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觐 (伊斯兰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觐仪式,包括围住麦加的卡巴天房步行七圈。
2008年的朝觐,朝觐者在麦加的大清真寺(禁寺)聚集。

朝觐(阿拉伯语: حج‎, Hajj),指的是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觐,这是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规模的聚会,也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依据朝觐规范,每一个身体健康经济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须朝觐一次。伊斯梯塔(istita'ah)指的是身体及经济能力皆可进行朝觐的状态,达到此状态的穆斯林称为穆斯塔梯(mustati)。朝觐是穆斯林团结及顺服真主的一种展示。朝觐字面意义是“参与一个旅程”,这意味著外在行为的旅程及内部心灵的旅程。

每年朝觐的日期是伊斯兰历12月的第8日到第12日。由于伊斯兰历法是阴历,每年比公历少11天,朝觐日期在西历中年年都不同。朝觐期间,朝觐者的衣著要求及身心状态称之为“伊兰”(Ihram)。 朝觐与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息息相关,但穆斯林认为到麦加朝觐的仪式可上溯到数千年前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年代。朝觐那一周,上百万朝觐者同时在麦加聚集,并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每个人逆时针方向绕行卡巴天房七次,这个立方形的建筑也是世上所有穆斯林祈祷时的方向;在萨法(Al-Safa)和麦尔瓦(Al-Marwah)两个小丘间来回走动;饮用渗渗泉的井水;去阿拉法特平原守夜;在投石仪式中向魔鬼掷石块。然后朝觐者剃发,进行动物献祭的仪式,并庆祝全球性的宰牲节

历史

[编辑]

即使在穆罕默德生前的公元7世纪时期,朝觐根据的亦是古代的朝觐之旅。依传统,朝觐事迹可上溯到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年代,大约2,000年前。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无法怀孕,应她的要求,亚伯拉罕娶了女仆夏甲为妾。夏甲怀了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据信亚伯拉罕奉神之命将夏甲和以实玛利弃置于沙漠中。为了寻找遮蔽、食物和水,夏甲带著儿子在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奔走了七次。绝望之中,她将婴儿放在地上[注 1],祈求上帝的帮助。婴儿哭时脚跟撞到在地面(某些故事版本说天使加百列刮他的脚或是翼尖刮了地面),渗渗井的泉水就此涌现。

在伊斯兰时代之前, 阿拉伯半岛所有的部落每年都会聚集在麦加朝觐。至于部落各自信奉何种神明并不重要,甚至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也如同信奉异教的阿拉伯人一般的朝觐。穆斯林历史学家将这个年代称之为蒙昧时代。在那个年代,卡巴圣殿供奉了数百个阿拉伯半岛各部落所信仰的阿拉伯神话中的神明偶像,如胡巴尔,纬度,阿勒特和马纳特。

穆罕默德在接受启示之前,已定期执行副朝觐。历史上,穆斯林会在其他各大城市聚集,然后再集体向麦加出发,每群朝圣者可能有数万人。其中最有名的两个集合地点是大马士革及开罗,那里的苏丹会站在著名的珠威拉门上正式向朝圣者送行。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领追随者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这是第一次仅有穆斯林参加的朝觐,也是穆罕默德唯一参与的一次。他毁掉所有异教偶像以净化卡巴天房,然后再次将此建筑献给真主。从此以后,朝觐成为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

对早期的朝觐者,朝觐是一趟危险的旅程。伊本·久拜尔指出在路途中有渴死信徒的骸骨。17世纪时,一群埃及朝觐者丧失了超过1500多条人命和900头骆驼。1924年,一群叙利亚朝觐者中约有五分之一死亡。两年后,又有12,000人在旅途中死亡。

朝觐也是中世纪伊斯兰国家国王对付政敌的手段,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

预备知识

[编辑]

朝觐期间,男性朝圣者只需穿上戒衣 (ihram),一种由两片无缝边白布组成的服装,上半身从上垂下包住身体,下半身由白色的腰带绑住,再穿一双凉鞋。女性仅须穿上一般的希贾布,露出手部及脸部。

穿上戒衣,以示所有朝圣者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不分绫罗绸缎的王公贵族或葛衣粗布的贩夫走卒。戒衣也象征圣洁的美德,且免于过去的一切罪孽。换戒衣的特定场所称为米嘎特(Miqat)。

穿上戒衣后,朝圣者禁止:结婚行房理发、刮胡子、剪指甲、抹香水、说脏话、争执、喧哗、打架、无故砍伐植物(砍柴)、无故杀害野生动物(打猎、捕鱼)、穿超过脚踝的靴子、携带武器。男性不得盖住头部、女性不得盖住脸部和手。

