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
《中华五千年》是一个香港电台广播节目,1983年4月4日开播[1]至2000年停播,一共九百集,为香港电台最长寿的历史教育广播剧。
概述
[编辑]这个节目由香港历史学者张伟国撰稿。最初由魏便利主持,编导郑启明间中亦有主持(由明朝时期开始)。由清朝后期开始,梁家永加入主持行列;在民国以后,梁家永正式接任主持,郑启明则继续间中主持。开场及尾场分别有“播音皇帝”锺伟明报幕,及后由蔡雅各报幕,最后尾场由主持报幕。
本节目的开场曲及收场曲,均出自《黄河钢琴协奏曲》前奏《黄河船夫曲》1970年代的版本。丽的电视的1980年由奇女子狄娜主持的历史节目《细说当年》,亦使用本曲。
在第一集中最初定出整套广播剧由原始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为止,但最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为止。第九百集为总结,由《神州五十年》取代。介绍对每个时代政治、文化、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除了以讲述以外,还会依据史实以戏剧化形式表达出来。
节目以中学生及对历史感兴趣的家庭听众为主,播出后听众反应热烈,并且得到教育等各界支持[2]。香港电台在1987年4月12日为纪念本节目播出4周年,举办午餐座谈会,邀请了时任教协会长、教育界立法局议员、基本法起草委员司徒华任主礼嘉宾及作专题演讲[3]。由于节目深受欢迎,香港电台其后推出同类型节目《神州五十年》;而且为方便市民大众,香港电台将全数九百集以RealMedia形式上载到中华五千年网页中[4],及于2013年推出流动应用程式《中华五千年盛世版》。近年因应在香港电台第五台《文化四合院》时段重播,香港电台将中华五千年网页中的RealMedia版本更换为声音清晰的MP3版本,并推出podcast版,每周更新一次,由2011年12月6日开始与重播的重温同步推出。
内容
[编辑]中华五千年对古代的史事著墨较少,对近代的愈来愈多。
- 001集- 40集:原始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
- 041集- 84集:秦朝、西汉、东汉
- 085集-102集:三国时代
- 103集-152集:西晋、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
- 152集-189集:隋代、唐代、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之治
- 190集-260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黄巢之乱、辽代、五代十国
- 261集-321集:北宋、王安石变法
- 322集-353集:南宋、金代
- 354集-427集:蒙古兴起、吞金灭宋、元朝
- 427集-467集:朱元璋兴起、明朝建立、靖难之变、明成祖永乐皇帝、郑和
- 468集-525集:明朝中叶
- 526集-584集:满洲兴起、明末民变、满清入关、郑成功抗清
- 585集-638集:康熙、雍正、乾隆
- 639集-689集:清朝中叶、列强环峙
- 690集-728集:甲午之战、百日维新、孙中山革命、武昌起义
- 729集-781集:袁世凯、北洋政府、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军、中共成立、蒋介石北伐、军阀混战
- 782集-849集:日军侵华、八年抗战
- 850集-899集:国共内战、中共建政
- 900集:〈总结〉
年度与集数
[编辑]- 1983年4月4日(星期一)首播,逢周一播放。
- 首年播放了39集。此后每年约播放52集,到2000年完结。
播放年份 | 由 | 至 | 备注 |
---|---|---|---|
1983 | 001集:轩辕黄帝 | 039集:秦王政即位 | 1983年12月26日晚上七时,香港电台第一台播放第39回[5] |
