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红
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
谢雪红 | |||||
---|---|---|---|---|---|
本名 | 谢阿女 | ||||
性别 | 女 | ||||
出生 | 日治台湾台中县线东堡彰化街小西(今彰化县彰化市) | 1901年10月17日||||
逝世 | 1970年11月5日 中国北京市 | (69岁)||||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01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70年) | ||||
别名 | 谢飞英 | ||||
政党 | 台湾共产党(1928年-1931年)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8年-1958年) 中国共产党(1948年-1958年,1982年平反) | ||||
信仰 | 无 | ||||
配偶 | 张树敏(夫) 杨克煌(伴侣) | ||||
父母 | 谢匏、陈银 | ||||
代表作
|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謝雪紅 | ||||
简化字 | 谢雪红 | ||||
|
谢雪红(1901年10月17日—1970年11月5日),原名谢阿女,台湾彰化人,日治时期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创始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大民主党派的参政政治人物之一。谢雪红后来陆续出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军政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54年当选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
谢雪红被认为是台湾社会主义革命先驱,享有“台湾第一位女革命家”之誉,也是二二八事件中坚持对国民政府采取武力抵抗之台中二七部队的参与组织者。二七部队抵抗中华民国国军失败之后,转赴厦门,后赴英属香港。
谢雪红一生的组织关系,是谢雪红相关研究热门问题。据谢雪红自述,她于1925年二赴上海时期,黄中美当介绍人,谢于上海住家经黄中美告知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却无证人、无入党仪式,因此谢雪红的党籍资格发生争议。谢雪红在1928年台湾共产党建党之后,党籍成为日共台湾支部,但是台共于1931年覆灭瓦解,而谢雪红直到1948年在香港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与创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57年反右运动中,谢雪红被打成右派,并遭开除中共党籍[1][2][3][4],历经多次批斗,长期抑郁[1]。谢雪红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病死于1970年[5]:50。文革结束后,1986年谢雪红得到平反[6]。
生平简介
[编辑]早期
[编辑]谢雪红原名谢氏阿女,八个子女中排行第四,幼时因家贫失学,父亲谢匏当搬运工人,母亲陈银靠替人缝制衣服维生,父母皆文盲。12岁父母双亡,卖给台中洪姓人家作童养媳与小妾以筹葬母费及还债,饱受养母虐待,一度企图自杀。
1917年(一说1918年)谢雪红离家出走,至台南当台南制糖株式会社女工(一说返回彰化)。后遇台中大地主、雾峰林家之亲戚张树敏并成为其妾。1918年共赴日本内地神户经商,自修日文与汉文,期间接触米骚动,首度接触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到达中国青岛接触五四运动,思想渐受冲击。
返台经营
[编辑]1921年返台,加入林献堂、蒋渭水等人刚成立的“台湾文化协会”,深刻体认到台湾政治社会的脉动和方向。
1922年,谢雪红在台中市锦町“胜家裁缝机商会”担任业务员,后于台中州新盛街开设“嫩叶屋”洋服店自力更生,替人制作妇女衣服和童装。她深信:“一个妇女若可依赖自己的工作而获得经济上之独立,则可免受男人之束缚,自由自在掌握自己命运。”
赴中就学