朝觐仪式

[编辑]
绕行卡巴天房及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走动的方向,但现在由于禁寺的扩建已被包含在禁寺建筑群内。

曾经在麦加完成朝觐的朝圣者被称为哈吉(Hajji),朝觐须进行了一系列象征亚伯拉罕及其妻子夏甲一生事迹的仪式。这仪式也象征著全世界穆斯林的团结。 大朝觐在伊斯兰历12月(Dhu al-Hijjah)的第八天正式开始。朝觐的第二天(此月的第九日),穿好戒衣的朝圣者会离开麦加,到附近的小城米纳,在那里他们度过那一天。这时,沙乌地阿拉伯政府已经在米纳搭了数千个白色大帐篷,为所有朝圣者们提供住宿。


绕行天房 (Tawaf 塔瓦夫)

[编辑]

朝圣者首先需要进行第一次塔瓦夫(Tawaf),以逆时针方向绕行天房七次。每绕行一圈,他们皆可亲吻黑石 (Al Hajar Al Aswad)。如果人群众多以至于吻不到黑石,也可在每一圈中仅用右手指向黑石。每完成一圈,朝圣者会称颂说:“真主啊!我在这里服务你。我在这里服务你,你是独一无二的。赞美祢泽被万物,是一切的主宰,你是独一无二的。”七周绕行完毕后便完成了塔瓦夫。绕行七周的场所称之为穆踏福(Mutaaf)。

根据规定,朝圣者只需在前三圈称颂真主,但是几乎所有朝圣者皆在全部七周绕行中称颂真主。而在进行塔瓦夫期间,朝圣者不许吃东西,但由于麦加温度高有脱水之虞,喝水是可以的。教规鼓励朝圣者在绕行的前三圈加快步伐,而在后四圈放慢脚步走。

传统上,绕行天房需于地面上进行,但由于现今朝圣者太多,现时清真寺屋顶的长廊也开放作绕行天房之用。 完成塔瓦夫后,所有的朝圣者必须在靠近天房的亚伯拉罕之地(Muqaam Ibrahim)进行两次祈祷(Rakaat)。与塔瓦夫本身一样,由于现今朝圣者太多,朝圣者现在已获允许在清真寺内随处祈祷。

刹伊(sa`i)

[编辑]

朝圣者需在完成塔瓦夫的同一天进行刹伊(sa`i),即在萨法和玛尔瓦两个小山丘间来回走七趟,旨在重现亚伯拉罕的妾夏甲,为她的儿子以实玛利疯狂找水的一幕。朝圣者原本需在两座小山之间露天来回走动,但现在这段路完全在大清真寺范围内,朝圣者可于设有空调的大走廊来回走动。朝圣者基本上只能走路,但是大清真寺内设有两根绿色柱子,标示朝圣者可以跑步的小区域,而大走廊中间还有一条残障人士专用的通道。

饮用渗渗泉的井水也是此仪式的一部分,而大清真寺内各处皆有渗渗井的冷水容器,供朝圣者饮用。

完成萨伊后,朝圣者即算完成第一天在大清真寺的朝觐,可返回各自的帐篷中休息。

阿拉法特山

[编辑]
阿拉法特山
朝觐日在阿拉法特平原的朝圣者

第二天早上,朝圣月的第九天,朝圣者们到米纳彻夜祷告。

朝圣月的第九天,他们离开米纳到阿拉法特山。在那里,一个靠近穆罕默德最后一次布道的小山丘,他们站著冥想、祈祷,并背诵古兰经文。这山丘被称为阿拉法特山的宽恕丘(Jabal al Rahmah)。这个名为屋古夫(Wuquf)的仪式,是整个朝觐的精华。从午后直到日落,朝圣者们必须在阿拉法特平原的特定区域内度过。这期间并不需特别的仪式或祈祷,但是许多朝圣者会花时间祷告、思考他们的一生。一个朝圣者如果没在阿拉法特度过这整个下午,他的朝觐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穆兹达理法(Muzdalifah)

[编辑]

太阳一下山,朝圣们者就离开阿拉法特到穆兹达理法,一个介于阿拉法特和米纳之间的区域。朝圣者们在此于露天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们收集小石子,以准备回到米纳后用石头砸魔鬼的仪式。

掷石拒魔(Ramy al-Jamarat)

