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
气旋季总结图
气旋季长度
首个系统形成3月31日(台风康妮
末个系统消散11月29日(热带低压 26W
最强风暴
名称圣帕
 • 最高风速205 km/h(125 mph)
10分钟平均风速
 • 最低气压910 hPambar
气旋季统计
热带低压数44个
风暴数24个
台风数16个
超级台风数5个 (非官方)
死亡人数463人
财产损失$77.3亿(2007年美元
相关条目
太平洋台风季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2007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六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东京台风中心命名,而在该地区的热带低压的编号都以W字母作结。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区域专责气象中心东京台风中心
热带气旋等级
等级 风速
猛烈台风 ≥105
≥194公里每小时
强烈台风 85–104节
157–193公里每小时
台风 64–84节
118–156公里每小时
强热带风暴 48–63节
88–117公里每小时
热带风暴 34–47节
63–87公里每小时
热带低压 22–33节
41–62公里每小时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编辑]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总共产生了24个热带气旋。以下所有风暴资料皆是根据日本气象厅的季后报告重新编写而成。

台风康妮 (Kong-rey)

[编辑]
台风(JMA
3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3月31日-2007年4月6日
强度145 km/h(90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在3月31日,一热带低压于密克罗尼西亚之东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康妮。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4月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4月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4月6日,它转化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玉兔 (Yutu)

[编辑]

PAGASA:Amang

强烈台风(JMA
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5月15日-2007年5月23日
强度175 km/h(110 mph(十分钟) 
935 hPambar

在5月15日,一热带低压于关岛以南偏东形成。5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玉兔。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5月2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再在较后时间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桃芝 (Toraji)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7月3日-2007年7月5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在7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现一热带低压在海南岛之东南形成,不过日本气象厅到7月3日才承认这个热带低压。它在7月4日于海南岛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桃芝。同日,它在越南登陆并消散。

台风万宜 (Man-yi)

[编辑]

PAGASA:Bebeng

强烈台风(JMA
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7月7日-2007年7月17日
强度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在7月7日,一热带低压在关岛之东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万宜。7月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7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不过6小时后就再将它降格为台风。7月14日中午12时,万宜于日本鹿儿岛县指宿市登陆。下午1时,万宜于日本鹿儿岛县鹿屋市登陆。下午8时半,万宜于日本高知县土佐清水市登陆。7月15日上午4时,万宜于日本和歌山县东牟娄郡串本町登陆。当日早上,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7月17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天兔 (Usagi)

[编辑]
强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7月28日-2007年8月4日
强度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45 hPambar

在7月28日,一热带低压在塞班岛之东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天兔。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7月3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8月2日17时,它在日本宫崎县日向市登陆,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3日0时,它在日本山口县宇部市登陆,并减弱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8月4日12时,它在日本青森县五所川原市登陆。同日13时,它在日本青森县陆奥市登陆,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帕布 (Pabuk)

[编辑]

PAGASA:Chedeng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8月5日-2007年8月11日
强度120 km/h(75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在8月5日,热带风暴帕布在关岛之西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台湾屏东县满州乡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8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在香港天文台以西约30公里海面掠过。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重新发出报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但它的中心再往南移动,并再次增强,香港天文台再次把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帕布于南海北部打了个转,再次增强,并转向东北移动,正面吹袭香港西部,令香港天文台在2007年8月10日早上七时五十分至下午二时三十分期间,不足七小时内先后发出一号戒备信号、三号强风信号及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港交所亦于当日下午二时四十五分终止当日之交易时段。于同日傍晚,当帕布掠过香港西部及后海湾时,帕布急剧改变其移动方向,由原本向东北转了差不多九十度往西北,并于中山市登陆。登陆后帕布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移动,并逐渐减弱,香港天文台将帕布降格为一热带低压。8月11日,香港天文台再把帕布降格为一低压区,当时帕布已开始在珠江上空消散。

热带风暴蝴蝶 (Wutip)

[编辑]

PAGASA:Dodong

热带风暴(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8月7日-2007年8月9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蝴蝶于8月7日在马尼拉以东约8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压,初时向西北移动,并于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它于8月9日早上减弱为热带低压,9时在台湾台东县长滨乡登陆,当日在台湾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台风圣帕 (Sepat)

[编辑]

PAGASA:Egay

猛烈台风(JMA
5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8月12日-2007年8月20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10 hPambar