[编辑]1925年前后抵达上海,加入由蔡孝乾、张深切、林维金、洪缉洽组成的台湾自治协会,参加过五卅运动,化名“谢飞英”,推荐入国共合作创办之上海大学社会系(主任瞿秋白)四个月,经黄中美介绍而被告知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不符入党程序而使谢雪红的党籍资格发生争议,直到谢雪红过世多年后,于1986年中共平反谢雪红右派案时才追认其党龄,但并未完全平反)。
赴俄留学
[编辑]1925年12月受中国共产党培植,与林木顺一起至苏联莫斯科专为共产国际培养东亚各国共产党干部的专门学校东方大学日本班就读学习,吸收共产主义思想,赴赴俄留学期间,表现杰出,共产组织给了“基尔莎诺娃”(Кирсанова)名号,做为联系之用。
留学期间正遇上日本共产党内部发生山川主义与福本主义的辩论,林木顺与谢雪红列席了日共内部的辩论,认识了片山潜、德田球一、渡边政之辅、佐野丈夫、福本和夫、风间丈吉。后由共产国际对福本主义与山川主义的批判,成为了日本共产党《一九二七年纲领》的基础。1926年底,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曾与蒋经国是同学。1927年11月,谢雪红和林木顺结束在莫斯科的课程,两人接受共产国际的指令,奉命与日本共产党联络,回到中国,筹组“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即台湾共产党。
台共的成立与消亡
[编辑]1927年,在台湾发展共产党组织与妇女团体,并深入台湾当时左翼的台湾农民组合的民间公会团体。台湾发生文协左右分裂,日本内地发生昭和金融恐慌,中国发生白色恐怖和“清党”。
1927年11月从海参崴回到上海及日本秘密活动,用“吴碧玉”化名掩护身份,在上海,组织了“上海台湾读书会”,用以培养党员。12月前往东京参加日共中央委员会接受建党指示,在上海租界参与建立“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
1928年3月15日,日本发生“三一五事件”,日本共产党重要领导人都遭到逮捕,所以将领导台共成立大会的任务委托给中共。
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成立大会,党员只有18人,建党大会也只有9人出席。谢雪红为大会主席,草拟了台湾共产党“政治大纲”,以“追求台湾独立、成立台湾共和国、树立工农政府”为大会宣言。大会出席者为中共代表彭荣、朝鲜共产党代表吕运亨,以及谢雪红、翁泽生、林木顺、陈来旺、林日高、潘钦信、张茂良,等9人。会议选举林木顺、林日高、蔡孝乾(缺席)、洪朝宗(缺席)、庄春火(缺席)为中央委员。谢雪红、翁泽生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 打倒总督专制政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台湾民族独立
- 建设台湾共和国
- 废除压制工农的恶法
- 七小时劳动 - 不劳动者不得食
- 罢工、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
- 土地归于农民
- 打倒封建残存势力
- 制定失业保护法
- 反对暴压日、鲜无产阶级的恶法
- 拥护苏维埃联邦
- 拥护中国革命
- 反对新帝国主义战争
1928年4月18日召开台共第一次中央委员会[9]。台共第一次中央委员会,决议林木顺、林日高、潘钦信、谢玉叶四人潜回台湾发展组织,谢雪红任中央候补委员,并兼任驻东京代表[5]:50。谢雪红负责与日共联系,翁泽生驻上海代表,负责与中共联系。
1928年4月20日,台共中央给中共中央致感谢信,对中共支持和领导台共成立大会表示由衷的谢意,强调绝大多数台共党员加入了中共,希望未来能继续获得这种支持。
1928年4月25日,台共建党甫满十天,因为“上海读书会”事件,为了声援在朝鲜被捕的共产党党员,在上海发传单鼓噪人民反抗日本,一天清早,日本秘密警察便逮捕了九名台共人员,其中包含谢雪红,被日人逮捕并遭受酷刑,解送回台湾审判。与谢雪红一起同居的林木顺则顺利脱逃。
1928年6月2日,在罪状不足的情况下,谢雪红在台湾获释[10]。
1928年6月10日前后,与林日高、庄春火、蔡孝乾、洪朝宗等人发展台湾共产党组织,从事台湾革命活动[5]:50[11],在台北大桥淡水河畔召开台共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谢雪红任台共中央委员。不久,蔡孝乾等潜至福建漳州,在台湾抗日的谢雪红成为台共的领导中央。谢雪红访问台湾文化协会及台湾农民组合,并与返台的共产党员联络[9]。主张妇女运动必须与革命同时进行,在台北大稻埕开设了一家左翼的“国际书局”(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一段155号),作为台共的秘密联络点,贩卖左派思想的书刊,在日本政府的统治下,进行地下活动。与日共取得联系,然而来台的日共人员,在基隆港遭日警枪杀,中断了与日共中央联系。
