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
渠务署 Drainage Services Department |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构 | |
署长 | 莫永昌 |
副署长 | 李康年 |
助理署长 | 刘胜昌(操作维修) 叶达明(署理)(设计拓展) 陈耀汉(机电工程) 李伟文(污水处理服务 ) |
部门资讯 | |
成立日期 | 1989年9月1日 |
所属部门 | 发展局 |
总部 | 香港香港岛湾仔告士打道5号税务大楼43楼 |
联络资讯 | |
网站 | www |
渠务署(英语:Drainage Services Department,缩写:DSD)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属下的部门,原隶属环境运输及工务局,2007年7月1日决策局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发展局,专责香港的防洪及污水处理,并负责相关的渠务工程和管理污水处理厂。现任渠务署署长是莫永昌,副署长是李康年。
历史
[编辑]渠务署的前身,是于1890年成立的渠务办事处,当时隶属于香港政府的工务司署。1964年,渠务办事处与负责路政管理的马路部合并为马路渠务部。1969年,当时的马路渠务部分拆成负责全港排水管理的渠务部和负责路政管理的马路部(即现时的路政署),为当时的工务司署土木工程科属下的部门。
1989年9月1日,当时负责渠务的渠务部正式改组为现时渠务署,成为布政司署下属工务科的一个政府职能管理部门。1997年7月1日,工务科改称工务局,渠务署亦改属于工务局。2002年7月1日,问责制正式实施,渠务署成为当时新的决策局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属下的部门。2007年7月1日,改为隶属于发展局。
抱负和使命
[编辑]抱负
- 提供世界级的污水和雨水处理排放服务,以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使命
- 以具经济效益和合乎环保的方式改善服务
- 致力关怀员工,营造安全、和谐及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培育员工的发展和创新思维
- 强化与社区、业界和各地相关机构的关系
- 以改善渠沟、污水等促进各系统的发展
信念
- 以客为本
- 优质服务
- 勇于承担
- 群策群力
- 渠通八逹
- 有渠侧灵
历任首长
[编辑]- 吴诒荫
- 郭礼庄(1996年8月—2002年6月8日)
- 张达烱(2002年6月9日—2005年10月1日)
- 黄志强(2005年10月2日—2008年3月9日)
- 刘家强(2008年3月10日—2010年9月2日)
- 陈志超(2010年9月3日—2014年2月2日)
- 锺锦华(2014年2月3日—2015年5月10日)
- 唐嘉鸿(2015年6月1日-2019年2月23日)
- 卢国华 (2019年2月24日-2020年11月3日)
- 彭雅妮(2020年11月4日至-2023年9月1日)
- 徐仕基(署任)(2023年9月2日至2023年11月30日)
- 莫永昌(2023年12月1日至今)
历任副署长
[编辑]- 麦理思
- 高泳汉
- 徐伟
- 彭伟成
- 麦嘉为
- 徐仕基
- 李康年
位置
[编辑]渠务署办事处位于香港香港岛湾仔告士打道5号税务大楼40-45楼及九龙政府合署。
防洪策略工程
[编辑]在1997年和1998年间,旺角曾发生多次严重水浸,政府因此开展大坑东蓄洪计划。工程于2001年12月动工,2004年9月完工。蓄洪池位于大坑东游乐场的榄球场和足球场的地底,整体面积长136米、阔130米和深9.5米,总容量为10万立方米,设计可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即每小时超过100毫米降雨量。
其后在2009年启用,斥资2亿港元兴建的上环雨水泵房设9000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解决过往上环出现严重水浸的情况。
政府为纾缓湾仔、跑马地和铜锣湾一带的水浸问题。自2011年9月起,耗资共10.7亿元在跑马地游乐场建跑马地蓄洪池,总容量为6万立方米,于2017年3月全面启用。该蓄洪池采用自动化监察系统,而且收集到的雨水亦能再用,每年可提供22万立方米重用水。
现时香港有3条雨水排放隧道,包括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和荃湾雨水排放隧道,它们都建于半山上,作用就是减少山上的雨水涌到山脚下的发展区,减轻该区排水道的负荷。
污水处理设施
[编辑]隔筛厂(基本污水处理厂)
[编辑]以隔筛及沉砂除去污水中直径超过6毫米的固体废物及砂砾
- 九龙
- 港岛区
- 中环基本污水处理厂
- 湾仔西基本污水处理厂(已拆卸)
- 湾仔东基本污水处理厂
- 北角基本污水处理厂
- 香港仔基本污水处理厂
- 鸭脷洲基本污水处理厂
- 华富基本污水处理厂
- 沙湾基本污水处理厂
- 石澳基本污水处理厂
- 柴湾基本污水处理厂
- 筲箕湾基本污水处理厂
- 新界区
一级污水处理厂
[编辑]基本处理后,以沉淀减少悬浮固体。一般可减少污水中悬浮固体约70%及生化需氧量约30%。
化学强化一级污水处理厂
[编辑]基本处理后,一级处理中利用化学品进一步减少悬浮固体及生化需氧量。这项程序可减少污水中悬浮固体及生化需氧量达60至80%。
-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1725千立方米每日
