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周灭北齐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周灭北齐之战
日期572年4月-577年2月
地点
山西、河北、中原
结果 陈朝、北周灭北齐
参战方
北周陈朝 北齐
指挥官与领导者
周武帝
陈宣帝
宇文宪
黄法氍
吴明彻
杨坚
高纬
高延宗
兵力
十二万 至少十万[1]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北周灭北齐之战指的是北周陈朝联盟和北齐的战争,结果以前者获胜告终,北周成功统一北方,陈朝夺得淮南

北齐衰象

[编辑]

北齐的胡化风气十分重[2]。之所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是北齐统治集团是出自反汉化的六镇军人,[3]而且出现一种“西胡化”的倾向,也就是统治集团沉迷于西域胡人的歌舞娱乐当中,意志消沉。也使得相当多胡人因为歌舞伎艺得以得到高官厚禄,甚至与太后通奸[4][5]。整个国家处于贪腐横行的状态[6]

太建北伐

[编辑]

周武帝掌握大权后,始有讨伐北齐之议。先是在建德元年(572年)遣使南方陈朝,以期联合进攻北齐,陈宣帝表示同意,但要把樊、邓州让给陈朝,北周使者杜杲认为城池应该从北齐地盘那里取得[7]。之后双方多次通信,达成协议,建德二年(即太建四年, 573年)陈朝派出以吴明彻黄法氍为主帅的十万部队进攻北齐,吴明彻所部由秦郡出发,黄法氍由历阳出发。[8]

四月,黄法氍部将复广达在大岘(今天安徽含山东北)与北齐军接战,击败北齐军。又吴明彻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除掉州护城河的障木栅后,大军包围秦州。北齐派出军队救援历阳,被黄法氍所部所败,北齐又调遣府仪同三司尉破胡、长孙洪略带兵救援秦州。吴明彻派出猛将巴山太守萧摩诃单骑驰马冲阵齐军,斩杀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十余人,陈军乘机进攻,北齐军大败,陈军斩获不可胜计,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派出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组织军队抵抗陈军[9]

五月,黄法氍所部击破历阳,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随后亦降。[10]

六月,黄法氍攻克合州,程文季攻克泾州,吴明彻也进破仁州。

七月,吴明彻所部运动至峡口,攻克其北岸城,南岸守军皆弃城而走,陈军很快攻占仁州。随后吴明彻军夜袭寿阳守军,北齐巴陵王王琳统领的守军大败而逃,只得退守相国城及金城。

十月,吴明彻开始进攻寿阳,于肥水筑坝,引水灌城。城中苦于潮湿,士兵多数腹泻,手脚浮肿,死者十之六七。北齐调遣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等率军数十万救援寿阳,援军在距寿阳30里即扎营。陈军诸将见到北齐军军队数量众多产生了畏惧,问吴明彻:“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吴明彻回答:“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11]。吴明彻军随后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俘王琳王贵显、扶风王可朱浑孝裕、尚书卢潜、左丞李𫘦𬳿等,这些送到建康。北齐军的驼马和辎重尽为陈军所得。王琳身为存梁抗陈的领袖,且善抚士卒,甚得民心军心,战胜后的陈军中不断有将领旧友探视身为俘虏的王琳,甚至歔欷不能仰视。吴明彻见后,为防兵变,派人斩杀王琳。

太建北伐至此结束,陈军攻陷北齐数十城,淮南之地被陈朝所占。

北周起兵

[编辑]

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和齐王宪及内史王谊谋划伐齐,又派遣纳言卢韫三次问计于安州总管于翼。周武帝召集大臣于大德殿上通知伐北齐的计划,随后周武帝下诏伐齐。委任柱国陈王宇文纯、荥阳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王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领二万军队向黎阳进发,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领水军三万自渭水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统帅二万军队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帅统领三万军队守河阳道,常山公于翼帅众二万出陈、汝。[12],总计12万人。

