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
《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中华民国作家柏杨将史学名著《资治通鉴》重新以现代白话文翻译的一部丛书,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在中国大陆由万卷出版公司发行。[1]
出版缘起
[编辑]《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记载前403年至959年的中国历史,由十一世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书。书中内容以历代君臣事迹、各朝代的兴衰为主,以期给帝王鉴戒,是一部足以了解古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钜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柏杨认为《资治通鉴》问世九百馀年之久,古老的文言文对现代人而言已显得过度生涩艰深,假使再没有现代语文本问世,将有尘封的厄运。于是,1983年,他开始翻译《资治通鉴》。当时的远流出版总编辑詹宏志将书名定为《柏杨版资治通鉴》,以“整体规划,分册出版”的杂志形式发行。同年,《柏杨版资治通鉴》获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书。发行初期定目标为36册译完,后改为72册。
1993年3月7日,远流出版公司定本日为“柏杨日”,为柏杨庆生,并庆祝《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柏杨日纪念特辑《历史走廊──十年柏杨(1983~1993)》出版。
写完《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柏杨,形容这十年来的生活像在“劳改营”中度过一样。有一次执行编辑前来拿稿,柏杨与他聊著聊著,居然当著客人的面睡著了,其疲惫可知。《柏杨版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册有一篇跋,柏杨自述其中的辛劳,“……平均下来,我每个月至少都要阅读四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包括标点和注解)原文,写出七万五千字左右的初稿,和缴出十五万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所必需的地图、附录,和《通鉴广场》。十年如一日,没有星期天,没有例假日;没有阴,没有晴……”。
各集书名
[编辑]集数 | 书名 | 出版日期 | 页数 | 备注 |
---|---|---|---|---|
1 | 《战国时代》 | 1983年9月1日 | 352页 | 记载年份:前403年-前291年。 |
2 | 《吞并六国》 | 1983年10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前290年-前211年。 |
3 | 《楚汉相争》 | 1983年11月1日 | 240页 | 记载年份:前210年-前201年。 |
4 | 《匈奴崛起》 | 1983年12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前200年-前161年。 |
5 | 《黄老之治》 | 1984年1月1日 | 240页 | 记载年份:前160年-前121年。 |
6 | 《开疆拓土》 | 1984年2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前120年-前91年。 |
7 | 《宫廷斗争》 | 1984年3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前90年-前61年。 |
8 | 《万里诛杀》 | 1984年4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前60年-前21年。 |
9 | 《昏君辈出》 | 1984年5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前20年-前1年。 |
10 | 《王莽篡夺》 | 1984年6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1年-23年。 |
11 | 《全国混战》 | 1984年7月1日 | 256页 | 记载年份:24年-34年。 |
12 | 《马援之死》 | 1984年8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35年-79年。 |
13 | 《燕然勒石》 | 1984年10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80年-119年。 |
14 | 《跋扈将军》 | 1984年11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120年-159年。 |
15 | 《黄巾民变》 | 1984年12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160年-189年。 |
16 | 《东汉瓦解》 | 1985年1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190年-203年。 |
17 | 《赤壁之战》 | 1985年2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204年-220年。 |
18 | 《三国鼎立》 | 1985年3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221年-235年。 |
19 | 《寿春三叛》 | 1985年4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236年-259年。 |
20 | 《司马夺权》 | 1985年5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260年-288年。 |
21 | 《八王之乱》 | 1985年6月1日 | 336页 | 记载年份:289年-309年。 |
22 | 《大分裂》 | 1985年7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310年-319年。 |
23 | 《五胡乱华》 | 1985年8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320年-336年。 |
24 | 《石虎肆暴》 | 1985年9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337年-354年。 |