[编辑]
2006年朝觐时,正在进行掷石拒魔仪式的朝圣者们

在米纳,朝圣者们掷石拒魔 (Ramy al-Jamarat,阿拉伯语: رمي الجمرات),一种向魔鬼投掷石块以示抗拒的仪式。这象征易卜拉欣在受神之命,以自己的儿子献牺牲时所经历的考验。魔鬼挑战他三次,在加百列天使的指示下,三次都被他以石击退了。每根柱子标记著拒绝时的位置。开始掷石拒魔仪式时,朝圣者们首先向最大的柱子(Jamrat'al'Aqabah)扔石头。朝圣者们从坡道爬上多层的加马拉桥(Jamaraat Bridge),从那里向此柱扔石头。接著再向其他柱子掷石头,每次掷七块石头。因为群众太多,为了安全起见,2004年时建成三个多层建筑物,且由26公尺长的墙壁取代柱子,墙角下有收集石子的盆子。

投掷完石头后,接著宰杀动物来纪念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的故事[注 2]。传统上,朝圣者们亲自宰杀动物或监看屠宰过程。现在许多朝圣者在朝觐开始前,在麦加购买牺牲证书,这证书确认在第10日时,会有牲口在他们的名下宰杀献祭而毋需亲自参与。中央屠宰场会在每位朝圣者的名下,以一头羊当牺牲品;或以一头骆驼充当七位朝圣者的牺牲品。宰杀后的肉会在打包后捐给慈善机构,运送给世界各地的穷人。在麦加宰杀牺牲时,全世界的穆斯林也会在为期四天的全球性宰牲节(Eid al-Adha)执行类似的牺牲献祭。

再次绕行天房(Tawaf Al-Ifaadah)

[编辑]

此日或次日,朝圣者回到麦加大清真寺再次绕行天房,称之为塔瓦夫依发达(Tawaf al-Ifadah)。此乃象征匆忙回应神的呼唤并显示对祂的爱,这是朝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日的晚上在米纳度过。

朝圣者必须在11日及12日的下午,再度对位于米纳的三根柱子进行掷七个石子的投石仪式。

朝圣者必须在12日的日落前离开米纳到麦加。如果无法在日落前离开米纳,则在13日返回麦加前,他们必须再次执行投石仪式。

告别天房(Tawaf al-Wida )

[编辑]
朝圣者绕行卡巴天房

朝最后,在离开麦加前,朝圣者对天房执行告别的绕行(Tawaf al-Wida),Wida意即告别。

副朝觐

[编辑]

不同于朝觐,副朝觐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时间进行,也不是必要的,副朝觐的仪式较朝觐简单。准备副朝觐时,虔敬的身心状态“伊兰”是必要的,也须完成如上所述的绕行天房及两个小山丘。通常,程序最后一步是理发,象征朝圣者有一个新的开始。

交通

[编辑]

朝圣者们通常聚成朝觐团一起旅行以示团结。且由于布施朝圣者的交通食宿,在穆斯林中被认为是一大功德,今日有各种不同的机构和政府计划资助朝圣者,如在印度所提供的“朝觐机票补助金”(Haj subsidy),或是总部设于马来西亚的(Tabung Haji)“朝觐投资基金”,协助朝圣者支付旅行所需的花费。

19世纪时,许多朝圣者开始乘轮船抵达麦加,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埃及于1937年提供第一家航空公司来服务朝圣者。有不少航空公司及旅行社都提供穆斯林赴麦加的套装行程。吉达阿布度拉国王机场麦地那穆罕默德亲王机场都有特殊的设施,以容纳朝圣者的到临。其他世界各地的国际机场,如新德里甘地机场海得拉巴拉吉夫·甘地国际机场雅加达苏加诺-哈达机场等,也有较小规模的专用登机门或临时设施,来服务朝圣者。

在中国大陆,国家宗教事务局制订了《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办法》,规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负责组织中国公民的朝觐活动,并负责办理朝觐人员的朝觐签证,统筹协调朝觐飞机航班[1]

近年的人群控制问题

[编辑]

在2010年,大约300万朝圣者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朝圣。因为人群大量涌入,掌控群众的技术已是至关重要,许多仪式不得不改变形式。没有必要再亲吻黑石,仅在绕行天房时以手指向祂即可。为安全起见,2004年将向大柱掷石改为掷向墙壁(注;之前掷石者常会意外掷中柱子另一边的人)。宰杀牺牲可亲身或委由别人代劳,或者购买沙特政府出售的屠宰券…等。不过,即使有群众控制技术,朝觐期间仍发生了许多事件,如朝圣者被挤死、踩死,或在众人挤压下下梯架道被压垮等,以及多起踩踏事故。朝圣者也可在其他时间到麦加实行朝圣仪式。这被称为小朝。然而进行小朝的人,在一生中如做得到的话,仍然有义务去实行朝觐。根据沙乌地阿拉伯官方资料,2012年朝圣者的总数为3,161,573人。