八月,北周六路大军侵入北齐境内,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又周武帝所部六万进逼河阴,攻破外城,北齐军退保内城。又宇文宪所部攻占武济,兵锋指向洛口。周武帝见河阴难下,转而率军进攻金镛城,但遇到守城军队顽强抵抗,无法攻下。[13]

九月,北齐右丞高阿那肱自晋阳带兵救援洛阳,北周军此时因为久攻金镛城不下,加上周武帝生病,主动撤军。

此次出征周武帝曾与手下大臣讨论出兵计划,宇文弼认为北齐虽然失道,但是还有能干的大臣在,而且“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所以他认为应该取小道偷袭晋州[14],周武帝不听。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再次大举伐齐,周武帝吸取教训采用这条计。

十月四日,周武帝调遣军队伐齐,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随公杨坚统带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统带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统带前军。周武帝的计划是进攻晋州,以图吸引北齐主力来救援后进行决战,打败对方后再进逼北齐的首都[15]

北周军军至晋州,屯驻在汾曲。周武帝先调遣齐王宇文宪统带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宇文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赵王宇文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北齐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水关。又调遣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平阳城,周武帝每日从汾曲到平阳城下督战。北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负责带兵防守平阳城。围城不久,防守北城的晋州刺史崔景嵩,在夜晚遣使请降于北周,王轨带领众响应,打开北城门。当天天还没有亮,北周将领段文振,持槊和数十人率先登城,和景嵩同至尉相贵住处劫持了他。守军得知消息后士气崩溃,无心抵抗,晋州被北周攻克,俘虏相贵及甲士八千人。

此时,齐主和冯小怜在天池打猎,晋州的告急文书,从太阳升起到中午不停送来。右丞相高阿那肱却说:“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至傍晚,晋州使者再至,说:“平阳已陷”,高阿那肱才把晋州危机消息告诉。高纬听到后马上起身,但冯小怜恳请北齐后主再下一盘棋,高纬答应,延误了发兵时间。

十月二十五日,高纬亲率大军救援平阳,到达时平阳已被攻下,遂昼夜猛攻平阳,北周守城将领晋州刺史梁士彦领兵一万[16]与之展开激烈的战斗[17]。北齐军曾经挖地道进攻,但是被北周军拿木头塞住无法攻克。[18]

十二月初三,周武帝所部与宇文宪所部会合,救援平阳。初六,周武帝部队到达平阳与北齐军对阵。此时齐军东翼稍稍后退,冯小怜惨叫:“军败矣!”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也应声:“大家去!大家去!”高纬居然立即带着淑妃逃奔高梁桥。开府仪同三司奚长劝高纬:“半进半退,战之常体。今兵众全整,未有亏伤,陛下舍此安之!马足一动,人情骇乱,不可复振。愿速还安慰之!”武卫张常山自高纬身也劝谏说:“军寻收讫,甚完整。围城兵亦不动。至尊宜回。不信臣言,乞将内参往视。”高纬听后停止逃跑。但穆提婆拉着齐主手肘说:“此言难信。”高纬听后又和冯淑妃向北逃走。北齐军知道皇帝逃跑后士气崩溃,被北周军大败,死者万余人,军资器械被丢弃满地都是。只有安德王高延宗全军而退。

十二月十三日,北周军军至晋阳。十四日,高延宗称帝[19],大赦天下。十二月十七日,北周军击败北齐军,攻破晋阳[20]

建德五年(577年)正月十八日,北周军达到邺,围困邺城。随后击败北齐军,攻占邺城,高纬带数百骑逃亡。[21]逃亡途中传位太子高恒,又以高恒名义禅位给高纬的叔父瀛州刺史彭城王高湝。后被北周将领尉迟勤捉获,送至邺城。[22]因传诏使者在途中被擒,高湝亦没有收到传位诏书。

