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抛窗事件
布拉格抛窗事件(捷克语:Pražska defenestrace,德语:Prager Fenstersturz,又译布拉格掷窗事件)是发生于布拉格的历史事件,为波希米亚人对罗马教廷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反抗,共有两次,分别发生于1419年与1618年,第一次事件引发了胡斯战争,第二次事件则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原因。一般“布拉格抛窗事件”所指的是第二次。
第一次布拉格抛窗事件
[编辑]1415年,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国波希米亚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在康斯坦茨宗教会议中被罗马教廷判决为异端并以火刑处死后,引起支持胡斯的地方贵族及民众对教廷激烈抗议,最后教廷对波希米亚发布“禁行圣事”的处罚禁令。1419年,在神圣罗马君主(只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未就任帝位)兼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斡旋下,终于让禁令解除,然而原本以胡斯信徒为主的布拉格市议会却遭到解散,还有人被逮捕,代之而起的是以天主教为主的新市议会。胡斯信徒非常愤怒,同年7月30日,部份激进的胡斯信徒在神父扬·柴利夫斯基的率领下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要求释放被逮捕的胡斯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将市长及市议员共7人自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向楼下一大群手持长矛的抗议者,此即为“第一次抛窗事件”。之后暴动更加激烈,开始攻击天主教教堂及相关人物,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出兵镇压,胡斯信徒也全面起事,引发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
第二次布拉格抛窗事件
[编辑]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波希米亚人宗教信仰现状。1609年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颁布了“皇帝帝国宪章”,进一步允许了波希米亚人的宗教自由。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亚斯派遣耶稣会教士进入波希米亚,意图在波希米亚复兴天主教,并任命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为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是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他对波希米亚的新教徒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并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他们的教堂。于是在1618年5月23日,波希米亚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将两名帝国大臣威廉·格拉夫·斯拉瓦塔、雅罗斯拉夫·博尔齐塔·冯·马丁尼茨及一位书记官菲利普·法布里奇乌斯共3人从窗口扔出,此即为“第二次布拉格抛窗事件”。三人侥幸坠落堆肥中而未受伤,随即逃至斐迪南国王处报告造反。1619年新教徒成立临时政府,由30位成员组成,推举腓特烈五世为王,宣布波希米亚独立,引发白山之战,虽以惨败告终,但战后的严酷处置却酿成影响欧洲深远的三十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