谢雪红开始与助手杨克煌姐弟恋。台湾共产党,并对文化协会、农民组合及民众党三个团体,进行渗透:
- 说服重要干部,使他们转变为共产主义。
- 派遣干部渗透进入这些团体。
- 由内掌控这三个团体的领导权。[来源请求]
谢雪红采用,先渗透,再动员的策略,先让这些团体左倾,举办“青年干部训练班”,来宣传、渗透、学习左派思想。 首先,农民组合,成功左倾。再来,文协分裂,也成功左倾。谢雪红介绍她的大学女同学给蒋渭水,不久,台湾民众党,开始变质,改拥护马列主义的左派政党。 1929年2月12日,发生二一二事件,台湾三百处的台湾农民组合机构,被日警突击搜查并逮捕多人。日警到国际书局逮捕谢雪红和杨克煌。日本殖民当局,未查获农组与台共关系之相关证据,谢雪红于1929年3月1日获释。 获释后,谢雪红把苏新等人,派遣到矿区和铁路,开展工运工作,使台共的活动,植根工农群众中。 1929年12月12日,谢雪红创办的“台湾战线”和王万得创办的“伍人报”合并,组织“新台湾战线社”,发行新“台湾战线”,宣传反日及共产党理念。 1931年林日高与庄春火等人,脱党,谢雪红变为台共的唯一的最高领导人。[来源请求]
1931年5月,上大派翁泽生、王万得、潘钦信借机夺权,谢雪红被台共开除党籍[12][13][14][15]。
1931年6月26日,于日警全岛大逮捕中(台湾共产党在此次事件覆灭瓦解[16]),谢雪红再次被捕,以参与左派运动为由判刑13年,在狱中遭受各种酷刑。
1940年4月,在狱中关押9年后,谢雪红因感染肺炎而获准保释出狱。谢雪红康复后,改名为“山根美子”,定居台中市,住在台中继光街,并在当地经商,与在监狱被关押期间而另娶妻室小她7岁的情人杨克煌共同经营“三美堂”百货店。
谢雪红出狱后,不时受到日本警察的监视,但仍暗中持续经营共产地下组织及共产党外围团体“台湾农民组合”,积极重建台湾共产党。二战末期,美军轰炸台中,谢雪红就以低廉的价格顶让三美堂。谢雪红带着已故赵港的女儿赵秀琼,以及杨克煌等核心干部,撤退到台中太平头汴坑的山区,在那种麻竹笋、龙眼,自力更生。
国民政府治台时期
[编辑]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在国民党政府“前进指挥所”进驻台湾之前,台湾社会的权力,处于真空的状态,受过共产国际专业干部培植的谢雪红,深切知道,此时,就是她要在台湾社会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时刻。谢雪红把握机会,努力积极在布建组织。10月,谢雪红在台中组织“台湾人民协会”与“农民协会”,再次积极投入各项社会革命运动。传播“台人治台”的思想。其组织曾遭陈仪政府强迫解散。
谢雪红募款买下了位于今台中市自由路与居仁路口的建国工艺职业学校,担任校长,以教育青年学子,传播思想。日后,更号召学生组织二七部队反抗国民政府。[17]。
透过她的男朋友杨克煌担任记者的《和平日报》攻击陈仪的弊政。此时的谢雪红非常活跃,还接收了一家南北货批发商的鹿鸣行。透过何集淮(陈文茜的外叔公,逃往中国大陆,改名何健人,文革时被劳改至死。)介绍认识了古瑞云(后来,在二二八事件中,担任二七部队的副官),并收为干儿子。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初期,来台接收的官员,大部分是“江浙帮”,许多人习惯说上海话,大多语言不通,而谢雪红会说上海话,因此在连结上扮演重要角色。[来源请求]
1947年2月28日发生“二二八事件”。1947年3月2日,台中市民在台中举行市民大会,当时为台中市妇女会理事长的谢雪红,被推选担任市民大会的大会主席。会中群众决定游行示威,谢雪红等人呼吁台中市民响应台北的起义,驱逐各地贪官污吏,于当日下午成立“台中人民政府”。1947年3月3日组成“台中地区治安委员会作战本部”,谢雪红自任总指挥,民军攻占军营及弹药库,以供应嘉义、虎尾等地的起义军。1947年3月4日民军队伍共攻占台中县警察局、台中市警察局、台中市政府,以及台湾省专卖局台中分局及台中广播电台等机关[18][5]:49[19]。1947年3月5日取消台中人民政府,另组“特别志愿队”。1947年3月6日作战本部将干城营区的数个民兵团体如“第八部队”及四百余名青年、学生,改组成著名的“二七部队”以对抗国军部队。之后国军大批增援部队抵达台湾进行全岛平乱。1947年3月12日二七部队转移至南投埔里,并希望在山区进行游击战,但当地原住民不支持游击作战;二七部队孤立无援、又无法与他处队伍联系。1947年3月14日谢雪红接受中共地下党联络员谢富的解散部队之指示,谢雪红先行离开二七部队开始逃亡。1947年3月16日晚间,二七部队埋藏武器后遂行解散。国民政府开始通缉谢雪红和杨克煌,两人透过关系,从高雄左营军港搭乘军舰逃往厦门。1947年4月,谢雪红与杨克煌逃离台湾辗转抵达香港,之后终生未返台。
香港与北京时期
