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块肉余生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块肉余生录
封面,1849年连载第1版
原名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of Blunderstone Rookery (which he never meant to publish on any account)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类型小说
系列月刊:1849年5月– 1850年11月
语言英语
故事时代背景19世纪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封面设计哈布罗特·奈特
插图哈布罗特·奈特[1]
出版机构布拉德与埃文斯[2]
出版时间1850
出版地点英国
媒介印刷(连载、精装、简装)
系列作品
前作董贝父子
续作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块肉余生录[注 1],又译《大卫·科波菲尔》(英语:David Copperfield),全名《布伦德斯通贫民窟的大卫·科波菲尔之个人历史、历险、经历和观察(他从来没想以任何方式出版)》,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重要作品[3],著于1848—1850年。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故事以连载的方式刊登,用时两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藉“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4]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在1867年版中,狄更斯写到:“和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我也有一个心中最喜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5]

内容简要

[编辑]
“我与友善的侍者”

故事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1820年,大卫出生于英格兰诺福克大雅茅斯布伦德斯通镇,他的父亲六个月前刚刚去世。童年的大卫与母亲和家仆裴果提一起生活。七岁时,母亲嫁给了爱德华·摩德斯通。爱德华·摩德斯通和他的姐姐简随后一起搬了进来,大卫非常不喜欢他们。摩德斯通见大卫读书成绩欠佳就常常大打出手;大卫咬了他一口当作反击,结果被送入了寄宿学校萨伦学堂。学校校长是克里克尔先生,性情残暴。在那里,大卫与詹姆斯·斯蒂福、汤米·特拉德成为朋友。

大卫回家过节时,得知母亲生了孩子。大卫返回学堂不久,母亲和婴孩就双双离世,大卫立刻赶回家中。裴果提嫁给了巴吉斯先生。摩德斯通安排大卫到伦敦的酒商处工作——摩德斯通是其中的一名股东。大卫的房东,威尔金斯·米考伯被关进了负债人监狱(国王法院监狱),在那里关了几个月,释放后回到了普利茅斯。在伦敦再没有人照顾大卫了。在与米考伯交谈后他决定逃跑。

他从伦敦步行到丹佛,找到了他唯一的亲人——单身、古怪的贝西·特洛乌德姨妈。虽然摩德斯通想要回孩子的监护权,但姨妈决定照料他。姨妈将大卫改名为“特洛乌德·科波菲尔”,即“特洛”,该名字成为他在小说中众多名字之一。

当大卫步入成年,朋友来来去去。这包括裴果提一家,以及小艾米丽。艾米丽在与哈姆结婚的前夜,大卫的同学斯蒂福勾引了艾米丽,与她私奔,私奔后被抛弃。裴果提先生在伦敦找到了落魄的艾米丽。最后,艾米丽与叔叔一同移居澳大利亚。是故事中最大悲剧的前奏。房东女儿阿格尼丝则成了大卫的知心朋友。在小说里,米考伯深陷债务烦恼,但终于鼓起勇气,揭露了乌利亚·希普的骗局。米考伯被描述为虽然深受折磨,但依然和蔼可亲的人;他与狄更斯的父亲有类似的遭遇,因欠债而被短期监禁。

就主要人物而言,小说都交代了结局。裴果提的兄弟丹尼尔带著艾米丽去了澳大利亚,米古治太太和米考伯先生也一块上船。他们在新世界获得了幸福生活。大卫迎娶了漂亮而天真的朵拉·斯彭洛,后者在流产后撒手人寰。大卫最终回到了贤惠的阿格尼丝身边,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和阿格尼丝生育了至少五个孩子,并将其中的一位命名为贝西·特洛乌德。