25 | 《苻坚大帝》 | 1985年10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355年-376年。 |
26 | 《肥水之战》 | 1985年11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377年-393年。 |
27 | 《参合杀俘》 | 1985年12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394年-402年。 |
28 | 《王始帝国》 | 1986年1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403年-414年。 |
29 | 《统万碑文》 | 1986年2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415年-428年。 |
30 | 《自毁长城》 | 1986年3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429年-449年。 |
31 | 《南北朝》 | 1986年4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450年-465年。 |
32 | 《刘彧诏书》 | 1986年6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466年-479年。 |
33 | 《全盘汉化》 | 1986年7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480年-494年。 |
34 | 《萧鸾眼泪》 | 1986年9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495年-502年。 |
35 | 《洛阳暴动》 | 1986年11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503年-522年。 |
36 | 《河阴屠杀》 | 1987年1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523年-531年。 |
37 | 《遍地血腥》 | 1987年4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532年-547年。 |
38 | 《饿死宫城》 | 1987年5月1日 | 352页 | 记载年份:548年-554年。 |
39 | 《禽兽王朝》 | 1987年6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555年-562年。 |
40 | 《黄龙汤》 | 1987年7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563年-575年。 |
41 | 《突厥可汗》 | 1987年9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576年-588年。 |
42 | 《南北统一》 | 1987年11月1日 | 336页 | 记载年份:589年-608年。 |
43 | 《官逼民反》 | 1987年12月1日 | 240页 | 记载年份:609年-617年。 |
44 | 《江都政变》 | 1988年1月1日 | 320页 | 记载年份:618年-621年。 |
45 | 《玄武门》 | 1988年4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622年-629年。 |
46 | 《贞观之治》 | 1988年5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630年-643年。 |
47 | 《黄金时代》 | 1988年7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644年-664年。 |
48 | 《武照夺权》 | 1988年9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665年-688年。 |
49 | 《恐怖世界》 | 1988年11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689年-705年。 |
50 | 《恶妻恶女》 | 1989年1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706年-718年。 |
51 | 《开元盛世》 | 1989年5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719年-744年。 |
52 | 《范阳兵变》 | 1989年8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745年-756年。 |
53 | 《睢阳之围》 | 1989年9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757年-763年。 |
54 | 《皇后失踪》 | 1989年11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764年-780年。 |
55 | 《泾原兵变》 | 1990年2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781年-784年。 |
56 | 《猪皇帝》 | 1990年4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785年-799年。 |
57 | 《元和中兴》 | 1990年6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800年-815年。 |
58 | 《牛李党争》 | 1990年8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816年-826年。 |
59 | 《甘露事变》 | 1990年10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827年-843年。 |
60 | 《大中之治》 | 1991年1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844年-866年。 |
61 | 《黄巢民变》 | 1991年3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867年-881年。 |
62 | 《狼虎谷》 | 1991年6月1日 | 304页 | 记载年份:882年-888年。 |
63 | 《军阀混战》 | 1991年8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889年-895年。 |