[编辑]1947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的努力下,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谢雪红担任台盟主席,并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席的身份进入中国共产党高层担任党政要员,出任中国大陆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
1948年2月,廖文毅曾邀谢雪红共同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但遭拒绝。
1948年谢雪红进入中国大陆。 1949年起担任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谢雪红就站在毛泽东的右后方。
1950年2月28日谢雪红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第一份告台湾同胞书。
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于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发言讨论宪法草案[20],谢也是中共建国初期对台政治的主要发言人。1951年谢雪红提出处理台湾问题须考虑到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特殊环境,以中国民族主义来要求台湾是不近人情的。因为谢雪红的深厚的台湾意识,使她被李纯青等人批评为地方主义。
另外,据台盟人士指出,有三个重要因素导致谢雪红后来失势。第一,早在“二七事件”时,便有战友对谢的领导风格有意见。台盟改选主席时,谢雪红遭到内外诸多批评,因刘少奇认为贸然撤换谢雪红不利对台工作,谢仍留任主席虚衔,却未直接管理会务。第二,谢雪红在组织之上倾向任用具有日本经历、或曾在日本政府或汪精卫政权下任职之的台籍干部,其他台盟与中共人士对此不能理解。第三,据台盟反对谢雪红的人士称,谢雪红在1949年后曾经对若干台盟同僚(如吴克泰、苏新、叶纪东)有所指责,被指责者认为谢之意见纯属诬陷。
文革与病逝
[编辑]谢雪红表现出的“台湾自治”主张倾向与中共大一统论相冲突[21],更有传言指其曾对毛泽东说“中共如果来台湾,就会发生第二次二二八事件。”令其后来在中国政坛的地位迅速跌落。[22]
1957年谢雪红命运开始转变,谢雪红晚年落魄受辱,毛泽东发动反右运动中,谢雪红被打成右派,并遭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1][2][3][4]。
1957年11月10日至12月8日,台盟对台盟的创办人谢雪红,进行了十次批斗大会。北京的《光明日报》 说:“谢雪红在 1947年混入共产党,十年来她以‘老革命’和‘二二八女英雄’自居,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共产党内曾对她长期进行教育,耐心地等待她悔改。但 是谢雪红始终 抗拒党对她的教育,这次更利用党整风机会 放出许多毒箭,向党进攻。”
谢雪红被戴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批斗谢雪红犯下“四大罪行”:
- 第一项罪状是,“点火煽风向党进攻,破坏反右派斗争”;
- 第二项罪状是,“反动的政治路线,狂妄的个人野心”;
- 第三项罪状是,“一贯地依靠坏人,打击左派”;
- 第四项罪状是,“共产党叛徒,二二八的逃兵”。
- 谢雪红出狱后,和日本特务往来密切,经营‘三美堂’,招待日本士兵特别亲切,被称为‘兵之家’。日本投降后,谢又经营‘大华酒家’,做了许多不可告人的勾当。
- 1947年,台湾人民爆发了英勇的‘二二八’起义。谢虽然在台中地区参加起义,但当群众一致要求枪毙有血债的伪台中县长刘存忠时,谢却加以包庇,硬将刘存忠送还警察局保护。谢还到各处尽力为国民党反动派解围。在国民党援军反功台中时,谢不顾起义部队的死活,携走了人民捐献的公款台币十万元,和杨克煌张惶逃往埔里。
- 当敌人进攻埔里时,谢又背弃人民武装和一起逃跑。在逃跑途中,看见报载蒋经国要去镇压‘二二八’事件的消息,她就写信给蒋经国,介绍她自己是国民党员,要求蒋经国‘宽大处理’。谢雪红一直宣传自己是‘二二八’的女英雄,事实上她是‘二二八’的逃兵。”
面对惨烈的斗争,谢雪红气愤的答复:“同志们,是的,我下流,我卑污,我做过许多不可告人的事,但是,那种污泥式的生活,难道是我要过的吗?如果不是为了党,为了党的指示和党的纪律,我会如此吗?”“污泥中的生活,在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来说应该是光荣的。如果这也成了对我攻击的罪状,你们去打探打探,今天党的领导同志,不问男和女,都比我污泥生活不知要烂污多少倍,为什么他们却是光荣,而目前对我就是罪状呢?”