- 小蚝湾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180千立方米每日
小型二级污水处理厂
[编辑]基本及一级处理后,以微生物减少有机污染物。经处理的污水符合30mg/L悬浮固体及20mg/L生化需氧量的排放标准。
- 港岛区
- 离岛区
- 新界北区
- 元朗区
- 屯门区
- 大埔区
- 西贡区
大型二级污水处理厂
[编辑]- 沙田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236千立方米
- 大埔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88千立方米每日
- 石湖墟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80千立方米每日
- 元朗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70千立方米每日。2013年,渠务署在元朗污水处理厂安装香港首部微型涡轮发电机(利用燃料将空气加压及产生气流推动,成本约320万港元),将沼气转化成为电能,于同年7月中投入运作。元朗污水处理厂每年大约生产146,000立方米的沼气,当中60%透过发电机产生电能,其馀40%提供予燃气式热水炉使用。预计微型涡轮发电机每年可以产生逾10千瓦的电力,等如12个4人家庭1年的耗电量,每年可以节省约10万港元的电费,同时减少逾83公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
- 赤柱污水处理厂-香港首个建于岩洞内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11.6千立方米每日
- 西贡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8千立方米每日
三级污水处理厂
[编辑]基本、一级及二级处理后,以过滤、消毒及加氯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和馀下的悬浮固体,污水处理后便成为清彻及安全无味的循环再用水,亦称为“再造水”[2]。
- 昂坪污水处理厂-设计每日流量:3千立方米每日
- (参考来源:[3])
车辆
[编辑]部门船队
[编辑]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项目建造两首污泥货柜船,用作盛载净化污水过后的残留污泥,名为“净港一号”和“净港二号”,属本港首次采用“柴油─电力推进”环保货柜船,泊岸卸载污泥货柜期间,船只将从岸边取电,不须燃烧柴油。 主要任务为由昂船洲污水处理厂运送净化污水过程所沉淀出的污泥,运往屯门T·PARK 源·区进行焚化。[4] [5]
- 类别:货柜船
- 海上移动服务识别号:477995437
- 国际海事组织编号:9708277
- 正式编号:HK-4292
- 呼号:VROH7
- 净吨位:657吨
- 总吨位:1971吨
- 服役:2015年3月5日
设有“龙门式”起重机,能将污泥货柜从货车直接吊运到船上,每小时更可吊运10个污泥货柜。上限可载90个污泥货柜,共1200吨污泥。
- 类别:货柜船
- 海上移动服务识别号:477995441
- 国际海事组织编号:9708289
- 正式编号:HK-4305
- 呼号:VROJ4
- 净吨位:657吨
- 总吨位:1971吨
- 服役:2015年3月5日
设有“龙门式”起重机,能将污泥货柜从货车直接吊运到船上,每小时更可吊运10个污泥货柜。上限可载90个污泥货柜,共1200吨污泥。
统计
[编辑]香港公共渠务管道总共8,000公里。
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污水厂发电机将沼气转化成电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3年9月12日
- ^ 使用「再造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站通. 2010-09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 ^ 處理設施的類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渠务署网站. 2011-02-07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 ^ 存档副本. [2015-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 ^ 存档副本. [2015-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 ^ 6.0 6.1 http://ebs.mardep.gov.hk/tc/index.php%7C海事處電子業務系統[永久失效链接]
参见
[编辑]英属香港渠务办事处 | 合并 原因:与负责路政管理的马路部合并 | |
前任: 英属香港渠务办事处 |
英属香港马路渠务部 | 继任: 英属香港渠务部 负责全港排水管理 |
前任: 英属香港马路部 |
继任: 英属香港马路部 负责路政管理 | |
前任: 英属香港马路部 |
英属香港渠务署 | 继任: 香港渠务署 |
前任: 英属香港渠务部 负责全港排水管理 | ||
前任: 英属香港渠务署 |
香港渠务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