人物

[编辑]
大卫和朵拉堕入爱河
  •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 小说的叙述人和半自传的主人公。他在书中表现出了坚韧的性格,同时也在后半部分暴露出自己的任性。在被贝西·特洛乌德姨妈收养后,他被改名为“特洛乌德·科波菲尔”。在小说中,他还有许多其它绰号。
  • 克拉拉·科波菲尔(Clara Copperfield)–大卫的慈母,被描述为天真、孩子气的人。在大卫去萨伦学校上学时去世,并带走了刚刚出生的婴儿。
  • 克拉拉·裴果提(Clara Peggotty) -- 科波菲尔家忠实的仆人,大卫一生的挚友(她被称为裴果提,是因为她与大卫的母亲重名)。当巴吉斯先生去世后,她获得遗产£3,000 –在当时数目可观。在丈夫去世后,裴果提照看大卫在伦敦的房间;回到雅茅斯后为侄子哈姆照料房间。在哈姆去世后,她照看贝西姨妈的房间。
  • 贝西·特洛乌德(Betsey Trotwood) -- 脾气古怪,心地善良;当大卫逃到家里时,贝西姨妈成了他的监护人。她曾在大卫出生的时候来看他,但当得知生下来的孩子是男孩而不是女孩时离开。贝西姨妈被描述成为对大卫关照有加的人,当摩德斯通先生来要人时挺身而出,保护大卫。虽然她是为公认的寡妇,但是贝西姨妈藏匿了自己落魄的丈夫,后者常常向她吃拿卡要。
  • 爱德华·摩德斯通(Edward Murdstone) -- 小说前半部分的主要反面人物,他是小大卫的继父,性情残忍,常常对他大打出手。大卫反咬了摩德斯通的手,结果被送入萨伦学堂。在大卫母亲去世后,摩德斯通先生把大卫送进了自己在伦敦的工厂,让他洗酒瓶。他曾经去贝西姨妈那里,想把大卫要回来。摩德斯通遭到贝西训斥后,似乎有些忏悔的意思,但他随后再婚,冷酷依然故我。
  • 简·摩德斯通(Jane Murdstone)–与摩德斯通先生同样残忍的姐姐,大龄未婚,在他结婚后一块儿搬进来住。简是大卫第一任妻子朵拉·斯彭洛的“闺蜜”,并挑拨了大卫与岳父之间的矛盾。之后,当她弟弟再度娶妻,她也随着过去,情形依旧如此。
  • 丹尼尔·裴果提(Daniel Peggotty) -- 裴果提的兄弟,谦虚而慷慨的雅茅斯渔民,照顾侄子哈姆和艾米丽,并欢迎大卫到来。当艾米丽与斯蒂福私奔后,他到各处奔走所搜。他最后在伦敦找到了她,之后移民澳大利亚。
  • 艾米丽(Emily) -- 裴果提先生的侄女,大卫儿时的朋友。在与哈姆结婚的前夜,她与斯蒂福私奔,后被抛弃。裴果提先生在伦敦找到了落魄的艾米丽。最后,艾米丽与叔叔壹同移居澳大利亚。
  • 哈姆·裴果提(Ham Peggotty) -- 裴果提先生的好侄子,艾米丽的未婚夫。他在营救斯蒂福的过程中遇难。
  • 詹姆斯·斯蒂福(James Steerforth) -- 大卫在萨伦学堂时期的玩伴,颇具人格魅力,是个孩子王;但他善于利用朋友,并让母亲满足自己的所求所愿,在争吵中使得梅尔先生丢掉工作。虽然,成年的斯蒂福十分具有魅力,但他品行不佳,勾引了艾米丽。最后,他在雅茅斯溺亡。
  • 汤米·特拉德(Tommy Traddles) -- 大卫在萨伦学堂的朋友。特拉德是少数不相信斯蒂福的孩子之一。他与大卫之后相遇,并成为终身挚友。特拉德虽然没有关系背景,但依然努力,最后成功,迎娶了索菲,当上了法官。
  • 威尔金斯·米考伯(Wilkins Micawber) -- 伤感、仁慈、糊涂,在大卫小的时候就与他成为朋友。米考伯先生由于债务问题进过牢房。大卫成年后在伦敦见到了他,在威克菲尔和希普那里为他找了工作。希普抓住了米考伯的前科,逼迫他参与自己的勾当,但米考伯终于勇敢地揭露了希普的恶行。米考伯最终移民澳大利亚,在经营农场上成就斐然,并成为当地长官。米考伯的原型是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他在狄更斯儿时也遇到了类似的经济问题。
    大卫的第二任妻子阿格尼丝
  • 迪克先生(Mr. Dick) -- 有些疯癫、孩子气,心地善良,是贝西姨妈的邻居,远房亲戚。他的疯癫被描述为与查理壹世的头有关。喜欢做大风筝,写“呈文”,但总也写不完。虽然疯癫,但迪克先生能明辨是非,不但和蔼,而且忠诚,情商很高,特别是在帮助解决斯特朗夫妇的婚姻危机上处理十分得当。
  • 阿格尼丝·威克菲尔(Agnes Wickfield) -- 威克菲尔先生成熟可爱的女儿,大卫儿时的玩伴。阿格尼丝暗中照顾了大卫许多年,并在他迎娶朵拉上给予许多忠告。在大卫返回英格兰后,他意识到自己对她的感情,阿格尼丝与大卫结婚,生育众多子女。阿格尼丝常常被评论家们攻击,认为她缺乏人物个性(大卫常常称她为“天使”,并没有更多的描述),然而最近的研究对她十分有利。实际上,阿格尼丝是亲职化英语parentification孩童,这解释了她为什么会无私,并似乎表现的很“完美”。
  • 乌利亚·希普(Uriah Heep) -- 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反面角色。希普最初是威克菲尔先生的秘书,后来成为合伙人。他是个典型的伪君子,常常自谦地声称“卑贱”,但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希普摆布威克菲尔和他人,但他做假账的勾当最终被米考伯揭发。通过伪造威克菲尔的签名,他私吞财物,挪用款项。希普愚弄威克菲尔,称这是威克菲尔醉酒时所为,并对此敲诈勒索。事情败露后,希普被迫交出钱财,但是侥幸逃过惩罚。希普对大卫等人怀著深深的恨恶。
  • 斯特朗博士(Dr. Strong) -- 大卫在坎特伯雷学校的校长,比他夫人年长许多。希普利用了他缺乏安全感的弱点,摆布了他。
  • 罗莎·达特尔(Rosa Dartle) -- 斯蒂福的堂亲,言语尖酸讽刺,与斯蒂福夫人同住。她暗恋斯蒂福,责怪艾米丽和斯蒂福夫人破坏她的恋情。她被描述为极其瘦弱,在嘴唇上有壹道疤痕,是被小时候的斯蒂福弄伤的。
  • 朵拉·斯彭洛(Dora Spenlow) -- 斯彭洛先生的女儿,可爱但糊涂,大卫的第壹任妻子。朵拉被描述为完全没有实践能力,与大卫的母亲相似。由于朵拉不会料理家务,婚姻最开始过得不快,但双方相互认错,日子过得快乐美满。朵拉是个天真的女孩,爱哭爱笑,喜欢自己的宠物狗吉卜。她对自己的问题没有意识,把大卫叫“都第”,认为自己是“娃娃媳妇”。由于流产,朵拉的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平静中离去。
  • 梅尔先生(Mr. Mell)–萨伦学堂的穷先生。他是唯一对大卫慈悲的人。他的母亲在济贫院生活,梅尔用自己的工资赡养她。当斯蒂福从大卫那里得知此事后,他利用消息,让克里克尔将他解雇。在小说的末尾,大卫从壹张澳大利亚报纸上看到了梅尔,他已经移民,成为当地的教师了。

