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 | |
---|---|
| |
类型 | |
平台 | |
开发商 | 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注 1] |
发行商 | 任天堂 |
总监 | 藤林秀麿 |
制作人 | 青沼英二 |
编剧 | 户田昭吾 |
程序 |
|
美术 |
|
音乐 |
|
系列 | 塞尔达传说系列 |
引擎 | Havok(物理部分)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日语: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英语: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中国大陆译作“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香港和台湾译作“萨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副标题又译作“荒野之息”)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由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开发,任天堂于2017年发行在任天堂Switch和Wii U主机,为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的第十八部。玩家在游戏中操纵主人公林克在世界中探索,从而击败灾厄盖侬,恢复被灭亡的海拉鲁王国。
与1986年最初的《塞尔达传说》游戏类似,玩家得到的指导很少,可以自由探索世界。任务包括收集各种物品和装备,以帮助解谜或辅助任务。游戏中的世界是无序的,旨在鼓励探索和实验,主要的故事任务可以非线性的方式完成。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最初于2013年公布,开发历时五年。为了重新思考该系列的惯例,任天堂引入了开放世界和详细的物理引擎等元素。以开放世界异度神剑系列的工作而闻名的Monolith Soft公司协助设计景观和地形。该游戏最初计划在2015年作为Wii U独占游戏发布,但经历了两度延期。最终本作在任天堂Switch和Wii U双平台同时推出,并在2017年3月3日正式发行。本作除了是任天堂Switch的首发游戏之一,同时也是任天堂为Wii U开发的最后一款游戏[5]。在整个2017年,有两波可下载内容(DLC)以扩展通行证的方式发布。游戏于2018年2月1日在台湾与香港发行实体中文版,在韩国发行实体韩文版,已购入其他版本的玩家也可通过补丁更新获得对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和韩文的支持[3][4]。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因其开放式的游戏方式和对细节的关注而获得了业界的极高评价,多家媒体给予本作满分。评论家称它是开放世界游戏的一个里程碑,《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甚至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子游戏之一。《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还获得了多个年度游戏奖项,最知名的是2017年游戏大奖(The Game Awards,TGA)的年度游戏奖。截至2024年6月底,《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已经售出近3200万份,成为史上最畅销的电子游戏之一。
前传游戏《萨尔达无双 灾厄启示录》于2020年11月20日发行,故事设定于本作的一百年前。续作《萨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于2023年5月12日在任天堂Switch上发行。
游戏系统
