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际派 (中国共产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际派,全称共产国际派,是中国共产党内部早期的一个派系,以王明博古张闻天周恩来等人为代表人物。国际派的人物大多有苏联共产国际的背景,尊奉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宗旨,模仿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并在中国施行,忠实执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指示。他们主张模仿苏共的革命方式,在城市发起革命[1][2][3][4][5],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和“游击战争”等方针,与毛泽东等本土派人士一直存在矛盾。现今中共党史称国际派为“教条主义”的“左倾路线”。

发展历史

[编辑]

中共在成立初期,有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完全受共产国际领导。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但引起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等领袖的不满,指出两党革命宗旨不同、革命依据不同、盟友不同。陈独秀最终勉强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国民党合作,但对共产国际的对中共的指挥非常不满。1927年8月7日,共产国际派罗明那兹为代表,在汉口举行紧急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6]。会议上斥责陈独秀等人为“右倾机会主义”,改组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陈独秀等人进行清算。此次会议就是历史上的八七会议,自此国际派和毛泽东为首的国内派开始抬头。

1930年12月,共产国际王明回国,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逐渐开始取代总书记向忠发的权力。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担任的王明实际主持了中共中央的工作,并形成了自己的派系,掌握了中共的领导权。

1931年9月,王明前往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代理总书记一职由国际派的博古担任。博古否定了毛泽东的方针,剥夺毛泽东等人的军权,国内派失势。然而,中共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中央总书记后,被迫起用毛泽东等国内派人士,恢复毛泽东军权(周也从此成为毛的下属)。

在此之后,毛泽东由于其军事成就而逐渐成为中共的领导人,国际派渐渐失势,不少国际派人士转为支持毛泽东。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王明自莫斯科回到延安,试图执行共产国际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试图通过联合国民政府的方式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被毛泽东为首的国内派人士抵制,斥责为右倾投降主义。王明逐渐受到排挤。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内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树立毛泽东思想,以谋求摆脱苏联的控制。王明等国际派人物成为重点批判对象,遭到清洗,从此彻底失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杨奎松. 1920-1940年代莫斯科為中共提供財政援助情況概述 (PDF).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4年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3). 
  2. ^ 杨奎松. 1920-1940年代莫斯科為中共提供財政援助情況概述(上) (PDF).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4年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30). 
  3. ^ 杨奎松. 1920-1940年代莫斯科為中共提供財政援助情況概述(下) (PDF).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4年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30). 
  4. ^ 裴毅然. 中共初期經費來源 (PDF). 2011年6月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2). 
  5. ^ 陈永发. 中共建國初期的新歷史 (PDF). 2010年12月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30). 
  6. ^ 张宪文等主编.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08: 1212. ISBN 780643456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