出版

[编辑]

和狄更斯的其它小说一样,《大卫·科波菲尔》在1先令的价格连载了19个月,包括32页文字和哈布罗特·奈特·布朗英语Hablot Knight Browne的两页插图,最后的一个月是两集连发:[来源请求]

  • I – 1849年4月(第1–3章)
  • II – 1849年6月(第4–6章)
  • III – 1849年7月(第7–9章)
  • IV – 1849年8月(第10–12章)
  • V – 1849年9月(第13–15章)
  • VI – 1849年10月(第16–18章)
  • VII – 1849年11月(第19–21章)
  • VIII – 1849年12月(第22–24章)
  • IX – 1850年1月(第25–27章)
  • X – 1850年2月(第28–31章)
  • XI – 1850年3月(第32–34章)
  • XII – 1850年4月(第35–37章)
  • XIII – 1850年5月(第38–40章)
  • XIV – 1850年5月(第41–43章)
  • XV – 1850年6月(第44–46章)
  • XVI – 1850年8月(第47–50章)
  • XVII – 1850年9月(第51–53章)
  • XVIII – 1850年10月(第54–57章)
  • XIX-XX – 1850年11月(第58–64章)

中译本

[编辑]

林纾最早译有《块肉余生述》,“块肉”即孤儿,《块肉余生述》是林纾的译名(林纾另译有《贼史》,即《孤雏泪》或《雾都孤儿》)。译文都是简洁的文言文。

张谷若的译文达八十余万言,林纾的译本却仅三十万言。林纾对原文一向有很大的删改。

译文比较

[编辑]

绘画

[编辑]

电影改编

[编辑]

1956年香港电影《遗腹子》,由秦剑导演,改编自同名电台播音剧,该播音剧改编自此小说。[9]

注释

[编辑]
  1. ^ 林纾魏易1908年翻译的题目

参考资料

[编辑]
  1. ^ Hablot Knight Browne]](Phiz)
  2. ^ Bradbury & Evans
  3. ^ 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of Blunderstone Rookery (Which He Never Meant to Publish on Any Account).Dickens invented over 14 variations of the title for this work, see "Titles, Titling, and Entitlement t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Hazard Adams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l. 46, No. 1(Autumn, 1987), pp. 7–21
  4. ^ Autobiographical Elements in 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By The Book. The Knowledge Network.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15日). 
  5. ^ Preface to the 1867 Charles Dickens edition.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2). 
  6. ^ 林纾:《块肉余生述》第87~88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7. ^ 林纾:《块肉余生述》第35~36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8. ^ 张谷若译《大卫·考坡菲》第9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出版。
  9. ^ 岳清. 光影尋源:解構一九四八 - 一九六九 香港電影的繆斯. 香港: 乐清传播. 2009: 16–17. ISBN 978-988-17785-2-9. 

其他文献

[编辑]
  • Jeffers, Thomas L. Apprenticeships: The Bildungsroman from Goethe to Santayana. New York: Palgrave. 2005: 55–88. 
  • David Copperfield (Major Literary Characters series).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Harold Bloom. 255 pages. 1992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 Graham Storey: David Copperfield – Interweaving Truth and Fiction(Twayne's Masterworks Studies). 111 pages. 1991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 Approaches to Teaching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Edited by Richard J. Dunn. 162 pages. 1984 New York: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Barry Westburg: The Confessional Fictions of Charles Dickens. See pages 33 to 114. 1977 De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 Catcher in The Rye, J.D. Salinger; Penguin 1951
  • Black Books -TV Series/DVD – Assembly Film and Television/Channel 4, 2002; Episode 2, Series 1 – 'Manny's First Day.'
  • The University Society, Inc., New York (no date). Seven volume set, "The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illus. by Barnard, Cruikshank and many others.

外部链接

[编辑]

网上版本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