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 (官名)
外观
游击,是中国古代武官军阶游击将军的简称,唐朝时为从五品下阶武散官,属于最初阶的将军称号,游击将军以下则为诸校尉武官。明代卫所制及清代绿营兵制,属统领军队的高阶司令军官。再上一级即为参将,次一级即为佐击将军。明代游击与佐击同样可掌兵三千。
组织级别
[编辑]明清兵制员额皆有异动,若以清绿营为例,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其中,游击就在总兵(主管四至五营;约800至3000兵员)辖下基层武官。与参将、都司、守备等武官一同统辖六百至两百的营兵力。其辖下则统驭统领汛(兵力从十数名到百名)兵制单位的千总与把总。
清末,慈禧太后主持军队改革;并委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而袁世凯主导之《新式陆军章程》内,上述武官衔取消不再称呼。
明清武官军阶列表
[编辑]此章节的准确性有争议。 |
明朝与清朝武职官衔、品秩、比叙官阶,及统辖列表[1]。
层级 | 官衔 | 品秩 | 员额 | 比叙官阶 | 统辖 | 备注 |
---|---|---|---|---|---|---|
1 | 总督 | 从一品 | 清朝设9名总督 另设河道、漕运总督 |
上将 | 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 | |
2 | 提督(省/标) | 从一品 | 清朝设陆路12名 水师3名 |
中将 | 一至两省军事 | 职能分陆路与水师 |
3 | 总兵(镇) | 正二品 | 清朝总兵定员83名, 陆路总兵约70名 水路总兵为13名 |
少将 | 四至五营;约800至3000兵员 | 职能分陆路及水路, 又分左翼及右翼 |
4 | 副将(协) | 从二品 | 上校 | 一协(约几千人) | 又称为协镇/副总兵 可任督标中军 | |
5 | 参将(营) | 正三品 | 中校 | 六百至两百的营兵力 | 可任抚标中军 | |
6 | 游击 | 从三品 | 少校 | 六百至两百的营兵力 | ||
7 | 都司 | 正四品 | 上尉 | 六百至两百的营兵力 | 也称协标都司 | |
8 | 守备(地方) | 正五品 | 中尉 | 六百至两百的营兵力 | ||
9 | 千总(驻点) | 少尉 | 汛(兵力从十数名到百名) | 设有“外委千总” | ||
10 | 把总 | 士官 | 汛(兵力从十数名到百名) | 设有“外委把总” |
台湾
[编辑]台湾民间对绿营旗下的武官,普遍敬称“总爷(台湾话:tsóng-iâ)”,若须因官职细分,游击、都司被敬称“大老爷(tuā-lāu-iâ)”。[2]:264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澎湖日报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09
- 李萼,《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3年,台北
- ^ 荷蘭城堡遺址碑文:「把總」今之排長?. 澎湖时报. 2007-12-06 [201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9) (中文).
- ^ 刘泽民; 台湾古文书学会 (编). 《契文解字:解碼臺灣古文書》. 台北市: 玉山社. 2020. ISBN 978986294257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