[编辑]本作是一款开放世界动作冒险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操纵主人公林克在海拉鲁王国进行探索。本作强调非线性玩法,体现在游戏主世界内的区域没有固定的入口和出口[6]、减少玩家提示的数量、鼓励自由探索等方面[7]。本作于塞尔达传说系列中引入了一个前后行为一致的物理引擎,得以让玩家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而非寻找谜题的唯一解[8]。此外,本作还内置了一个“化学引擎”。该引擎定义了大部分游戏内物体的物理属性,并且控制物体与物体间以及物体与玩家之间的交互方式[9]。例如,在雷暴天气中,金属物体会吸引威力巨大的雷击。因此,玩家在遇到雷雨天气时必须特别小心,避免穿戴金属物品。然而,玩家也可以选择在此时朝敌人投掷金属物体以吸引雷击,消灭敌人[10]。这些设计方法让本作的游戏世界非结构化且充满交互性,鼓励玩家在游戏中进行尝试,甚至不按线性流程完成主线剧情[11][12]。
玩家操控林克可以进行奔跑、攀爬、游泳、利用滑翔伞滑翔等操作,惟受精力限制[10]。林克还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品,包括武器、食物、素材等其他资源。与系列之前的绝大部分游戏不同,本作的武器和盾牌均会在使用中受到损耗,最终损毁[10]。游戏中的许多物品均有多重用途,例如木制武器可以被点燃用作火把、木制盾牌可以用来“草船借箭”、盾牌可以充当滑雪板等[10]。玩家可以狩猎野生动物获得食材,也可以采摘野果,或者从被击败的敌人身上搜刮材料[11]。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利用食物和材料烹饪出菜肴与药剂,以回复林克的生命值或精力值,或临时增加林克的状态数值如潜行值、耐热值、抗寒值等[11]。林克身上还有一块“希卡石板”,可以充当游戏内照相机,还可以充当地图在上面标记路标。随着游戏的进行,林克会收集不同的希卡石板能力,包括制造遥控炸弹、操控金属物体、在水面上制造冰柱、临时停止物体的时间等[13][14][15]。在战斗中,玩家可以锁定敌人以进行更精确的攻击,某些按键组合甚至可以让林克做出更复杂的攻击和防御动作[16]。通过将巨石推下山崖砸中下方敌人等方式,玩家甚至可以在不使用武器的情况下击败敌人[17]。
除了探索,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完成任务和挑战以获取一定的回报。例如,开启希卡塔和神庙可以在地图上添加传送点,方便玩家随时传送到不同地方[18]。启动希卡塔还可以在玩家的地图中添加当前区域的地形信息,然而具体的地名不会显示,玩家必须亲自到达相关区域。海拉鲁王国中还分布着大量神庙,每个神庙内均有对应的解谜或战斗挑战。玩家完成神庙挑战后会得到“试炼通过证”,每集齐四个通过证均可以有一次机会选择提高精力值或生命值上限[18]。除了神庙,地图中还散落着一些小型的谜题,完成这些谜题可以获得“克洛格的果实”,克洛格的果实则可以用来提升玩家所持有的武器、盾牌、弓的数量上限[19]。玩家可以造访游戏中的城镇,从城镇的居民处接受主线和支线任务、交易物品、购买装备等。游戏中的一些旅行者则能提供提示、支线任务,或者单纯与玩家对话[10][16]。玩家还可以扫描Amiibo来获取物品,还能召唤出系列前作中林克专用的马匹“伊波娜”以及前作《黄昏公主》中出场的林克狼[20][21]。
剧情
[编辑]传说中,每当邪恶的古老恶魔——灾厄加侬降临海拉鲁王国并带来不幸时,两位光之勇者——女神海利亚后代的光明公主和她的骑士,都能成功地击败邪恶并带回和平。海拉鲁王国内的人们决定用他们先进的科技制造出守护者和四只巨大的神兽用以协助勇者。当灾厄加侬再度降临时,勇者和公主成功地将其再次封印。
一万年过去了,海拉鲁王国曾经的辉煌先进早已不复在。但在人们发掘王国内不同区域的时候却挖出了应该是只存在传说中、已经废弃许久的神兽和守护者残骸。萨尔达公主和骑士林克决定效仿古人的做法,用这些神兽和加侬对决。他们指派了四位英杰——鼓隆族的“达尔克尔”、卓拉族的“米法”、利特族的“力巴尔”和格鲁德族的“乌尔波扎”去操控四只神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灾厄加侬会从城堡正下方重新复活,灾厄加侬的奇袭导致了惨剧-四位英杰被杀、城堡被毁、守护者也被邪恶力量控制反过来攻击国民,海拉鲁王国覆灭了。林克在保护萨尔达时受到重伤而被带去治疗,萨尔达则孤身一人使用自己的力量将加侬压制在城堡中。
