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头
旗头在广义上指清朝旗人(满族)成年女性发饰,包括辫发盘头、钿子、小二把头、二把头、架子头、大拉翅等形式[1]:115。在狭义上指二把头、架子头、大拉翅[1]:88—89。
由于大拉翅是晚清时标志性发饰,戏曲[2]:136、影视剧[3]等文化产品中,常见超过历史事实的使用大拉翅做为配饰。
历史演变
[编辑]清朝前期的后金时代,女性发型简单。男女幼年时皆髡发。女子待嫁时开始蓄发,梳成发辫,并留齐眉刘海。已婚妇女将辫子改挽发髻,又称上头。皇太极妃嫔、顺冶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留下的画像,显示辫发盘头的典型形式。发辫盘于脑后,并无配饰[1]:115。
康熙朝,旗人妇女发饰在包头的基础上,在头巾或头发上插头饰。由于常服均为素色、无花纹、无装饰,所以当时发饰并不夸张[1]:115。而在节庆、喜庆场合,以命妇为代表的旗人妇女以钿子装扮。钿子做为盛装发饰沿用至清末[4]:58。雍正、乾隆时,钿子逐步发展,样式逐渐丰富,成为特别的发饰[1]:115。
乾隆时,清宫后妃的小二把头亦有发展[1]:115,其原型是清初的软翅头。小两把头由于是真发梳成,不能承受贵金属制成的发饰重量,后逐渐改良为二把头。相传是由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创造出二把头[5]:129[1]:115—116。
道光至光绪时期,二把头是旗人妇女日常发饰[1]:115。梳发时需以榆树皮泡的水定型。而二把头加入假发、发架,发展为架子头。光绪时,架子头又演变成大拉翅,成为晚清时标志性发饰。当时的主政者慈禧太后更被为大拉翅的推手。大拉翅的造型随时间发展,从小到大、从简到繁[6]:88—89。而脑后燕尾为呼应大拉翅,演变为大燕尾[5]:129。
形成晚清时期的京剧,以旗头(大拉翅[7]:74)、旗装为少数民族女性服饰,即使她们并不是清朝女性,亦非满族女性[2]:136。光绪年间画作《同光十三绝》中描绘的辽朝萧太后即是穿吉服、戴着花朵钿子的清朝命妇形象。2018年,电视剧《大宋宫词》制作时,受此类造型影响,以《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中近似的造型为萧太后装扮[8]。当代清宫剧制作中,更常见以大拉翅做为清宫后妃和贵妇的发饰。即使她们是光绪朝之前的女性[3]。
图像
[编辑]朝冠、吉服冠
[编辑]日常头饰
[编辑]钿子
[编辑]-
钿子实物
-
清宫《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轴》的妃嫔,被认为是孝仪纯皇后,此画像中穿著应为当时的汉族装束,因此所戴的应非钿子而是汉人的假髻(罩发冠)。
-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吉服画像。该画像以钿子配合朝服,而非吉服冠。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佩戴钿子、身穿吉服的贵族妇女。
-
1870年代前后,John Thomson拍摄的,佩戴钿子、身穿吉服的贵族新娘。
二把头
[编辑]-
嘉道年间的女词人顾太清画像
-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画像——《慈竹延清图》、《璇闱日永图》中的二把头发型。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穿着宽大旗装的女性,她的二把头装饰简单,脑后造型呈八字型。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二把头正面。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二把头背面。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照片。三名女性和女童模拟梳二把头的场景。女童有过髡发。
-
1869年,John Thomson在北京拍摄的照片。梳着二把头的旗人妇女展示的商品是女性佩戴的绒花。
架子头
[编辑]大拉翅
[编辑]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高乔. 《旗头在清十二王朝的形成过程》. 西部皮革 (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四川省皮革学会、四川省皮革研究所). 2019, (2019年01期): 115—116 [2021-10-19]. ISSN 1671-1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简体中文).
- ^ 2.0 2.1 2.2 2.3 郑攀.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满族服饰研究——以铁镜公主着装为例》.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现名:文艺生活·下旬刊) (湖南省长沙市: 文艺生活杂志社). 2015, (2015年2期): 136. ISSN 1005-5312 (简体中文).
- ^ 3.0 3.1 清宫剧10有9部都会犯的错,连如懿传和还珠也是,只有延禧避开了. 责任编辑:秦来玲. 新华网,来源:东方网. 2018-09-18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简体中文).
- ^ 4.0 4.1 4.2 陈慧霞. 《清代宮廷婦女簪飾之流變》.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6, (2016年第二十八期): 53—124 [2021-10-19]. ISSN 1029-4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繁体中文).
- ^ 5.0 5.1 邸雯钰、张原. 《浅析清朝后妃的基本发式及其变化原因》. 艺术科技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 (2015年第3期): 129. ISSN 1004-9436 (简体中文).
- ^ 6.0 6.1 6.2 6.3 李华文、刘瑞璞. 《满族“大拉翅”结构工艺及文化意涵研究》. 满族研究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大学). 2019, (2019年第3期): 87—90 [2021-10-20]. ISSN 1002-31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简体中文).
- ^ 王凡. 《京剧造型服饰浅谈(三)——“古装头”与“旗头”之美》. 中国京剧 (北京市: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2017, (2017年03期): 74—76 [2021-10-19]. ISSN 1004-38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简体中文).
- ^ 8.0 8.1 记者:杨文杰. 李少红:将改掉《大宋宫词》中“萧太后”的清朝造型. 责任编辑:张淳. 新华网. 2018-09-18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简体中文).
- ^ 冯荒. 《关于贞贵妃肖像》. 故宫博物院网站,原载: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1982-00-00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