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程式设计
事件驱动程式设计(英语:Event-driven programming)是一种电脑编程范型。这种模型的程式执行流程是由使用者的动作(如滑鼠的按键,键盘的按键动作)或者是由其他程式的讯息来决定的。相对于批次程式设计(batch programming)而言,程式执行的流程是由程式设计师来决定。批处理(batch)的程式设计在初级程式设计教学课程上是一种方式。然而,事件驱动程式设计这种设计模型是在互动程序(Interactive program)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
事件驱动程序可以由任何程式语言来实作,然而使用某些语言来撰写会比其他的语言来的简单。有些整合开发环境(简称IDE)也会影响实作事件驱动程式设计的难易程度。有的 IDE 会使的开发工作变的很简单,有的则否。
概观
[编辑]取代传统上一次等待一个完整的指令然后再做执行的方式,事件驱动程式模型下的系统,基本上的架构是预先设计一个事件回圈所形成的程序,这个事件回圈程序不断地检查目前要处理的资讯,根据要处理的资讯执行一个触发函式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中这个外部资讯可能来自一个目录夹中的档案,可能来自键盘或滑鼠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时间事件。
对一个事件驱动(event driven)系统进行程式设计,因此可以视为改写系统预设触发函式的行为,来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动作。输入的事件可以放进事件回圈或者是经由已经注册的中断处理器来与硬体事件互动;而许多的软体系统使用了混和这两种技术的处理。预先设计好的演算法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他们被需要的时候,就会在适当的时机被触发。也因此提供了一个模拟中断驱动环境(interrupt driven environment)的软体抽象架构。事件驱动程式设计基本上包含了许多小程式片段,这些小程式片段被称为事件处理器并且被用来回应外部的事件与分发事件。通常尚未被事件处理器处理的事件,都会被系统放在一个称为事件伫列的资料结构中,等待被处理。
许多情况下,事件处理器可以自己触发事件,因此也可能形成一个事件串。 事件驱动程式设计的著重于弹性以及非同步化上面,并且企图尽可能的modeless。 图形用户界面这类程式就是典型的事件驱动设计方式。
计算机作业系统是事件驱动程式的典型范例。在作业系统的最底层,中断处理器的动作就像是硬体事件的直接处理器,搭配著 CPU 执行分配事件规则动作。对软体处理程序而言,基本上作业系统可视为一个事件分配器,传送资料和软体中断给使用者自己写的软体处理程序。
相对应于批次程式设计
[编辑]下面是两个数相加的范例,分别用批次版本与事件驱动版本来撰写
批次版本
[编辑]read a number (from the keyboard) and store it in variable A[0] read a number (from the keyboard) and store it in variable A[1] print A[0]+A[1]
事件驱动版本
[编辑]set counter K to 0 repeat { if a number has been entered (from the keyboard) { store in A[K] and increment K if K equals 2 print A[0]+A[1] and reset K to 0 } }
事件驱动程式框架与程式库
[编辑]- Eiffel Event Library [1]
- Liboop, event loop management library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bsigc++, a callback framework for C++
- libevent, an event notification library for C/C++
- REBECA, Event-Based Electronic Commerce Architecture
- Tcl, Tcl language has event driven programming built in
- Twisted, Python
- POE, Perl
- PRADO, a component-based and event-driven Web programming framework for PHP 5
- Gui4Cli, an event driven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