一百年后,康复的林克终于重新苏醒。他在一个神秘的女性声音的带领下遇见了一位长者,长者在告诉林克海拉鲁王国的遭遇后显现他的真实身分——海拉鲁国王罗姆的鬼魂。国王告诉林克萨尔达已经将加侬给压制在城堡内一百年了,体力已经到达极限。林克必须在加侬壮大自己的力量并破坏封印前拯救海拉鲁王国。
在他的冒险途中,林克来到了四个部族的城市并在居民的帮助下登上了神兽,成功地消灭了加侬制造来操纵神兽的邪恶魔物并得到四位英杰的能力。林克也逐渐恢复百年前的记忆并取得了消灭邪恶的光明武器——大师之剑。林克之后在重新恢复的神兽的帮助下和加侬一战,并成功击倒了他。但加侬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并解放成了最终型态,林克在萨尔达的帮助下经历了一番苦战,终于成功地让萨尔达使用自己最后的一点光之力将加侬消灭,林克和萨尔达依旧为王国带来了和平,两人现在得重新建立这个被邪恶侵蚀殆尽的王国。
登场角色
[编辑]主要人物
[编辑]- 林克(リンク,Link,声:高梨谦吾)
- 本作的男主人公,长着尖长耳的海利亚人。在设定图中身穿英杰服,脑后束发。诞生于近卫骑士世家,凭着与生俱来的用剑才能与毫不松懈的锻炼,以最年少者的身份升格成塞尔达直属近卫骑士。百年前盖侬复活之际,在众英杰们不支倒下的情况下,他为了保护塞尔达孤身对抗大量守护者,终于力竭而被送入复苏神庙沉睡百年。于游戏开始时复活,却因为长眠而失去了记忆。
- 萨尔达公主(ゼルダ,Princess Zelda,声:嶋村侑)
- 本作的女主人公,海拉鲁王国的公主。为抑制想要复活的盖侬的魔力已与其抗争了百年,即将濒临极限。
- 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精通考古学。在盖侬被预言将要复活之际,和林克一起在海拉鲁各地游走,调查希卡族(シーカー族)为对抗盖侬遗留下的遗迹和兵器。
- 作为王族,她肩负着必须遵从的封印灾厄的使命。然而即使从幼时起就进行大量修行,访问各地的精灵之泉,封印之力却迟迟不能觉醒。她为此感到深深的苦恼。被许多国民嘲弄是“半吊子公主”,在国内毫无人望。甚至到了被怀疑“并不是海拉鲁王亲生的假公主”的程度。想至少埋头于自己能做到的事而进行考古学研究,也被父亲视为逃避行为而遭到斥责。因此对和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的林克(以天才剑士的身份成为最年少的近卫骑士)怀有相当的自卑感,最初对他相当冷淡。然而随着两人在各地的旅程中解决种种危机,她渐渐敞开了心扉。
- 之后在女神之泉进行修行也无法觉醒封印之力,挑战最后的修行场拉聂尔山的修行也以失败告终。然而就在失意地下山后,灾厄盖侬复活了。英杰们在与盖侬和守护者们的对抗中倒下了。在林克也遍体鳞伤命悬一线的情况下,为从守护者的攻击下救下林克,她的封印之力终于觉醒,停住了守护者的行动。随后派希卡族人把倒下的林克搬运到复苏神庙,把大师剑插回迷失森林的底座后,将自己和盖侬一起封印在了海拉鲁城堡之中。
- 因为封印之力的影响,和林克一样经过百年岁月依然活着,外表也没有什么变化。
- 海拉鲁国王(ハイラル,
王 ,King Rhoam) 声:中博史 - 全名罗姆·博斯福莱姆斯·海拉鲁(ローム・ボスフォレームス・ハイラル,Rhoam Bosphoramus Hyrule),百年前灭亡的海拉鲁王国最后的国王,塞尔达的父亲。在盖侬灭国之时丧命,仅以灵魂的形式存在,化身为谜之老人指引林克。
- 灾厄加侬(
厄災 ガノン,Calamity Ganon) - 从一万年前起就一次次袭击海拉鲁王国的魔王盖侬的怨念。本作中和以往的魔王不同,是被称之为灾厄的概念。复活之时被拥有勇者之力的剑士和拥有神圣之力的公主封印。在故事开始的一百年前从海拉鲁城的地下再次复活,以魔力夺取了神兽和守护者,杀害英杰和国王,使得海拉鲁王国灭亡。然而塞尔达以只身之力抑制了盖侬并将他控制于海拉鲁城,因此并未能完全复活。
- 虽然本体被塞尔达抑制在海拉鲁城的主城,然而怀有强大魔力的怨念依然一次次现形,有时会引起血之满月(ブラッディムーン)使所有的魔物复活。即使是百年后的现在也对世界有巨大的影响,例如在海拉鲁各地形成了怨念的沼泽。
英杰
