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桃太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桃太郎
假名ももた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Momotarō
日语旧字体桃太郞
桃太郎一行,1885年英文版本,由长谷川武二郎出版
桃太郎和他的战友们攻打邪鬼
冈山车站东口的桃太郎一行
桃太郎的娃娃

桃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描绘了英雄桃太郎与他的伙伴击败鬼怪的故事。冈山市是桃太郎传说的故事舞台[1]

故事概述

[编辑]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住著一对老夫妇,老夫妇很想生小孩却生不出来。有一天,老爷爷上山去砍柴,而老奶奶在河边洗衣服时,河的上游漂来一颗大桃子,她很高兴的带著桃子回家,想要切开来吃却切不开,无奈只好等著砍柴回家的老爷爷一起来处理这个桃子。最终在两人同心协力下切开了大桃子,结果桃子里蹦出一个小男孩,便为他取名叫“桃太郎”。

长大后的桃太郎前往鬼岛为民除害,桃太郎一路上用糯米团子(黍団子)收容了小白、小猴子雉鸡,最后团结一心,成功消灭了可恶的鬼怪,有妖怪打开宝箱后被法术变石像。桃太郎带回来很多财宝后,和老父母过著幸福的日子。

日本童话搜集专家关敬吾考证,《桃太郎》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农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儿孙比手画脚说故事,口耳相传,一代传过一代。日本共有25个县市地区称其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桃太郎的故乡。另一则说法则表示桃太郎的故事是由真实人物吉备津彦命讨伐恶鬼温罗的故事转变而来。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飞行员穴吹智因驾驶一式战斗机击落过众多英军和美军飞机,被称为缅甸的桃太郎,其意涵是降服和击败洋鬼子。

版本差异

[编辑]

现今主流的版本为桃子中生出小孩的“果生型”版本。另一种版本是所谓的“回春型”,内容大约是: “老奶奶在河边时,捡到了一颗漂来的桃子。回家之后老奶奶将它剖开来吃了一半,结果立刻变回年轻的少女。老爷爷回家之后相当惊讶,所以也吃下了另一半的桃子,也回复到少年时的强壮。之后,老太太怀孕生下一名男孩。夫妇二人便将这名男孩取名为桃太郎。” 江户时代的草双纸(类似现在的绘本)版本中,仍以回春型为主流。到了明治时代,果生型才较为盛行。[2]

明治二十年时,日本政府将桃太郎编定成正式的国小国语文教材,考虑到性爱的故事并不适合尚未接触到性教育的国小学童阅读,采用了果生型的版本。

台湾版本

[编辑]

桃太郎的故事传入台湾后,也出现了台湾的版本,例如在屏东县客家地区流传,桃太郎一行上山打老虎,带回虎皮虎肉;也有上山打山贼,带回财宝的版本,新竹县泰雅族则有桃太郎一行前往鬼城,消灭群魔的版本。[3][4]

以桃太郎为题材的作品

[编辑]

书籍

[编辑]
  • 《桃太郎》,(日)松居直 文/(日)赤羽末吉 图
  • 《桃太郎之母》,(日)石田英一郎,讲谈社

动画

[编辑]

游戏

[编辑]

电影

[编辑]

日本

[编辑]

台湾

[编辑]

其他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桃太郎のまち岡山. おかやま観光コンベンション協会.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日语). 
  2. ^ 小池 1967,第19页.
  3. ^ 陈丽娜,屏东后堆客家民间故事,2006
  4. ^ 金荣华,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2000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