燕大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所举行的考试中的表现:192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14个私立大学的特别考试,两个燕大的学生得了最高分,而学校一、二年级水准和不及格人数与其他大学相比较,燕大也处于最好的水准。其二,是因为在同一年,美国加州大学对亚洲高等院校的学术水准进行调查,结果燕大被列为全亚洲最好的两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并认定燕大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研究生院攻读学位。
- ^ 连士升. 《记燕京大学》. 《连士升文集》 第二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1日: 第301页. ISBN 9787301193693.
- ^ 燕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的建立 (PDF). 《美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1999, 13 (第1期): 第70页至第94页. ISSN 1002-898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 ^ 5.0 5.1 宋春丹. 燕京大学的成都岁月.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1月4日, 922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 ^ 关于燕京大学1945-1949年变化可参阅:梅贻宝. 《大学教育五十年——八十自传》. 台北市: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2年3月. 中国图书分类号:782.88/4863.。
- ^ 沈剑虹. 燕京大學. 中华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大学. 1983 [2014-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燕大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在不到三十年中,为中国造就了无数人才。目前,仍有四千多位校友,在海内外各种不同岗位上为社会服务,时思为燕大在台复校,惜因种种困难尚未能实现。而香港校友会已于一九七四年创设了燕京书院,使燕京二字得以继续存在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01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 ^ 人民大会堂等98项目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国新闻网. 2016-09-29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7).
- ^ 未名湖燕园建筑. 海淀博物馆. 2015-04-04 [202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 ^ 北京大学海淀校区文物保护规划. 北京大学. 2015-04-04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 ^ 1930燕京大学年刊
- ^ 司徒雷登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 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凤凰网: 第3页. 2012年7月19日 [2014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18日).
那么燕大挂出了美国旗子,他又重复担任了燕大的校长,而代替了校务长,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他对这个校训他提出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他说要没有自由,你怎么找寻真理。
- ^ 仓石武四郎; 宫崎市定; 青木正儿. 《對中國文化的鄉愁》. 戴燕、贺圣遂 选译.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1日: 第88页. ISBN 9787309044386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 燕京大學沿革. 盛京时报 (奉天). 1935-05-02.
- 哈佛燕京学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作者: 黄华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