[编辑]为操作神兽而从各部落选出的人们、与手持驱魔之剑的林克。本应在百年前的大灾厄中操纵神兽对抗盖侬,却在神兽被盖侬夺取之际被禁闭在神兽之内,被由盖侬的魔力而生的魔物厄咒盖侬(カースガノン)袭击而失去了生命。在林克打倒厄咒盖侬后他们的灵魂得到解放,将自己的力量以“英杰的庇佑”的形式授予林克的同时,操作神兽在最终决战中削弱盖侬的体力。
- 林克(リンク,声:高梨谦吾)
- 米法(ミファー,Mipha,声:一色真由)
- 卓拉族的英杰。拥有治愈他人伤痕的力量“英杰米法的祈福”,操作神兽瓦・露塔。身为卓拉族的公主与林克自幼相识。性格含蓄内敛,虽然怀着对林克的思慕,但因为卓拉族和海利亚人的成长速度远远不同,又顾虑林克作为塞尔达的近卫骑士的立场等原因,无法坦言自己的内心,只能悄悄地以林克的尺寸来制作给未来夫婿的卓拉之铠,百年后终于能够将它送至林克手中。灵魂被解放后因为无法和林克等人一同游历而有所不甘的同时,也为可以操作神兽瓦・露塔再次助林克一臂之力而感到欢喜。
- 力巴尔(リーバル,Revali,声:山口登)
- 利特族的英杰。拥有制造上升气流的力量“英杰力巴尔的勇猛”,操作神兽瓦・梅德。在利特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弓箭手,本人也以此为傲。因此作为英杰的头领对林克显露出了对抗之心,认为自己才是英杰的核心,经常向林克挑衅。虽然灵魂被解放后对林克傲慢的态度也并无改变,但因为林克打倒了击败风咒加侬并平定了神兽瓦・梅德,终于从心底接受自己输得彻底,作出了“你才是我们的核心”这一评价。
- 达尔克尔(ダルケル,Daruk,声:武田幸史)
- 鼓隆族的英杰。拥有在周围张开结界保护自己的力量“英杰达尔克尔的守护”,操作神兽瓦・鲁达尼亚。在鼓隆族人当中也是相当强壮的大块头,称呼林克为“兄弟”。性格豪爽的同时,也有对容易钻牛角尖的塞尔达倍加关怀的一面,很重感情。不像其他鼓隆族人一样会在句尾加“~鼓隆”(ゴロ)。他在灵魂被解放后暌违百年地眺望海拉鲁的风景,这时和子孙阿沅遥遥相望认出了彼此,满足地说“这景色不赖”。
- 乌尔波扎(ウルボザ,Urbosa,声:下田玲)
- 格鲁德族的英杰。拥有在周围降下强力雷电的力量“英杰乌尔波扎的愤怒”,操作神兽瓦・娜波力斯。拥有作为战士的强大力量之外,对周围的人也充满关切,作为能理解塞尔达的人,言行都很顾虑她的感受。百年前灾厄复活之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却还是不敌,在神兽之中失去了生命。灵魂被解放后对于和自己同一部落出身的加侬发誓要赌上格鲁德族的决心一雪前耻。
开发
[编辑]《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由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负责制作,任天堂子公司Monolith Soft参与协助开发,游戏开发组成员超过100人,参与开发的人员超过300人,是任天堂有史以来开发规模最大的游戏之一[23][24]。游戏在2013年1月正式立项开发,在开发的最初,开发组制作了一个类似于系列初代的二维版本《塞尔达传说》作为游戏的原型,并在其中测试各种游戏的设计、想法、概念和游戏机制。在游戏开发者大会2017上,本作的总监藤林秀麿在讲演中展示该原型Demo[25]。为了能在游戏中的世界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制作组除了使用大幅度修改过的Havok作为物理引擎,还添加了名为“化学引擎”(Chemistry Engine)的游戏机制,允许游戏中的物体相互影响和引发类似现实世界中的交互反应;例如林克可以使用火把点燃草丛,而风可以使火蔓延到更广的地方,燃烧的草丛产生的热空气能让林克使用滑翔翼飞起来。本作的技术总监堂田卓宏表示正是这种元素之间的叠加会让玩家在探索游戏世界时有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和自由度[26]。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中整个海拉鲁大陆在地图设计布局上是以日本京都作为参考,这里是任天堂总部所在地和游戏总监藤林秀麿的老家[27]。游戏中的古代文明不少设计灵感是来自于日本绳文时代的历史,美术总监泷泽智解释绳文时代距今遥远,有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叠加在一起的神秘要素,与海拉鲁大陆固有的风格可以产生迷人的反差。