在8月12日,一热带低压在关岛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圣帕。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1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8月1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5时40分,它在台湾花莲县秀姑峦溪口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登陆福建省。8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菲特 (Fitow)

[编辑]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8月29日-2007年9月8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在8月29日凌晨,一热带低压在塞班岛之东北形成。同日上午,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菲特。同日傍晚,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3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9月1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9月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9月6日下午11时,菲特于日本静冈县贺茂郡南伊豆町登陆。9月7日,它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9月8日上午0时,菲特于日本北海道函馆市登陆。同日上午2时半,菲特于日本北海道虻田郡洞爷湖町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Danas)

[编辑]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6日-2007年9月12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2007年9月3日,一个低压区威克岛西北部海面上生成。

9月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1W。

9月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丹娜丝。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9日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0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

9月11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报。

9月12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丹娜丝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

台风百合 (Nari)

[编辑]

PAGASA:Falcon

强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13日-2007年9月17日
强度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35 hPambar

在9月12日,一热带低压在那霸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百合。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9月1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它掠过久米岛。9月16日,它在韩国济州岛登陆。同日,它在韩国全罗南道高兴郡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在韩国庆尚北道郁陵岛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韦帕 (Wipha)

[编辑]

PAGASA:Goring

强烈台风(JMA
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15日-2007年9月20日
强度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在9月15日,一热带低压在那霸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韦帕。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9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上午7时半,韦帕于西表岛登陆。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它在浙江温州苍南境内登陆。9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范斯高 (Francisco)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22日-2007年9月25日
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在9月22日,一热带低压在香港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范斯高。9月24日,范斯高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9月25日,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利奇马 (Lekima)

[编辑]

PAGASA:Hanna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29日-2007年10月4日
强度110 km/h(70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在9月27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压于卡坦端奈斯岛之东形成,但日本气象厅在9月29日,它登陆菲律宾Aurora省后,才把它确认为热带低压。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利奇马。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10月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见右图可见利奇马的风眼。第二天,它在越南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10月4日,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罗莎 (Krosa)

[编辑]

PAGASA:Ineng

猛烈台风(JMA
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1日-2007年10月8日
强度195 km/h(120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在10月1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压于吕宋岛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压。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罗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10月3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10月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它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登陆。10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鼎市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海燕 (Haiyan)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4日-2007年10月6日
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一个温带低压在9月30日于国际换日线以西形成,当时系统为冷心结构。10月5日,系统中心测得暴风,系统渐转为暖心结构。在10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海燕。同日,热带风暴海燕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事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定之为热带风暴27W。

强热带风暴杨柳 (Podul)

[编辑]
强热带风暴(JMA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3日-2007年10月7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10月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关岛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在10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该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杨柳。10月7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报告中指出杨柳已逐渐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玲玲 (Lingling)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11日-2007年10月15日
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在10月12日,日本气象厅将在中途岛之西南的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玲玲。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10月15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剑鱼 (Kajiki)

[编辑]
强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19日-2007年10月22日
强度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45 hPambar

在10月19日,一热带低压在塞班岛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剑鱼。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10月2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法茜 (Faxai)

[编辑]

PAGASA:Juaning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0月25日-2007年10月28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热带风暴法茜源于10月24日位于关岛以西约805公里一片持续存在的对流带。卫星图像显示下层大气中有大范围环流转向,表面附近还存在低压槽。对流围绕下层环流中心合并,其上层环境有利于系统发展,风切变较弱,外流发散程度也小[1]。次日,日本气象厅将此系统归类为热带低压[2]。之后不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因部分外层对流深化而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由于北面有亚热带高压脊的影响,风暴朝西北方向行进[3]。到了协调世界时10月26日0点,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系统指定为热带低压,并给其起了一个当地名称“Juaning[4]。日本气象厅大概也在同一时间将低气压升级为热带风暴并将其命名为“法茜”(Faxai[2]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法茜归类为第20W号热带低压[5]。几个小时后,风暴开始向温带气旋过渡,风暴内的对流主要保持在其西北部分,而西南部分则有温度较低且干燥的空气进入[6]。到了UTC中午12点,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发布了对“Juaning”的最后一份公告,因为风暴已经离开其监控责任范围[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第20W号热带低压已融入一片斜压区而转变成温带气旋。法茜的南部边缘发展出一片冷锋,这正是温带气旋的特点之一[7]。不过就在这一时间左右,日本气象厅将法茜升级为强热带风暴,其10分钟的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95公里[2]