1984 | 040集:韩非与李斯 | 091集:割据江东 | 1984年12月31日晚上七时,香港电台第一台播放第91回[6] 1984年9月17日转播广州亚洲杯外围赛,节目暂停一次 |
1985 | 092集:三顾草芦 | 142集:苏绰定制 | |
1986 | 143集:梁朝文风 | 194集:史思明反叛 | 1986年1月6日晚上七时,香港电台第一台播放第143回[7] |
1987 | 195集:李白杜甫 | 245集:徐温专政 | |
1988 | 246集:南唐建国 | 296集:吕惠卿执政 | |
1989 | 297集:沈括使辽 | 347集:全真道教 | |
1990 | 348集:绍熙内禅 | 399集:东征日本 | 1990年9月16日周日重播第384回“汉法之争”; 同年9月23日周日重播第385回“钓鱼城之战”[8] |
1991 | 400集:海都之乱 | 450集:建文继位 | |
1992 | 451集:燕王起兵 | 500集:严嵩失势 | |
1993 | 501集:海瑞上疏 | 550集:荥阳大会 | |
1994 | 551集:谷城事变 | 600集:南洪北孔 | |
1995 | 601集:真假达赖 | 651集:林则徐禁烟 | 1995年12月25日播出第651回 |
1996 | 652集:鸦片战争 | 701集:瓜分危机 | 1996年1月1日播出第652回 1996年5月6日播放第669回“忠王东征”; 同年5月13日播放第670回“祁门统兵” |
1997 | 702集:时务学堂 | 753集:冯玉祥兵变 | 1997年12月1日播放第749回“孙越会谈”; 12月8日播放第750回“国共合作” |
1998 | 754集:孙中山逝世 | 806集:七七事变 | |
1999 | 807集:淞沪会战 | 858集:中原突围 | |
2000 | 859集:南京谈判 | 900集:总结、回顾 |
播音员
[编辑]锺伟明饰演管仲、周室王孙满、郑玄、刘备、东晋王导,嵇康、魏徵、宋璟、后唐明宗、宋太祖、杨业、寇准、文彦博、南宋张浚、文天祥金代王重阳、蒙古也速该、明朝道衍、清代李光地、利玛窦、曾国藩、安治泰、孙中山、王国维、于右任、方振武、张群、郑正秋、沈钧儒、陈济棠、毛怡卿、宋哲元、赵戴文、陈垣、熊式辉、卢汉、罗富国、杨慕琦、罗斯福、毛泽民、陈布雷、刘伯承、陈寅恪、宋希濂、马步芳等人物。
李再唐饰演的历史人物,例如秦始皇、汉武帝、关羽、前赵刘曜、后赵石虎、唐太宗、孟浩然、后梁太祖、王安石、岳飞、拖雷、木华黎/木合黎、明成祖、张居正、小西行长、多尔衮、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褚英、清高宗乾隆皇帝、洪秀全、袁世凯、毛泽东等人物。
李学斌饰演轩辕黄帝、舜、禹、成汤、齐桓公、张仪、孙膑、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荆轲、张良、汉文帝、卫青、李陵、汉宣帝、汉光武帝、汉章帝、诸葛亮、祖逖、王猛、北魏太武帝、陈朝陈霸先、李靖、薛仁贵等人物。
朱曼子饰演嫘祖、娥皇、申后、赵庄姬、赵惠后、如姬、吕后、卫子夫、孝宣王皇后、王昭君、和熹皇后、窦妙、绿珠、张夫人、王贞风、章要儿、宣华夫人、长孙皇后、文成公主、武则天、辽圣宗朝萧太后、金末杨妙真、清高宗继皇后、慈禧太后(八国联军入京前)、宋庆龄及贝丝·杜鲁门等人物。
蔡雅各饰演李广利、汉景帝、曹植、唐中宗、高仙芝、唐肃宗、牟羽可汗、唐德宗、北宋吕蒙正(273回)、苏辙、金国完颜阿骨打、南宋韩世忠、虞允文、蒙古札木合、清代努尔哈赤。
简伟安饰演周武王、周成王、文种、秦二世、项庄、汉哀帝、太史慈、刘禅、曹髦、拓跋珪、北魏孝明帝、宇文邕、唐代孝达和尚(164回)等。
林友荣饰演屈原、刘邦、晁错、司马懿、石崇、刘渊、东晋周伯仁,唐高宗、高力士、杜甫、金兀术、金末李全、清代曹𫖯、柴大纪、道光皇帝、威妥玛、康有为、黎元洪、冯国璋、钱能训、蒋介石等人物。
陈炳球饰演帝尧、伊尹、周公旦、孔子、廉颇、东晋王敦,魏延、辽代耶律乙辛、北宋吕惠卿、蒙古克烈部王汗、辽帝、孙传庭、还有佐治·邦雅曼·克里蒙梭、张景惠、周寿臣、谭延闿、荣宗敬、魏德迈等人物。
