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98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98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是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由时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于1998年10月7日发表。

背景

[编辑]

1997年起,亚洲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的股市当时已经达到顶峰,到一万六千多点以上。香港受金融风暴波及后,股市不断下跌,跌至1998年的六千五百多点。

为了挽回经济,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香港金融管理局任志刚会同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邝其志决定动用千亿的外汇储备入市购入股票,以期稳住股市及各股价,最后动用了1180亿港元成功击退以量子基金为首的炒家。

金融风暴爆发以后,香港的经济开始走下坡,首当其冲的是在股市活跃的小股民,其次就是楼市。本来香港的楼价愈来愈高,在1997年时购入楼宇的人士,在金融风暴时受到伤害,一来是因金融风暴而损失的已入楼市,购买楼宇的目的只求快速转手图利的炒家,二来被下跌的楼价所波及的中产阶级人士,他们需要面对他们工作的公司冻薪或减薪,而他们所持的楼宇,向银行按揭的时候是高价,但是金融风暴以后,楼价下跌。结果他们变成了夹心人。如果他们现在放弃供楼,给银行收回的话,银行向外拍卖的是低于他们买入原价的市价,故他们损失供楼的钱以外,还需要多给一笔高达数十万或数百万的差额给银行。这些人,时人称为负资产阶级。

面对这样的危局,行政长官董建华于1998年10月7日星期三,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

内容

[编辑]

这份施政报告的名字为:群策群力,转危为机

经济策略方面

[编辑]
  • 为了加强政府对创新及技术发展的支援,故将会成立应用科技研究院,。
  • 以50亿元设立创新及技术基金,提供资助给对本港工商界善用创新科技有帮忙的计划。
  • 设法使香港成为亚太区的互联网枢纽,让本地、内地和海外工商机构可以更有效地在区内及区外地方生产、分销及推广货品。
  • 推行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目的是方便市民可使用政府服务和索取政府资料。
  • 成立电影发展基金,1亿元,以提高本地电影界的创作力及采用先进科技。
  • 研究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包括成立中医药科研中心(中药港)建议。

加强香港经济优势方面

[编辑]
  • 设立创业板股票市场给具发展潜力的小型公司。
  • 港政府将会在在九龙兴建设备先进的新表演场地,使香港为亚洲娱乐之都。
  • 香港政府设立文物旅游专责小组,对外介绍香港的文化遗产,并协同内地推广旅游。
  • 委任旅游事务专员一人,专责促进旅游业发展。
  • 工业署设立中小型企业服务中心,协调规模较小企业的服务和援助。
  • 兴建3条主要铁路:西铁第一期、地下铁路将军澳支线马鞍山铁路。耗资一千一百亿元。
  • 预期在2004年完成兴建一条由上水至落马洲的九广铁路支线(落马洲支线),以改善过境交通。
  • 兴建连接沙田和西九龙的十六号干线(今八号干线的一部分)及连接北大屿山和元朗的一段十号干线,并筹建中九龙干线及连接坚尼地城和香港仔的一段七号干线,以扩展香港的公路网。

房屋方面

[编辑]
  • 未来4年,每年平均兴建五万个公营房屋单位。
  • 在来年初检讨暂停卖地9个月的措施,稳定物业价格,
  • 确保物业市场维持稳定,增加土地储备。

教育方面

[编辑]
  • 来年度的教育开支增至四百四十亿元。
  • 来年至2003年,向公营学校拨款5亿元以上,协助改善管理和提高教育质素。
  • 期望于2007-2008学年全面推行小学全日制。
  • 以6.3亿元,推广在教育方面应用资讯科技。
  • 2002年年底前把各间职业训练学院合并,成立香港专业教育学院
  • 拨款5亿元给雇员再培训局,为失业人士开办更多课程。

环保方面

[编辑]
  • 未来5年,耗资120亿元进行多项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改良香港污水系统。
  • 来年起禁止出售含铅汽油。
  • 从2000年底开始,计划规定所有新的士改用更环保的燃料。
  • 来年发表一份环境政策绿皮书。

卫生方面

[编辑]
  •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配药失误事件,加强卫生署辖下诊所的药剂服务。
  • 在来年动用2,200万元,加强监察传染病,致力预防和控制疾病蔓延。

政制方面

[编辑]
  • 成立新决策局,职责统筹和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废物管理、食物安全和自然保育事务的政策。
  • 设立咨询委员会,就食物安全和环境卫生事宜,向政府提 供意见,并监察政府的工作。
  • 来年年底前,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架构,负责艺术文化及康体事务。
  • 政府认为,临时市政局和临时区域市政局议员任期在一九九九年年底届满后,并无必要保留两个市政局。

区议会

[编辑]
  • 加强区议会的角色,并筹备在来年底举行选举。
  • 向区议会增拨款项,用以改善区内环境,举办地区文娱活动和推动更多社区建设计划。
  • 加强区议会在市政服务方面的咨询和监察功能。
  • 确保政府在落实地区计划前,先咨询区议会,多听取区议会的意见。

评价及影响

[编辑]

董建华认为香港经济复苏最终还是取决于外围环境、利息回稳、楼价稳定和市民重建信心等四个因素。但他这份施政报告就种下把市民的对政府丧失信心的基石。他在这篇施政报告中所说的中药港,其实是不可行的,结果中药港这个“伟大建设”就不了了之。

面对金融风暴,政府所采用的措施大多是长远性的,恍惚忽视了现在处于水深火热的香港市民[原创研究?],结果有政党[谁?]认为“远水不能救近火”。

对于这一份施政报告,有很多人都认为比较失望。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上表示检讨综援制度,结果在以后演变成削减综援。[原创研究?]

董建华认为市政局及区域市政局不合时宜,结果来年通过杀局方案,把两局的权力交给政府部门,而当时宣称区议会的权力会相当提升,但也不了了之,直至董建华的继任者上场后,轻微开放一些权力给区议会。演变成一、二、三,拿掉了二,只有一、三。并没有把三提升上去。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