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尚书考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尚书考异》五卷,[1]明代梅𬸦著,[2]是《古文尚书》辨伪的重要著作。

梅𬸦是明代正德癸酉举人,曾任南京国子监助教。《古文尚书》之伪,从南宋吴棫朱熹,及元代吴澄等人已经有所怀疑,[3]但皆仅是私议,并无具体证据。[4]梅𬸦著《尚书考异》是第一部全面性抉发梅赜《古文尚书》之伪的专书,例如梅氏从地理方面考证“孔传”提到的地名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名称,如积石山在汉昭帝时才置金城郡,孔传却说积石山在金城西南;瀍水出谷城县,到了晋朝才划入河南,孔传却说其出自河南北山。

但《尚书考异》考辨方式仍存在缺陷。程廷祚认为要考辨《古文尚书》之伪,重点应在于《古文尚书》是“来历不明”。[5]梅𬸦虽然抉发《古文尚书》有大量蹈袭之迹,但无法认定梅赜就是抄袭得来,也无法证明刘向刘歆班固所称之《古文尚书》就是真的“孔壁《古文尚书》”,要解决真伪问题,就必须知道究竟是谁抄袭谁。陈第曾作《尚书疏衍》驳斥梅𬸦之说。阎若璩亦认为梅𬸦对《尚书》证伪方式过于武断。[6]梅氏最早指出《古文尚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前三句实际上抄自《荀子》,閰氏著《尚书古文疏证》时沿用这个说法,但未引出处。

《尚书考异》在明代只有传抄本,并未刻印。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尚书考异》旧抄本两册,书后附一册明韩邦奇《洪范图解》。

注释

[编辑]
  1. ^ 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
  2. ^ 四库全书本《尚书考异》不著撰人姓名,不分卷。四库馆臣以书中有“𬸦按”字样,因而判定其书作者为梅𬸦。
  3. ^ 如吴棫说“安国所增多之书,今篇目俱在,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屈聱牙,至有不可读者。”(《书稗传》)朱熹说“尝疑今《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气象,未必真安国所作,只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亦多出《小尔雅》也。此事先儒所未言,而予独疑之。”《文集。卷七一》吴澄说“窃尝读之,伏生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氏所增廿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书纂言》)
  4. ^ 《尚书考异》首载“提要”谓:“宋吴棫、朱子、元吴澄皆尝辨其伪,然但据其难易以决真伪,未及一一尽核其实。𬸦是书则以安国《序》并增多之二十五篇,悉杂取传记中语以成文,逐条考证,详其所出。”
  5. ^ 程廷祚认为:“夫二十五篇之《书》,平正疏通,乍观无一言之违于理道。而其为前古书传所称引者,视伏《书》为尤多,又奚以见其可疑也?若谓可疑者文从字顺异于伏《书》,则伏《书》中亦不皆诘曲聱牙也。且周穆王而下暨秦穆公之同时,其文载于《左》、《国》者众矣,未尝与《吕刑》、《文侯之命》、《秦誓》同其体制,岂彼皆可疑乎?盖晚《书》之可疑,在于来历不明,而诸儒不能言其所以然,致使议论沸腾,能发之而不能定也。”
  6. ^ 《尚书古文疏证》卷八第一百十九称:“余读《焦氏笔乘》,称家有梅𬸦《尚书谱》五卷,专攻古文《书》之伪,将版行之不果。……求其《谱》凡十载,得于友人黄虞稷家,急缮写以来,读之,殊武断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古易考原》三卷”条下亦称:“明梅𬸦撰……是书谓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画卦在前,河图后出。伏羲但则之。以揲蓍大衍之数当为九十有九,以五十数为体,以四十九为用,无以中五乘十置一不用之理。论殊创辟。然于古无所授受,皆臆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