1958年,中国大陆的反右运动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党组关于右派分子谢雪红的政治结论”文中写道:“谢雪红主张台湾“自治”,“高度自治”,“台人治台”。这种主张,实际上是要台湾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她和杨克煌都说:在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人是一个“独立民族”。谢又强调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大陆有不同的特征,台湾人与大陆人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特殊的政治要求。根据上述理论,即独立民族和台湾特殊的理论,她坚持要求台湾“自治”,说“自治是台湾人民几十年来的要求,反对自治就是台湾人民和台湾历史的罪人”(斗争会上说的)。她的所谓“自治”是要求“省、县,市长,都要选举台湾人”(在党组会上说的)。一九四九年七月,在台盟华北总支部台湾要在北京设立一个机构,“与各国通商”。她还组织了一个文化企业公司,在筹备会上,她答应这个公司将来可以回台湾接收文化企业。显然的,她的所谓“自治”实际上就是台湾独立。”
196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转发毛主席关于〈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的批示的通知》,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谢雪红被抄家,然后押往台盟总部。批斗谢雪红的人勒令她下跪。因此谢拒绝下跪,于是,他们以“坐飞机”的方式处罚她,有两个人向后拉住她的双手,然后以脚踢她膝弯部位,令其跪下,其中一位按住她的头部说:“永不低头的谢雪红终于低头了!”继之以赤拳击打,就在这个时刻,旧台共党员王万得走过来,更是饱以老拳。谢雪红旋告昏厥,王万得以冷水泼醒她,再拳打脚踢,最后扬长而去。那年,她67岁。
谢雪红遭到很大的精神打击,身体的健康情况从此也江河日下。
依谢雪红口述、杨克煌笔录之传记《我的半生记》中所附年表记载,谢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在1966年到1969年之间,曾多次被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各派批斗,其被批斗纪录如下:
对谢雪红来说,生命低谷里的小小救赎,也许是小她七岁、相伴半生的杨克煌。二二八事件后,杨克煌留下妻女,跟谢雪红前往中国大陆,颠沛受打压,两人一度被迫分开,于生命最后的末段才又重逢。那时谢雪红身体已大不如前,杨克煌也中风,身体多有障碍。
1969年年中,杨克煌开始写下,谢雪红口述自己的一生,一直写到1970年11月,谢雪红病逝于北京医院。
1970年11月5日13时37分,谢雪红因患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9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在去世前,谢雪红留下三点遗嘱:
- 第一,我不是右派。
- 第二,我仍然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
- 第三,我一生也犯过错误。
1986年,中共为谢雪红平反,9月15日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1][23],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武连员致悼词,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出席追悼会,台盟主席苏子蘅主持追悼会,周恩来遗孀,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致赠花圈。但中共与若干台盟人士认为谢雪红虽不是“右派”,在组织与原则上仍有很多“问题”应该追究,所以追悼文上这样说:“尽管她一生中有过‘曲折和错误’,但她为反对外来侵略,实现祖国统一而斗争的精神,以及为此而作出的努力,是不可磨灭的。今天为谢雪红同志举行骨灰移放仪式,正是表达我们对她的纪念,也是表达我们对过去和现在一切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台湾同胞的崇敬。”由于中共官方在改革开放后也承认毛泽东发动文革是重大错误,所以谢雪红的“曲折和错误”基本上没有影响中共对她的平反。
评价