曾永强饰演姜太公吕尚、孙武、赵高、张角、王允、狄仁杰、李林甫、李白、史浩、史弥远、王振、叶梦熊、詹姆斯·康德黎、奕劻、梁士诒、陆荣廷、陆征祥、吴稚晖、吴佩孚、孔祥熙、阎锡山、贺敏学、梅贻琦、矶谷廉介、周佛海、酆悌、科德尔·赫尔、顾祝同、近卫文麿、铃木贯太郎、林献堂、葛量洪、董必武、陈序经、包尔汉·沙希迪、袁鸿逵等人物。
莫家驹饰演夏桀、子路、樊哙、张飞、雍闿、石勒、安禄山、周祖培、克洛德维希·卡尔·维克托、崔玉贵、倪嗣冲、靳云鹏、陈炯明、吴景濂、冯玉祥、张作相、谢晋元、彭德怀、陈三立、、莫德庇、陈光、汤恩伯、任弼时、艾力汗·吐烈、史太林、叶得根、傅作义、李弥等人物。
温泉饰演董仲舒、司马迁、班固、三国时代刘放、邓艾,北宋吕诲,元太宗窝阔台,还有牛金星、朱弘昭、杨镐、丰臣秀吉、荣禄、瑞澂、张勋、牧野伸显、张作霖、陈维周、黄金荣、韩复榘、郑孝胥、刘文龙、何东、盛世才、曾养甫、龙云、东条英机、陈仪、吴忠信、钱穆、达扎·阿旺松绕图多旦巴杰增等人物。
车森梅饰演虞姬、赵飞燕、拖雷王妃莎儿合黑帖妮、林黛玉、吴敬君、宋美龄。
姚秀铃饰演张丽华、上官婉儿、珍妃、溥仪(童年)、贺子珍、丁玲、裘丽琳、崔月犁等人物。
丁茵饰演班昭、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孙太夫人(孙策、孙权生母)、北魏冯太后、田川氏 (郑成功母)、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生母)、慈禧太后 (五大臣出洋(718回)以后)、梁就光、项佩瑜等人物。
谭翠莲饰演陈朝冼夫人、蒙古月伦太后(第354-355回)、元太宗皇后脱列哥那、宋霭龄、陈璧君、毛福梅、林江迈等人物。
谢蕴仪饰演武宣卞皇后(曹丕、曹植生母)、萧文寿,金代元好问母亲王氏(365回)。
足球评述员李德能长年活跃于广播剧演出,饰演东汉班勇,三国时代关平、李胜,东晋司马睿,五胡十六国苻坚,辽太祖,梁代王僧辩,唐代唐睿宗、杨国忠、史朝义,晚唐宰相李德裕,辽道宗、耶律大石,北宋王钦若、包拯、曾布,南宋曲端,成吉思汗、明太祖、清太宗、民国马师曾等人物。
倪秉郎饰演楚庄王(013回)、谢石(116回)、惠能(179回)、谭嗣同。
殷勤(胡荣坚)饰演唐代南霁云(192回)、李惟岳(201回)、姚令言(202回)。
罗嘉玲饰演蒙古帖木仑(第354回)、元代鲁国公主祥哥剌吉(第409、415回)、鞑靼三娘子(503回)、明末名妓柳如是(553-554回)。
刘昭文饰演辽太宗耶律德光(249回)、辽穆宗(269回)、北宋石守信、宋真宗、岳飞部将张显、金朝李通、宋理宗、蒙古合撒儿(第355回)。
蔡映玉饰演辽朝述律太后(249回)、宋太宗李皇后(274回)、辽朝赵国公主耶律纠里(301回)、南宋梁红玉(325回)、蒙古豁阿婆婆(老仆豁阿黑臣)(第355回)。
曾月娥饰演小周后、李清照、铁木真夫人孛儿帖(第355回),还有婉容、龙国壁、章亚若、唐筼等人物。
翟耀辉饰演安南丁朝先皇丁部领(264回)、北宋慕容延钊(262回)、张齐贤(273回)、南宋张俊(328回)、金朝完颜亮、丘处机(青年)、民国吴宓、石敬亭等人物。
张建浩饰演契丹太子耶律倍(249回)、辽道宗皇太子耶律濬(301回)、宋孝宗,还有载沣、张闻天、秦德纯、陈潭秋、阿合买提江·哈斯木、费正清、罗荣桓、缪启威、乌兰夫等人物。
锺杰良(锺杰武)饰演辽道宗驸马萧挞不也(301回)、十四阿哥胤禵、敦诚(敬亭)、奕䜣、李经方、袁克定、 杨明斋、 曹锐、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溥仪、酒井隆、马仲英、华克之、佟麟阁、杨成武、朱绍良、嶋田繁太郎、龙绳祖、蒋渭川、刘汝明、乌力吉等人物。
李学儒 饰演 吕布、英国大使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s)。
卢伟力饰演孙权、锺会、刘聪、东晋刘琨,隋炀帝、唐玄宗,施耐庵、方孝儒、朱由崧、伍廷芳、李大钊、周信芳、闻一多、王云五、丘吉尔、俞鸿钧、曾联松等人物。
萧亮有一段时间替香港电台主持节目,曾饰演三国时代司马昭、宋代司马光。
编导及主持人郑启明曾饰演秦舞阳、汉元帝、卢植、魏明帝曹叡、印度戒日王(169回)、李后主李煜、范仲淹、宋高宗赵构、陆秀夫、耶律楚材、李从荣、汪直、舒尔哈齐、曹雪芹、光绪皇帝、陆皓东、廖仲恺、蔡元培、曹云祥、张静江、王明、刘少奇、瞿秋白、刘志丹、邹韬奋、贝德士、田汉、戴安澜、项英、左权、葛敬恩、陈云、何思源、朱景喧等人物。
