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教会新闻
华西教会新闻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 |
---|---|
主编 | 陶维新、玛莉·珍·戴维森等 |
类别 | 新闻杂志、四川教会刊物 |
发行周期 | 月刊 |
版式 | A5 |
发行量 | 约400份[1] |
创刊日期 | 1899年1月 |
首发日期 | 1899年2月 |
最后发行日期 — 期数 | 1943年12月 第45卷5–12期 |
公司 | 华西差会顾问部 |
创刊地区 | 清朝四川省 |
总部所在地 | 成都市 |
语言 | 英文 |
OCLC 编号 | 7549478 |
《华西教会新闻》(英语: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华西差会顾问部(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创办于1899年的四川基督教新教教会月刊,由加拿大美道会华英书局印刷出版,1943年停刊[2]。《华西教会新闻》是首次在四川出版的英文刊物,也是该省发行时间最长的英文刊物[3][2],主要面向在川新教传教士[4]。
概述
[编辑]《华西教会新闻》是1899年1月在重庆府举办的基督教新教研讨会成果之一[5],创办初衷是为在川新教传教士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6]。该刊物于1899年2月正式发行[7],首任主编是英国公谊会差会传教士玛莉·珍·戴维森(Mary Jane Davidson)及其夫陶维新(Robert John Davidson)。1899年年底,美国美以美会差会传教士毕启担任主编助手;英国内地会传教士姚明哲担任副编辑[8]。
1900年,英国公谊会在伦敦购买了一部小型印刷机,之后由陶维新的兄弟陶维博(A. Warburton Davidson)携带至四川。早期的《教会新闻》尺寸较大(8 × 10+1/2 英寸),但自1901年发行第三卷开始,为配合这部小型印刷机,改用A5(5.8 × 8.3 英寸)作为标准尺寸[8]。
早期的杂志主编是清一色的西方传教士,因为杂志的宗旨是“为传教士创办,由传教士书写”。后来逐渐有本地信徒参与,比如加入编辑委员会的公谊会教徒杨少荃,是曾担任四川军政府外交署长及华西协合大学校董的博士毕业生。杂志撰稿人包括但不限于葛维汉、董宜笃、宋诚之、陶然士、徐丽生、乔治·约翰·邦德等。《华西教会新闻》在美国洛杉矶设有订阅服务中心,杂志的最高发行量约为450份。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1937–1945),该杂志丧失了大部分海外订阅者,导致经费困难,不得不于1943年停刊[2]。
在1942年华西边疆研究学会(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年议会上,启真道对《华西教会新闻》的贡献表示赞赏。他认为该杂志如同“一座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宝库。它不仅将在川的各宗派传教士维系在一起,还集合了众多题材各异的文章涉及四川语言、文化、宗教、族群、经济、医药、自然环境,以及英译部分四川历史著作等。《教会新闻》也是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主要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见证者,为地方研究提供珍贵资料[9]。”
重庆作家冉云飞认为,“鉴于《华西教会新闻》对川(含重庆)、藏、贵、云诸省区持续45年(1899—1943)的报道与记录,对《华西教会新闻》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于了解这些地区近现代历史,自然是重要的。……他(王笛)在《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一书里论述保路运动时,就引用了除《华西教会新闻》外,它处不太可能得知的地方精英齐动员的一个惊人事实。……这说明《华西教会新闻》作为解释成渝两地近现代进程的解释力,有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10]。”
历任主编
[编辑]- 玛莉·珍·戴维森(Mary Jane Davidson;1899年2月–1906年5月)
- 约翰·派克夫人(Mrs. John Parker;1902年8月–1906年12月)
- 启尔德(Omar Leslie Kilborn;1907年1月–1909年4月)
- 霍德进(Henry Hodgkin;1909年5月–1910年1月)
- 周忠信(Joseph Taylor;1910–1912、1917–1922、1925–1929、1934–1936)
- 杜焕然(James Livingstone Stewart;1912–1917、1922–1925)
- 何体道(Lewis Frederick Havermale;1929–1931)
- 罗四维(Frederick Boreham;1931–1934)
- 饶和美(Homer G. Brown;1936–1939)
- 陆德礼(Albert French Lutley;1940–1943)
相关条目
[编辑]- 四川基督教
-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 《崇实报》——四川天主教报刊
参考资料
[编辑]- ^ Löwenthal, Rudolf. The Religious Periodical Press in China: With 7 Maps and 16 Char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en Hung-shun, Ku T'ing-ch'ang, and William W. Y. Liang. Peking: The Synodal Commission in China. 1940: p. 108.
- ^ 2.0 2.1 2.2 Zhu, Yaling.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and Its Tibet Narrative (PDF). clausiuspress.com. 2019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3) (英语).
- ^ Kyong-McClain, Jeff. "Reaching Tibet: Anglophon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and the Chinese Civilizing Mission". The Newsletter (Leide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2021, (90): p. 10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英语).
- ^ Bond, Geo. J. Our Share in China and What We Are Doing with It. Toronto: Missionary Society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11: p. 90 (英语).
- ^ Broomhall, Marshall (编). "The Province of Szechwan". The Chinese Empire: A General & Missionary Survey. London: Morgan & Scott. 1907: p. 233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英语).
- ^ Wallace, Edward Wilson. The Heart of Sz-Chuan. Toronto: Methodist Young People's Forward Movement for Missions. 1903: p. 80 (英语).
- ^ Davidson, Mary J. "The First Editorial—February 1899" (PDF).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Chengtu: 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 February 1939: p. 39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4) (英语).
- ^ 8.0 8.1 Sewell, William Gaw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riends Service Council Number" (PDF).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Chengtu: 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 February 1938: pp. 1–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24) (英语).
- ^ Kilborn, L. G. Printed by 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Mission Press. "President's Address". 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Chengtu: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1941–42, (A): pp. 101–106. OCLC 977595689 (英语).
- ^ 冉, 云飞. 如何将二等题目做成一流学问. kfda.qfnu.edu.cn. 2019-08-12 [2024-03-27] (中文(简体)).