2017年2月3日,游戏开发正式完成,任天堂为此也举办了一个庆祝仪式[28]。
宣传与发布
[编辑]在2013年1月的任天堂直面会上,《塞尔达传说》系列制作人青沼英二宣布有一部面向Wii U平台的系列作品正在开发中[29]。在1年后的2014年E3游戏展上,任天堂在其网络发布会上公布了该游戏基于实机的首部预告片,并谈到游戏预计于2015年发售[30]。但之后宣布延期到2016年。在2016年4月,游戏确定会再次延期至2017年发售,并由原先的Wii U平台扩展到Wii U以及当时代号为“NX”的新主机上[31]。
在2016年E3上,任天堂正式公布了新塞尔达游戏的标题为《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并放出大量游戏消息,同时在展会上还提供了Wii U版本游戏试玩,这也是该届E3游戏展上,任天堂提供的唯一一款试玩的游戏。游戏获得了粉丝和评论者的积极响应[32]。在同年10月公布的任天堂Switch首部预告视频里,《旷野之息》作为其中一个演示游戏露面。而在12月7日的《吉米·法伦的今夜秀》上,任天堂北美主席雷吉·菲尔斯-埃米与主持人吉米·法伦一同演示了任天堂Switch版本《旷野之息》的演示,这也是任天堂首次展示任天堂Switch实机和实机运行游戏[33]。
2017年9月27日,任天堂香港和任天堂韩国公布视频短片,片中游戏制作人青沼英二宣布任天堂Switch版《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将于2018年初新增对繁简中文与韩文的支持,已购入其他版本的玩家也可通过补丁更新获得对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和韩文的支持[34][35][36]。在同年12月6日,任天堂确定中文版和韩文版游戏的发售日期为2018年2月1日,并将同时发售包含中文冒险指南或韩文冒险指南和游戏实体地图的限定版[3][4]。
追加下载内容
[编辑]2017年2月15日,任天堂公布了付费追加下载内容扩充票的内容,第1弹“试炼的霸者”与第2弹“英杰们的诗篇”分别于同年6月30日与12月8日提供下载。
2019年4月26日,游戏免费更新,支援《任天堂Labo Toy-Con 04: VR套装》中的VR眼镜,游戏全篇都可以透过VR来体验[37]。
音乐
[编辑]《萨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原声带 | |
---|---|
片冈 真央, 岩田 恭明, 若井 淑, 安田 拓朗, 田村 理游, 阿部 壮志, 近藤 浩治, 永田 権太, 峰岸 透, はま たけし, 横田 真人的原声带 | |
发行日期 | 2018 |
类型 | 游戏音乐原声 |
唱片公司 | 日本古伦美亚 |
评价
[编辑]评价 | ||||||||||||||||||||||||||||||||||||
---|---|---|---|---|---|---|---|---|---|---|---|---|---|---|---|---|---|---|---|---|---|---|---|---|---|---|---|---|---|---|---|---|---|---|---|---|
|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获得业界极高的好评。英国游戏杂志《Edge》给出本作10分的满分评价,美国游戏评论网站《IGN》、《GameSpot》和《Polygon》也给予10分满分,日本游戏杂志《Fami通》也给出本作40分的满分评价;这是《Fami通》第4次为《塞尔达传说》系列作品给出满分的评价。
获奖记录
[编辑]年份 | 奖项 | 类别 | 结果 | 来源 |
---|---|---|---|---|
2016 | 游戏评论家奖 | 最佳展出 | 获奖 | [52] |
最佳游乐器游戏 | 获奖 | |||
最佳动作冒险游戏 | 获奖 | |||
Gamescom | 最佳游戏奖 | 获奖 | ||
最佳 Wii U 游戏 | 获奖 | |||
