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因里希·巴克豪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因里希·巴克豪森
海因里希·巴克豪森
出生1881年12月2日
 德意志帝国不来梅
逝世1956年2月20日(1956岁—02—20)(74岁)
 东德德勒斯登
国籍德国
母校慕尼黑工业大学
知名于巴克豪森效应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海因里希·乔治·巴克豪森(德语:Heinrich Georg Barkhausen,1881年12月2日—1956年2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生于不来梅

生平

[编辑]

出生在一个德国贵族家庭的海因里希·巴克豪森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他曾分别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1901);柏林工业大学(1902);慕尼黑大学(1902),并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11年,29岁的海因里希·巴克豪森成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电子工程学教授。日本物理学家八木秀次曾是他的学生。1919年,他发现了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巴克豪森效应。该效应阐述了外加变化磁场下,铁的磁化强度改变的不连续性。1921年,巴克豪森提出的巴克豪森稳定性准则:电子振荡器系统信号由输入到输出再反馈到输入的相差为360°,且增益为1,为振荡器振荡的必要条件。该准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振荡器的设计中。

参见

[编辑]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巴克豪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