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箕村
杨
地理
[编辑]杨箕村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呈北高南低,东南部及北部错落分布几座小山冈,周围为广阔的冲积平原。三面环水,东临火甲涌、南临珠江、西环杨箕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范围东至石牌村、林和村交界处,北至现沙河街道、广州军体院、动物园一带,西至达道路口,南至珠江河畔,有2860多亩农田[1]。随着近年经济发展,村中地块相继被征用,范围不断萎缩,目前仅为东到广州大道、北至中山一路、西至杨箕涌、南达东兴北路一带区域,主要有泰兴、长庚、雄镇、泰来、永巩、星垣等36条大街、123条小巷及9座祠堂。
历史
[编辑]杨箕村旧属番禺永泰乡,北宋天禧三年(1020年)有黄姓族人在村中部石门口一带耕作、居住。因河滩小墩被珠江水冲积成块状,形状与筛米的箕相似,得名簸箕里,至明朝弘治年间改称簸箕村。村民大多是从陕西、河南、江西、福建等地南迁的移民,主要为姚、李、秦、梁等四个主要姓氏,形成“四社五约”、“三姚两李一秦梁”的村落结构。1934年因避免与河南新窖镇同名的簸箕村混淆,两村互派代表商量改名事宜,南部簸箕村改名南箕村,东郊簸箕村因沙河涌两岸种植杨桃树而易名杨箕村。另一说法为当时改名为扬箕村,取“发扬光大祖辈荣耀”之意[1],后来外人改称杨箕村[2]。
改革开放之前,杨箕村主要是稻田和菜地,改革开放20馀年间,杨箕人在村镇内发展经济,全村固定资产达到8亿元,曾是广州农村改革开放的名片,同时杨箕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村镇面积缩小。逐渐富裕的村民开始建新屋,但由于缺乏规划,楼与楼间距非常小,杨箕村内形成了大量“握手楼”“一线天”景观。[3]
拆迁
[编辑]近年随着附近的五羊新城及珠江新城先后兴起,杨箕逐渐被广州城区包围,其城中村格局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抢劫、盗窃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3],因此杨箕村于2010年被纳入广州9条拆迁改造城中村之一,7月1日开始拆除[2]。改造费用18.8亿元,预计2014年6月底前完成村民回迁,由富力地产负责改造[4]。需要拆除的房屋共1496栋,截至2010年5月26日,已有1197户村民签约同意拆迁,并领取奖励。[2]
在11.5万平方米的拆迁区域内,除完整保留玉虚宫外,其余34.7万平方米的建筑将整体拆除重建。成为容积率为5.63,建筑总量64.8万平方米,住宅总量不超过44万平方米的新型社区。改造后将以杨箕大街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侧6万平方米的村民回迁区域,南侧为5万平方米的出让融资区域。在回迁区域内,有16栋回迁安置房,最高为33层,最低为26层。玉虚宫旁将建姚、李、秦、梁四大姓氏祠堂,南面则将建40层以上的大楼及酒店式公寓、幼儿园、小学、公交站、超市等配套设施。[5]
公共交通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杨箕村:已经消失的和将要消失的……. 广州日报. 2008-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 ^ 2.0 2.1 2.2 一入江湖岁月催 千年古村烟雨中. 南方都市报.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 ^ 3.0 3.1 杨箕村 为杨箕村的屋檐作个记号. 南方都市报. 200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 ^ “富力”底价拿下杨箕村地块. 羊城晚报. 201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广州公布杨箕村旧改方案. 广州市越秀区信息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