游戏大奖 | 玩家票选:最期待游戏 | 获奖 | [53] | |
2017 | 日本游戏大奖 | 年度游戏大奖 | 获奖 | [54] |
金摇杆奖 | 评论家之选 | 获奖 | [55][56][57] | |
最佳视觉设计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获奖 | |||
最佳任天堂游戏 | 获奖 | |||
年度最佳游戏 | 获奖 | |||
游戏大奖 | 年度游戏 | 获奖 | [58] | |
最佳游戏开发 | 获奖 | |||
最佳美术指导 | 提名 | |||
最佳动作/冒险游戏 | 获奖 | |||
最佳游戏原声/音乐 | 提名 | |||
最佳声效设计 | 提名 | |||
2018 | 第21届D.I.C.E.游戏大奖 | 年度游戏奖 | 获奖 | [59] |
卓越游戏导演奖 | 获奖 | |||
卓越游戏设计奖 | 获奖 | |||
年度冒险游戏 | 获奖 | |||
技术卓越奖 | 提名 | |||
卓越美术导演奖 | 提名 | |||
游戏开发者选择奖 | 最佳音效奖 | 获奖 | [60][61] | |
最佳设计奖 | 获奖 | |||
年度游戏奖 | 获奖 | |||
最佳视觉美术 | 提名 | |||
最佳技术 | 提名 | |||
创新奖 | 提名 | |||
CEDEC大奖 | 程式与开发环境奖 | 获奖 | [62] |
销量
[编辑]《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作为任天堂Switch主机的首发游戏在2017年3月3日发售,游戏的双平台版本在日本地区首周总销量达到了22万份,其中Switch版本约有18.6万份,Wii U版约有4.4万份;分别为该周销量榜的第一和第四位[63]。在2017年3月底公开的任天堂财报中,《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的Switch及WiiU版本在全球共售出276万份。
截止至2024年9月30日,《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的任天堂Switch版本全球销量已达创纪录的3229万份[64],成为塞尔达传说系列销量最高的作品,Wii U版本的全球销量为170万份[65]。
联动
[编辑]在卡普空制作的《怪物猎人XX》中,加入了与《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的合作内容。玩家可以使用《旷野之息》的林克服装造型以及相关武器;艾露猫也有特别的相关服装[66]。
在任天堂Switch版本的《上古卷轴V:天际》中,玩家可以扫描相关的Amiibo玩偶获得《旷野之息》中林克服装造型以及大师剑和海利亚盾等相关内容[67]。
《异度神剑2》2017年11月7日的直面会上公布了与本作联动的消息,玩家可在11月9日以后通过完成相关任务在《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中获得《异度神剑2》男主角的服装[68]。
延伸作品
[编辑]2019年E3电子娱乐展上,任天堂宣布正在开发《旷野之息》的续作《萨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并播出首部预告片[69]。在几经延期后,《王国之泪》于2023年5月12日在任天堂Switch上发行。[70]游戏延续了《旷野之息》的优秀口碑,多家媒体给予满分评价。
2020年9月9日,任天堂公布本作的前传游戏《萨尔达无双 灾厄启示录》。游戏玩法将同于《萨尔达无双》,设定于旷野之息故事发生前100年,海拉鲁王国遭到灾厄加侬的袭击而沦陷。本游戏于2020年11月20日推出,至2022年1月末,全球销量超过400万。
注释
[编辑]- ^ 由任天堂旗下子公司Monolith Soft协力[1]
参考资料
[编辑]- ^ Reeves, Ben. Monolith Is Helping Work O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6-06-17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15日).