64 | 《大黑暗》 | 1991年10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896年-901年。 |
65 | 《五代时代》 | 1991年12月1日 | 256页 | 记载年份:902年-907年。 |
66 | 《小分裂》 | 1992年2月1日 | 256页 | 记载年份:908年-916年。 |
67 | 《千里白骨》 | 1992年4月16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917年-925年。 |
68 | 《半截英雄》 | 1992年7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926年-932年。 |
69 | 《儿皇帝》 | 1992年11月1日 | 288页 | 记载年份:933年-941年。 |
70 | 《横挑强邻》 | 1993年1月20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942年-947年。 |
71 | 《高平之战》 | 1993年2月1日 | 264页 | 记载年份:948年-954年。 |
72 | 《分裂尾声》 | 1993年3月1日 | 272页 | 记载年份:955年-960年。司马光原著记载至959年,而960年一节,柏杨表示这译自清朝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2]。 |
相关作品
[编辑]柏杨曰
[编辑]《柏杨曰》全名为《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1998年8月,柏杨将《柏杨版资治通鉴》中仿效“臣光曰”(“司马光曰”)史评形式而写的读史心得“柏杨曰”部份抽出,编成《柏杨曰》六册,单独发行。全套《柏杨版资治通鉴》中的“柏杨曰”部份一共有862则。[3]
集数 | 书名 | 出版日期 | 页数 | 备注 |
---|---|---|---|---|
1 | 《柏杨曰(一)》 | 1998年8月1日 | 304页 | ISBN 9573235404 |
2 | 《柏杨曰(二)》 | 1998年8月1日 | 320页 | ISBN 9573235412 |
3 | 《柏杨曰(三)》 | 1998年8月1日 | 320页 | ISBN 9573235420 |
4 | 《柏杨曰(四)》 | 1998年8月1日 | 272页 | ISBN 9573235439 |
5 | 《柏杨曰(五)》 | 1998年8月1日 | 272页 | ISBN 9573235447 |
6 | 《柏杨曰(六)》 | 1998年8月1日 | 320页 | ISBN 9573235455 |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编辑]1999年,鉴于《资治通鉴》“编年体”的体例常常无法呈现事件全貌,柏杨再以事件为主题,1999年起仿南宋人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自撰《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共38册(袁枢原著有42卷,大陆出版为十九本三十八册),于2001年全套出齐。
集数 | 书名 | 出版日期 | 页数 | 备注 |
---|---|---|---|---|
1 | 《范睢漂亮复仇》 | 1999年2月1日 | 272页 | ISBN 9573236532 |
2 | 《汗血马战争》 | 1999年5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36885 |
3 | 《巫蛊恐怖》 | 1999年5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36893 |
4 | 《床上巨星赵合德》 | 1999年5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36907 |
5 | 《逐鹿型大混战》 | 1999年5月1日 | 240页 | ISBN 9573236931 |
6 | 《惨烈窝里斗》 | 1999年5月1日 | 224页 | ISBN 9573236974 |
7 | 《第一次宦官时代》 | 1999年5月1日 | 224页 | ISBN 9573236966 |
8 | 《三国周郎赤壁》 | 1999年9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37660 |
9 | 《诸葛亮北伐挫败》 | 1999年9月1日 | 304页 | ISBN 9573237679 |
10 | 《十三王之乱》 | 1999年9月1日 | 240页 | ISBN 9573237687 |
11 | 《华乱五胡》 | 1999年9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37768 |
12 | 《祖逖击楫渡江》 | 1999年9月1日 | 240页 | ISBN 9573237776 |
13 | 《星坠五将山》 | 1999年9月1日 | 224页 | ISBN 9573237784 |
14 | 《桓玄篡位闹剧》 | 1999年9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38063 |
15 | 《慕容超传奇》 | 1999年9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39264 |
16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2000年6月1日 | 240页 | ISBN 9573240009 |
17 | 《鲜卑羡慕中华》 | 2000年6月1日 | 240页 | ISBN 9573240033 |
18 | 《南北乱成一团》 | 2000年6月1日 | 272页 | ISBN 9573240041 |
19 | 《最美丽的蠢女人》 | 2000年6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40238 |
20 | 《最严重一次叛变》 | 2000年6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40262 |
21 | 《人渣家族》 | 2000年6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40254 |
22 | 《驴老爷、你赢了!》 | 2000年9月16日 | 304页 | ISBN 9573241323 |
23 | 《改朝换代大混战》 | 2000年9月16日 | 272页 | ISBN 957324148X |
24 | 《唐王朝一再夺嫡》 | 2000年9月16日 | 232页 | ISBN 9573241560 |
25 | 《贞观对》 | 2000年9月16日 | 256页 | ISBN 9573241625 |
26 | 《恐怖帝国》 | 2000年9月16日 | 288页 | ISBN 9573241757 |
