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电影
无声电影(或称默片,昔在香港俗称哑片)是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默片技术发明于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间,当单卷电影的制作已经变得容易时,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东西。
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语言;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
间幕
[编辑]因为默片没有与影像同步的声音或说话,所以会加入所谓的“间幕”,以文字表示向戏院观众展示主要对话,甚至对电影内容的评价,或后来发展的暗示。所以间幕的写手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很多时候都与剧本写手的职位分开。间幕(那时候通常称为字幕)自身很多时候都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元素,有著对电影本身或电影里的行为的一种阐释或简介;甚至可以提高戏院内的气氛。
演出技巧
[编辑]默片非常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好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现今大部份的观众,或许会认为默片中对身体语言的倚重是肤浅和装模作样。正因如此,现在默片中的喜剧通常比戏剧受欢迎,因为过态的演出在喜剧中比较自然。可是,有些默片是演得颇为含蓄的,这取决于导演的取向和演员的演技。默片中的过态演出通常都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很多知道新媒体的取向的导演都不鼓励这种演法。
播放速度
[编辑]直至1925年,大部份默片的播放速度都比有声电影缓慢,因应年份和影院的不同,每秒约为16至23格,而非现今统一规格的每秒24格。除非很小心地把他们的原本放映速度出来,他们的动作可能变得不正常地快或奇怪,致令很多现今的观众都觉得默片的可观程度甚低。同时,有些画面在拍摄的时候特意用上了减速摄影,好使动作加快,这种技术在较低俗的闹剧中尤其普遍。很多时候,整套电影的每秒格数都不一样,而且都是人手拍摄,在同一出电影内很可能有多种速度。这种问题令许多学者和电影迷相当烦恼,尤其是今日许多“数码重组”的DVD推出,默片的播放就更麻烦。2002年的《大都会》数码重组版,就引来很多的争议。
电影放映员很多时候都把默片放得比它们的拍摄速度稍快一点。很多电影都以一秒18格或更高的速度播放,有些更快得像有声电影一般(每秒24格)。就算拍摄速度是一秒16格(常称无声速度),把35米厘的硝酸底片电影以这样的慢速播放,就会有相当大的机会引起火警。播片员通常会接到片商的速度指示,例如某几卷或镜头的播放速度,以配合音乐总监的配乐。有时电影院更会因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或每次放映的时段调整速度,好获得最大的利润。
遗失的影片
[编辑]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数以千计的默片,但历史学家估计当中的八、九成已经永远遗失。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电影通常使用非常容易起火的硝酸底片拍摄,这种底片需要小心的保存,好使它们能够避免损坏。很多时候,当片子已上映过,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已经毫无商业价值,就会草草收存,甚至完全不存。数十年后这些底片已经被压碎成为灰尘。有些会循环再用,但大部份都在戏院火警或腾出空间时销毁了。所以,默片的保存一直是历史学家的优先处理事项。
知名导演
[编辑]相关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Brownlow, Kevin. The Parade's Gone B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8.
- Brownlow, Kevin. Hollywood: The Pioneer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0. ISBN 0-394-50851-3.
- Davis, Lon. Silent Lives. Albany: BearManor Media. 208. ISBN 1-593-93124-7.
- Everson, William K. American Silent Fil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ISBN 0-195-02348-X.
- Kobel, Peter. Silent Movies: The Birth of Film and the Triumph of Movie Culture. New York: Little, Brown. 2007. ISBN 0-316-11791-9.
- Usai, Paulo Cherchi. Silent Cinema: An Introduction 2nd.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0. ISBN 0-851-70745-9.
- The Late Hollywood Silent Film Melodrama Special Issue, Film International, Issue, 54, Volume 9, Number 6 (2011), Jeffrey Crouse (editor). Extensive analyses include those by: George Toles, "'Cocoon of Fire: Awakening to Love in Murnau's Sunrise"; Diane Stevenson, "Three Versions of Stella Dallas"; and Jonah Corne's "Gods and Nobodies: Extras, the October Jubilee, and Von Sternberg's The Last Command." There are also featured film and book reviews pertaining to silent film.
外部链接
[编辑]- Internet Archive's Silent Film Archive
- Silent Film Musicians Direc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Brenton Fil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past and present musicians
- Mallozzi, Vincent M. Note by Note, He Keeps the Silent-Film Era Alive. Newspaper Article. The New York Times. [11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