- ^ 『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の発売日は3月3日、Nintendo Switchと同時発売!. Fami通. 2017-01-13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日语).
- ^ 3.0 3.1 3.2 한국닌텐도, 「젤다의 전설 브레스 오브 더 와일드」의 발매일과 가격 공개 및 「ARMS」와 「별의 커비 스타 얼라이즈」의 발매 결정. 任天堂韩国有限公司. 2017-12-0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韩语).
- ^ 4.0 4.1 4.2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公布『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文版的發售日及宣布『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將決定發售及支援中文 !. 香港商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2017-12-0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 ^ Wang, Ross.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將成官方為 Wii U 推出的最後一款遊戲. Engadget. 2017-01-20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 ^ Goldfarb, Andrew. E3 2016: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Open World is 12 Times Bigger than Twilight Princess. IGN. Ziff Davis. 2016-06-14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 ^ George, Richard. New HD Zelda Revealed for Wii U. IGN. Ziff Davis. 2013-01-23 [2014-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6).
- ^ 8.0 8.1 Phillips, Tom. The big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nterview. Eurogamer. 2017-01-19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 ^ Gray, Kate. Is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the best-designed game ever?. Theguardian.com. 2017-05-30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Brown, Peter.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GameSpot.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11.0 11.1 11.2 11.3 Otero, Jose.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IG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 ^ Why Breath of the Wild is the future of blockbuster games. Theverge.com.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Sliva, Marty. New Gameplay Shown From The Legend of Zelda Wii U. IGN. Ziff Davis. 2014-12-05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6).
- ^ Pereira, Chris. Zelda Wii U's Open World Is as Big as the System Can Handle.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5-02-17 [2015-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 Phillips, Tom.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s the most ambitious Nintendo game in years.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16-06-14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5).
- ^ 16.0 16.1 Tach, David.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beginner's guide. Polygon. 2017-03-02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 ^ Tassi, Paul. Two Skills Break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Otherwise Creative Combat. Forbes. 2017-03-13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 ^ 18.0 18.1 Hilliard, Kyle.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Dungeons.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7-02-10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 ^ Phillips, Tom. The reward for collecting all 900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Korok seeds is a bit poo.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17-03-15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4).
- ^ Crecente, Bria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gets three new Amiibo, here they are. Polygon. Vox Media. 2016-06-14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5).
- ^ Kollar, Philip. You can unlock Links classic green tunic i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Polygon. 2017-03-08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 ^ 塞尔达制作人青沼英二:你们想操作女主角吗?还不快去买……. 触乐. 2017-01-20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Monolith Soft Are Helping Nintendo To Develop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bes. 2017-02-01 [2017-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Needs To Sell 2 Million Copies To Break Even On Its Development Costs. Forbes. 2016-06-30 [2017-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The Breath of the Wild team created a 2D Zelda prototype to test mechanics. Polygon. 2017-03-01 [2017-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Nintendo release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documentary video. 2017-03-14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Webster, Andrew.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map is based on Kyoto. The Verge. 2017-03-06 [201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 ^ Phillips, Tom. Let's take a look inside Nintendo'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wrap party. Eurogamer. 2017-02-06 [201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 ^ New HD Zelda Revealed for Wii U. IGN. 2013-01-23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6) (英语).
- ^ Farokhmanesh, Megan. New Legend of Zelda game for Wii U coming in 2015. Polygon. 2014-06-10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0) (英语).
- ^ McIlroy, Shaun. The Legend of Zelda will release in 2017 for NX, Wii U. Polygon. 2016-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英语).