编导叶世雄饰演荀攸、杨仪、五代李从厚、辽代张孝杰、清代代善、邓廷铿、民国曹锟、陈廉伯、胡毅生、蒋百里、陈公博、荣德生、桥本群、康生、昭和天皇、程潜、王震等人物。
副广播处长戴健文 饰 王经(099回)、章士钊、邓小平等人物。
体育节目主持梁国滔 饰 朱振(104回)、慕容𬀩(117回)、拓跋嗣(123回)、高昌人马玄智(169回)、唐代张易之(180-181回)。
陈耀华 饰 王凝之(120回)、唐中宗太子李重俊(182回)、赵明诚(334回)、马林(共产国际)、邵力子、茅盾、徐向前等人物。
劳浩荣饰演后唐庄宗李存勗(238-243回)、后周世宗柴荣(259-260回)、宋代韩琦、宋钦宗、辛弃疾、金代元好问(365回)。
卢世昌饰演元世祖忽必烈(382-407回),元顺帝、嘉庆帝、还有民国徐世昌、马歇尔、白崇禧、聂荣臻、索康·旺钦格勒等人物。
董丽诚饰演宋代尹洙284回、宋仁宗、秦桧、范成大、郝经(386-387回)。
周志强饰演辛弃疾的同伴贾瑞(340回)、贾似道密使宋京(387回)。
周国丰饰演崇祯皇帝、宋教仁、傅斯年、陈果夫、王实味、吴国祯、梁思成、唐君毅等人物。
施介强饰演扩廓帖木儿、杨应龙、杜松、弘光帝、贺人龙、林爽文、僧格林沁、段祺瑞、孙传芳、顾竹轩、朱德等人物。
丁家湘饰演袁宗皋、刘瑾、严嵩、宇喜多秀家、雍正皇帝、张彪、李时珍、徐光启、吴炳湘、李自成、鲍罗廷、薛觉先、林彪、赫尔利、张辅等人物。
助理广播处长周伟材饰演莽古尔泰、倭仁、陶启胜、内田康哉、何叔衡、司徒拔、帕维尔·米夫、芳泽谦吉、土肥原贤二、杜月笙、上官云相等人物。
蔡浩梁饰演汪精卫、徐树铮、松井石根、孙立人、黄克诚、杜鲁门、罗汝才、马士英等人物。
杨吉玺饰演伊藤博文、陈独秀、吉田茂、板垣征四郎、张治中、陈毅、杜重远、潘汉年等人物。
李志刚饰演蒋翊武、谢绍敏、苏兆征、李济深、夏斗寅、于学忠、卜万苍、贺衷寒、陈昌浩、威廉·亨瑞·端纳、柳川平助等人物。
胡世杰饰演戴季陶、宋子文、郑位三、粟裕、许世友、黄敬、丁明南、奎璧、等人物。
谭树强饰演吴廷康、卡尔·拉狄克、蓝普森、金树仁、唐嘉鹏、四川军阀邓锡侯、约瑟夫·华伦·史迪威、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叶谢耶夫、司徒雷登、黎吉生等人物。
李仁杰饰演和珅、谢福音、胡汉民、刘纪文、杨虎城、徐祖诒、叶剑英、胡宗南、宋时轮等人物。
新闻部邓志涛饰演黄郛、秦邦宪、叶挺、周士第、李先念、热振活佛等人物。
吴志森,前香港电台电视节目《头条新闻》的主持,饰演杜聿明、薛岳、戴笠、张治中等人物。
历史学家麦劲生饰演北宋狄青、民国唐绍仪、胡适、宋子文等人物。
萧树胜饰演李汉俊、邹瑞彭、陈友仁、陈寅恪(青年)、汉斯·冯·塞克特、孙凤鸣、陈赓、帕提赫·莫斯里莫夫、杨友梅、孔令杰等人物。
参考资料
[编辑]- ^ 1983年4月4日(星期一),香港《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二页
- ^ 1987年4月14日(星期二),香港《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一页 编年形式叙述历史 始于远古终于文革 “中华五千年”节目最宜中学生收听
- ^ 1987年4月11日(星期六),香港《华侨日报》,第六张;第四页 港台节目“中华五千年” 四周年纪念午餐座谈会
- ^ 港台:经典如何现代化? 《溯兰》Vol. 5,第14页,2008年7月
- ^ 香港电台节目表“今乐府”,《华侨日报》,1983年12月26日,页十九。剪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电台节目表“今乐府”,《华侨日报》,1984年12月31日,页十一。剪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电台电视”节目表,《华侨日报》,1986年01月06日,页13(第四张第一页)。
- ^ 《Air Wave》杂志,1990年9月号,页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