[编辑]1948年,在谢雪红离开台湾抵达香港后,首次见到谢的金尧如这样描述:中高身材,脸色秀气[5]:51。
2000年,蔡秀女编导的台湾公共电视纪录片系列《世纪女性,台湾第一》的其中一集《台湾第一位女革命家:谢雪红》介绍谢雪红的生平,对她有以下的评价:
“ | 谢雪红的出身决定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仰,加上日本对台湾之暴虐殖民,身为女性的她,深感于父权与殖民者之双重迫害。第一次中国之行,开展眼界,置身中国最动荡的时代,革命情怀大受激励。莫斯科东方大学造就她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凭着天生的领导才能,成立台共。武装部队与国军部队抗争,显现其非凡的气魄,在在不让须眉,足为女性争自由的典范。下半生长住中国大陆地区,但仍心念家乡,争取台湾人民之权益。 | ” |
——蔡秀女,2000年 |
2022年,张亚中评:谢雪红“这是非常传奇的一生,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很带种的女性啊,出生非常的寒微,但她一生过得也够精彩了。她为她的理念在奋斗”[24]
轶事
[编辑]- 德田球一的皮箱。杨克煌回忆:“谢雪红当时用一个小皮箱装了她的衣服,那只皮箱是1928年初谢在东京向德田球一同志借的,到这时也已二十年的历史了。后来1954年在上海时,这只皮箱可能给周明拿去用了。”;古瑞云回忆:在228事件发生后藏匿期间,谢提到在莫斯科时“德田球一很器重我。回国时把自己的皮箱留下给我,作纪念。”;“我根据会议上的决议(1948年在香港召开的省工委会议),写了一篇关于谢的文章(日文)寄给在神户的杨春松,发表于日共机关报《赤旗》报。原稿标题是“德田球一的皮箱”,……描写谢在战后的活动,末了说:如今她拎着德田球一给她的皮箱在海外奋斗。”杨春松把标题改为“台湾人民的妈妈”。
- 蔡伯埙对谢雪红的印象:“热情,照顾年轻人,为人风趣,也很会引导我们认识政治思想与道德。”那时候(1945年~1947年2月间)永远有一群人在谢雪红的招待所联谊、聊天,与谢雪红互动。有时候谢雪红讲得兴起,话题无法结束,干脆就留下来过夜,但因为有男有女,谢雪红就让大家全部在地上打地铺,谢雪红睡中间,一边男生、一边女生,这是一定无法逾越的,也代表谢雪红在那个时代还是维护着传统。
- 中国共产党称,谢雪红在日本投降后,便加入中国共产党,谢雪红作为二二八事件中武装抗争的领导者。<<陈芳明,《谢雪红评传》,页205、257-258。 >>
相关创作
[编辑]- 汪其楣/著,李耀宗/译,《谢雪红:汪其楣剧作》(台北:允晨文化,2018)
- 陈芳明/著,《谢雪红评传》(麦田,2009)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1.2 1.3 首任台盟中央主席谢雪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协辽宁省委员会,2009-02-20
- ^ 2.0 2.1 陈芳明. 探索臺灣史觀. 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 1992年: 第123页. ISBN 9789575962043.
- ^ 3.0 3.1 台湾游有感- 生存杂谈- 东湖社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湖北新闻网
- ^ 4.0 4.1 〔专题报道〕走出阴影的谢雪红(2003.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网,2007-08-01
- ^ 5.0 5.1 5.2 5.3 5.4 金尧如. 〈「二·二八事件」目擊記——潛伏台灣的中共地方黨領導人與當年台共領導人謝雪紅揭開歷史真相〉. 《明报月刊》1998年4月号 (香港).
- ^ 纪念二二八 大陆台盟:谢雪红非台独之母_资讯_凤凰新媒体. news.ifeng.com.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 ^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 林木順 –通过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 ^ 王乃信、王康旼、林至洁、林献香、周再添、许江汉、黄玉坤、苏必凯、郑溪北.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 - 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 台北市: 海峡学术出版社. 2006-06: 14页. ISBN 986-7359-42-9.