随后不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根据系统发展出一片明显的中心密集云区而将低气压升级为热带风暴。朝鲜半岛上空的一个短波给法茜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上层环境[8]。次日清晨,法茜开始迅速加速朝东北方向的中纬度西风带前进。热带风暴与一个位于日本上空的反气旋之间形成了强劲的气压梯度,令法茜的风场大幅向东北方向扩散。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最后一份公告时[9],他们估计风暴已经达到最高强度,一分钟的持续风速为每小时75公里[10]。日本气象厅也估计法茜这时达到了最高强度,10分钟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00公里,最低气压为975毫巴百帕,28.79英寸汞柱)。但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中则认为法茜这个时候已经达到飓风强度,风速为每小时130公里[11]。风暴接下来继续快速地向东北方向前进,并于UTCUTC10月27日中午12点左右在本州东岸近海变成温带气旋。这股温带气旋残留之后保持了超过一天时间,于10月28日晚在开放海域上空消散[2]。不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仍在继续对法茜的残留进行监控,该系统于10月29日到达阿留申群岛。次日,风暴快速强化,到UTC其中心气压低至957毫巴(百帕)。10月31日,系统行进到阿拉斯加州海域并减弱[11]

台风琵琶 (Peipah)

[编辑]

PAGASA:Kabayan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3日-2007年11月9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在11月3日,一热带低压于马尼拉之东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琵琶。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菲律宾伊莎贝拉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11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11月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第二天,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塔巴 (Tapah)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11日-2007年11月13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6 hPambar

在11月11日,一热带低压于硫磺岛之西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塔巴。11月13日,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米娜 (Mitag)

[编辑]

PAGASA:Mina

台风(JMA
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20日-2007年11月27日
强度150 km/h(90 mph(十分钟) 
955 hPambar

在11月20日,一热带低压在雅蒲岛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米娜。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11月2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11月25日,它在菲律宾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11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海贝思 (Hagibis)

[编辑]

PAGASA:Lando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18日-2007年11月28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11月18日,一个热带低气压于萨马岛东侧近海形成。 11月19日,该热带低气压于莱特岛南部登陆。 11月20日,该热带低压于苏禄海被升格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海贝思。海贝思在当晚在巴拉望岛东部登陆,并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进入南海。 11月23日午夜,海贝思达到巅峰,中心风力每小时130公里。当晚,海贝思受台风米娜影响,先于越南东部近海徘徊,进而转向东移动,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11月25日,海贝思减弱为热带风暴。 11月27日,海贝思减弱为热带低气压,随后在布桑加岛登陆。当日下午再次在民都洛岛登陆,之后在岛上减弱为一低压区。 11月28日,海贝思在吕宋岛上逐渐消散。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编辑]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TMD
 
持续日期2007年5月1日-2007年5月5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6 hPambar

在5月1日,泰国气象局发现一热带低压于泰国附近形成,但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只把它当作为一低压区。同日,它越过边界进入北印度洋范围,并被印度气象部定为低气压 BOB 01。它在5月5日消散。

热带低压 06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8月3日-2007年8月7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在8月3日,一热带低压在越南顺化市之东南形成。8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8月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压 14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9月20日-2007年9月21日
强度45 km/h(30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在9月20日,一热带低压在关岛之西形成。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压 25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25日-2007年11月27日
强度45 km/h(30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在11月25日,一热带低压在关岛之东南形成。11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压 26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07年11月28日-2007年11月29日
强度45 km/h(3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在11月28日,一热带低压在硫磺岛之西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气旋时间表

[编辑]
台风海贝思 (2007年)台风米娜 (2007年)热带风暴塔巴 (2007年)台风琵琶强热带风暴法茜 (2007年)台风剑鱼 (2007年)热带风暴玲玲 (2007年)热带风暴杨柳 (2007年)热带风暴海燕 (2007年)台风罗莎 (2007年)强热带风暴利奇马 (2007年)热带风暴范斯高 (2007年)台风韦帕 (2007年)台风百合 (2007年)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2007年)台风菲特 (2007年)台风圣帕 (2007年)热带风暴蝴蝶 (2007年)台风帕布 (2007年)热带风暴06W (2007年)台风天兔 (2007年)台风万宜 (2007年)热带风暴桃芝 (2007年台风玉兔 (2007年)台风康妮 (2007年)