- ^ 7 Fans React to Playing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IGN Access. IGN. 2016-06-15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Nintendo Show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unning on Nintendo Switch. IGN. 2016-12-07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英语).
- ^ 한국닌텐도, 「젤다의 전설 브레스 오브 더 와일드」 한글판 2018년 초 정식 발매 결정!. nintendo.co.kr.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決定將於2018年初正式發售『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文版!. nintendo.tw.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 ^ 炸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官方中文化!. 机核网.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任天堂實驗室「VR 眼鏡」宣布對應《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超級瑪利歐 奧德賽》兩作. 巴哈姆特. 2019-04-05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中文(台湾)).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ath Of The Wild Reviews. GameRankings. [2017-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ath Of The Wild Reviews. GameRankings. [2017-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 Switch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 Wii U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Edge. No. 304 (Future). April 2017: 104–107.
- ^ Schaefer, Emma.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EGMNow.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 ^ Romano, Sal. Famitsu Review Scores: Issue 1474. Gematsu. 2017-03-01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1).
- ^ Hilliard, Kyle. A New Era Dawns On Zelda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Nintendo Switch. Game Informer.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Gies, Arthur.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Polygo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Bell, Alice.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VideoGamer.com.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黄金眼. 游戏机实用技术. No. 414 (游戏机实用技术杂志社): 11.
- ^ Review: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s a Masterpiece. TIME.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 ^ Ryckert, Da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Giant Bomb.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Link has never been set so free. The Guardia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Pereira, Chris. Here Are E3 2016's Game Critics Award Winners. GameSpot. 2016-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 ^ Osborn, Alex. The Game Awards 2016 Winners Announced. IGN. 2016-12-01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 ^ The Grand Award goes to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PDF). Computer Entertain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 1. 2017-09-21 [2018-0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9-25).
- ^ Dwan, Hannah. Public voting and the nominations for the 2017 Golden Joystick Awards are now up.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10-27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3).
- ^ Dwan, Hannah. The 2017 Golden Joystick Awards winners have been revealed.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11-18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named ultimate game at the Golden Joysticks - BBC Newsbeat. BBC Newsbeat. 2017-11-17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英国英语).
- ^ Makuch, Eddie. The Game Awards 2017 Winners Headlined By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Game Of The Year. GameSpot.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 ^ Makuch, Eddie. Game Of The Year Nominees Announced for DICE Awards. GameSpot. 2018-01-14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 ^ McWhertor, Michael. Zelda, Horizon lead 2018 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 nominees. Polygon. 2018-01-05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 ^ Makuch, Eddi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Wins Another Game Of The Year Award. GameSpot. 2018-03-21 [201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2).
- ^ Doolan, Liam.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And Splatoon 2 Awarded At CEDEC 2018. Nintendo Life. August 23, 2018 [June 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2).
- ^ 「Nintendo Switch」発売3日間の販売数は約33万台。「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は合計23万本の「週間販売ランキング+]. 4Gamer. 2017-03-08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 ^ 任天堂株式会社:業績・財務情報 - 主要タイトル販売実績 Nintendo Switch専用ソフト. 任天堂ホームページ.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2) (日语).
- ^ 2021CESAゲーム白書 (2021 CESA Games White Papers). 计算机娱乐供应商协会. 2021. ISBN 978-4-902346-43-5.
- ^ 『モンハン ダブルクロス』コラボ情報一挙解禁! 『ゼルダの伝説 BotW』『ストライダー飛竜』『大神』『逆裁』など─最新PVやコラボ映像もお披露目. インサイド. 2017-03-10 [2017-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日语).
- ^ McWhertor, Michael. Skyrim for Nintendo Switch has a little Legend of Zelda in it. Polygon. 2017-06-12 [2017-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 ^ Nintendo 公式チャンネル, ゼノブレイド2 Direct 2017.11.7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映像, 2017-11-07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 ^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E3 2019展出影片,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中文(繁体))
- ^ Nintendo is making a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sequel. CNET. 2019-06-11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