- ^ 9.0 9.1 早期留俄的台湾人(3):战后的谢雪红女士与医界人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朱真一,第51卷,第3期,杏林随笔
- ^ 台湾百年人物志─谢雪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台湾公共电视台》
- ^ 台湾大百科─台湾共产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何义麟,文化部,2009-09-24
- ^ 早期留俄的台湾人(3):战前的谢雪红女士与医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57页,朱真一,杏林随笔,第51卷,第3期,2008
- ^ 日治时代台湾女性的故事—真实与虚构的交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页,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2009-06-30
- ^ 林献堂与妇女教育 - 国立台湾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96页,李毓岚,《台湾学研究》第13期,2012-06
- ^ 苏新的革命道路-一位台共在东亚共产运动的矛盾与困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文源,成功大学机构典藏,2010-01-05
- ^ 日治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55页,杨翠,夏季学校-文化与历史研习营
- ^ 228受害文教机构 可申请赔偿、复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记者林晓云/台北报导,自由时报,2010-10-22
- ^ 228事件 人民组二七部队反抗国民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廖期铮 徐荣骏 杨以诺 李新隆 综合,客家电视,2017-03-01
- ^ 二二八事件60周年特别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广播电台,2007
- ^ 张希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 Storm.mg. 台灣第一女性革命家!一生堅持台灣獨立遭中共批鬥 謝雪紅「二二八逃兵」辛酸路-風傳媒. www.storm.mg. 2018-02-26 [2024-05-01] (中文(台湾)).
- ^ 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從目不識丁的童養媳..變身領導人物|呂捷 張齡予主持|【呂讀台灣】20200531|三立新聞台, [2024-05-01] (中文(中国大陆))
- ^ 徐宗懋. 谢雪红与二二八. 中国时报. 2016年2月29日 [2019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日).
- ^ YouTube上的二二八事件中台湾的政治菁英被消失殆尽? ?张亚中全面剖析直指真相 EP3【中天朋友圈|风导】,始于1小时07分16秒(繁体中文)
来源
[编辑]-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2000,《台湾第一位女革命家:谢雪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nline]。台北: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 陈芳明,1991,《谢雪红评传:落土不凋的雨夜花》。台北:前卫出版社。
- 陈芳明,1998a,〈谢雪红的俄国经验与台湾革命〉。见陈芳明,《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页29-46。台北:麦田出版。
- 陈芳明,1998b,〈林木顺与台湾共产党的建立〉。见陈芳明,《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页47-98。台北:麦田出版。
- 古瑞云,1990,《台中的风雷:跟谢雪红在一起的日子里》。台北:人间出版社。
- 许淑真,1999,《政治与传记书写:谢雪红形象的变迁》。东海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
- 杨碧川,1997,《台湾历史词典》。台北:前卫。
- 谢雪红 口述,杨克煌 笔录,1997,《我的半生记》。台北:杨翠华发行出版。
- 徐宗懋. 二.二八事變第一主角謝雪紅:珍貴照片. 台湾: 时英出版社. 2004-02-29. ISBN 9789867762320.
外部链接
[编辑]参见
[编辑]政党职务 | ||
---|---|---|
新头衔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席 1949年—1958年 |
继任: 蔡啸 |
- 1901年出生
- 1970年逝世
- 谢姓
- 闽南裔台湾人
- 彰化市人
- 幼年失亲者
- 莫斯科东方大学校友
- 台湾女性政治人物
- 台湾日治时期政治人物
- 台湾战后时期政治人物
- 中国革命家
- 台湾革命家
- 女性革命家
- 台湾左翼统一运动参与者
- 二二八事件相关人物
- 台湾共产党党员
- 台湾省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 中国共产党女党员
-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福建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女性全国人大代表
- 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 女性全国政协委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 全国青联副主席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肺癌逝世者
- 文革受难者
- 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政党创始人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亡的台湾人
- 赴中华民国留学的日治台湾人
- 日治台湾出生者
- 移民中国大陆的台湾人
- 在英属香港的战后台湾人
- 在北京身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