社会效应

[编辑]

美国活跃的民权人士马尔康,描述他所经历的朝觐时的社会气氛如下: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朝圣者,从金发碧眼的高加索人到黑皮肤的非洲人,各种肤色都有。但我们都参与同一仪式,并散发出灵性的和谐及兄弟情谊,在我的美国经验中这事绝不可能发生。美国需要了解伊斯兰教,因为这种宗教在社会上消弥了种族问题。你可能会感到震惊此话居然从我而出。但在此次朝圣之旅中,我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让我不得不更改先前许多的思维模式。”[原创研究?]

由于大量聚集的三百多万世界各地朝圣者之间缺乏沟通,大朝觐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已夺走了数百条人命。最严重的意外事件,通常发生在掷石拒魔的仪式。2006年1月12日的大朝觐期间,有362名朝圣者死亡。当朝圣者们试图在萨法麦尔卧两小丘之间奔跑时,也发生过人群相互踩踏事件。总计约有600人在2006年在大朝觐期间伤亡。事件发生后,沙乌地阿拉伯政府做了不少改进,譬如,在往返萨法麦尔卧两地之间提供单行步道。

2008年的一项相关研究,发现伊斯兰社群在参与大朝觐后,会变得更加开放。一篇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所做的研究论文《伊斯兰教大朝觐的评估:伊斯兰教全球性聚会中的信仰与宽容》,指出大朝觐的经验可促进和平共处、平等及和谐。具体而言,报告中说明大朝觐“增进不同种族和伊斯兰社会间平等与和谐的信念”而且“参加大朝觐者,明显的在不同宗教信徒之间增加了和平、平等及和谐的信念”。[原创研究?]

每年朝圣者人数

[编辑]
大清真寺圣地朝觐期间全景,2007。

过去92年间,朝圣者的人数大有增加。仅仅外国朝圣者的数量就增加约28倍。1920年只有58,584人,到2012年变成1,712,962人。以下是每年到沙乌地阿拉伯参加大朝觐的人数。

西历 伊斯兰历 本国朝圣者 外国朝圣者 总人数
1920 1338 58,584
1921 1339 57,255
1922 1340 56,319
1996 1416 784,769 1,080,465 1,865,234
1997 1417 774,260 1,168,591 1,942,851
1998 1418 699,770 1,132,344 1,832,114
1999 1419 775,268 1,056,730 1,831,998
2000 1420 571,599 1,267,555 1,839,154
2001 1421 549,271 1,363,992 1,913,263
2002 1422 590,576 1,354,184 1,944,760
2003 1423 610,117 1,431,012 2,041,129
2004 1424 592,368 1,419,706 2,012,074
2005 1425 629,710 1,534,769 2,164,469
2006 1426 573,147 1,557,447 2,130,594
2007 1427 746,511 1,707,814 2,454,325
2008 1428 1,729,841
2009 1429 154,000 1,613,000 2,521,000
2010 1430 989,798 1,799,601 2,602,798
2011 1431 1,099,522 1,828,195 2,927,717
2012 1432 1,408,641 1,752,932 3,161,573

由于MERS病毒肆虐,2012年参加大朝觐的人数低于2011年。沙乌地阿拉伯政府要求"长者和长期病患的穆斯林,不要参加今年的大朝觐",已经限制了允许大朝觐之旅的人数。沙乌地阿拉伯卫生部长阿卜杜拉·拉比亚说:“到目前为止,当局没有发现有朝圣者感染MERS。”

注释

[编辑]
  1. ^ 此处的说法与《希伯来圣经》的记载有所不同。根据《创世纪第16章第16节,夏甲生以实玛利时,亚伯拉罕时年86岁。第21章5节,撒拉生以撒时,亚伯拉罕时年100岁。第21章,以撒出生后亚伯拉罕才奉主命驱赶夏甲及其儿子。据此,此时以实玛利已经14岁,应不能称为婴儿。不过,当年(约4000年前)当地游牧民族对于年纪的算法,是否与今日相同?实在值得进一步研究。
  2. ^ 此处的说法与《希伯来圣经》的记载有所不同,圣经所记载的为亚伯拉罕和以撒(元配撒拉的长子)的故事,参见《创世纪》第21章、22章。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办法. gkml.samr.gov.cn. [202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