热带气旋名单

[编辑]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07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有3个名字被替换,新名字“海葵”、“帕卡”及“杜苏芮”,分别取代了“龙王”、“麦莎”及“彩蝶”。2006年使用过的与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康妮是2007年首个台风。

提供国家/地区 名称
柬埔寨 达维 康妮 0701 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
中国 海葵 玉兔 0702 风神 杜鹃 海马
朝鲜 鸿雁 桃芝 0703 海鸥 彩虹 米雷
中国香港 启德 万宜 0704 凤凰 彩云 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0705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挝 布拉万 帕布 0706 巴蓬 凯萨娜 洛坦
中国澳门 珍珠 蝴蝶 0707 黄蜂 芭玛 梅花
马来西亚 杰拉华 圣帕 0708 鹦鹉 茉莉 苗柏
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 0709 森拉克 尼伯特 南玛都
菲律宾 碧利斯 丹娜丝 0710 黑格比 卢碧 塔拉斯
韩国 格美 百合 0711 蔷薇 银河 奥鹿
泰国 派比安 韦帕 0712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国 玛莉亚 范斯高 0713 海高斯 奥麦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马 0714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宝霞 罗莎 0715 美莎克 灿都 纳沙
中国 悟空 海燕 0716 海神 电母 海棠
朝鲜 清松 杨柳 0717 红霞 蒲公英 尼格
中国香港 珊珊 玲玲 0718 白海豚 狮子山 榕树
日本 摩羯 剑鱼 0719 鲸鱼 圆规 天鹰
老挝 象神 法茜 0720 灿鸿 南川 帕卡
中国澳门 贝碧嘉 琵琶 0721 莲花 玛瑙 珊瑚
马来西亚 温比亚 塔巴 0722 浪卡 莫兰蒂 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 米娜 0723 苏廸罗 凡亚比 古超
菲律宾 西马仑 海贝思 0724 莫拉菲 马勒卡 泰利
韩国 飞燕 浣熊 天鹅 鲇鱼 杜苏芮
泰国 榴莲 威马逊 莫拉克 暹芭 卡努
美国 尤特 麦德姆 艾涛 艾利 韦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环高 桑达 苏拉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编辑]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3年的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 Batibot, Gilas, Harurot, Lakay, Manang, Nina, Pogi, Roskos 和 Sikat 则被 Bebeng, Goring, Hanna, Lando, Mina, Nonoy, Pedring, Ramon 和 Sendong 所取代。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字表示,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

  • Amang 0702
  • Bebeng 0704
  • Chedeng 0706
  • Dodong 0707
  • Egay 0708
  • Falcon 0711
  • Goring 0712
  • Hanna 0714
  • Ineng 0715
  • Juaning 0720
  • Kabayan 0721
  • Lando 0724
  • Mina 0723
  • Nonoy(未用)
  • Onyok(未用)
  • Pedring(未用)
  • Quiel(未用)
  • Ramon(未用)
  • Sendong(未用)
  • Tisoy(未用)
  • Ursula(未用)
  • Viring(未用)
  • Weng(未用)
  • Yoyoy(未用)
  • Zigzag(未用)
  • Abe(未用)
  • Berto(未用)
  • Charo(未用)
  • Dado(未用)
  • Estoy(未用)
  • Felion(未用)
  • Gening(未用)
  • Herman(未用)
  • Irma(未用)
  • Jaime(未用)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报告).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4 [2009-03-02]. [失效链接]
  2. ^ 2.0 2.1 2.2 2.3 JMA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for 2007 (PD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08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12). 
  3.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5, 2007 at 12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5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4. ^ 4.0 4.1 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PAGASA Tropical Cyclone Warning Log. Typhoon 2000. 2008-06-13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3). 
  5.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6, 2007 at 00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6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6.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6, 2007 at 06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6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7.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6, 2007 at 12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6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8.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6, 2007 at 18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6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9. ^ TCWC Advisories for October 27, 2007 at 00Z.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7-10-27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10. ^ JTWC Best Track for Tropical Storm 20W (Faxai).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8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11. ^ 11.0 11.1 George P. Bancroft. Mariners Weather Log Volume 58 Number 1.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04 [2013-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0). 

内部链接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