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奴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玉佛寺的壁画
爪哇哈奴曼杖头傀儡英语Wayang golek戏偶

哈奴曼梵语हनुमान्;Hanuman),又叫摩楼底(Maruti),或译哈努曼哈鲁曼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神,拥有五张脸和十只手或四张脸和八只手,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解救阿约提亚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哈努曼是风神伐由(Vayu)之子[1][2]

在古印度文明大部分时期的文字和考古遗址中都缺少对他虔诚崇拜的证据。根据以对哈努曼的研究而闻名的美国学者菲利普·鲁根多夫(Philip Lutgendorf)的说法,在伊斯兰统治到达印度次大陆之后,出现了对哈努曼的崇拜。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他一直是冥想,杂技,摔跤等武术的守护神。他象征著内在自我控制力和对事业的服务[3][4][5]

根据近期学者对早期文本的各种估计,史诗的发展范围从公元前7世纪到前4世纪起,后期则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

简介

[编辑]

罗摩是大神毗湿奴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奴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

与孙悟空的关系

[编辑]

胡适钢和泰的观点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取自哈奴曼,认为两者在身份与人物设定上有相似处,哈奴曼的故事是在中印历史上的交往过程中传入的[6]季羡林的观点与胡适类似,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源自哈奴曼,在传入中国时与无支祁等传说整合,形成新的形象[7]陈寅恪则称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故事由《贤愚经顶生王升天故事和猿猴哈奴曼故事融合而来[8]。对孙悟空外来说持反对态度的鲁迅认为《西游记》受唐人小说影响甚大,而与汉译佛经所说并不相类,孙悟空非源于哈奴曼而源于无支祁[9]金克木则认为哈奴曼与孙悟空形象不同,汉译佛经中未曾提及哈奴曼和其大闹魔宫事,此段事迹在《罗摩衍那》又属后来添加,因此并不能证明此二形象存在关联[10]

其他

[编辑]

许多佛经都记载了猕猴的故事,例如:《贤愚经》卷十二,又出《弥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大唐西域记》卷四“猕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猕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猕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相关作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ibek Debroy. The Mahabharata: Volume 3. Penguin Books. 2012: 184 with footnote 686 [2020-05-24]. ISBN 978-0-14-31001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2. ^ J. Gordon Melton; Martin Bauman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Encyclopedia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2nd Edition. ABC-CLIO. 2010: 1310–1311 [2020-05-24]. ISBN 978-1-59884-20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3. ^ Constance Jones; James D. Ryan.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Infobase. 2006: 177–178 [26 May 2017]. ISBN 978-0-8160-756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October 2022). 
  4. ^ Lutgendorf, Philip. Monkey in the Middle: The Status of Hanuman in Popular Hinduism. Religion. 1997, 27 (4): 311–332. doi:10.1006/reli.1997.0095. 
  5. ^ Catherine Ludvik. Hanumān in the Rāmāyaṇa of Vālmīki and the Rāmacaritamānasa of Tulasī Dāsa. Motilal Banarsidass. 1994: 2–9 [2020-05-24]. ISBN 978-81-208-1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6. ^ 胡适. 《西遊記》考證. 读书杂志. 1923-02-04. 
  7. ^ 季羡林. 《羅摩衍那》初探 十二 與中國的關係. 季羨林全集 17.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44-245. ISBN 978-7-5600-9539-4. 
  8. ^ 陈寅恪.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30, 2 (2): 157–160. 
  9. ^ 鲁迅. 第三講 唐之傳奇文.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1924. 
  10. ^ 金克木. 第四章 “最初的詩”《羅摩衍那》. 梵語文學史.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