27 | 《安史之乱》 | 2001年1月16日 | 240页 | ISBN 9573242729 |
28 | 《第二次宦官时代》 | 2001年1月16日 | 264页 | ISBN 9573242737 |
29 | 《大黑暗来临》 | 2001年1月16日 | 304页 | ISBN 9573242931 |
30 | 《兵变.兵变.再兵变》 | 2001年1月16日 | 272页 | ISBN 9573242974 |
31 | 《牛李两党殊死斗》 | 2001年1月16日 | 288页 | ISBN 9573242982 |
32 | 《黄巢终结狼虎谷》 | 2001年1月16日 | 256页 | ISBN 9573242958 |
33 | 《独柳下,天才之辩》 | 2001年3月1日 | 264页 | ISBN 9573243059 |
34 | 《大屠杀与小分裂》 | 2001年3月1日 | 224页 | ISBN 9573243067 |
35 | 《狗崽长大咬死人》 | 2001年3月1日 | 272页 | ISBN 9573243075 |
36 | 《英雄与流氓》 | 2001年3月1日 | 296页 | ISBN 9573243113 |
37 | 《致命的横挑强邻》 | 2001年3月1日 | 288页 | ISBN 9573243121 |
38 | 《陈桥兵变》 | 2001年3月1日 | 256页 | ISBN 957324313X |
优劣
[编辑]特色
[编辑]- 地名今注:
- 官名今译:
- 柏杨使用现代人能够立刻了解的现代中华民国官职名称,夹注原称,使能确知其权力地位。
- 西元纪元:
- 在台湾史学界坚持使用帝王年号的传统仍根深蒂固下,柏杨大胆使用西元纪年,以使读者能明确时间距离;西元为主之外,辅以各国君主纪元,让读者能对当时历史时空有更深入的理解。
- 续全书至后周末年:
- 证补史事阙漏:
- 《通鉴》书成之后,数百年间,仍有不少史事陆续被发现;柏杨于译本内独力补录,以存信史。
- 《柏杨曰》:柏杨以现代中国人的观点,析论历史成败因果。评论较符合现代人品味,推崇民主思想,同情失败者与抨击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且对司马光一些无缘无故的道德说教作出提醒。
- 除了通鉴司马光原作内已有的史论(如司马迁、习凿齿、孙盛、扬雄、裴子野等)之外,有时并补充其他各家的观点,从而与《柏杨曰》一起点缀通鉴全文。
- 尝试从实战角度考察并描述战争,并对古代的一些战争描述表示质疑。
争议
[编辑]- 《柏杨曰》书中多使用“某某先生”的敬称,然而敬称有时出现,有时柏杨写作时又不带敬称。这种情况曾被读者批评,但在书中依然没有改善。
- “官名今译”所指出的古今官位关系并不准确。且有时书中只书某某郡郡长而不附书古代官名(可能因出现太多而省略),反而混淆读者对各朝官位的认识(综观各朝均不设所谓郡长,郡长只为官职的职能今译)。
- 《柏杨曰》有部份的观点过于偏激,此亦为柏杨作品的特色之一。
- 初版时,校稿错误百出,也是其特色。
反响
[编辑]《柏杨版资治通鉴》颇受李敖、何怀硕以及香港学者孙国栋、李明德、菲律宾华人作家江桦等人批评,例如:把“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错译成“水利部长”、“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收入)错译为“农林部长”;又将“罢”与“免”混用(在《通鉴》中,“免”和“罢”不同:有过失的用“免”,没有过失而离职的用“罢”),将二者皆译为“免职”等。《柏杨版资治通鉴》延续了《中国人史纲》当中“姓氏不分、姓氏连用、姓名连读”的自创方法,完全违背先秦时代“男性用氏、女性用姓”的习惯。
1985年12月,李明德表示:“以原典第一册开宗明义‘臣光曰’的一千字,与《柏杨版》对照,柏杨完全没有弄清楚司马温公到底‘曰’了什么。上面列举出的二百字,是错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足以判定柏杨走在地雷上,只有炸死一途。”[4]
1987年4月,孙国栋指出《柏杨版资治通鉴》在立场、观点、文字上的错误,观念与柏杨大相迳庭[5]。
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提议组织“修柏会”,“修柏”即是“修改《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意思。
江桦从1999年6月起在《菲律宾世界日报》连载《评〈柏杨版资治通鉴〉》,指出了许多学者没注意到的错译。
孙国栋晚年与柏杨论战,反对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之说,也批评《柏杨版资治通鉴》的肤浅[6]。
尽管《柏杨版资治通鉴》有许多不善之处,但也有带起读书及古籍今译风气之功。1993年3月7日,历史学家唐德刚表示,如果有人要他列学生必读书目,由于《资治通鉴》是他认为最重要的经典,“看不懂原文,那就读柏杨版白话通鉴。”唐德刚认为,柏杨堪称是穿过“历史三峡”惊涛骇浪的好汉,“以严谨的学术标准看来,柏杨不一定被公认为举足轻重的历史学者。但他从喜好为文打抱不平,到亲身受冤狱压迫后对历史的反刍,却使他的历史书写与著作,有著另一层重要的意义。”[7]
1993年5月,《中国时报》副总编辑苏墱基评,《柏杨版资治通鉴》严厉抨击儒家思想,与司马光的卫道想法各有千秋;柏杨是在没有人、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靠他的毅力和承绪古圣先贤经验智慧的使命感发愤著书,“因此我们才认为这是华人学界的一件大事”[8]。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 ^ 此外在中国大陆还有北岳文艺出版社版、湖南人民出版社版,但这些版本连同万卷出版公司旧版都无法在市面上见到。
- ^ 資治通鑑72分裂尾聲內容大要. [200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 ^ 存档副本. [200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3).
- ^ 李明德,《行走在地雷上——评〈柏杨版资治通鉴〉》,《明报月刊》1985年12月号。
- ^ 孙国栋,《一本不了解原著的译作——评〈柏杨版资治通鉴〉》,《明报月刊》1987年4月号。
- ^ 江飞宇. 滅香與改教科書 學者大嘆禮崩樂壞. 中时电子报. 2017-07-31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中文(台湾)).
- ^ 唐德刚. 「臣光曰」「柏楊曰」,針鋒相對,各有千秋. 联合报. 1993-03-07: 25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 ^ 苏墱基口述、滕淑芬整理,柏杨版资治通鉴,《光华杂志》1993年5月号
-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