二月,高湝等北齐其余抵抗力量陆续被消灭,北周统一北方。唯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不投降,奉逃奔突厥的皇子高绍义为主,一直抵抗到隋朝开皇三年(583年)。

参考出处

[编辑]
  1. ^ 吾兵虽多,堪战者不过十万
  2.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北齐的鲜卑化与西胡化>,295页,黄山书社,2000年
  3.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北齐的鲜卑化与西胡化>,297页,黄山书社,2000年
  4. ^ 《北史》第五十卷·补列传第四十二[一]恩幸:“西域丑胡、龟兹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非直独守弄臣,且复多干朝政。……世祖时,恒令士开与太后握槊,又出入卧内无复期限,遂与太后为乱。及世祖崩后,弥自放恣,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厍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高舍洛等谋诛之。”
  5.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一卷:“假使国家尽失黄河以南,犹可作一龟兹国;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6. ^ 《周书》<韦孝宽传>:“政出多门,鬻狱卖官,惟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
  7. ^ 《北史》列传第五十八:“若欲合从,共图齐氏,能以樊、邓见与,方可表信。”杲答曰:“合从图齐,岂唯弊邑之利?必须城镇,宜待得之于齐。先索汉南,使臣不敢闻命。”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壬午,分命众军,以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忌监军事,统众十万伐齐。明彻出秦郡。都督黄法氍出历阳。”
  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齐师选长大有膂力者为前队,又有苍头、犀角、大力,其锋甚锐,又有西域胡,善射,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辛酉,战于吕梁。将战,吴明彻谓巴山太守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才不减关羽矣。”摩诃曰:“愿示其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毕,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陈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大力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大败,尉破胡走,长孙洪略战死。"
  10.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法怒,帅卒急攻,丙子,克之,尽杀戍卒。进军合肥,合肥朔旗请降,法禁侵掠,抚劳戍卒,与之盟而纵之。”
  11. ^ 《陈书·吴明彻列传》
  12.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丁丑,下诏伐齐,以柱国陈王纯、荥阳公司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王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宪帅众二万趋黎阳,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将舟师三万自渭入河,梁公侯莫陈芮帅众二万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常山公于翼帅众二万出陈、汝。谊,盟之兄孙;震,武之子也。”
  13. ^ “周师入齐境,禁伐树践稼,犯者皆斩。丁未,周主攻河阴大城,拔之。齐王宪拔武济;进围洛口,拔东、西二城,纵火焚浮桥,桥绝。齐永桥大都督太安傅伏,自永桥夜入中𬈁城。周人既克南城,围中𬈁,二旬不下。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守金墉,周主自攻之,不克。”
  14. ^ 《隋书》卷五十六:“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
  15. ^ "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往攻之,彼必来援;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混同文轨。"
  16. ^ "甲戌,周以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安定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之"
  17. ^ "齐师遂围平阳,昼夜攻之。城中危急,楼堞皆尽,所存之城,寻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外援不至,众皆震惧。"
  18. ^ 齐人作地道攻平阳,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周人以木拒塞之,城遂不下。
  19. ^ "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
  20. ^ 周主攻东门,际昏,遂入之,进焚佛寺。延宗、敬显自门入,夹击之。周师大乱,争门,相填压,塞路不得进。齐人从后斫刺,死者二千余人。周主左右略尽,自拔无路。承御上士张寿牵马首,贺拔伏恩以鞭拂其后,崎岖得出。齐人奋击,几中之。城东道厄曲,伏恩及降者皮子信导之,仅得免,时已四更。延宗谓周主为乱兵所杀,使于积尸中求长鬣者,不得。时齐人既捷。入坊饮酒,尽醉卧,延宗不复能整。
  2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壬辰,周师至邺城下;癸巳,围之,烧城西门。齐人出战,周师奋击,大破之。齐上皇从百骑东走。“
  22. ^ 己亥,至南邓村。尉迟勤追及,尽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